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两个制度可以说是直接针对如今朝廷科举中存在的众多舞弊现象,那些曾经去长安参加过朝廷科举的士子对此感触尤为深刻,相比于那些苍白无力的辩白,和各种没多少意义的保证,这两项制度才是实实在在的从制度上来避免舞弊现象,其说服力才是无与伦比的。

    所以高勖刚宣布完两项制度,他们便大声欢呼起来,之前的那些怀疑在这欢呼声中迅速被淹没。

    过了许久,欢呼声才停下来,陈长官继续问道:“大王定下这两条科举制度,实是我等有心科举的学子之幸事,学生深感谢意。学生的第二个疑问是,虽然三位学兄都是依靠自己的真本领考中的,不过,以他们的身份背景,应该都有别的出仕途径,那么为何还要来参加科举,占用我等普通士子的名额?”

    这个疑问,也是其他士子非常关心的一点,录取的人数本来就不多,若是再被那些官宦大族的子弟占去几个,剩下的就更少了,他们这些普通士子能够中试的可能性就更低了,所以众人纷纷看向高勖,看他对此怎么说。

    高勖却忽然冷笑起来,道:“为何允许他们参加科举?这个问题让本官该怎么说你们这些士子才好?以前,那些宦官人家的公子不参加科举就能做官,结果你们都觉得不公平;如今让他们参加科举才能做官,结果你们也觉得不公平,难道要让他们做不了官你们才觉得公平?”

    众考生顿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了,陈长官虽然知道高勗的回答里面其实还有漏洞,比如说那些官宦人家的公子以后是不是都要参加科举才能做官,这一点高勗却没说。

    不过陈长官犹豫了一下却没问出来,他知道这种事情其实是很难避免的,问出来只怕也没多大用处,再加上他有信心下一次就能中试,所以在转身与其他考生代表商量了一下后,陈长官又对高勖躬身道:“多谢高大人为学生等人解惑,学生等感激不尽!”说着,他与其他考生代表退回了人群之中。

    高勖见众考生没有了什么疑问,知道这次风波差不多过去了,不由松了口气。

    这是淮南的第一次科举,若是任由这些落榜士子闹下去,说不得事情就会闹大,到时候不仅会对淮南刚刚开始的科举取士造成巨大影响,对争取民心也没有好处。如今这样平安度过,对双方来说都是一件好事。

    所以他苦口婆心的劝说众士子,要他们安心读书,好好做学问,不要听风就是雨,要有自己的主见。

    “三天之后,大王会在节度使府亲自主持最后一轮选拔,凡是通过了复选的考生,这三天一定要好好准备,莫要以为不再淘汰人了就掉以轻心!须知,三日后的考试才会决定你们最后的排名。而这个排名,不仅将伴随你们一生,而且会对你们将来的前途造成极大影响,切记要好生准备。”高勖最后叮嘱,这才。

    身后,宋齐丘等上榜士子也赶紧收拾通过复选带来的喜悦,开始沉下心来准备三天后的终试。

    节度使府中,对于高勖在现场的处置方法杨渥表示了肯定,第一次科举,能不出乱子才是最好的。

    三天后,淮南科举的最后一轮考试在节度使府正式举行。

    因为不进行淘汰,只进行排名,加上“殿试”实际上就相当于一次面试,是对考生的综合能力进行考核,所以不再有“行测”,只考核策论,也就是以如今的时政来考核。

    不过如今的淮南乃是多事之秋,可以用来作为策论的题目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在确定题目方面也让众人头痛了许久,最终才确定以如何治理新得南方诸州为题。

    随着王茂章大军的不断进攻,如今两浙之地,除了杭州、明州和台州还在钱镠手中外,其余各州皆以被淮南攻占,不过该如何治理当地,却是一个难题。

    这种题目出得很大,不过也很容易分辨出考生的见识、阅历和其他各方面的能力。那些死读书之人,或许面对此题就只能泛泛而谈的说一些空话了,只有真正有才能的才能提出具体有用之策。

    不过,出这么大的题目也有不好之处,那就是考生要在短时间内将问题考虑得明白周到基本是不可能的。

    比如此时,宋齐丘看着摆放在身前的试题就有些傻眼,他虽然聪明过人,但毕竟还只有十七岁,在阅历见识上南面有些不足,而且他作为江西人,江西这么多年都没有打过仗,对于如何治理新得之地上也没什么经验可谈,所以对于这道策论题目不由有些头痛。

    这时,他听到眼前有人走近,不由抬头看去,只见一位年轻贵公子静静站在身前,饶有兴趣的正在向他看来,却是那天见过的吴王世子杨渥,顿时心中一紧。

    今天的科举杨行密只在考场上坐了一会儿,说了几句鼓励的话后便离开了,反而是杨渥一直留在这里监考。

    不过与初试和复试时监考官高坐最前端不同,杨渥这个监考官喜欢四处走动,到各考生中间去看他们的答卷。所以宋齐丘察觉到杨渥来到自己身前后不免有些紧张。

    好在,杨渥也只在他身前站了一会儿便离开了,他不由松了口气,开始仔细思考起考题来。

    这次“殿试”的时间比较充足,从早上一直到下午,总共有五个时辰的时间,而题目只有一道,所以宋齐丘也不急于答题。等到了中午,宋齐丘心中才有了一些具体的想法,虽然还有些不严密,不过此时时间已经过去一半,周围考生都在奋笔疾书,他也只能提笔开始答卷了。

第二百六十六章 科举结束() 
当天日暮之时,考试结束,众考生交卷后离场,各自回到自己的住处等待最后的结果。

    因为是最后一轮考试,所以杨行密这一次亲自阅卷,杨渥、高勗、殷文圭三人在一旁协助。

    不过,只是粗略看了一下考生的答卷后,杨渥就发现,这一轮考试的题目出得实在太大了,看上去可以让考生更加自由的发挥,但实际上却让考生更加伤透脑筋。

    要想治理南方新得之地,大部分考生都能想到要休养生息,招纳流民,收取当地百姓民心等等,但具体该如何去做,这些没有什么实际政务经验的考生们就两眼一抹黑了。

    结果大部分考生为了尽量的求稳,最终交上来的答卷中,往往只提出那些绝对不会出错的意见,再尽量把文章写华丽些,把字体写得工整一些;对于那些可能引起争议的意见却很少涉及。

    这样一来,最终交上来的答卷质量反而比复选时的差了许多,像极了那些只知道高谈阔论的书呆子,让杨行密等人为之皱眉。

    要知道这几人都是极为务实的,最需要的就是那些能有实干才能的士子,对这些长于清谈的考卷自然不满意。

    好在,并不是所有人都一味求稳,还是有一些人提出了一些具体有用的意见。比如江梦孙就在答卷中提到,当初钱镠虽然占据了两浙,不过他实际上能够完全掌控的也就是杭州、越州两地而已,婺州、睦州、处州、温州等地都掌控在当地大族手中。

    所以为了尽快收取当地民心,可以在南方诸州单独开一次“恩科”,招录当地有才学之人做官。这也是获取当地民心最快捷的方式。

    再比如,汪台符在答卷里面提到了可以减轻当地赋税,具体来说就是在收税时提高粮食的市价,以减轻百姓负担,这与骆知祥当初提到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处。

    此外,宋齐丘、徐融等人也各自提出了一些意见,虽然还很粗浅,不过比起其他那些考生却要好多了。

    看到这些答卷之后,杨行密等人的眉头才松开了,觉得这次科举总算没有全白费。

    最终,杨行密亲自作出选择,将江梦孙定为第一名,汪台符为第二,宋齐丘为第三,后面的名次也与复选的名次基本差不多。

    一切都忙完后,时间已经是第二天的凌晨了,杨行密用印之后,誊录官赶紧将最终的榜单填完,等一切准备妥当,所有考生们都再次齐聚节度使府,等待最后结果的宣布。

    卯时整,伴随着肃穆的钟声响起,已经在府外整齐排好队列的众考生依次进入议事厅内。

    这是淮南第一次举行科举,所以各项礼仪制度都还不健全,不过这次科举也意味着一大批人才将要加入淮南,为官为宦,或者造福一方,或者建功立业。所以节度使府对于这次科举极为重视,安排的典礼也更加隆重。

    基本上淮南的高层官员只要还在广陵的都来参加了,文官里面的高勗、严可求、殷文圭等,武将里面的李神福、周本、朱瑾等,甚至连天子使者,如今还留在广陵的李俨也来参加了这次典礼。

    到了卯时三刻,所有考生和官员都已经到齐,杨行密和杨渥也先后进入议事厅落座。

    殷文圭作为掌书记和这次科举的主考官负责宣布最后的榜单:“各位考生听宣……”

    众多考生们不由提足了精神,忐忑不安的向殷文圭手中的榜单望去。

    “……淮南取士,只论才学,不论出身。今次科考结束,由大王亲自测试,定下诸多考生排名,赐进士及第者三名,进士出身者四十七名,名单如下……”

    说到这,殷文圭顿了一顿,抬头向众考生望去,见他们一个个心情紧张的模样,这才继续宣读道:“第一名,浔阳江梦孙!”

    江梦孙顿时头脑一片空白,他虽然对自己的学识能力很自信,不过他也知道众多考生之中就有不少才学不比他差的,所以对于自己能考中第一名还是感到非常意外。

    他抬头向前方望去,只见最上首,杨渥正在朝他微笑,不由心中一定,赶紧出列拜谢。

    接着,殷文圭的声音不断响起,“第二名,歙州王台符!”

    “第三名,洪州宋齐丘!”

    ……

    总的来说,这次科举最后得中进士者,多数还是淮南本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