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们。再者说若真能产出那么多的布匹,直接上缴给官府的话国库能充裕,民间地布匹价格也能下降不少,到那时百姓们也能买换得起布匹做几件衣服又有何不可……当然这只是我的大致推算,是不是真能出产这么多也不得而知。”

    荀彧道:“奉孝,自古粮帛皆为国之重宝,当然是多多亦善。到是这工房就按一年八万匹来算吧,按三成上缴府库的话就是两万四千匹,若其事可行并大力推广的话几年下来前方将士就能不愁御寒衣物,而世清所言民间家家买得起好布,多做几件新衣服亦是桩美事……呵呵,衣食无忧、无忧衣食百姓方能安居乐业,世清以往的辛劳已经解决了这‘食’,现在又在想办法解决这‘衣’,相信几年之后就能国富民强了。”

    张仁心道:“喂喂喂,我们这是在商议自己的赚钱大计,可荀彧你怎么总往国家的方面去想?好像这工房不是我们三个合伙开的,而是官府兴办的一般……不管了,反正怎么操作是在自己手里,不让官府吃亏就是了。你收去的布是给官家当俸禄或士兵用,我们自己的卖给百姓也一样能赚钱……这些乱七八糟的一时半会儿也说不清。”

    荀彧道:“世清,我还有一件担心的事,就是这原棉又将从何而来?按你的算法,一年八万匹棉布得用去多少原棉?我们现在本身就已经调集了民屯劳力去军屯种粮,若再多种原棉会不会与种粮起冲突?”

    张仁道:“正因为如此,我才决定先在小镇上试行的。我在小镇上有十亩棉地,居民中也有不少种棉之人,到时我看看是不是可以把精于种棉的百姓集中起来专事种棉,到收获时定好一个合理的价位,或换钱或换粮米任由他们挑选。”

    荀彧道:“这就是你方才所说的‘术业当有所专功’吧?听起来是有些道理,一个精于种棉的能抵过几个只会种粮的,而且各取所需,如此到也可行。不过世清,我还是希望你能趁这几日尚有空暇亲自去张氏镇上看一看,好歹也让我们各自心中都有个底。”

    张仁道:“这个自然,我明日就当前往小镇,三日之内一定赶回来。再说我马上就要随主公去官渡,自己这里也要好好的准备一下。”

    荀彧道:“既如此,世清你就先回府去准备一下吧。我和奉孝再多坐一会儿。”

    张仁道:“那张仁先就此告辞。”

    郭嘉半天没插上嘴,这会儿忙道:“臭小子,下楼的时候记得先结下帐!我们三人之中属你赚得最多,加上你今日又被主公赐爵封邑,你作东也是应该的了。”

    “……”

    ――――――

    张仁下楼离去,郭嘉在窗口看了眼张仁的背影,收起嬉笑的脸回过头道:“荀公,我们这样做真的合适吗?”

    荀彧默默的又拨弄了好一阵的算盘才道:“我并不觉得有什么不合适的。世清的为人如何奉孝你远比我更清楚,他虽然身负怪才,但自革职一事之后就变得畏首畏尾,原先一心为国出力的他也变得渐生私心,像开办这纺织工房一策本属对国家极有益处的事,现在却完全是自己一人在搞……奉孝,你相信世清真的只是在试行吗?”

    郭嘉摇头道:“别的我不敢说,但从世清的算中我能感觉到这一策其实早有定计,而且以世清的才干,相信日后定能办得风生水起。若不出意外,只怕是整个许都……不,主公全境的帛业都会尽数被他收入手中。”

    荀彧道:“这也正是我最担心的事。世清本人并无野心,实行此策也只是想赚出一份庞大的家业而已,但主公那里又会如何去看?一国的布帛业不能说完全,但绝大部分被世清掌握在手中,就算世清并不想和主公做对,但以主公的脾气又如何能容得下他?这不是在逼着主公除掉他吗?”

    郭嘉道:“所以荀公在听闻我说起此事的时候就想介入其中。名为入伙合办,实际上是想在暗中控制住臭小子的发展,进而保住他的小命?”

    荀彧点头道:“不错,世清此策其实真的极佳,只是他本身还是欠缺了一些周详的考虑啊……”

    (本章完)

第1799章 隐瞒() 
“世清此策其实真的极佳,只是他本身还是欠缺了一些啊……”

    郭嘉听荀彧是这样评论张仁的纺织工房一策,歪起头想了许久道:“荀公,这民政之事我并不怎么精通,到想听听你为什么说世清此策虽妙却欠缺考虑。”

    荀彧道:“单就此策本身而言并无不妥,不妥的是世清选择的时机。”

    郭嘉道:“时机……不错,世清实行此策乃是刚刚回许都重任尚书仆射一职的时候,算一算到现在已经快半年了。听荀公你说这本来是世清拟定由官府来开办的工房,现在却是在自己单干,稍晚一些主公那里难免会不起疑心啊。”

    荀彧道:“主公最器重世清的地方,就是世清能想出许多妙计来令主公府库充盈,四方征战再无钱粮之忧,仅此一点你我不如世清多矣……还记得世清只是个书吏的时候吗?仅仅是让主公拉下几分面子向我等借资购粮,之后带来的好处有多大你也清楚。不但钱粮赚到足支两年,主公还赢得了屈己待人的信义之名。再往后他开屯田、立新镇、劝稻粟,无一不让主公钱粮满仓。可惜的是他与主公之间的几次变故令他收回许多本来是要献于主公的良策,改为自己去做。

    “本来他的私产只有卖酒一种,当时不管是谁都不会引以为意,可是现在许都城中如何?许都城中的酒楼、酒肆,没有他地三种酒就一点生意都没有……”

    郭嘉插嘴道:“是啊!我现在一天不喝上几杯‘寒冰’或是‘琥珀液’就混身不舒服。”

    “……”

    荀彧对郭嘉酒鬼般的表情无语到极点。摇了摇头接着道:“酒算不得什么大事,他赚得再多主公都不会在意,可是现在他涉及到了国之重宝的帛业之上,主公那里就马虎不得了。”

    郭嘉又倒满一杯酒,轻晃着酒杯道:“的确,臭小子的才干太出色了……月余前他背投袁绍的流言四起,我恐他小镇上的家人有失,派人暗中保护他在小镇的产业与家人。却意外地得知这工房之事。据说当时已经集中了近两百妇人和大量地棉、丝、麻。但却没有急于开工。而是先将妇人们教会如何使用织机……”

    荀彧道:“世清擅长机关技艺,竟然能将六十蹑地织机改良为二十蹑!就他刚才所言,不但产量能超出一倍,品质亦能提升不少。而且他擅于经营之道,特别是如何调用合适的人力,如此一来我算着只需五年……不,也许只要两到三年。自古以来的‘男耕女织’很可能会因为自家织布慢而劣,计较之下到不如直接用钱粮换来更为实惠些,各地的棉、蚕、麻农也都会在上缴税赋之后把剩下的原料转卖给他,到那时只怕人人都会或买或换他那质优价廉的上好布帛,他又借此产出更多更好的布帛,这样一来他地布帛就能完全独霸主公全境!如果这个时候主公与他再有点什么矛盾,他一气之下让名下产业全部停产甚至尽数毁去,而百姓们都用惯了他的上好布帛。那时主公境内的布帛就……世清他脑子一发热做事就不计较后果的!”

    二人不由自主的打了个冷兢。郭嘉持杯的手都有点打抖道:“粮帛粮帛,国之重宝,缺一不可。世清却有可能完全掌控住其中的一种……世清是没有野心的人,真要是有什么事最多也就是和主公斗斗气,可主公哪里会任由他人抑其鼻息?到那时真地会让主公想尽办法去除掉他了!可反过来那时若世清真地掌控住了布帛命脉,也肯定会家大业大实力超群,就算世清出什么意外仍吩咐家人不要与主公作对,他的家人只要毁去产业主公一样会元气大伤,没有数年时间根本恢复不过来。若是转而迁移去与主公作对的几个诸候那里,主公岂不危矣……不可能不可能!荀公,你我是不是有些杞人忧天了?世清他……有可能会做到这么大吗?”

    荀彧道:“我也不知道,但只要一想起世清层出不穷地奇策妙计就忍不住去相信他会有这种能力。六年,仅仅六年,今年才二十八岁的他就已经从一个无名之辈升任至这尚书仆射,还差一点点就当上了大司农,靠的又完全是他本身的能力!这一点可是你我有目共睹,绝没有半分是靠阿谀奉承或是家世声名得来的。或许仅是布帛一策是做不到你我所想的那样恐怖,但你可知道主公与我在他家里看到的不只是布帛一策?冶铁、制盐、兵器、造纸……甚至我还看到了有关造船的书简!我总有这样的感觉,所有的这些如果让他放开手脚去做,也许只需十年他的财势

    会超越主公多少倍!只怕是古之范蠡(财神爷,也就啦)都会比不上他。

    “说起来这也确实是他根本就没什么野心,不然的话他如果起了什么不轨的念头我都会拼命除掉他,仅仅靠工房与经商就能控制住国家的命脉,太危险了!那样的话虽说可惜了他的一身才干,但至少能护住主公乃至汉室的平安。现在他看来已经安心的为主公出力,你我再在私产方面牢牢的控制住他不让他跨越雷池一步,晚一些再把他那些奇策重新调回尚书府并付诸实施,上可保汉室与主公的平安,中可让他官商两业亨通又不犯主公之忌,下亦可让百姓们多受些实惠,进而国泰民安,也算是美事一件吧。”

    郭嘉道:“的确,现在这样已经是最好不过了,我也真的不想看见他出什么意外……”

    荀彧道:“奉孝,你与他是至交,又情同兄弟,我又何尝不与他是互为师友呢?你我一般心思,该怎么做就不用明说了吧?”

    郭嘉仰头将酒一饮而尽,很不雅的用袖子擦了擦嘴道:“这臭小子,到底从哪里学来的这一身怪才?羡慕死我了!”

    ――――――

    另一头的张仁可不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