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庶子春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令郭敬郭大人、士学司司正陈扬陈大人、宁德县右丞方轲方大人。

    众人坐定,吵闹声安静了下来之后,秦奕便是听见郭敬的声音:“奉州文院之令,于今日召开七镇头名文会!”

    “想必也不用本官多说了吧?尽管他们的名次没有公布不出去,但是他们坐在这里,本身就代表着他们是自所在镇子上的联考头名!”

    郭敬发表了一大段讲话,会场两侧的老夫子们和学子们,皆是窃窃私语着某件事情。只是,如同秦奕之前在驿站中遭遇的情况一样,当着县令大人的面,众人仍然将自己冷落。

    或者换句话说,自始至终,他前面的那六个学子,都没有向其打招呼。

    “本次文会,与往常有所不同。别的文会,都是诗词文章等各自现场出题,再作答的。现在,本官不用这个方法,这一次,要以品评诸位头名策论为主。”

    听到这里,秦奕的心中不由的打起小鼓来。若是说将策论所写之事公布出去,由大家评论的话,恐怕要引发一阵舌战。

    不过,这倒是秦奕所期待的事情,毕竟舌战他不曾接触过。

第九十三章 舌战群儒(二)() 
他曾经去往益州蜀郡,公干之时,参加过一场舌战。但是那一场舌战,他只是作为一个旁观之人,并未实际参与。纵然目睹过整个过程,但这也并不代表着秦奕没有那种想要参与的心思。

    “在那之前,本官要介绍他们几位头名!”

    郭敬抬手,一次指着秦奕等人,并挨个做着介绍。当然,介绍完之后,自然也是要为秦奕等人介绍一下那些老夫子的。

    “这是县学大儒陈文!”

    郭敬自然是挨个介绍着那些老夫子,他们都是县学之中有名望的人,即便是郡城的一些人,见到他们都得点头哈腰。

    他们虽然是县学的夫子,但是因为年轻时候的官位,故而他们的地位实际上并不低。

    更何况,常言道:尊师重教以兴国,大夏本身的律法,就表明出身为夫子的人,在社会上也是有着比较高的地位。

    郭敬后续说的话,秦奕并没有认真仔细的听,即便是陈扬讲了几句,他也依旧沉静在自己的思绪里。

    他在思考着,关于自己联考之中写的策论。不过话又说回来,秦奕倒是感到有些庆幸,幸亏当初自己在院考之中的那篇策论被带走了,没有多少人知晓。如果,提到那一篇策论的话,在这大庭广众之下被人品评,那么最有可能的后果,就是秦奕会被一众人的口水淹死。

    但不管怎么说,秦奕这一次所写的策论制不善,则因时而变,终究是和之前的那一篇有所关联的。换句话说,制不善,则因时而变中,有着非官策:官制与世家的影子在里面。

    他自然明白,写类似这样的策论,会给自己带来什么样的麻烦,但他不得不写。

    没有什么样的理由,只是作为一个学子评判时政的一种方法。好在,这一次自己并没有因为制不善,则因时而变策论,而被陈扬传召。否则的话,今日的七镇头名文会,他极有可能下不来台。

    “前面六人的策论,类型相差不多,谈的皆是不变法的理由。”数个时辰后,在众人的呼喝之声与部分老夫子的称赞之声,陈扬做了一次总结,“接下来西宁镇秦奕所写的制不善,因时而变,将会交由诸位品评。”

    这数个时辰之中,秦奕虽然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之中,但是对于其余六人的策论评判,也是有所参与的。当然,这之间,也是有几篇策论,被老夫子们提出了问题,继而发生了一场持续时间并不是很长的舌战。

    只不过,最后的结局,并没有想象的那么意外,老夫子们的观点,似乎认同一些学子们关于不变法的理由。

    只是,这个时候,轮到了秦奕。思考之间,已然有人将一叠叠的策论,发放到了每一位夫子的手中,当然参与文会除了秦奕之外的六人头名,也都拿到了秦奕所写的那一篇策论。

    如同之前几次一样,策论发放完毕,不论是场中还是场外,皆是陷入了短暂的寂静,就是连一根针掉落在地上的声音,都能够听见。

    这一点时间,自然是众多拿到秦奕策论的人们思考的时间。毕竟,从秦奕所写策论的题目之中都能够看得出,秦奕对于变法不变法这件事,应当是有着自己的看法的。

    再者,秦奕所写的策论,足有五六页,接近上万字,想要短时间内看完并有所思考的话,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一件事。

    “秦公子,根据你策论之中所描述,现在的大夏,已经到了危亡存灭的关头?就这一点,恕在下与你不敢苟同!”

    片刻之后,最先向秦奕发问的,不是那些老夫子,而是南宁镇联考头名陆元。

    “在下萧史,与陆公子一样,有着相同的问题。秦公子,你要是真的坚持这么认为,那恐怕就是在说着一些不吉利的话了,到时候律法之下,刑狱司之中,你是逃不过罪责的!”

    两人从自己的位置上站了起来,眼神不善的盯着秦奕。或者说,那种眼神并非不善,而是不屑一顾。就像是富人抬起自己拿高贵的头颅,蔑视低等卑微的穷人一样。这种眼神,让秦奕很不爽!

    陈扬似乎发现了这种状况,便是咳嗽了一一声道:“诸位,本官再次提醒一下,文会之上,大可以自由讨论。再者,联考之中的策论,纯粹是一种评论性的文章,只要不涉及到皇上的,都可以写!所以,陆公子、萧公子你们二位,就不要拿这种律法之上的事情,来威胁秦公子了!”

    听着陈扬的话,秦奕投过去一个感谢的目光之后,旋即眼神变得冷峻起来,盯着陆元与萧史,突然厉声喝道:“我原一位二位公子能有什么高谈阔论,不曾想竟然出此不明之言,真是让人觉得可笑!”

    “哼?你不过是军户家出身的小子,有什么资格说我等?更何况,你策论之中所描述的情况,本就是不切实际的,何谓不明?”

    陆元听见秦奕的喝声,脸色就变得不自然起来。他自小就是家中的宝贝,长大了也是,怎么可能忍受被人如此喝骂呢?

    “如今的大夏,何其的繁荣昌盛,又怎么可能会陷入危亡存灭的阶段呢?”

    他们的话音刚落,便是引起了一些人的共鸣。讨论之声,极为热烈,其内容也自然传到了秦奕的耳中。

    唯独对面的老夫子一列,极少有人发出声音。这与之前的状况有所不同,看他们的样子,似乎对秦奕所写的策论,陷入了进一步的思考之中。

    然而,尽管众人如此说,但是并没有改变秦奕的想法:“如今的大夏,北有北匈、新罗等国,对我燕云之地虎视眈眈;西有西戎等游牧民族,对我雍凉晋三州鹰顾狼视;南则是由身毒等国,不断的窥伺益州交州的边境;更是在东面,海上威胁,则是日益加剧!”

    “除此以外,国内的一些情况,也是在威胁着大夏的根基。譬如说,延平十三年的时候,交州一代爆发大规模的民变,洗劫了当地的官府,造成了一些不可避免的损伤;再说,荆州一代,原本降水充沛,但是近几年却是不知何故,突然干旱起来,这是一种不祥的兆头!如此种种,不论是天灾还是人祸,只要稍微马虎一点,就可能是国家灭亡!”

    “不知道二位公子,可曾清晰这些事情?外敌环饲之下,内有民政之忧,怎么可能不是危亡存灭之际呢?”

    秦奕的这一番话,说的极为大声,不光光是周围围观的青年才俊听到了,那些老夫子也是听见了。

    甚至是,其中有一位,似乎听出了秦奕话中的意思,不住的点头:“的确是这么个事实情况。看样子,这个秦奕在这上面下的功夫挺多的。”

    “夫子过奖,学生只不过是书读得多罢了!”

    听见有夫子关心自己,秦奕自然是要答谢的。

第九十四章 舌战群儒(三)() 
“秦公子,照你这么讲,那岂不是我大夏,早已是陷入了危难境地?”秦奕言罢,忽的学子这一列的座位中,站起了楚风,“然而,事实上却并不是如此。国库净岁入万万两白银,而民众年入百两,如此富裕之国,怎么可能陷入覆灭呢?”

    “你莫不是为了讨好八贤王,才这么说的吧?若果真如此,那恐怕你要失望了!八贤王如今已经年满三十五岁了,按照祖制,他得离开朝堂了,这也就意味着长阳侯虞世番提出来的变法,已经不再获得支持!怎么,秦公子你要和朝堂对着干?”

    “哈哈,我想楚公子能有什么令人发省的言语,却不曾想竟是如此的短见?”

    秦奕原本充斥着感谢之色的脸庞,再一次变得冷峻起来。他自然知道,如今的大夏八贤王,已然到了三十五岁,按照祖制,应当是要回到食邑之地享受生活了。但是,他提出变法的一些理由,却并不是像楚风说的那样,故而秦奕要狠狠反驳一番。

    “八贤王既是回归食邑之地,我也依旧坚持自己的看法。岂不知,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如今的繁荣,只不过是强弩之末,隐藏在深处的弊端,早已是积重难返,难道楚公子就没有看见?若是没有的话,待我列举几条,譬如说农税重,而商税轻,以至于民间宁可从商不肯务农,久而久之大片的田地,便是荒芜下去,事实上上这样的事情在雍州之地多有发生。”

    “再譬如,卖官鬻爵之事,岳州一带,商人可以凭借自己捐入国库的银钱,而取得官位。卖官鬻爵,乃是国亡之兆,这一点难道楚公子不清楚吗?”

    秦奕的话,如同一根根钉子一般,刺进了楚风的心里,旋即他便是变得沉默不语,显然是默认了秦奕所说的这几句话。

    亦或者说是,秦奕的话,让楚风无法反驳,他根本就无法从那些话语之中挑出任何的毛病。再者,秦奕所说的这一切,皆是众人皆知的事实,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