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大全集-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藕兜氖撬久挥形∪魏谓萄担备粢辉滤夹碌脑紫嗳搜。至钏苇Z等人灰心丧气。

    新任宰相名叫李迥秀,继姚崇之后担任夏官侍郎,乃李唐开国功臣李大亮之孙,而且他还有两重身份,不仅兼任控鹤府内供奉,还是张易之母亲臧氏夫人的姘夫——女皇宠信张昌宗、张易之后对他们的母亲韦氏、臧氏也很照顾,不仅封为太夫人,还时常派女官过府问候,但凡有什么新奇贡物总要赏赐她们。半年前女皇心血来潮,想到自己既然喜欢年轻美貌的男子,两位夫人八成也有此心,于是命二张归家询问母亲,若有看中之人可以直接回奏,女皇可以为她们促成好事。韦氏乃张父嫡妻,出身高门贵户,还有几分矜持;臧氏没那么多顾忌,立刻直言看中了李迥秀。原来这李迥秀虽已四旬却也仪表堂堂,美须眉,颇有些潇洒倜傥之态。女皇一言九鼎,立刻召见李迥秀,命其与臧氏私通。李迥秀开始也觉难堪,从古至今哪有“奉旨偷情”之事?但是一来不敢忤逆女皇,再者又知与张家结好有助仕途,未免动了贪婪之心,于是当真做了臧氏夫人的姘夫。果不其然,很快他就由天官员外郎升任凤阁舍人、检校夏官侍郎,后来他为了专心“伺候”臧氏休掉自己的结发之妻,还口口声声说是因为妻子不孝顺母亲才这样做,厚颜无耻令人叹为观止。

    轰走张锡,换上李迥秀,还不是一样?莫说宋璟、袁恕己、桓彦范之流,就是一向中庸的大臣都看不过去了,女皇如此任命宰相可就不是偏袒二张的问题了,而是视国事为儿戏!曾经乾纲独断、雷厉风行的女皇怎么糊涂到这种程度呢!

    但弹劾风波到此而止,并非宋璟等人有心放过二张,而是此时出了一件大事,搞得朝廷上下胆战心惊,没人敢在这时再招女皇烦心。大足元年八月,冀州武邑县的一个普通百姓苏安恒上书女皇:

    陛下钦圣皇之顾托,受嗣子之推让,应天顺人,二十年矣。……今太子孝敬是崇,春秋既壮;陛下年德既尊,宝位将倦,机务殷重,浩荡心神,何不禅位东宫,自怡圣体?臣闻自昔明王之孝理天下者,不见二姓而俱王。当今梁、定、河内、建昌诸王,承陛下荫覆,臣恐千秋万岁之后,于事非便,臣请黜为公侯,任以闲简。臣又闻陛下有二十余孙,无尺土之封,此非长久之计也。臣请四面都督府及要冲州郡,分土而王之。未娴养人之术,请择立师父,成其孝敬之道,将以夹辅周室,藩屏皇家,使累叶重光,飨祀不辍,斯为美矣,岂不大哉!

    百姓上书之事在武曌当政这二十年并不罕见,可从来没人似苏安恒这般胆大,他在奏疏中请求给太子皇孙择立师父、削去武氏诸王的爵位,而且公然恳求女皇禅位东宫!

    或许苏安恒是出于一片为国为民之心,希望武李之间平稳过渡,但他这样的举动实在太莽撞——无论武曌的皇位从何而来,毕竟她是名正言顺的皇帝,现在已经决心还政李氏,以往的变革也陆陆续续改回去,甚至还打算迁都长安,已释放出足够的诚意。你还催她赶紧交权禅位,这未免太不近人情。莫说一向贪爱权位的武曌,历朝历代哪位皇帝能接受这种提议?

    朝堂之上百官惊惧,所有人都注意到女皇的脸色很难看,仿佛胸中有团怒火正在酝酿。有些胆怯之臣见风使舵,立刻表态说苏安恒胡言乱语,提议将其逐出洛阳,交与地方官严加管束;但武曌没有接受这种提议,沉默半晌之后她又恢复了和蔼的笑容,将苏安恒召到殿上赐予御膳,感谢他对国家大事的关心——这明显是违心的,诚然武曌的权威一向不容挑战,但她也素来宽待百姓,大臣若说这种话必死无疑,老百姓却要宽宏对待。这就跟当年王庆之要求立武承嗣为储君,她明明不愿意却仍给予赏赐是一个道理。尤其现在她已不再操心具体政务,更要维系自己在百姓心目中的形象。谁说女皇糊涂?一旦关乎权位她就不马虎啦!

    禅位当然不行,削去武氏族人的爵位也不可能,但武曌还是做出了一点儿行动。她任命国子司业祝钦明为太子詹事、春官侍郎崔神庆为东宫右庶子,命二人轮流侍读东宫,教武显以及诸皇孙学习儒家经典和朝廷制度,算是部分采纳了苏安恒的意见。

    祝钦明虽是学识渊博的一代大儒,但也是极乖巧之人,昔日的明堂祭祀礼、封禅嵩山礼这些有违传统的礼法都是他帮女皇编订的;崔神庆才干优异、政绩斐然,但他是废王立武的功臣崔义玄之子,也是女皇极其信任之臣,由他们教导东宫绝对不会“跑偏”。而就在此事过后不久,女皇罢李怀远为秋官尚书,改任为人憨厚、老迈多病的天官侍郎顾琮为宰相,这明显暴露了她对东宫势力的戒备。

    苏安恒一片好心却给武显带来麻烦,从此以后他这四十多岁的人还得天天读书。他心里战战兢兢,深知这次上书引起了母亲对自己的猜忌,只好更加谨言慎行,不但装模作样好好学习,还时不时向母亲汇报思想心得,并且命子女轮番入宫问安。可他没想到,正是这过于殷勤的举动反而惹来一场祸,造成他毕生的遗憾……

    二、莲花六郎

    这年的秋天来得甚迟,眼看已至素节,天气依旧暖融融的,尤其午后骄阳兀自火热,皇嫡孙邵王武重润领着兄弟武重福、武重俊入宫向女皇问安——这是武显定下的规矩,每日清晨或朝会之后他都亲自探问母亲起居,午膳后则遣子女入宫服侍,单日派几个儿子,双日则由尚未出降的安乐、新平两位郡主前往。

    恰巧这会儿魏王武延基也进宫请安,在则天门与他们遇见,遂结伴同往。上一辈的恩怨归上一辈,李武两家的年轻人倒还亲密,反正谁手里都没实权,又结成姻亲,有何矛盾可言,时常一起玩乐。因噶尔氏为首的吐蕃贵族投效大周,在吐蕃非常盛行的击鞠(马球)在中原也日渐流行,皇家子弟趋之若鹜,武重润、武延基以及梁王之子武崇训、相王之子武隆基、长宁郡主之夫杨慎交皆是此道高手,时常切磋技艺。四人递了腰牌进入内宫,来至长生殿告见,高延福笑呵呵迎出来:“今日又不巧,万岁又到奉宸府去了,还得劳烦几位殿下辛苦一趟。”

    几人异口同声道:“不妨事,公公多礼了。”女皇不在寝殿是意料之中的,如今十次觐见九次女皇都在奉宸府作乐。若要图省事直接去奉宸府见驾不就行了?这麻烦不能省,武显有交代,不准直接去奉宸府。那边文士众多,万一女皇不在,他们单独与众文士相见搞不好会落个结党之嫌!重润兄弟谨遵父命不敢抱怨,只能每次都白绕这一圈。

    离开长生殿前往奉宸府,武重润突然想起一事,遂问武延基:“听说妹妹身上不好,你可曾延请名医?”他同母妹永泰郡主奉女皇之命嫁与武延基,如今已怀有身孕。

    武延基笑道:“前日我已入宫禀报,圣上遣侍御医过府诊脉,说是她年少体虚。吃两副药倒是见好,我今日入宫便是来谢恩的,也多蒙你时时挂念。”武延基吸取父亲武承嗣的教训,深知李氏子孙不能得罪,故而对妻子格外疼爱,对重润兄弟也很礼敬。

    说话间已至瑶光殿,离着甚远便见侍从如云,女皇正在九州池畔赏荷花,摆了桌小宴;沈佺期、宋之问、杜审言、姜柔远等人侍立在侧,还有两位绯袍高官陪坐,竟是苏味道与杨再思——宰相高官成了陪宴的狎客,却不见二张身影。

    见到女皇几个年轻人立刻规矩起来:“参见陛下。”在场的官员一直在说笑,听到问安声才发觉四位王驾到来,也匆忙向他们揖拜,连两位宰相也站起来。武曌却只点了点头,没理睬重润三兄弟,对武延基道:“永泰身体如何?”

    “幸蒙天恩赐医赐药,现已无大碍,只是身子尚弱……”

    一语未必忽听池中传来乐声——原来二张驾一叶小舟悠荡池中,从荷叶间冒出来。也不知张易之从哪儿寻来件蓑衣,还戴了顶斗笠,立于船尾摇橹撑篙;张昌宗穿一袭雪白的纱衣,披头撒发,正在吹一只碧绿的洞箫。

    武曌一见此景顾不得孙儿了,扬手对众人道:“卿等快看!昌宗这等人品,再配上这身衣装、这般景致……”

    众文士竭力逢迎,方才还在向邵王等人见礼,听女皇这么说又一股脑转向池边,跟着夸赞:“是啊!简直美若天人。”“什么天人?六郎本就是王子晋临凡嘛!”“莲花衬六郎,堪称千古奇景……”在张家众兄弟中张易之排行第五、张昌宗排行在六,但“郎君”一词多是家仆对主人的称呼,众官员为讨好二张不惜以奴仆自居。

    无状文人倒也罢了,宰相苏味道竟也说:“风摆莲叶波光流离,六郎真如莲花一般……”

    “苏兄之言差矣!”杨再思突然打断,“怎是六郎似莲花?”

    此言一出众人侧目,场面一时尴尬,难道杨公欲扫女皇之兴,却见杨再思手捻胡须接着道:“是莲花似六郎才对。花者为轻,六郎为贵,苏兄怎么反着比?”

    “对对对,杨公所言有理。”众人无不附和,心中暗忖——姜是老的辣,这等拍马屁的功夫实在望尘莫及!

    武重润等人却不禁窃笑——张昌宗纵然俊美,也不至于夸到这份上啊!衣冠之士为了巴结男宠竟全无廉耻,当真可笑。情知他们吹捧下去半天也没个完,武重润紧走两步来到祖母身边,强自插言:“父王命我兄弟向陛下问安,天气虽暖,毕竟已近中秋,望陛下保重龙体。”

    “嗯。”武曌随有一搭无一搭道,“你父王最近忙什么呢?”

    武重润讪笑道:“父王今日和崔公读书,探讨古人之事。恰好读到《晋书》第三十三卷,王祥剖冰求鲤孝敬母亲,父王读后很慷慨,说要效仿先贤以报陛下养育之恩……”

    “正是。”武重福也道,“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