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之李家庶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两人这才几年来没见过面。

    李隐将李靖请到一处地方坐下,让人摆上酒水后,问道:“李郡丞,你到底为何穿上囚服到了这里?”

    李靖沉默一会后,神色复杂的叹了一声,“穿上囚服是我为了掩人耳目的办法,原因有两个,其一,马邑校尉刘武周狼子野心,恐怕不日将会造反,而王太守却无所作为,我再留在马邑,只怕有杀身之祸,所以才选择离开。

    其二,郎将大人你跟你父亲应该也要起兵造反了吧,你们父子实力雄厚,一旦造反,隋朝江山只怕要易主了,我食君之禄,不能坐视不理,故而打算去江都向圣上告发你们。”

    李隐听后,哈哈大笑了几声,“李郡丞的忠君精神确实让人敬佩,但未免太过迂腐,为贤明之人所不耻。”

    李靖道:“此言怎讲?”

    李隐没回到李靖的问题,反问道:“当今天下混乱不堪,每天死去的人多不胜数,李郡丞,你说现在是维护杨氏的一家江山重要,还是让天下的百姓重新恢复原本的生活,安居乐业重要?”

    李靖语塞了许久,才憋出了这样一句话:“两者都很重要,不过后者相对来说,还是要稍微的重要一点。”

    李隐道:“既然如此,李郡丞可有让天下的百姓重新恢复原本的生活的办法?”

    李靖沉思良久,最终摇了摇头,“办法虽多,但似乎都想行不通,李郎将难道有什么办法?”

    李隐站了起来,“有,为今之计,只有起兵造反,重建一个全新的王朝,才能让天下百姓重新过上好日子!”

第135章 蒲山公营() 
李靖听了李隐之言后,沉默不语许久。

    过了一会,李隐看着李靖叹道:“李郡丞,前路多有盗匪,何必冒险前行?不如随我到雁门关如何?”

    李靖起身盯着李隐道:“若是你李家起兵,这天下要多久才能恢复太平?”

    李隐豪气的道:“不出十年,我李家定会还天下一个朗朗乾坤!”

    李靖神色一阵毅然,“既然这样,我愿为此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让天下万民早日安定!”

    李隐顿时大喜,能得李靖这位军神的相助,无疑胜过得到千军万马,李家的起事,胜算又增加了几分。

    ……

    江都郡,江都城。

    隋朝各地现在都是烽火连天,但江都却是一片歌舞升平,让人有重新回到十几二十年前开皇盛世之时的错觉。

    这时的江都行宫中,宫中舞女翩翩起舞,摇曳生姿,杨广与众大臣则在一片端坐欣赏,不时的评头论足几句,也是根本看不出此时已是乱世。

    坐在一旁的大臣有虞世基、裴蕴等杨广身边的老人,也有王世充、宇文化及等朝廷新贵。

    宇文化及之父、许国公宇文述,已在去年的十月初六去世了。

    宇文化及曾在东宫侍奉过杨广,杨广对他宠信亲昵,所以杨广即位后,便任命宇文化及为太仆少卿。

    杨广大业十年征辽结束、在长安拜祭万三皇五帝后,曾到榆林郡巡视过几天,在那里发现了宇文化及和宇文智及违犯禁令与突厥人做买卖,杨广发怒,要杀掉他们,已经把他们的衣服剥下来头发披散开,但最后还是念及宇文述的功劳,才将他们释放了,将他们赐给宇文述为奴仆。

    宇文述去世后,杨广便让宇文化及继承了宇文述的爵位,并任命宇文化及为右屯卫将军,宇文智及为将作少监,对宇文家的恩宠丝毫不减,所以宇文化及这时才有资格出现在杨广的身边。

    至于王世充,他这时已从江都郡丞升任江都通守了。

    杨广到了江都后,凡江、淮各郡官员谒见的,杨广专问进献礼品的多少。礼多则越级升迁郡丞、县守,礼少的则恣肆地黜免官职。

    王世充那时便进献了珍贵的铜镜屏风,于是升为通守;历阳郡丞赵元楷进献珍奇美味,升为江都郡丞。

    因此郡县官吏竞相对百姓肆意盘剥,以充实进献之物。百姓外受盗贼的抢掠,内受郡县官吏课贼的逼迫,生计无着,加上饥馑无食,百姓开始采剥树皮、树叶充饥,有的人将稻草杆捣成碎末为食,有的煮观音土吃……

    而官府仓库中的粮食还是充裕如初,官吏们畏惧刑法,不敢取粮救济饥民。王世充还秘密为杨广挑选江淮民间的美女来进献,因此更加得到杨广的宠信。

    而且在杨广的心中,王世充也是他目前能够信任的官员中,最能打仗的,就在今年正月,曾被张须陀多次击败过的卢明月,在得知张须陀战死后,立即率部转掠河南,到达淮北的时候,拥有的部众号称四十万,并自称无上王,还扬言要去江都活捉杨广。

    杨广惊惧,命令江都通守王世充率兵讨伐卢明月,王世充在南阳与卢明月交战,大破卢明月军,并斩杀了不可一世的卢明月,大胜而归。

    至此,杨广对王世充愈发看重,王世充也因此成为了当今的天子红人。

    这时,大太监马德如道:“陛下,太常丞元善达从东都前来求见。”

    杨广皱眉道:“他来做什么,让他进来吧!”

    马德如向一个小太监点了点头,那个小太监很快将太常丞元善达从外面领了进来,这个元善达是冒着很大危险,克服了重重困难才来到江都的,所以显得异常的狼狈。

    元善达向杨广行过大礼后道:“李密拥众百万,包围进逼东都,占据了洛口仓,东都城内已经没有粮食了,越王派臣来请陛下迅速返回东都,李密的乌合之众必然会溃散,否则东都一定会陷落。”

    元善达说着就欷呜咽哭泣元善达起来,杨广也为之改容。

    说的一点不假,这时的东都洛阳,形势却是已十分严峻。

    自从大海寺之战后,翟让因为李密在这一战中的功劳,开始让李密建立他自己的营署,单独统领他的部众,号“蒲山公营”。

    李密不同其他叛军,他管理部众纪律严明,自己又衣着简朴,每有缴获,必全部分给部下,因此蒲山公营中的将士无不为他效力,成为瓦岗军中战斗力最强的劲旅。

    瓦岗军在攻占荥阳郡后,下一个目标便是占领隋朝的第一大粮仓——洛口仓,只要将洛口仓占领了,那么瓦岗军即使有几十万人,也将不再用为粮食发愁。

    李密于是劝说翟让道:“现在东都空虚,军队平时又都没有训练,越王杨侗年幼,留守的诸位官员政令不一,士民离心。段达、元文都愚昧而无谋略,以我来看,他们不是将军的对手。要是将军能用我的计策,天下可以挥手而定。”

    翟让这时几乎对李密是言听计从,所以便答应了。

    于是李密派遣他的党羽裴叔方去侦探东都的虚实,留守东都的官员觉察到了这一情况,开始作防卫的准备,并且让太常丞元善达驰马送奏表去江都报告杨广。

    李密对翟让道:“事势如此,不可不发。兵法云:‘先则制于己,后则制于人。’如今百姓饥馑,洛口仓却有很多积存的粮食,离东都有百余里,将军要是亲率大军,轻装掩袭,他们因路远无法救援,事先又无防备,洛口仓取之如拾遗,等对方知道消息,我们已经得手了。到时我们发放粮食以赈济贫苦的百姓,远近之人谁不归附我们呢?

    到那个时候,百万之众,一朝可得,枕威养锐,以逸待劳,纵然东都派军队来,我们也有防备了。然后我们就传布檄文号召四方响应,引用豪杰贤士,听取他们的谋略,挑选骁勇强悍之将才,授以兵权,推翻隋朝,颁布将军的政令,岂不盛哉!”

第136章 李密乱中原() 
翟让听了李密的建议后,自是不会反驳李密的,不过翟让对于自己能有现在的成就,已是极为满足,现在最想做的事情,就是享受现在的一切富贵尊荣,并不想再冒什么险。

    于是翟让向李密道:“你之言都是英雄的韬略,不是我所能承担的,我只是听命于你,尽力办事,请你先行进发,我作殿后。”

    大业十三年二月十四日,李密率领精兵七千人出阳城北,越过方山,从罗口袭击并攻破了洛口仓,打开粮仓听任百姓取粮,取粮的老弱妇孺,在路上接连不断,瓦岗军由此得众二十万,天下震动。

    越王杨侗派遣虎贲郎将刘长恭,光禄少卿房率领步兵骑兵两万五千人去讨伐李密。

    当时东都人都以为李密是饥饿的抢米盗贼,只是一伙乌合之众,容易击破,都争相来应募,国子、太学、四门三馆的学士以及贵胄勋戚都来从军,官军器械完备整齐,衣服鲜明华美,旌旗钲鼓极为壮观。

    刘长恭等人率兵在前,让河南讨捕大使裴仁基军率所部自汜水进入洛口仓以掩杀李密军后部,约好十一日在洛口仓城南面会合。

    李密、翟让完全了解他们的意图。东都的官军先到,士兵们还没吃早饭,刘长恭等人就驱赶他们渡过洛水,在石子河西列阵,阵南北长十余里。

    李密、翟让挑选骁勇强壮之士分作十队,令其中的四队埋伏在横岭下等待裴仁基,其余的六队在石子河以东列阵。

    刘长恭等人见李密的军队人少,就很轻视他们。翟让先率兵与隋军交战,交战不利,李密即率所部横冲隋军,隋兵饥饿疲惫,于是被打得大败。刘长恭等人脱掉衣服潜逃才得以幸免逃回东都,隋军士卒死伤十之五六。

    由于此次战败,涉及的贵胄勋戚太多,所以越王杨侗赦免了刘长恭等人的罪过,并派人慰问安抚了他们。

    李密将隋军的辎重、器械、铠甲全部缴获,因而威名大振。于是翟让推举李密为瓦岗军之主,给李密上尊号为魏公。

    二月十九日,李密设坛场,继位为魏公,称元年,大赦天下。李密向下颁发的公文书信等,署名为行军元帅府。魏公府设置三司、六卫,元帅府设置长史以下的官属。

    李密授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