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国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他没想到的是,徐延休根本不吃这一套,他只质问一点:不管杨渥以什么借口出兵,但将来打下江西之后,江西是给钟匡时来治理,还是淮南直接吞并?

    这一点可以说直指问题核心,淮南有再好的借口,却是不能改变将来吞并江西的事实,除非杨渥将来继续让钟氏为江西之主,不过那显然是不可能的。

    徐延休不愧是考中进士之人,当年还给唐朝天子起草过诏书,这学问和辩才确实很强,将杨渥辩驳得哑口无言。

    “钟氏据有江西近三十年,只有德政于民,无半分罪过在身。更兼与先吴王有恩,与大王更是有姻亲之谊,今大王无故而讨伐,试问将来天下人又会如何看待大王?”徐延休大声质问着。

    杨渥心中不由苦笑,自己真是笨到了极点,居然想去和这样一个饱读诗书之人辩论,这不是自讨苦吃吗?

    要知道,徐延休考中的进士,可不是淮南的那种进士,而是大唐的进士。

    唐朝进士要想考中,其难度可比考中淮南的进士难得多,尤其是在科举腐。败的唐末,像徐延休这种没有背。景之人,能够考中进士,可见这人的才学有多高。

    不过杨渥虽然辩不过徐延休,但他却丝毫没有罢兵的想法,反而拔剑怒道:“徐延休,你无需多言!江西钟氏何罪之有?只是孤看中了他的地盘而已!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你速速回去告诉钟匡时,让他尽快认清形势,早早来降才是正理!”

    他说这句话时,却是没有想到,历史上几十年后,赵匡胤说出这句名言之时,正是因为那位叫徐铉的南唐吏部尚书将他辩得哑口无言之时所说的;而这个徐铉,正是徐延休的儿子!

    徐延休自然也不知道若是没有杨渥的穿越,将来他儿子会遇到的事情,不过当他听了杨渥的这么直接露。骨的话后,顿时愣住了。

    辨不过的时候还能这样?这完全就是恼羞成怒之后耍无赖嘛!

    不过随即他就反应过来,即便杨渥耍无赖又能怎样?江西打不过淮南,这就是事实!

    淮南即便没有任何理由强行出兵,他又能做什么?江西又能做什么?他在这里与杨渥费劲口舌的辩论,不过是徒然令人笑话而已。

    想到这,徐延休容颜惨淡,痴痴呆呆半晌都说不出话。

    杨渥笑了笑,似乎很满意自己一番话取得的效果,对殷文圭吩咐道:“徐先生看来是累了,送他去休息吧,等过两天大军出征之时便令他一同出征;等到大军围困洪州之后,便送他进城去劝降!”

    “是!”殷文圭躬身道,接着,几个侍卫进来将还在发呆的徐延休架了出去。

    望着徐延休的背影,杨渥若有所思的道:“看来钟匡时心存幻想,还以为能用言语阻止孤出兵啊!又或者,他还以为自己是江西之主,手握江西八州十多万大军的镇南军节度使吗?不彻底打消他的幻想,看来他是不会轻易投降的!”

    毕竟钟匡时也是他的内兄,而且两家的确没什么仇怨,有的只有钟传当初对杨行密的帮助;即便是几年前江西联合钱镠出兵歙州的举动,最后也没有给淮南造成多少损失,反而是江西损失惨重。

    所以如果可能的话,杨渥还是希望能将钟匡时劝降的好。

    杨渥当即将秦裴等将领招来,又命人取来洪州的地图。这份地图还是一些暗中投靠了淮南的江西官员所提供的,此时正好成了对付钟匡时的利器。

    杨渥对着地图看了半晌之后,指着地图上洪州城外的一处地方,对秦裴道:“这处地方地势显眼,是一个安营扎寨的好地方,不过你率军到达洪州后,不要占领这里,而是要在这附近另外选一个安营的地方!”

    秦裴道:“大王这是什么意思?这么好的安营之地我军不去占领,难道留给敌军吗?”

    这份地图他也研究了很久,自然知道杨渥指点的地方是一个安营的好去处,所以他才有些想不明白杨渥为何会如此指点他。

    一旁,同样对这幅地图知之甚详的李神福却是抚掌叫好道:“大王此计甚妙,末将佩服!”

    “嗯?看来李将军却是想明白了!”杨渥顿时笑了起来。

    他转身又向其他几个将领看去,见他们也是一副低头沉思的模样,不由笑道:“李将军已经想明白了孤的想法,那么诸位将军可有想明白的?”

    此时的他却是忽然起了兴致,想要考考这些淮南重将。

    当然,他也知道是不是能想到自己的计谋这并不说明他们的领兵打仗的能力高低,这不过是杨渥临时起意的一点想法而已。

第三百四十九章对王审知的态度() 
在场的淮南将领,基本都是真正的高层将领,再加上严可求和郭崇韬这两个对军务比较熟悉的人,他们在听了杨渥的询问后,当即思考起来。

    李神福毕竟实战经验丰富,又是足智多谋之人,所以他是第一个想明白杨渥的计谋之人;在他之后,严可求和郭崇韬这两人智谋出众,所以也随之想到了;接着周本和朱瑾两人也想到了,最后剩下的秦裴、李简等人却还是一头雾水。

    杨渥命李神福等人不要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而是让他们用笔写下来,然后一起揭开。

    杨渥当然也把自己的想法写了下来,等到众人都写好后,杨渥让众人一同打开自己写的内容查看。

    这一看,众人便笑了起来,这几人写的都是一个意思,倒是没人猜错杨渥的计谋。

    杨渥的策略其实很简单,虽然淮南的攻城手段很多,但攻城从来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更何况洪州的驻军有四万多人,这么多兵力若是全力防守,淮南军想要在短期内攻破洪州只怕有难度。

    所以若是能不攻城,那自然是最好的选择。

    而根据目前得到的情报,刘楚这人极为骁勇,却是失之沉稳;而且从此人的过往所为来看,他更喜欢进攻,而不是防守。

    若是淮南军一到洪州就占据最有利的地形的话,刘楚就不得不选择全力守城;但如果淮南军放弃那个最适合安营扎寨的地点,刘楚必然以为这是淮南军的重大失误,从而选择率领大军出城占领那个地点,以进攻的手段来击败淮南军。

    而这个地点虽然适合安营扎寨,但相比于洪州城池,在防守上显然又有所不如。

    淮南军只要把握住机会,完全可以在野外一举击败刘楚。

    等到刘楚率领的主力被击败了,接下来不管是劝钟匡时投降还是直接攻城,淮南都占有主动权。

    这个计谋说起来简单,却是针对了洪州如今的实际局势,以及刘楚这个人的性格特点做出来的,若是换了一种场景只怕就要失效了。

    不管如何,李神福等人都能在这么短的时间之内就想明白自己的计谋,这一点杨渥还是很欣慰的。

    这些淮南的将领都是身经百战之人,不仅骁勇敢战,而且经验丰富,这是淮南能够屡战屡胜的重要因素。

    相比之下,其他南方势力的军队除了士兵战斗力低下外,将领能力不足乃是一个更重要的问题。

    比如虔州刺史卢光稠,他麾下的谭全播就是一个不错的人才,虔州士兵也算不错,可惜其他虔州将领太过无能,使得虔州的地盘始终无法扩大,只能困守如今的两州之地。

    确定了用兵方略后,第二天,秦裴统领大军从广陵出征。

    这一次,与远征济州岛的领兵将领差不多,除了秦裴等少数几个老将外,多数将领都是从各军中抽调出来的年轻将领,这也是为了给更多的年轻将领以磨练和立功的机会。

    至于说因为用了较多的年轻将领而导致攻打洪州的行动失败的可能,杨渥却是一点都不担心,要是同等兵力下淮南军还被江西军队击败了,那就说明淮南军队的问题有些大了。

    更何况,这些年轻将领即便再怎么缺少实战经验,但相比于江西军队却是要好很多的,至少这几年南征北战,上战场的机会可不少;而洪州军队除了几年前攻打歙州的那一次外,这些年就很少与其他藩镇打仗过。

    在这种情况下,杨渥自然选择了将此战作为给年轻将领刷经验的机会。

    不过杨渥的得意没有持续多久,因为不久之后就有消息传来,他派去福州的使者被王审知杀了!

    “王审知这是吃了熊心豹子吗?连孤派过去的使者他都敢杀,还有什么是他不敢做的?”杨渥怒不可遏,在书房中大声怒吼着。

    “大王,听说是咱们派去的这个使者张知远在福州太过傲慢无礼,那王审知忍无可忍才将其杀了,这么看的话倒也不完全是想与我淮南交恶啊!”一旁,高勖连忙提醒道。

    张知远到底在福州做了什么事情才使得王审知不顾淮南的愤怒将其杀死,这一点杨渥等人都不知道,不过有一些流传出来的消息却表明,这个张知远乃是自己找死。

    从道理上来看,王审知之前对淮南的态度应该是比较亲近的,至少王审知并没有与淮南交恶的打算。

    刁彦能从江西打探到的消息也同样证实了这一点,王审知并没有加入马殷组建的那个反对淮南的联盟,而是直接拒绝了马殷的使者。

    从这些迹象来看,流言中张知远是因为太过倨傲无礼才被王审知所杀,这一点应该不是空穴来风。

    所以高勖的态度明显是不主张因为这件事就与福建交恶,既然之前那个使者没有好好履行他应有的职责,那么就换一个合适的使者,向王审知表明之前张知远所为只是他自己的私下所为,与淮南无关,更不应该因为此人而坏了淮南与福建的交情。

    想必王审知见到淮南的举动后自然会明白何种选择对对他最为有利。

    殷文圭更是表示,当初选择张知远出使乃是他一力推荐的,如今张知远闹出这么大的事情来,他也应该负起主要责任。

    所以他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