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行密点点头,广陵缺粮的确是个重要因素,而造成缺粮的主要原因还是战事太多所致。

    “至于说广陵百姓,这一次肯定会有些损失,不过广陵作为我淮南的中心,又经过了这十年的休养生息,城中百姓相对富足,他们对损失的承受能力比普通农户要大些。另外,这次风波据属下估计,前后应该不会超过一个月,即便对城中民户有些影响,但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的。”骆知祥说着自己的判断,众人听了脸色这才好些。

    殷文圭怒声道:“那么那些粮商呢?他们什么都没做,就靠着囤积居奇就能大赚一笔,而且法不责众,要惩罚他们只怕也难。对这些人又该如何?”

    骆知祥苦笑道:“大王,世子殿下,诸位大人,说到那些粮商,其实他们操作粮价以谋取利益的事情,又哪里是这一次的事?这些年他们几乎每年都在做啊。”

    “大王,咱们的两税法如今都是征收现钱,不过普通农户手里哪有那么多现钱?所以每到缴税之时,他们就不得不卖掉手中粮食以换取现钱来缴纳税款;而那些粮食每当这个时候便会趁机压低粮价,以此谋利。”骆知祥躬身道。

    “在征收现钱时,不是也考虑了农户手中现钱不足,所以允许他们以实物按照市价进行折抵吗?为何这些农户还要去受那些无良奸商的盘剥?”殷文圭有些疑惑。

    “任何政策都需要人去实行啊,那些下面的官吏,盘剥起百姓来比商人更甚,所以百姓一般宁愿受商人盘剥,也不愿直接用粮食折抵。”骆知祥苦笑道。

    众人听了不由默然,骆知祥趁机提议道:“所以属下觉得,在加强监管,防止下面的官吏任意改动实物折抵价格的同时,还应该直接废除征收税钱,改为征收实物,以减轻农户负担!”

    对于骆知祥的提议,众人都觉得有些道理。即便是杨渥,他虽然知道征收税钱不仅十分方便,利于结算,而且也利于运输,可以降低征收的粮食等在运输过程中的消耗,是税制发展的必然方向。

    但同时他也知道,在这个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年代,给民户反而会造成巨大损害,尤其是这个战乱年代,更是如此。

    所以他也没有反对骆知祥的提议。而杨行密更是直接点头道:“不错,你说得有道理,不过今年已经到这个时候了,再贸然改为征收实物未免不妥,还是明年夏税时再改吧。”

    听到自己的建议得到杨行密的认可,骆知祥不由欣喜,又躬身说道:“大王,除了加强监管和改征实物外,臣还请求大王,在折价之时,应该虚抬时价,如今的市价,每匹绢为五百文、绸六百文、绵每两十五文。属下建议把每匹绢抬为一贯七百文、绸为二贯四百文、绵每两四十文,总之,在收租税时,应该用高于市价三四倍的虚价来折合实物。另外,丁口税有害无益,应当予以废除!”

    似乎是担心自己的提议会遭到反对一般,骆知祥一口气便将自己的话都说完了,然后满脸期待的看着杨行密,希望得到他的认同。

    如果说之前改为征收实物的提议得到了众人的一致认可,那么这虚抬市价的法子就遭到了众人的一致反对。

    杨行密当即便摇头道:“虚抬市价,固然有利于百姓,但对节度使府的税收影响太大,所以此法不可行!”

    见自己的意见被否决,骆知祥不由有些急了,他上前一步大声道:“大王,岂有民穷而国家富有的道理!虚抬市价,让百姓获利,不仅可以养民,而且可以鼓励百姓多事生产。大王曾多次下令劝课农桑,虽然取得了一些效果,但淮南如今依旧有大量的田地荒芜,若是大王实行属下之策,只需十年时间,定能让百姓富足,府库充盈!”

    杨行密等人这才细细思考起来,在场之人除了范遇外,对于民政都有一些了解,自然知道骆知祥的办法乃是真正的休养生息之策,对于恢复被战乱严重破坏的经济的确大有好处。若是认真实行,十年以后或许真能出现他说的那种情况。

    见众人有些意动,杨渥却赶紧出来劝阻道:“父亲,此策虽然有道理,不过在这个时候实行却是不妥。如今天下大乱,正是大争之世。各藩镇无不竭尽全力增加赋税,我淮南即便不加税,但大幅度减税却是不可,还是等以后天下安定了再说吧!”

    其实杨渥之所以劝阻,除了刚才说的理由外,还有便是他根本不看好这一政策。

    在杨渥看来,淮南的正税其实并不高,或者说大部分朝代的正税都不高,真正给百姓造成巨大负担的,其实是下面官吏的乱收税,地主过高的地租,以及征收对象的极大不公。

    那些不合理的地方不去改正,却要降低本来就并不高的正税,这在杨渥看来才是不可取的。

    不过如今显然不是争论税法的好时机,所以他连忙把话题岔开道:“那些在暗中传播谣言的究竟是些什么人,范遇,你可查清楚了?”

    “根据属下的初步调查,这次事件的主谋应该是以预想和贾令威二人为首,下面还有其他几个指挥使,不过不是主谋。”

    贾令威,以前乃是都指挥使,能力一般,不过在淮南资历较为深厚,当年与如今的濠州刺史刘金一同投靠杨行密。

    至于瞿章,追随杨行密的时间比贾令威更久,以前担任过黄州刺史,后来因为战败丢了黄州而被免职,最近几年又被任命为蕲州刺史。

    这一次军政分离时,这两人都因为能力一般所以被免去了原本的职务,如今在统兵司担任职务。

    听了这个结果,众人都有些默然。尤其是杨行密,这两人都是很早前就追随他的人,不想如今却到了这种地步,虽然是因为杨渥把他们调离了原来职务在先,但他还是感到非常恼怒。

    不过,怒火归怒火,这两人在淮南资历深厚,在没有切实证据的情况下还真不能随意动他们,不然很容易造成上下离心的。

第232章 幕后之人() 
将这些人抓起来的话,没有实际证据,容易离心离德;但放任不管,众人心中又有些不甘,而且保不住他们将来不会再闹出别的事端出来。

    “要不,直接将两人抓起来,然后再给他们弄点证据出来?”一旁,见众人脸色都有些阴沉,范遇提议道。

    杨行密当即不悦道:“不可,孤岂是这种捏造证据之人?而且…”

    他遍视场中众人道:“若是今日孤捏造证据惩办了这些人,那么将来若是孤对你们中的什么人不满了,是不是也能以捏造的罪名惩办你们呢?”

    其他人本来还觉得范遇的提议可行,但听了杨行密的话当即闭口不言。没办法,杨行密的性子摆在那里,他既然已经发话了,便是杨渥也不好违背。

    而且,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杀功臣,这的确会引起很大的动荡,别的不说,如今天下诸多藩镇里面,不知有多少走向衰亡都是从擅杀功臣开始的,

    与此同时,广陵城北的一处庄园内,七八个富态中年人正会聚一起,谈笑饮酒。

    “贾将军,这一次多亏了将军在后面出主意,才让我等大赚了一笔啊!”一个相貌精明的中年男子笑着说道。

    “是啊,如今正是丰收季节,按理说大家都会尽量将粮价压低,好从百姓手中收到更多的粮食,不想贾将军却反其道而行之,抬高粮价反而大赚一笔。在下佩服!”另一人也笑容满面的奉承道。

    众人中间,是一个满脸络腮胡子,皮肤黝黑,相貌平平无奇的中年人,听了众人的奉承,他满脸得意的摆摆手道:“你们不要光说我一个,这主意可是瞿将军出的,我也不过是听他的。不过他今日有事,不能来与诸位相见,在下代他向诸位请罪了。”说完,他举起手中酒杯向众人敬了一杯酒。

    这人正是贾令威,这次风波的幕后主谋之一。至于一旁围着他的几人,却是参与了这次事件的江淮一带的专门做粮食生意的富商;瞿章则因为生性谨慎,这一次却没有露面。

    或许心情高兴的缘故,再加上饮了酒,所以今天贾令威不由有些话多,对着一众人抱怨道:“你们别看大王如今名声有多好,世人都说他厚道。不过,那都是假的,糊弄人的!”

    “我跟你们说,当年的时候,我与如今的濠州刺史刘金,还有那时的海陵镇遏使高霸等,各自手下都有几百或者上千军队,大王他自己在那时候也不过数千军队,这还是竭尽全力拼凑出来的。在面对占据了广陵的强敌秦彦、毕师铎时,完全处于下风;所以他就将主意打到了我们身上,以军令将我们召了过去,等我们到了他的军营中便立马翻脸。”

    “我与刘金那时候见机得早,当即便投靠了大王,这才保住性命;其余人,像海陵镇遏使高霸,他本来是那之前的淮南节度使高骈的族侄,仗着高骈对大王有恩,根本不服大王,所以就被大王给当场斩杀了。与他一同被杀的,还有其余十几个统兵将领,他们麾下军队全都被大王给吞并了。我那时候,完全是大气都不敢出,生怕一不小心也被大王‘咔嚓’一下给杀了!”

    说起当年之事,贾令威有些唏嘘不已。

    在那个群雄并起的年代,杨行密其实也只是众多豪雄之一,或者说是众多盗匪之一,只不过他运气好,占据了庐州,这才被高骈任命为庐州刺史,有了正统的名义。

    而像刘金、贾令威等人,在那时候兵力其实不必杨行密少,但就是缺了这个名,所以他们只能算地方盗匪,或者说地方豪雄。

    之后秦彦、毕师铎杀了高骈,杨行密便从庐州起兵讨伐二人,刘金、贾令威等人也起兵响应,他们本来是杨行密的盟友,但就是缺少这个名份,所以只能奉杨行密为盟主,听从他的军令;但杨行密依旧不满足,这才有了后面将众多盟友召到军中,夺取军权的事情。

    这件事也是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