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淬血山河-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议题共同商讨,但是在会议讨论之前,蒋介石的幕后运动便紧锣密鼓地开始了。

    在杨威的建议之下,蒋介石首先找到了冯玉祥商讨裁军方案。

    不得不说,蒋介石的此种举动令冯玉祥深切感受到了蒋介石对自己的信任,裁军方案的制定关乎着将来各军的军事实力,受此重任的冯玉祥连忙茶不思饭不想地研究起了裁军方案。

    全国共编五十个师,而蒋介石又将研究方案的任务交给自己,摆明了这是将肥肉放在自己面前任自己占便宜,冯玉祥想都不想大手一挥就先给自己划了十二个师,蒋介石自然也是不能亏待的,一视同仁地划给了十二个师,而李宗仁和阎锡山便只剩下了十个师。

    蒋介石曾暗示过冯玉祥,要他放心制定方案,待到会议上提出时,自己一定会予以支持,就因为这么一句话,冯玉祥便放开了手脚,可谁知道当他在编遣会议上提出方案时,立刻便遭到了众人的一致炮轰。

    都是带兵打仗的将才之士,部队就是众人的命根子,冯玉祥居然大手一挥就将大家的那杯羹分走了,遭到炮轰也是理所应当的,但冯玉祥却丝毫不紧张,自己的方案可是有蒋介石在背后撑腰的。

    群情激昂之下,冯玉祥不慌不忙地将目光投向了蒋介石。

    第一眼,第二眼,第三眼,蒋介石依旧没有任何反应,冯玉祥当场便慌了神,这失态的发展情况似乎与蒋介石之前商定好的不太一样!

    就在冯玉祥要支撑不住的时候,蒋介石才慢慢悠悠地起身说了一番不知所谓圆滑玲珑的官场话,随后便将目光落在了阎锡山身上,予以重望地要求阎锡山谈谈裁军的意见。

    只见阎锡山站起身来不慌不忙道:“每部划十一师,余六师为中央编遣区。”

    阎锡山刚一提出中央编遣区的概念时,众人顿时感到有些发蒙,这所谓的中央编遣区不就是蒋介石的专属军队?这样算下来,蒋介石便有了十七师的兵力,实在是划分不公。

    若是阎锡山首先提出这个分配方案,定然会如冯玉祥一般遭到炮轰,可眼下的问题是冯玉祥被首先推出来受到公愤,其他人已经无暇顾及阎锡山和他的中央编遣区概念。

    冯玉祥的分配方式中,蒋介石和冯玉祥自己独占十二师,李宗仁和阎锡山却只剩下三个,而阎锡山虽然提出了中央编遣区的概念,但至少给李宗仁和阎锡山自己增加了三个师的兵力,虽然都是吃亏的事情,但相比较之下貌似阎锡山的提案稍显优厚,李宗仁立刻不假思索便同意了阎锡山的方案。

    同样,蒋介石也对阎锡山的方案十分赞同,因为没有任何人会想到蒋介石在提前找到冯玉祥沟通的同时也找到了阎锡山,对此二人如法炮制,为的就是让冯玉祥先挡住众怒,先抑后扬才能让阎锡山的方案得到支持,当然,这中央编遣区的提议自然也是出自蒋介石。

    四巨头中三人都已经同意,惟独始终被蒙在鼓里做炮灰的冯玉祥一头雾水,但蒋介石的言行不一却是真真切切的,而自己遭到炮轰也是事实,心中不满的冯玉祥还不等编遣会议结束便开始卧床不起。

    编遣会议上虽然少了冯玉祥的身影,但是既然裁军方案已经指定明确,剩下的便只有执行,至于冯玉祥在不在早已经不再重要,蒋介石迅速召开了编遣会议,当下宣布自当年三月开始,各编遣区办事处开始正式办公,各种名目的总司令和总指挥一律撤除,虽然这项议题已经不是第一次提出来,但是这一次蒋介石下达的是死命令。

    众人这才从会议中回过神来,且不说到底谁占便宜谁吃亏,这次的裁军都是板上钉钉的事情,眼看着屠刀已经快要举起,阎锡山立刻跑到蒋介石面前软磨硬泡,磨破了嘴皮子才要来了一个出差的名额,立刻飞奔而逃。淬血山河205

    阎锡山刚一离开,冯玉祥立刻将鹿钟麟召到南京,要求鹿钟麟替自己代理军政部事宜,可看清了形势的鹿钟麟却以自己身兼军政部常务次长一职,按照国民政府规定无法代理军政部长职务为由拒绝了冯玉祥。

    无可奈何的冯玉祥只得继续装病,只是阎锡山离开南京的举动令冯玉祥心中没底,蒋介石若是想要裁军,自然会先找到一个突破口,留在南京的自己则非常危险。

    如此一来,冯玉祥干脆秘密出逃,渡过长江后便坐上提前预备好的铁甲车一路马不停蹄回到了河南,得知消息的蒋介石顿觉眼前发黑。

第二百零六章 屠龙斩蛇() 
削藩大计乃是蒋介石精心谋划很久的一盘棋,眼看现在功业已成,只等手起刀落,可案板上的诸侯们却纷纷窜逃了,这令蒋介石悲愤交加,难道削藩就只能空谈?

    不敢放弃的蒋介石立刻召来了杨永泰和杨威商定后续计划,杨威的答案倒是干脆,只见他稳如泰山地沉声道:“校长,既然以文削藩不成,那就只有以武力相待了。”

    听到杨威的计谋之后,杨永泰不假思索连声高呼道:“蒋先生,万万不可啊!”

    杨永泰乃是作为参谋长被请入蒋介石麾下的,自从杨威深受蒋介石青睐之后,杨永泰对此人意见颇大,但是杨永泰之所以对杨威的计划有所阻挠,也并非仅仅只是出自私己之心,定然是有说得通的道理的。

    杨永泰神情凝重地望着蒋介石,语重心长道:“校长,北伐战争仅仅只是准备便耗时多年,正式战场上又耗时足足两年之久,经费多方周折才得以险胜,如今刚刚结束战争,正是百废待兴之时,若是再挑起事端,无论是于兵于民都无好处,更容易在国力虚匮之时给他国列强趁虚而入的机会。”淬血山河206

    蒋介石又何尝不明白杨永泰的言下之意,而且,北伐战争由广东而起,自南向北以一个方向进攻便是,四面八方都是相助之军,可如今放眼望去,四方皆是被编遣触怒的各路势力,若是刀兵一起,势单力孤的南京便如同汪洋上的一片孤舟,搞不好就要沉寂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了。

    对于蒋介石和杨永泰的担忧,杨威一脸的不以为然,不慌不忙地笑着摆手道:“校长切莫担心,虽然如今势力众多以铺天盖地之势而来,但只要寻其短处断其命脉,自然能够收复大局。”

    杨威将李宗仁、冯玉祥和阎锡山三人分列出来,此三人乃是蒋介石真正掌握政权完成削藩的大路上最重要的三条拦路虎,此三人性格各异,倒是可以逐一攻破。

    兵强马壮的西北军统帅冯玉祥性格最为平易近人,又身为基督教徒,且十分爱好学习,对手下的军队也是教管严苛,只是其弊病有二,第一就是政治方向不明确,常有倒戈事件发生,由此可见此人乃是四人之中最容易动摇的,若是想要将冯玉祥拉拢过来,只需投其所好,从经济上下手,因为冯玉祥率领的西北军驻扎所在都是西北贫苦之地,军费常常成问题,若是在经济上给予帮助的话,想来其他的一切都还是好商量的。

    除此之外的阎锡山平日里喜怒不形于色,工于心计流于外表,为人十分精明,只是最好打小算盘,在杨威看来实在有些目光短浅,否则也不会在编遣会议上轻易做了蒋介石中央编遣区概念的代言人,可见完全没有考虑到事情后果之种种,此人好投机取巧又极其贪恋功名,这便是齐人之短,只要在政治上给点甜头,再从侧面旁敲侧击一下与中央对抗的严重后果,必然能将其拉拢到自己的阵营之中来。

    在此二人之后,剩下的便是李宗仁,也是此三人之中最为棘手的一位。李宗仁所控桂系军中还算水米丰足,想要以银弹攻势与之对抗不太现实,而其军中的将领胆大妄为,犯上作乱的事情对他们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以当初阅兵式上其军长对蒋介石掷地铿锵的训斥便能看出三分,政治手段也难以奏效,最为重要的是其根基深厚,且两湖之地距离南京最近,若是轻举擅动不但没有胜算,更有可能反被控制。

    可正是因为李宗仁对南京的威胁最大,才正要从其身上下手,虽是一步险棋却不得不走。

    听过杨威的分析之后,蒋介石不由得心头一颤,当年曾国藩的湘军正式先控制两湖地带,再由两湖沿江而下,最后直取南京,这样的历史典故蒋介石耳熟能详,现在掌控湖南湖北的李宗仁怎不是他的一块心头大患?

    杨威满面正色地继续道:“桂系乃是首当其冲的强敌要害,破之乃是在所难免一战。”

    这等大胆的理论令杨永泰急得直跳脚,忍不住插嘴道:“校长,攻破李宗仁的桂系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您想想看啊,作为桂系的代表,李宗仁和白崇禧都不是善茬儿,其军事分布从南到北绵延千里,两广又有李济深执掌天下,这李济深和李宗仁、白崇禧乃是穿着一条裤子的,这样一条军事带贯穿下来,两湖两广向北直达山海关都是桂系的地盘,我等自南京动兵实为不妥。”

    正如杨永泰所说一般,这李宗仁、白崇禧和李济深执掌的军事地带犹如一条长蛇盘亘绵延,如若让蒋介石在此时派兵动手,他倒实在是有些心虚,更何况多方势力都在虎视眈眈地盯着自己的动向,通电下野这种事情,蒋介石这辈子都不想再经历第二次了。

    蒋介石不由自主将目光转向了杨威,通过这几次杨威提出的智囊妙计,令蒋介石对杨威的信任大大提高,反倒将杨威的意见看得比杨永泰还要重要。

    心领神会的杨威淡然一笑,脸上没有丝毫的紧张神态,与杨永泰的脸色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只见他沉着稳重地慢慢道:“虽然桂系实力如长蛇阵一条,但也不是钢板铁阵,想要擒杀桂系势力,只需斩其首、断其尾,然后直取其腹,只要将其势力分散瓦解,即便是蟠龙也不在话下!”

    听到杨威慷慨激昂的一番言辞,蒋介石顿时兴奋不已,可是略略细想之后,蒋介石忍不住发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