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回北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柑炜峙虏换嵩俚玫叫佟O衷诨姑幌旅髭羰窍铝粟橹笤倮辞蟾嬉怖床患傲恕

    咬咬牙,拓跋慎走到皇帝面前,下拜道:“儿有一不情之请,还请父皇陛下恩准!”

    皇帝愣然,旋即问道:“二郎有何求?可说来。”

    “儿思往南朝一游。”拓跋慎稽首拜道

第76章 张嫔故往() 
拓跋慎的话把皇帝和冯诞都镇住了,两人都没想到他竟然会提这种要求,皇帝沉默了一下,问道:“二郎何以会有此念?”

    “儿有幸生于天家,不需如贫家子弟一般,不得成年就出没于山林水泽之中,为一果一麦行走于野间。十三从役,六十尚不得归。儿虽然不如他们,也想为大魏尽一份心力。”

    皇帝摇摇头道:“我儿有此为国之心甚好,只是你现在年岁幼小,还不到为国效力的时候,只当用心攻读诗书,习于军马,日后有所成,不论从文从武,都能为国出力。”

    “儿读史书,过去历代的君王及其子弟,都是或生于深宫之中,或长于妇人之手,一生足迹不过辗转于尺寸之间,待其成长,困于俗务,即便因为见识不足而为群下所蒙蔽,也没有多余的精力时日再去加以历练。我族本在阴山以北,族中健儿十岁便可弯弓盘马,十五岁即可随驾出征。儿今已有十岁,也不能说是幼小,希望父皇能够允许儿乘此闲暇之机,蹈季札习礼之余迹,效史公求学之赤心。”

    “南朝大魏匹敌,萧氏以臣子弑君篡夺,本性凶狡,你既为朕子,在南朝看来乃是奇货,若是萧颐强留你作为质子,为父如何能安心?”

    “此节儿亦想过,萧道成以诡巧微功篡取刘氏,江南门宦惧其武力而不能抗,心实不服,此情萧氏岂得不知?故而多年来以虚位待刘氏故旧,伪行仁义,诈取声誉以收人望。现今我朝与江南息兵积年,使者相望于道,国书往返江淮,江南百姓多蒙此惠,都不愿再起刀兵。萧赜此人有守成之节,而无武功之心。必不敢为取祸之计,擅起刀兵。况南朝自视中华正朔所在,言必称仁德礼教,儿以使者之身前去,萧赜岂敢犯天下之大不韪?萧赜如强留儿,建康不过多一客尔,其虚伪之情则不攻自破。徒为人所笑。”

    皇帝听罢,说道:“二郎此言虽有理,只是其中还是有些风险,萧赜之心难测。你要游学,大魏之境何处不可,何必要去江南?”

    “知己知彼,方可百战不殆?方今与大魏匹敌者,只有江南一朝,父皇有再造中华之心,儿愿为王前驱,一观南朝之政。昔日赵主父潜图关中,伪作使者前去观秦昭王之虚实。当时秦强赵弱,嬴稷虎狼之心,赵主父犹敢一探,况儿此去,危险不若赵主父,又有何惧?”

    皇帝站起来踱步良久,说道:“二郎所请,为父已知,待为父仔细想想,再做答复。”

    “今日叫你来,为有一事要告诉你。你母家外舅张绍由武阳令转授乐安太守,现暂居在主客令张彝家中,你明日可去探望。且先去吧!”

    拓跋慎不及多想五年未再见过的母舅张绍的事,站起来,长揖道:“是,儿告退。”

    皇帝等拓跋慎出了皇信堂,回到御床上坐下,问冯诞道:“以王舅看来,子慎此请,可行乎?”

    。。。。。。。

    拓跋慎出了皇信堂,不再去想去南朝的事,反正该说的都说了,成不成只看皇帝的意思,如果皇帝坚持不肯,那就只能说是天意使然了。

    现在他只想去看看五年没见过的母舅张绍。这五年来,拓跋慎没有得到这个没见过多少次的舅舅的的消息。可是皇帝要他明天再去,现在也只能先回中音殿了。

    回到中音殿,拓跋慎先去见了冯清,说了明日要去看看外舅的事,至于去南朝的事,这事未必能成,就懒得说了,再者,冯清肯定不愿意他去,还是瞒着吧!

    之后又去了清潇院中,禀告了曹贵人明日出宫的事,然后去卧寝中,取出一个放在枕头下的木盒,这里面放着拓跋慎生母张嫔生前留下的一些写给母家人书信,这些信直到去世前都没有送出去,因为张家当时已经是人丁不旺,平城之中根本没有亲人留居,所以这些信只能放在一起存着,是拓跋慎在收集母亲遗物的时候发现的,这些年都当作宝物收藏起来,放在枕头下面,都没有打开过。

    说起母亲张嫔的出身,拓跋慎以前还问过。他的母亲也属于“平齐户”。

    “平齐户”就是献文帝在位年间所征服的,原来由刘宋统治的青齐地区的豪族和民户。

    刘宋猪王刘彧即位以后,刘宋孝武帝刘骏的儿子刘子勋不服,起兵夺位,当时刘子勋声势浩大,刘彧的地盘一度只限于建康周围。当时清齐之地也为这件事站队,时任徐州刺史的薛安都站在刘子勋一边。刘子勋被镇压以后,薛安都心中不安,派人去建康请成,声称自己愿意面缚请罪。刘彧不顾萧道成等人劝阻,派遣重兵去迎接愿意“面缚”的薛安都,薛安都当然不会真去面缚,于是转头向北魏请降。

    北魏见机会难得,派遣了慕容白曜领军进入青齐,和薛安都等人一起攻打效忠于刘宋的郡县。张嫔的祖父张谠当时担任东徐州刺史,属于当地土人,刘宋败退以后就投降了北魏,因为他官高职显,所以当时北魏给他的虚礼待遇也很不错,仅次于薛安都和毕众敬等人。

    除了张谠,还有清河崔氏的崔道固等人都是因为势穷力屈才投降的,比不得薛安都等人,所以朝廷把他们全部迁到了平城,只给他们虚官和爵位。这些原来抵抗过北魏的民户被迁到阴馆县居住,在那里设置了“平齐郡”,凡是被迁到平城附近的原青齐民就被称作“平齐户”。

    平齐户开始的地位都很低,属于被观察,改造人群。后来时间长了,朝廷为了安抚他们就征召一些过往历史还算好的青齐豪族女子进宫,张嫔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被召进宫的。也正是因为“平齐户”的出身,她才在生下拓跋慎之后,被升为嫔而不是像高照容那样成为贵人。

    宫禁之中规矩甚严,不是谁都有像冯家姊妹一样的母家,家势不好,自然就要循规蹈矩,战战兢兢。张嫔进宫以后,只有在逢年过节大朝会那日才会见到家人,连话也说不尽兴,心里面的千言万语也只能写在纸上。

    张绍是张嫔的第二个哥哥,她在母家排行第三。两人的父亲都是张谠的长子张敬伯,自从张谠去世以后,张家接连遭受不幸,接二连三有人故去,到现在,全家人户还不足十人而已。说起来被称为清河张氏豪族一支,实际上早就衰落了,张绍这个县令做了七年,才得以转为太守,对此时的张家来说,已经是走了大运了。

第77章 拜访张家() 
第二天辰时末,拓跋慎才带着陆光从清潇院中出发,他昨日来了清潇院以后就没有再回中音殿,而是留宿在这里,与曹贵人聊到了深夜才回去睡下,是以第二日起的有些晚了。

    到了止车门后,这里已经停着一辆牛车,还有几个将要跟着他一起出宫的内宦。这是昨日皇帝说了这件事以后,拓跋慎出殿时拜托了张瑁为他准备了牛车,牛车平稳又慢,最适合在人数众多的城内驾车,而且陆光还要一路步行跟随,牛车更方便。

    张绍为什么会借住在张彝家中,拓跋慎并不清楚,能到了借住的交情,想来不是兄弟就是亲友,可是母亲张嫔以前没说起母家有个叫张彝的人,所以对于张绍和张彝是什么关系,拓跋慎也迷糊。

    带着这个疑问,拓跋慎还特意去了白台,调阅了张彝的资料查看,张彝不是什么尚书,镇将之类的高官,所以他的资料也不是什么保密型的,是以拓跋慎能轻松拿到这些档案,不过也都仅限于表面上的,能见人的档案,那种不能透露的,人家自然也不敢给他看,再说拓跋慎也不需要。

    在仔细看过张彝的资料之后,拓跋慎才明白过来,原来张彝也与“平齐户”有些许关系,他们家和母亲张嫔母家一样,早年都是祖上跟随慕容德一起去的青齐的,有可能还会是同族也说不定。张彝的祖上张幸还做过慕容氏的东牟太守,后来在刘裕破灭南燕的时候,带着家族人众和一些东牟百姓一起投靠本朝,算是早期投效的功臣。可能在当时就与母亲外家有渊源也说不定。后来外曾祖在投降并被迁到平城以后,两家又亲慕起来。至于母亲没说起与张彝家旧交的事,可能是因为母亲并不认为张彝是同族吧!毕竟当今社会上,那些地方家族为了壮大家势,就喜欢和同姓通宗,这种情况也得到了社会上的承认,像荥阳郑氏,指的是郑羲一家,可是如果有同姓郑氏的非郑羲家族的少年子弟在外说自己出身荥阳,别人就会把他当作郑羲的族人而不会去深究到底是不是。这种情况很普遍,说白了就是互借声势罢了。

    张彝家在哪里,拓跋慎不知道,幸好张瑁也想到了这一节,给他安排的几个随从里面有一个对平城的各个里坊分布大致通知。张彝的平陆候邸所在倒也清楚,在用了半个多时辰,走走停停之后,总算到了张彝家。

    说起张彝平陆侯的爵位,有个有意思的地方,就是拓跋慎外曾祖张谠的爵位也是平陆侯,这也算是本朝的一大特色了,可能是因为都是出身清河张氏,所以朝廷才这么封的,像这种爵位名称相同的也不止清河张氏一家。

    拓跋慎命令将牛车停在路边,自己下了车,吩咐陆光进去通报,就说清河张氏故人子弟来访。他现在穿着胡服,冒充清河张氏子弟不合适,会被守门人当作蓄意找事的。

    张家的奴仆得了陆光的话,自然要出来看一看,见拓跋慎虽然面生,却衣着气势不凡,很可能是大家子弟,于是进去通报。只片刻就出来说道:“家君有请。”说着就在前面带路。

    拓跋慎和陆光二人跟在张家奴仆后面,穿过前院后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