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官-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房大门外,王三郎在接了几拨客人外,终于等来了王琪的马车。

    他一边吩咐人往二门传话,一边命人开了大门,直接引马车到二门外停下。

    等他亲自扶了王宁氏下马车,王杨氏已经得了消息,带了丫鬟婆子到二门迎侯,入眼的就是这样的情景:王宁氏满脸慈爱地站在那里,左边站着王琪,右边站着王三郎,旁边退后一步站着的是道痴。

    从五月中旬道痴离开十二房,王杨氏还是头一回看到他。她也说不清自己是为什么,对于这个孩子本应厌恶,可却是厌恶不起来。想到这个孩子所受不公,她时而觉得快意,时而又觉得羞愧。不管大人谁对谁错,一个襁褓中就被家人遗弃的孩子,又有什么罪过?

    可是她也不否认,这个孩子回十二房那几日,她是压抑的。即便这个孩子本身没过错,可是他的存在,无时无刻不在提醒她,自己曾经历了多少痛苦绝望。

    她不由自主地打量起道痴,同一个半个前相比,道痴最大的变化,就是肤色变白了。原本那肤色麦色,少了几分富贵气。即便眉眼之间与三郎有相似的地方,可兄弟两个看上去也不怎么像。

    现下却是不同。

    他肤色白了,少年的身量也像是一下子抽起来,同三郎站在一处,三分相似成了五分,任是谁都能瞧出他们是兄弟两个。

    王杨氏只觉得心里酸酸涩涩,说不上到底是什么滋味。

    王三郎已经看到她,扬声道:“太太,叔祖母来了。”

    王杨氏长吁了一口气,脸上已是带了笑,走了过来,对着王宁氏福了福,道:“给您道福。”

    王宁氏虚扶一把,笑眯眯道:“快起来,今儿是你的好日子,你定忙着,咱们也就别站在这里说话。”

    这会儿功夫,王琪与道痴也都作揖道:“见过婶娘(伯娘)。”

    王杨氏对王琪与道痴点点头,而后对王宁氏道:“族中几位婶子、嫂子已经到了,在我们老太太房里吃茶,我这就扶婶娘过去。”

    王宁氏点点头,回头看看道痴,对王三郎道:“三郎,我们二郎就交给你,你与七郎两个当哥哥的,多带着他一些。”

    王三郎道:“叔祖母就放心吧,我一定照看好二郎。”

    王杨氏在旁,听着这“三郎”、“二郎”的称呼,觉得十分别扭。她的视线,不小心又落在道痴身上,心里想着还是“四郎”顺耳。这兄弟两个,哥哥是三郎,弟弟却成了二郎,这就什么事儿

    王宁氏随着王杨氏进了二门,剩下小兄弟三个又回到前院。

    不管是王琪、还是道痴,既然过来,还得寻到王青洪跟前见礼。

    宗房今日过来是王珍,随着族长太爷老迈,宗子王青海近几年多在病养,宗房出面应酬的,多是王珍。

    三小找到王青洪时,王青洪正带着王珍,陪知州大人吃茶。王青洪虽是卸任官,却依旧原级从三品致仕;知州这个父母官,不过是从五品。因此,不用王青洪去笼络地方父母,等着地方父母上门拜访即可。

    因王青洪性子低调,不爱张扬的缘故,王氏族人只知他岳父是京官,并不知道他伯丈人是内阁首辅杨阁老。知州进士出身,正好是杨阁老的学生。

    早在五月初王青洪初回安陆时,知州便打探到他出身,知晓了两人这一关系。一个是杨门学子,一个是杨门之婿,实不是外人,因此知州大人便摆出“学弟”身份,与十二房走动往来。

    十二房将庶子出继之事,知州也有耳闻。

    在他看来,王青洪做出这样的选择,正合乎世情。不过是一个庶子,哪里比得上自己前程?若是为了个庶子,惹火了嫡妻,与岳家疏远,那王青洪才是傻子。

    可当看到王三郎拉着道痴的手,小哥们两个并一个小胖子一起过来请安,知州不由觉得怪异。瞧着兄弟两个这般亲近的模样,委实不像是嫡庶不容。他心中有些好奇,便做吃茶的样子,眼睛余光在留意王青洪的反应。

    王青洪看到儿子过来,收敛了脸上的笑,脸上绷得紧紧的,摆出严父模样。不过,知州大人发现,当这个出继出去的少年口称“伯父”向王青洪行礼时,王青洪的眼角抽了抽。

    王青洪看到道痴,想着这些日子的流言蜚语,不由心浮气躁,便移开眼不看他,反而对王琪问了几句。不过是在王府课业之类,是否跟得上,有何不解之处云云。

    王琪心里直范嘀咕,他是看出来,这个洪大叔明明是比较关心道痴在王府的生活,可又拉不脸去问道痴,便拿自己做幌子。

    换做寻常王琪既听说王青洪的意思,那无需他多问,便会主动讲一讲道痴在府学的事情;可方才在马车上得了教训,谁晓得自己实话实说,洪大叔是觉得“欣慰”,还是教训道痴一顿。因此,王琪讲府学事情时,便三言两语提及,并不专程说几句道痴如何。

    王青洪听得意兴阑珊,,最后不忘加一句,需安分小心,不可徒生事端,丢了王家脸面之类的话,这句话是看着王琪与道痴两个说的。等两人都躬身应了,他便摆摆手打发三小下去。

    知州大人这才晓得,王家入王府伴读的子弟,除了宗房老七外,另一个竟然是王青洪已出继的庶子。

    他的心中,很是佩服王青洪的果决。安排庶子入王府,息了科举晋身之路,隐在地方做个小吏,总比过了童子试与乡试,进京去碍杨家人的眼睛为好。

    但,虎毒尚且不食子,为了巴结岳家,做到这个地步,是不是太过?

    原本他非常乐意交好王青洪,寻思着是不是趁着王青洪居乡闲置,厚颜高攀一下,结个儿女亲家,使得两家更近一步;现下想到王青洪这般无情,他结亲的心思便有些犹豫。

    连自家骨肉都能随时抛弃的人,加个姻亲关系,也难指望什么。

    他没了亲近的心思,坐着就有些难熬;可是又不敢得罪王青洪,便有一句没一句地同王珍搭着话,百无聊赖地熬时间。

    落到王青洪眼中,就是知州大人见了道痴后,八成是想起外头那些传言,对自己心有误解,所以开始不冷不热起来。

    王青洪心里闷闷的,觉得道痴真是个讨债的。从他回下山十二房开始,这才一个半月功夫,生出多少事端。方才父子相见时,那略微荡漾的慈父之心,也在埋怨中平静下来。

    除了不喜,就是不喜

第45章 抓周宴抓破美人面(三)(求推荐() 
出了正厅,王三郎便时时都带着道痴,兄弟两个焦不离孟、孟不离焦。

    道痴想着昨天祖母的吩咐,便没有拒绝这兄友弟恭的戏码。这般斯文俊秀的兄弟两个,看掉了多少族人的眼球子。

    早先传着十二房闲话、背后幸灾乐祸那些,现下见状也有些没底。

    王琪跟在兄弟二人旁边,看着兄弟友爱的画面,摸着鼻子,心里酸溜溜的,只觉得碍眼。他一时也说不清楚,到底是该埋怨道痴抢走了三郎,还是该埋怨三郎抢走了道痴。

    毕竟他与三郎往来的时间也就大半月,还只有每天在宗学里那几个时辰;与道痴却是吃住在一起几近一月。如今他也说不清楚,对这两个族弟,哪个更亲近些。

    只是他平素任性虽任性,也晓得轻重。三郎与道痴两个都是内敛的性子,不爱在人前卖弄,如今敢耍猴子似的,在族亲跟前上演“手足相亲”的大戏,也是无奈之举,不过是为了应对前些日子的流言。

    十二房从端午节前举家从任上回乡,还是头一回摆酒请客,不仅族中有头有脸的族亲都来了,就是没收到帖子的落魄户,也有腆着脸皮上门吃喝的。

    总之,热闹非常。

    虽说其中大多数人,道痴都是头一回见,不过也有几个面孔眼熟的,例如出继时在祠堂见过的五太爷、十一太爷与十太爷。

    五太爷与十一太爷两个没有在祠堂时做中人时的严肃,显得十分和蔼,对待三郎时尤其慈爱;只是转头对道痴时,笑容多少有些寡淡。

    对他们来说,眼前这两个即便是同父兄弟又如何?三郎的敏慧是族长都赞过,母族又在京城,前程可期;道痴已经出继外九房,即便苦熬科举,一个举人到头。外九房实是没有出进士老爷的风水,祖孙三代科举,却没有那个富贵命。

    十太爷则是狠盯着道痴身上的潞绸衣裳,阴阳怪气道:“看来外九房今非昔比,真的阔绰了。”脸上贪婪丝毫也不遮掩。

    道痴看着十太爷,目光冰冷。

    这次回家,王宁氏虽没说什么,燕伯私下里却跟他念叨了一回,十房的媳妇孙女前些日子没少往外九房跑,就是想打探十二房贴补了道痴多少银钱。话里话外提及十房的几个外孙女,想要给道痴说亲。

    十房太爷贪财,几个女儿没一个嫁的好的,为了索取高额聘礼,不是嫁给瞎子、瘸子,就是嫁给人做填房。王宁氏即便是疯了,也不会同她们家结亲。因她们歪缠,王宁氏与她们几乎翻脸,自己也被她们气的差点病倒,十房才安生下来。

    道痴对十房本没什么印象,即便听说他们曾窥视外九房家产也没有放在心上,毕竟早年他们惦记外九房,是因外九房断嗣的缘故;可自己已经过继过来,十房的贪念还不息,道痴便有些不耐烦。

    只是他在府学,一时半会也顾不上家里。王宁氏又是个不爱麻烦人的性子,只要外十房闹腾的不过分,多半是自己受了。可谁晓得外十房那边会不会利令智昏,狗急跳墙。

    想到这里,道痴还是有些不放心,便跟三郎打了声招呼,过去寻王珍说话。

    王珍已经不在王青洪旁边,而是在同一个衣着鲜亮的中年人站在一处。

    见道痴过来,王珍笑道:“二郎是来寻我?”

    道痴点点头,道:“有几句话想同珍大哥说。”

    换做其他人,多是会知趣离开,留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