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薛怀义却笑呵呵道:“其实干这等事能得什么好?百姓就信那些东西,虽说毁了是为他们好,他们反倒嫌朝廷多管闲事。”

    “谁说不是?但狄仁杰勇于干这受累不讨好的差事,也足见他对朝廷忠诚不贰。其实我把他派出去另有用意,当初王本立贬官是因他弹劾,如今回朝入相又居地官尚书之位,他却是地官侍郎,若王本立挟私报复岂不是两误?故而我才命他充巡抚使,回来便转任别职。”媚娘心思缜密,王本立究竟是何等样人她看得很清楚。

    薛怀义见她有器重之意,忙逢迎道:“太后方才说当官为的就是富贵,难得有狄仁杰这样为国忘身的,何不让他当宰相?”这话说得过分,无论狄仁杰是贤是庸,当不当宰相岂是他一个面首所能议论?

    媚娘却没介意,只是淡然一笑:“当宰相就一定好吗?还是让他回地方上多干些实事吧。”她有更长远的算计,如今大兴冤狱,越是地位显赫之人越容易牵连进去,似狄仁杰这般能干实事的人倘若不幸卷入,救还是不救?倘若不救,痛失良才;倘若法外开恩,何以彰显杀伐之威?倒不如让他回到地方,放一放再说。再者狄仁杰捣毁淫祠虽是善举,却与她眼下筹谋之事冲突甚大。为了树立自己的神圣,媚娘何尝不搞神道设教?诚如薛怀义方才所言,老百姓普遍相信神神鬼鬼的事,她一直也在这方面大做文章,就在几天前她还授意武承嗣再提武氏立庙之事。

    当初因裴炎反对武氏未能修建七庙,只在文水立五庙。如今媚娘再提此事,表面上声称神都无祖庙,要为唐室立庙,四时享祀,实则要连同自家祖宗一同尊奉。武承嗣领命,授意心腹博士周悰上疏,请为武氏立七庙,降李唐太庙减为五庙,这明显是贬李褒武。媚娘原以为制造这么多冤案,百官必会钳口,哪知诏令未下就有人反对:“秦汉太后临朝称制,并据礼经正文,天子七庙,诸侯五庙。盖百王不易之义,万代常行之法,未有越礼违古而擅裁仪注者也。”而这个反对者竟是贾大隐。

    贾大隐告发刘祎之乃是出于自保,可遇到礼法大义,身家性命亦可不顾!媚娘哭笑不得,倒也赞许贾大隐的人品,又碍于他是礼学的权威,根本争辩不过,就算把这人下狱治罪,也无法改变有悖礼法的事实,于是违心顺从,照旧在洛阳为唐室立了七庙,自家仍是五庙。通过这件事媚娘越发清醒地认识到,儒家礼法对她的制约很大,必须要向佛家求索……

    想到这难处,媚娘更是心气不顺,又欲催促薛怀义的差事,却见怀义眉飞色舞满脸笑靥,这才发觉不对劲:“你小子今天话特别多,还美滋滋的,有什么好事?莫非朕交你的差事已有眉目?”

    薛怀义仍不忘拍马屁:“我本想给太后个惊喜,真是什么事儿都瞒不过您呀!”说着从宽大的僧袍中取出本书。

    这是一本破破烂烂的佛经,明显是年代久远之物,却有一页做了标记。薛怀义迅速翻到那页,恭恭敬敬双手奉上,媚娘略扫了两眼,便觉精神一振:

    佛告净光天女,大精进龙王即是汝身,汝于彼佛暂得一闻大涅槃经,以是因缘今得天身,值我出世复闻深义,舍是无形,即以女身当王国士,得转轮王所统领除四分之一。得大自在受持王戎作优婆夷,教化所属城邑聚落男子女人大小,受持五戒守护正法,摧状外道诸邪异见。汝于尔时实是菩萨,为化众生现受女身……

    天女转世而为国君,度化百姓宣扬佛法——这不正是女人当皇帝的最好依据吗?

    媚娘急忙往前翻看,见斑驳的卷头写着“大云经”三字,其译者竟是北凉三藏法师昙无谶,顿时喜不自胜:“此经从何而来?”

    “是我时时记挂太后,翻遍了数千卷佛经,这才……”

    “胡说!”媚娘作势打他,“你认得全这些字么?实话实说,到底从何而来?”

    薛怀义一吐舌头,这才娓娓道来——原来他自知才学不逮,故而在白马寺遍邀学问深厚的僧侣,请他们一同寻找有益于媚娘的佛经。其中有一僧法名宣政,乃长安光明寺沙门,此僧在佛教界地位不高,为人却极乖巧,有意攀附怀义,故而游走各寺遍求经卷,最终在一处小兰若的角落里发现了这本经书。

    此经讲述佛祖在灵鹫山大会,解答大云密藏菩萨的疑问,因而曰《大云经》。里面先预言净光天女值佛出世时,舍却天形,以女身当国王,得转轮王所统辖处四分之一;其实她是菩萨,为了化众生而现受女身。其后又预言佛灭七百年后,天竺无明国有一公主,名增长。在父王去世后被臣民拥戴为王,以佛教正法治国,人间万国来朝无敢违拒;在她寿尽之日将转为男身,在西方阿弥陀佛净土获得再生,号“净实增长佛”。

    媚娘越听越兴奋,把这卷破烂的经书小心翼翼翻了一遍,叹道:“此经虽好,惜乎名声不显。谁晓得净光天女是谁?净实增长佛也无名气,连我都是头一回听说,这岂能使天下人心服?”

    薛怀义却道:“太后何须为此发愁?只要寻几个有名的高僧,将此经略加改动注解,宣扬一通?还愁天下人不知?”

    “呵呵……”媚娘在他光头上轻轻拍了一下,“你小子倒不傻,大有长进嘛!”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庆山又是怎么来的……哦!罪过罪过!”薛怀义说到此处故作滑稽之态,双手合十,“庆山乃太后恩德所致,小僧不敢亵渎。”

    媚娘越发大笑:“行啦!别跟我装模作样了,尽快找人翻修这部经书吧。”

    “是。”薛怀义憨皮赖脸道,“寻经的差事小僧干得不错,是不是该为太后干另一件差事了?”说着伸手抱住她腰际。媚娘欣然一笑,揪着他僧袍仰面倒在榻上……

    这又是个销魂之夜,媚娘恣意享受着男宠的服侍,欲仙欲死之际她恍惚觉得自己真的像个袅袅升天的神女。只不过她这个天女心思却在凡间,牵挂着金銮御珪。随着这部《大云经》的发现,她已经开始酝酿下一步计划。

第75章 媚娘自封圣母神皇,李唐宗室密谋造反() 
一、天书奇谈

    垂拱四年绝对称得起是大唐定鼎以来最“吉祥”的一年,从高祖李渊登基直至高宗李治驾崩,五十多年间出现的祥瑞恐怕都不及这一年出现的多。不过这些祥瑞对太后武媚来说是好的,对李唐社稷而言却未必是好事。

    薛怀义受命翻修《大云经》,他虽不通佛法、胸无点墨,脑筋却甚是好使,很快就找到一位可以利用的高僧,正是东魏国寺的住持法明大师。因沙门法藏精通佛端、才貌俱佳,日益被信徒尊仰,法明的名望渐被师弟掩盖,心中一直为此忧虑。薛怀义不愧是生意人出身,只轻轻说了句:“魏国寺乃太后家庙,非有功于国的大德无以执掌,大师您近来庸庸碌碌,这住持还想不想继续当下去?”就把这位修行几十年的高僧收服了。于是法明为保住持身份主动承接此事,又招引宣政、惠俨、处一、棱行、静轨等十余名欲谋富贵的僧侣,共同参详《大云经》,为太后编造天命预言。

    媚娘对薛怀义的“知人善任”甚是满意,很快又交给他另一项重要任务——修建明堂!

    据《逸周书》所载,明堂乃古代帝王颁布政令、接受朝觐、祭祀天地之所,传说是周公设计兴建的,不过未知真伪。有确切史料证明的最早建设者是“罢黜百家,表彰六经”的汉武帝,立于长安西南,传至新莽末年被赤眉军焚毁。光武帝中兴汉室,因其笃信儒学谶纬,便在洛阳城南再次兴建,并与辟庸、灵台合称为“三雍”,是朝廷最重要的礼仪建筑。东汉修编的《白虎通义》声称“天子造明堂,所以通神灵,感天地,正四时,出教化,崇有德,重有道,显有能,褒有行者也”。将明堂宣扬得几乎等同于朝堂,以致连民歌中都唱“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惜乎后来天下动荡,北魏之后再没有哪位帝王尝试,时隔二百多年,已没人晓得明堂是什么样子,只有经史中的零星记载供人探寻,隋文帝、隋炀帝、唐太宗都曾设想修建明堂,却都因为考证不足无果而终。

    二十年前李治也曾动议修明堂,还特意为此改元“总章”,甚至连地址都选好了,就在长安城永乐坊一带,还打算单立一个明堂县。可是太常寺和弘文馆的那些博士、学士翻遍坟典,争论来争论去,依旧拿不出具体方案,最终只能不了了之。故而此番媚娘再次提出修建明堂,百官的异议仍很大,然而媚娘可不像李治那般拖沓,根本不接受劝谏,也没怎么征求博士们的意见,直接把这项重任交给了薛怀义——修一座象征天命的儒家建筑,竟然叫男宠主持,朝野不禁哗然!

    可薛怀义信心满满,只跟几个攀附他的文人草草商量几日便开始动工,毫不犹豫地把太初宫乾元殿拆了,要在这片地方建明堂。乾元殿并非历史悠远的建筑,是麟德二年(公元656年)年才正式落成的,至今刚刚用了三十年,这座大殿高一百二十尺、长三百四十五尺、宽一百七十六尺,雕梁画栋、架构精良、两重殿檐,绝对当得起“宏伟”二字。现在把它拆掉改建明堂,那这座明堂的规模又该何等宏大?薛怀义显然已有算计——管他什么儒家礼仪?只要气势恢宏、寓意吉祥,能唬人就行!

    不管他是怎么想的,乾元殿一拆,百官的反对声立时都没了——皇宫正殿拆了,大朝会怎么办?朝廷脸面何存?到这会儿说什么都没用,甭管这明堂修成什么模样,赶紧盖起来吧!

    太后钦定的工程,监工的又是太后无比亲近之人,有司官员哪敢怠慢?皇廷上下竭尽所能,文昌诸司全力配合,工程进行得很快。而就在明堂修建如火如荼之际,又有一位年逾七旬的道士王绍业为媚娘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