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三国之狂战将军-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此同时,卫宁又遣快马加鞭向西北朔方一带捎去一封军令,旨让卫三点一万精骑处朔方,暗中向北直指科尔沁拓跋部。其中还有于扶罗留有的五百匈奴骑兵充当向导。

    而再过三日之后,典韦终于领了一千人马,二百宿卫抵达云中城内。

    根本不提任何军令,面对一干骄横的云中军,典韦双戟一挥,召集所有将校点兵,硬是在校场一人打残了五十来军中壮汉。典韦这铁血作风无疑是最简单有效的手段。

    虽然不至于一下子就约束了云中三万驻兵,但终究让这些蛮狠惯了的汉子收敛了小觑之心。

    按照卫宁的意思,典韦很快便交结上了云中校尉赵阳。对这个脸上有一条几乎遮住了半边头的狰狞伤疤的家伙,典韦似乎找到了同类的感觉。

    同样的,典韦那仗凶神恶煞的脸,似乎也让赵阳颇有好感。大有同是天涯沦落人的唏嘘。

    赵阳脸上那条伤疤是他一人杀死七名鲜卑火儿慎留下的伤口,从死亡线上挣扎过来带给了他巨大的威信和荣誉,但同时,也将面对云中百姓的敬畏和惧怕。

    让典韦颇为惊喜的是,赵阳年幼从军戍卫边疆,虽没有读过兵法策略,但二十年来对鲜卑作战的经验却让典韦大为佩服。虽然典韦也不怎么懂兵法,但他觉得,只要是说出这些自己不懂的东西,而感觉又很有道理的话,那必然便是一种本事。就好比卫宁经常在他耳边叽叽咕咕的喃喃自语一般……

    卫宁让典韦先来云中,第一步,便是要先笼络军心,如今拓跋部虽摆出一副要强攻的姿态,但实际上也不过是一种试探性的攻击。

    事实上,卫宁并不知道董卓与鲜卑人,匈奴人,甚至是乌桓人的交易,而游牧民族也并不知道,卫宁也同样早就打上了他们的主意。

    两方同样欲全力一战,却又异常巧合的都不知道对方有这样的一个主意。

    (本章完)

第698章 郭嘉第一策(二)() 
相对来说,鲜卑人的试探攻击,正好给了卫宁整顿河套匈奴,整顿云中,五原,朔方,上郡四城兵马的时机。

    鲜卑人这种游牧民族,非战时皆散在草原以小群居放牧,战时王庭发令而征兆集合,草原辽阔一望无际,其中所需时日不少,而卫宁抓紧时间整肃内部的同时,却也让北方蛮子能够尽可能的有闲暇征招游牧四方的小部族民集结力量。

    就在典韦北上的时候,黄忠将从董卓受中抢来的三十万百姓交押给他将继续押送北行。而收到卫宁紧急传召,黄忠也快马加鞭向上郡而来。

    十数来日的时日,待黄忠到上郡吼,卫宁也根本未给他喘息片刻,便又调令黄忠北上接管五原防务,河套四郡,自此算是勉强能够算作统一一线,让卫宁觉得安心了许多。尤其,是卫宁将吕布昔日带领的八千并州铁骑交给黄忠这个马上将军率领,中年不失猛气而又有神射之术,正是征伐草原最为有力的震慑性武器。而朔方三万,五原两万八千,云中三万人,加上上郡一万,至此,卫宁已拥兵十万之众。

    虽然这十万人马,除去必要的压制河套南匈奴的力量外,能抽调的也不过五万之数,但若能够争取一些时间,整顿好军纪,以边军强悍的民风,个体的战力,若能成铁军一块,那杀伤力必然不可同日而语。

    先破云中拓跋部,后举兵助于扶罗接管匈奴,诱其北上争霸漠北,扫平河套隐患。这便是卫宁的计划。

    十日后,又是北方,东方各有一道消息传回,终究又让卫宁一阵欢喜。

    云中典韦又告捷一次,而这一次显然伤亡比之前一次少了不少,可见典韦已经开始有了几许约束能力。

    而东面的消息,正是报右北平太守公孙瓒袭蓟县,杀幽州刺史刘虞,行州牧之权。

    这无疑让卫宁又多了一丝可用的筹码。

    在三国时期中,卫宁是比较欣赏公孙瓒的。

    而蓟县与右北平的争斗,甚至发展成势如水火的恶劣关系,互相攻伐,便是刘虞与公孙瓒在主张对外政策根本上的巨大分歧。一方主张对外族予以安抚怀柔,而另一方却始终认为铁血才是震慑边疆最为有力的措施。

    白马义从,名动北方。乌桓,鲜卑,见者奔逃。

    公孙瓒虽家事不错,但其母位身份低贱,是庶出子弟,算是起自微末,只能以郡县书吏从军,一直到领右北平太守起始,皆以自己才能和军功向上爬,而公孙瓒也因为身份上的尴尬曾经做过汉朝的次级阶级,更能体会到边疆百姓对北方蛮族的憎恶。以至后拥兵右北平起,数年来与外族征战不断,常杀得乌桓丢盔卸甲逃亡。而在刘虞到任幽州后,本就因为公孙瓒打压下损失惨重的乌桓部落,正是因为刘虞怀柔的政策而当做摆脱公孙瓒攻略的挡箭牌,纷纷依附在刘虞麾下。

    乌桓被公孙瓒打压,这才起了投奔刘虞的心思,而刘虞却觉得这是因为自己政策上的高段,而更加坚定安抚怀柔的心思,反对公孙瓒暴力铁血的做法当做野蛮武勇,数以州郡上官相压,庇佑乌桓。

    这便是两人矛盾最基本的种子。而在大义和外族的投奔下,本就不擅武事的刘虞,却能够与公孙瓒周旋一二。

    卫宁很多时候反倒觉得公孙瓒的存在更像是一个民族主义者。他并不适合作一个诸侯,因为他没有王者霸主该有的冷静和睿智,最适合他的位置,应该是一方边戍大将。

    他擅征战,而多是一个武人,身为边疆大将,一些流传在边塞已久的恶习在他身上一概不少。不懂内政和大略是他最致命的弱点,甚至眼光上的缺乏,也使得他只能守土一方,而非方放眼天下的人物。

    同样,刘虞却是一个典型的文人,汉武帝始已经开始渐渐变质的酸腐儒家文化,在他身上却也体现的淋漓尽致。擅政而不懂军,这两个人,倘若能狗达成共识上的谅解,甚至是统一规划在一个强有力的君主之下,大汉的北方大可高枕无忧。

    可惜,两人政策上的根本矛盾使得他们毫无共存的可能。

    董卓暗中结交鲜卑乌桓匈奴,使其大军南下入侵。乌桓族即便再依附在刘虞手下,但本来在公孙瓒依旧毫不松懈的以铁血手段打压下,便早有了避祸迁徙之心。如今董卓的暗中结纳指路,正中乌桓王丘力居的心意。

    在乌桓人举众向西迁徙的同时,刘虞惊愕之下,这一只暂时性依靠抵挡公孙瓒压力的桎梏力量霎时消失,此消彼长,公孙瓒却更可腾开兵力解决他嫉恨的人,几年结下的怨怒终究一下子爆发开来。

    正因为卫宁对这个时代的介入,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终究使得历史开始越加变幻莫测,因为乌桓的西迁,刘虞活的年岁却比历史上早了三年。

    但无论如何,当今天下乱世初起,从大义上来说,取代刘虞成功战取了整个幽州的公孙瓒,才是一个符合卫宁利益的邻居。而公孙瓒秉持的铁血政策,恰恰又是卫宁非常欣赏的作风。

    同时,与之相对的,如今掌控助了幽州的公孙瓒,向南发展的野心也势必开始膨胀起来。与冀州韩馥的冲突理所当然又会跳到台前,毕竟冀州这块北方沃土粮仓,是任何一个北方领主诸侯皆回垂涎三尺的土地。

    袁绍这个穷居北海的大野心家,也势必开始暗潮汹涌起来。

    有的时候,知道了本来的历史进程,又在自己亲身观望注意下向着自己不清楚的地方转变,这是一件很让人无奈而头痛的问题。假如卫宁对这个世界一无所知,也不会整日里殚精竭虑。

    但不管如何,在收到太行山以东的消息,卫宁还是第一时间派出了向公孙瓒示好的使者,并且隐晦的表达了一下如今北方的局势态度。

    相比之下,卫宁相信,以公孙瓒一直以来坚持的对北方蛮族的铁血手段,以及如今违背大义擅杀朝廷官员更是汉室宗正的刘虞的污名,与幽州军的结盟对于他来说应该不是一件难事。

    (本章完)

第699章 卫五的进步() 
有了公孙瓒这个白马将军,假如能使其出上谷,代郡,从侧翼攻伐鲜卑,对于并州四郡的压力当可大减。

    在送出使者后,卫宁更加紧速度统合四郡军心战力,以为不久后的大战做好准备。

    有卫凯在河东周旋谋划,杨奉虽有所疑,但终究还是没有给卫宁带来他大的困扰,粮草军械源源不断送往上党后方,由徐晃控制,也变相的算是对卫宁的一种掣肘。

    汉献帝初平二年三月,冬天过去,寒冷使得草原上大面积的牛羊死亡,初春,部落粮食的困乏使得鲜卑人也终于坐不住了。

    鲜卑大人,步度根吹起号角,应召鲜卑数部共商于昔日檀石槐所建立的王庭高柳北弹汗山。聚众十万铁骑,分兵两路,一路以拓跋部,乞伏部合共四万人马杀奔云中,又以步度根亲自领兵,尽出王庭精锐杀向长城以南马邑,雁门。

    昔日的鲜卑枭雄檀石槐,带领鲜卑走向最为荣耀的时代,但随着他的死亡,也使得鲜卑内部四分五裂,成了西,中,东三个集团。步度根作为檀石槐的直系后裔,继承了黄金家族的名声,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权利。

    如今渐渐强大起来的拓跋部,宇文部,慕容部,乞伏部,段部这些中部部落虽表面上听从高柳北弹汗山的命令,但王庭的威信早已大不如前。甚至东鲜卑的素利,弥加,阙机三部更早脱离了王庭的控制,起兵反抗。若非寒冬过后,漠北各部大多受损严重,也大多不会听从步度根吹起的号角。

    步度根有重振祖父的野心,而如今董卓的厚利正是他引诱其余各部首领南下的借口。倘若能够攻破并州四郡,放牧晋阳,步度根的声望势必将要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收到云中消息,鲜卑游哨激增的消息,卫宁第一时间,便下令卫三自朔方出兵,千里奔驰直指拓跋部部落。早在卫宁初步统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