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北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萧子卿问过军将之后,才知道萧赜已经与文武官将早已上了武帐冈上休息去了。这一路上走了一个多时辰,夜间的气候虽然不如白昼,但是所有人都汗流浃背了。

    绕过三个军鼓台,萧子卿与拓跋慎四人踩着木制阶梯上了冈上,直到帐台下,才看见在外面看起来透风的大帐深处竟还设了几个帐中帐,主帐的前后进深也有近二十丈宽。

    萧子卿依阶上了主帐,就看见萧赜穿着白纱单衣,背对着帐外,正在小帐中左侧的剑架边站着,左手拿着一张红线金漆弓,右手正搭着一支带雉尾鸣镝的漆红长箭。在他的下首,侍立着大司马豫章王萧嶷,竟陵王萧子良,左仆射萧鸾和御史中丞沈约几人。

    小步上前,萧子卿拱手高声道:“上启陛下,北使已到,正于帐外待召!”

    萧赜将金漆弓放在架上,又将手中长箭插回箭囊,返身坐在主位上,道:“快请北使进帐。”

    拓跋慎几人都整了下衣装,跟着萧子卿进了小帐,施礼道:“外臣见过陛下”

    萧赜进前一步,笑道:“使臣多礼了”。指着左侧的矮几示意拓跋慎等人坐下。

    拓跋慎谢过之后,与李彪共据一案,又对着萧嶷等人微微行礼后才坐下。

    等萧嶷等人都还礼坐下后,萧赜说道:“数日未见北使,却于豫章王处,多闻北使之名。”

    拓跋慎微微看了看正笑对他点头的萧嶷,赶紧拱手道:“外臣无知,发一时激愤之言,还望陛下海涵。”

    萧赜摆摆手道:“豫章王性歉正冲和,道德文章为我家魁首,等闲士庶亦不能及。不想却为邀幸小人所欺,朕今已责之。外使勿怪。”

    “豫章王殿下宽容雅度,有长者风,外臣多有耳闻。小人谄谀之行,岂敢怨望长者。”

    萧赜微笑颔首,不再说这个话题。

    因为萧嶷兼任大司马一职,是名义上的第一武臣,所以他昨日就派人宣召了萧嶷进宫,说起将要于宣武场讲武一事,却听萧嶷说起在长宁陵偶遇拓跋慎的事,更得知了拓跋慎所出字谜一事。他倒是没有生什么气,倒是对拓跋慎的随机应变急智颇为欣赏。

    他们家本来就是靠着武力夺位,这一点根本遮掩不住。而且自从永嘉南渡以来,士人鄙弃名教,崇尚虚玄,皇权的威势又因为士族地位的上升受到严重挑战,士人在士风上保持着不少骨鲠之气,不慕取名利的高士颇有不少,世人对于这些不攀附皇权之人也是称赞有加。所以一些追念旧朝的人只要不是公开反对朝廷,写写诗文发发牢骚朝廷一般是不管的。拓跋慎也不过是在字谜中埋了个小刺而已,萧赜笑笑也就过去了。

    “外使来京邑数日,观我朝风气如何?”

    “建康内外风气灿然,端的是君正臣贤。邑邑之风,诚可追比元嘉治世”拓跋慎答道

    他自谓这话倒也不完全是吹捧话。南齐自从建立以来,与本朝虽然几次小有冲突,大的战事却没有过。加上萧道成和萧赜都是知道民间疾苦的人,萧赜在体恤民众上虽然还不如萧道成,但也非刘宋能比。南朝在经过刘宋末年的数次内部战乱之后都久思安定,三吴经济发展在南齐建立的十二,三年中得到一定的恢复和进步,虽然南朝整体上还比不上元嘉二十七年之前的繁盛,倒也颇有成效。

    萧赜听了拓跋慎的赞誉之词,连连笑道:“此皆朝中群贤效力王事之功。”说到这里,萧赜顿了一下,道:“家国盈富,久安长治,实乃朝廷,黔首之福。此情亦望贵国与朕共图之!”

    “外臣敢不闻名”拓跋慎起身长揖道

    萧赜抬手示意拓跋慎安坐,说道:“使臣本月来的正巧,适逢本朝夏苗之礼。循礼导化,古之旧俗。使臣来此做客,此等大事本朝岂敢隐而不告,是故今日请使臣前来观礼。”

    “外臣久仰华风,请旨使南,亦望得慕风仪。陛下见召,使外臣观前贤旧事,诚为幸事。”

    萧赜说的什么适逢之话,拓跋慎当然知道根本就不是。夏苗虽然也是春搜,夏苗,秋狝,冬狩四礼之一,但是历来重视的都是春搜,四礼也不会年年都举行。怎么会有适逢之说?

第147章 前朝“母子”() 
说完讲武之事,萧赜看了看进帐之后除了见礼之后不发一言的李彪等三人,李彪已经是第六次来建康了,萧赜对他可谓熟悉的很了,南齐上下对李彪都很有些好感,像李彪这种能够六次出使的,南北两国还没有第二人。

    “李卿是我朝常客。蒋卿虽是初来,却与本朝齐鲁旧族有旧,也可称佳客。却不知这位郎君本贯何处?是何名姓?”萧赜笑问道

    “却是外臣失礼了!”拓跋慎端正坐姿,说道:“这是本朝殿中武卫侍郎,于忠(为了方便认知,以后鲜卑族出场的人物,都使用太和改姓后的汉姓。)。于侍郎曾祖便是本朝太尉新安公于栗磾,太尉公世事三朝,勋劳著于典册,朝廷颇赖之。其祖洛拔公亦久在禁中,壮年没于公职,一门数代忠义之士。外臣使南之日,本朝皇上慈爱,特赦于侍郎随行护卫。”

    拓跋慎介绍完于忠,于忠也应景的端身执礼。

    萧赜点点头,想了想对于忠问道:“于郎君可是贵国殿中于尚书子侄?”

    殿中尚书在西晋太康年间也曾短暂设置过,不过南迁以后就没有这个职务了,代之的是尚书省下的殿中郎,低品小官而已。而在北朝,殿中尚书在诸尚书中属于前排尚书,早期的时候还属于公认第一位的尚书,虽然近年地位有所下降,但仍然位在前三,地位与都曹尚书,南部尚书相若,其职责主要是统领殿中禁卫军马,不是皇帝的信重之人是没机会担任这个职位的。如此重要的职位,其所担任的人物当然也是南朝收集情报中的重要对象,所以萧赜只须臾就想到了于烈其人。

    “尚书公正是家父。家父受本朝先帝,先太皇太后,今上信众,得久点禁卫效忠御前。外臣祖孙父子四代荷国大恩,故才具虽微。亦不敢竭忠尽力,乞报效于万一。”

    萧赜笑着点点头,对于忠所对大感满意。做皇帝人主的都喜欢臣子这种话。转过头对拓跋慎道:“于卿所言,真忠臣也。忠义之士,人皆喜之。”

    又对于忠说道:“于卿既是世代武臣之后,又在北朝任禁卫武职,想必于军伍之事必有高见”

    萧赜话还没说完,帐外就进来一人,对着萧赜礼拜道:“陛下,汝阴王刘胤并汝阴王太妃,南郡王殿下帐外求见。”

    拓跋慎看过去,原来进来的是王晏。旋即想起王晏刚刚说的汝阴王三字,连后面的汝阴王太妃和南郡王都没注意到。

    拓跋慎想起在东田长亭遇见谢梵境的事。

    刘家不是除了刘昶这一支,在南朝的后人已经没了吗?怎么又出来个汝阴王了?刘宋的逊帝逊位的时候,不过才十二三岁,谢梵境应该比他还小,怎么会有儿子的?

    想到这里,拓跋慎向帐外看去,心中打算待会儿问问李彪,前日遇到谢梵境只是偶逢小事,与他也没有什么交集,所以当天回来之后他就没向李彪打听刘宋逊帝的事。

    汝阴王毕竟是南齐的王宾,李彪应该会知道一些情况。

    萧赜客套话还没说完,听了王晏的话,微愣了一下,起身对萧嶷道:“阿弟,汝阴王即来,你且代为兄去迎进帐来”又对萧子良道:“云英可随你叔父同迎”

    萧嶷起身应下,与萧子良前后走到帐外,不一会儿功夫就看见进来五人,萧嶷叔侄在前,在他们身侧还跟着一个头戴小冠,身穿单衫的青年。后侧跟着一位约有二十左右的女子,女子上着青色广袖衫,下配白纱裙,腰中衿带垂地差三分,发髻上插着一支步摇,轻施淡妆,正是拓跋慎前天见过的谢梵境。在她的右手边还跟着一个比拓跋慎矮一些的小孩子,扎着双丸髻,穿着上偏向庄重的,不似一般小儿那般看起来有童趣,左手还拉着谢梵境的衿带不放。

    萧赜见几人进来,当先起身上前,没等谢梵境和小孩子刘胤见礼,就道:“今日有劳太妃了,汝阴王久居丹阳不出,朕甚是想念,今适逢军礼,故此方请汝阴王前来一观,也好一偿思念之情。”

    谢梵境微微曲身肃礼道:“刘氏余子,蒙新朝不弃,得以封王立国,使宗庙祭祀不绝。已为幸甚!”

    “太妃,言重了。”萧赜道:“我家祖孙数代受刘氏旧恩,本欲全身以报。不想刘宗骤去天心,使朕父子衷怀不遂。其后祥瑞频现,又加禅诏屡降,先帝不敢违天至怒,故不得不屈从天意,告天而受万民省察。刘氏旧日天子,本朝孰敢斯忘!至于封建汝阴,亦乃三代故事。朕与太妃誓约,有齐室一日,当不绝刘氏血食。”

    “妾代汝阴王多谢陛下不忘刘氏旧德。”谢梵境礼拜道

    。。。。。。

    拓跋慎几人听萧赜一片“苦衷”自诉,心中嗤笑。看这场面不知情的还以为一家亲呢!

    以眼神示意李彪等人后,拓跋慎起身,先与谢梵境和刘胤“母子”相互道礼,之后便提出暂且告辞。萧赜也没有多做挽留,就让萧子卿带他们去了偏帐休息。

    萧子卿身兼侍中,当然不好离萧赜太久,只送拓跋慎到了偏帐后,吩咐人送了茶水后就告辞回去伺候萧赜去了。

    见萧子卿走的没影了,拓跋慎四处看看,发现四周人来人往,除了一些不认识的官将之外,还有很多南朝太官署之人——这主帐是用来进行大宴会的,所以今日一早一直都有南朝太官署的人来往忙碌。

    几人各端着茶盏,找到一个相对宽阔隐蔽又没多少人来往的地方后,四人相对而坐,拓跋慎与李彪相对,蒋少游和于忠相对,好随时观看周边的动静。

    将茶盏放在嘴边,拓跋慎微低声问道:“这汝阴王所为何来?李公可没说过。今观其年岁甚幼,难道是刘氏遗腹之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