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二个就是分兵濠州,这一点上就完全是个低级错误,淮南军只要用水军切断梁军退路,康怀贞就可能陷入敌军的包围,这是很明显的问题,但朱全忠却选择性的忽视了,结果导致了后来的战败。

    当然。淮南军突然使出的开花弹,一举攻破李思安的营寨,这也是导致朱全忠惨败的重要原因。

    但若是到了北方,缺少强力的骑兵就会成为淮南的致命弱点。

    即便是淮南有开花弹,有苏州炮等先进武器,但在具有强大机动力和突击力的骑兵面前,这些都不足以决定战争的胜负。

    从这个角度来看,淮南想要称霸南方倒是轻而易举,但想要统一全国的话,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至少在解决马匹的来源问题之前,郭崇韬并不看好淮南。

    当然,即便不能统一天下,但只要能统一南方,建立一个像六朝那样的强大王朝,那便值得他郭崇韬去尽心竭力的效忠了。

    更何况,根据他这些天来的观察,杨渥的确有明主之像,他不仅擅长领兵打仗,还精于政务,任用贤能,远离小人,对部下的意见能够虚心接受,又锐意进取,胸怀宽广,可以说能够遇到这样一位主上绝对是他的幸运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杨渥继承了他父亲的特点,对部下较为宽厚,这是郭崇韬最为看中的一点。

    不是每个人都有巨大的野心,一心想要自己当节度使,甚至是自己来当皇帝,更多的人还是只想着遇到一位明主,然后为他效忠,最终建立功业,青史留名。

    所以对这些人来说,他们更希望跟随的主上是杨渥这种既有能力,又为人宽厚的君主。

    如今既然遇到了这么一位明主,而且还对自己极为赏识,那么自己还有什么要犹豫的呢?

    想到这,郭崇韬终于下定了决心。

    第二天,当杨渥再次召集众将开始讨论北伐之事时,与往常一样,杨渥依旧没有避开郭崇韬,让他作为参谋得以加入。

    此时,张训、王茂章等将领都在热烈的讨论着攻打颍州或者宿州需要多少兵力,需要多少时间,打下来后又需要多少人防守等等;甚至于还有人提出要分兵进攻蔡州、申州等地,气氛十分热闹。

    这时候,往常从来没有开口的郭崇韬却突然说道:“殿下,诸位将军,关于这次北伐,在下有不同意见!”

    杨渥先是一愣,随即大喜,郭崇韬之前从来都是旁听的,这一次却主动开口了,是不是意味着他已经决定了要投靠淮南呢?

    杨渥脸上笑容一闪而逝,接着问道:“不知郭先生有什么不同意见,不妨说出来听一听!”

    “是,在下的意见是,这一次朱全忠南下大败而归,殿下当然要率军北伐,而且要尽量搞得声势浩大,让天下人都知道淮南的军威,最好是到了淮北后再打几场胜仗。”

    杨渥点点头,这一点大家都能想到,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只听郭崇韬接着道:“不过,这次北伐在下觉得殿下要尽量多打胜仗,但最好不要攻占哪怕一座城池!”

    “什么?”

    “不攻占一座城池?那这还算北伐吗?”

    “难道说敌军将城池让出来我军也不要吗?”

    ……

    郭崇韬话音刚落,张训等人便纷纷反对起来。

    天下哪有让人打胜仗却故意不占领敌军城池的道理,这郭崇韬看上去极为干练,又得到世子杨渥的高度重视,大家本来还以为他有什么高见,却不想他竟然是这么个意见,要不是看在杨渥的面子上,只怕早就有人起来呵斥他了。

    杨渥听了之后没有理会其他人,反而目光平静的问道:“说说你的理由吧?我想郭先生也不可能无缘无故就这么认为吧!”

    “是!”郭崇韬颇为感激的看了杨渥一眼,他既然下定了决心要留在淮南,自然就要好好表现自己的能力,让杨渥更加重视他,也让其他淮南将领知道他不是无能之辈。

    而这一次的军议就是他的一个机会,只是,他的意见未免有些惊世骇俗了,所以他之前还担心会不会让杨渥感到失望。

    此时见了杨渥的反应,郭崇韬不由心中大定,知道杨渥并没有对他感到失望。

    “在下的理由是,第一点,不管是颍州还是宿州,都是坚城,淮南军虽然以擅长攻坚闻名,不过要想攻下这两座坚城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仅会造成较多的伤亡,而且会消耗大量粮草辎重,更重要的是耗时较长,容易出现变数。”

    这一点张训等人也必须承认,虽然击败了朱全忠,但梁军的主力还在,并且还有相当强的实力,梁军的人心也没有崩溃,面对淮南军的进攻应该不至于出现望风而降的情况。

    若是强攻城池的话,即便是进展顺利,只怕至少也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才有希望攻破,而一两个月之后的局势如何很难说,说不定那时候朱全忠已经缓过劲来了。

    到时候梁军只要派出一支较为强大的援军抵达,淮南军要破城就需要先击败援军才行,这就增加了变数,在没有绝对把握击败梁军的情况下,撤军就会成为唯一选择。

    当然仅仅这一点理由显然无法说服众将,毕竟攻城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家若真是决定了要攻城,自然就不会害怕这些难处。

    “在下的第二个理由是,据在下所知,目前淮南的战略就是先迅速统一南方,解除淮南的后顾之忧,然后集中兵力发动北伐。若是此时攻破宿州或者颍州,那就意味着淮南将不得不投入重兵进行防守。更重要的是,如今朱全忠主力尚在,甚至要不了一年时间就能恢复实力;而宿州和颍州与寿州等地不同,这两州一来地处淮北,更利于梁军骑兵的发挥,同时因为它们距离中原实在太近了,朱全忠绝对不会容忍这两地落入淮南之手的,所以梁军不断发动反击就是必然的。”

    “这样一来,且不说淮南军能不能一次次的在淮北击败梁军的进攻,即便能做到,那也意味着淮南军的主力将不得不一次次的北上与梁军交战,这显然与先统一南方的策略不符合。到时候,淮南就会成为吸引朱全忠火力的靶子,其结果就是让岐王等其他藩镇坐收渔翁之利。”

    “而淮南如果不攻破城池,只大肆掳掠财物人口,打击敌军的有生力量,这不仅能壮大实力,扩大声威,还能大大减少这次北伐的难度。同时退守淮河防线的话,有清口之败和这一次惨败的两次重大教训,朱全忠肯定不敢再次渡过淮河与殿下交战。这样一来,淮南就能集中兵力先行统一南方了!这便是在下的理由!”

第三百一十章 北伐() 
总的来说,郭崇韬的观点还是很有道理的。

    朱全忠这才南下虽然遭到惨败,但以梁军的深厚底蕴,要不了多久就能恢复过来。

    事实上,历史上从李存勖继位时算起的话,晋梁大战十五年,梁军多次战败,像这次这样损兵折将七八万人的重大败仗也有好几次,其余损失三四万人的败仗则更多,但梁军依旧能坚持下去,并没有出现兵力崩溃的迹象。

    后来李存勖能够一举灭掉后梁,还是因为有内奸向李存勖泄露了后梁都城汴州兵力空虚的情况,而李存勖在郭崇韬的建议下,率领精锐骑兵避开梁军主力,发起奇袭,一举攻占汴州,这才消灭了后梁这个大敌。

    换言之,梁军此时的实力还很强大,远远没有到崩溃的时候,如果此时淮南出兵攻占靠近中原的宿州、颍州等地,就极有可能引发与朱全忠的强烈碰撞。

    在淮北之地,失去了地利优势之后,淮南军还能不能一次次的击败梁军,这显然很难;更重要的是,这会使得淮南军主力被牵制在北方,不利于先统一南方的战略。

    “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杨渥缓缓说道。

    郭崇韬听了不由眼神一亮,连忙说道:“不错,就是这个意思!殿下所言实在太精辟了!”

    仅仅九个字,就描绘出了如今淮南应该实行的战略,让他深感佩服。

    杨渥笑了笑,却没有解释什么。

    一旁,张训等人听了也在心中细细咀嚼着。

    “高筑墙、广积粮”这六个字很好理解,就是最大程度的积蓄力量,巩固根本。而如今淮南的根本自然是统一南方。

    至于“缓称王”,就是在有足够的实力之前不要出头,尤其是现在,朱全忠的实力还很强,不能与他硬碰硬,那只会削弱淮南的力量,而便宜其他藩镇。

    事实上,杨渥一开始就没打算在淮北与梁军来个硬碰硬的大战,这一次北伐他的主要目的就是刷一刷声望,再趁机抢掠一番,将朱全忠从寿州抢去的都抢回来。

    当然,若是梁军不经打,宿州和颍州能够轻易打下来,杨渥自然也不会客气。

    尤其是宿州,这里是徐州的侧翼,要攻打徐州就必须先拿下这里,而将来要北伐中原,就必须先拿下徐州。

    所以如果真的能够拿下宿州,杨渥是不会轻易放弃的,即便是与朱全忠再来场大战也在所不惜。

    当然更重要的一点是,杨渥知道要不了多久朱全忠就会遇到一个大。麻烦了,这就是比已经垂垂老矣的李克用来要锐意进取得多,而且手段和带兵打仗的能力也要强更多的李存勖的挑战。

    杨渥即便占领了宿州,但只要他不继续兴兵北上,攻打其他地方,朱全忠为了全力应付李存勖这个巨大的挑战,想来也不会为了一个宿州而与淮南死战到底。

    所以杨渥估计如果淮南攻占宿州的话,最多只要顶住梁军的一次反攻,让朱全忠知道要夺回宿州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就够了,那时候,在面对更加有攻击性的李存勖的挑战时,朱全忠自然会明智的选择默许淮南对宿州的占领。

    而将要发生的这番变化,却是郭崇韬不知道,所以他才会极力主张不要占领淮北的城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