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之逐鼎江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到李实这么有诚意,苏景想了想,决定成全他。

    倒不是为了李实,而是苏景觉得完全可以利用李实对生祠这种执着的心态,狠狠地为南京的百姓敲他一笔。

    十万两随随便便都能拿出来,既然他这么有钱,而且又是贪污来的,为何不让这些钱取之于民,最后用之于民呢?

    苏景对李实说道:“李公公,立生祠者需要功德,若是有了功德,相信这生祠便不会有人反对。而眼下,南京便有一场大功德,可以让李公公你去赚到。江淮大旱许多百姓流离失所,而许多幼儿都失去了父母,成为孤儿,若这个时候公公你能出资在南京修建一座养济院,收留那些孤儿并且抚养他们长大,派人照料这些人,还教给他们一技之长,那南京的百姓肯定会因此而感激公公。那生祠立起来之后,相信百姓感念公公的恩德,就会前去捐献香火。而且公公还不必担心以后,因为等那些养济院的孤儿长大,到时候他们也会感念公公对他们的恩德……”

    李实听到这里眼睛一亮,不禁笑道:“若是杂家这养济院能一直开下去,那岂不是每一年都有孤儿从养济院长大,每一年都有新的人会替杂家保持香火?苏景,你这个主意真是太妙了!”

    好吧,这家伙,还学会举一反三了呀!

第452章 江淮新政() 
十万两银子,可不是说给就给的。

    而且实打实的十万两银子,估计得用马车装。

    许显纯本来就在告李实贪污银两,这个时候李实自然不会这么蠢,装着银子上京。

    所以李实把银两都兑换成了大额的银票,他也倒是蛮信任苏景的,当即就数了十万两的银票,交到苏景的手上。

    苏景将银票收好,然后拍了拍放银票,不知道为什么,腰都挺直了。

    果然,男人就是有钱,才能腰板硬呀!

    终于把这般大爷都送走了,回到南京城,苏景便立马找朱由检商议。

    “殿下,新政可以推行了!”苏景觉得现在这个时机正好。

    “现在?”朱由检很无语,提醒道:“苏景,现在可是快十月了,还能推行什么农政?”

    苏景嘿嘿一笑,说道:“殿下你这就不理解了吧?眼下江淮,最不缺的是什么?当然是难民,但是话又说回来,这么多难民因为天灾不能耕种,只能靠官府和义仓的赈济过生日,他们的心中肯定也没底。毕竟官府和义仓的粮食,总有能吃完的时候,对不对?”

    “是呀!”朱由检叹息道:“民有忧患,久之必生乱。”

    想不到朱由检还有这样的见识,苏景附和道:“正是如此!”

    朱由检突然有些惭愧地说道:“其实,这也是近来本王与六部官员议事的时候,听到户部官员陈述之后,才知道原来江淮的百姓颇多躁动。虽然说他们都只是百姓,但也是活生生的人,他们也会有想法,因为心中惶恐,感觉未来没有出路,所以就会产生许多不好的苗头……”

    “徐州北郊,有民众聚而成匪,这些人落草为寇,便是因为殿下说的,他们对未来丧失了信心,所以干脆自谋出路!”苏景列举了事实,然后又说道:“不过殿下请放心,卑职已经命徐州三营将士商议,尽快剿灭这些盘桓在徐州北郊的劫匪。”

    朱由检说道:“徐州都开始乱了,不过尚可治理,若是徐州以北,山东以南,东海之滨呢?”

    “必须让张可大尽快上任,有他在,那边也乱不了!”苏景如此建议。

    朱由检点点头,然后问道:“你说起关于百姓之事,是不是又有了什么法子?”

    说起处理政务解决难题,朱由检对苏景还是蛮佩服的,因为苏景这个家伙不知道哪里来的那么多办法,反正在朱由检看来一些非常难解决的事情,到了苏景这儿总能迎刃而解。

    苏景笑道:“先前说了,百姓因为忧患而产生许多负面的情绪,因为丧失了对未来的信心才会自暴自弃铤而走险,所以我们要做的,就是给百姓们希望。即日起,希望殿下颁布诏令,严禁整个江淮一切关于田地的买卖,责令各田地主以及佃户尽快到官府重新登记造册,另外殿下还要昭告全江淮的百姓,官府只会给老弱病残以及妇孺等生活不能自理者提供过冬的口粮,至于那些年轻力壮之人,官府不会再给他们赈济。”

    朱由检眉头一皱,说道:“苏景,你这是要激起民变吗?”

    给老弱病残和妇女孩童口粮,却偏偏不给那些年富力强的青壮年粮食,这些人自然心生不满。

    而且他们都是年轻力壮的汉子,要是真闹起来,那肯定比老弱妇孺要闹得凶,说是民变一点都不为过。

    但苏景却有他自己的办法,狡猾地笑了笑,苏景对朱由检说道:“殿下,天下哪有免费的午餐?要是不这样做,又岂能给百姓希望?况且我们推行新农政,虽然说许多作物都得来年开春才能种下,可是现在的田地都需要人去翻土改造,原有的田被规划成种地,还有许多杂七杂八的地方,都需要打量的劳动力。若是这些年富力强之人都一样整天不用做事,只领取官府和义仓给的口粮就可以度日,但整个江淮谁来建设?”

    “有道理!”朱由检点了点头,问道:“那你可还有没说完的?还是本王就按照你刚才说的颁布诏令?”

    “当然还有!”苏景大汗,如果只是这样就把诏令发出去,那江淮就真的乱套了,所以他连忙补充道:“青壮年为十五至四十五岁身体健全的男子,凡是年龄符合并且自愿到官府登记,并且服从官府安排上工之人,便可以继续领取口粮,并且官府还会发放工钱。至于工钱的定价,则又各地官府按照当地情况拟定……”

    “看来,本王还得让李逢节将各地官员再次请到南京来!”朱由检听到这里,开起了玩笑。

    苏景点点头,说道:“暂时便这样做吧!还有,殿下还要责令各地将在灾害中失去父母亲人的孤儿,都集中起来送到南京来,不许使这些孤儿流落街头……殿下,看到小孩子横尸路边,你也会感觉很痛心吧!”

    这是当然的,人都有恻隐之心,更何况朱由检他还是一个心里想着百姓的王爷。

    可是朱由检却有点纳闷,忍不住问道:“苏景,你让这些孤儿都送到南京来……你,你可知道整个江淮,现在有多少无家可归无人照料的孤儿?”

    苏景答道:“卑职不知,但估计至少也有好几千人吧!”

    “那你还让他们,把孤儿都送到南京来?”朱由检很无语,问道:“这些孤儿来到南京,谁来照料他们,你吗?”

    “卑职哪里有这个时间?”

    “那你……”

    “殿下,卑职虽然没有时间,可是有人却拿出了十万两银子,拜托卑职建立养济院,来收留这些孤儿。”

    苏景把李实给的银票拿了出来,给朱由检看。

    “十万两?”朱由检一愣。

    苏景笑道:“殿下只需要在南京划出一块废弃之地,来兴建养济院,估计花费还不到一万两银子。然后殿下可以令户部设令养济监,命专人管理,再招收一些无家可归的妇人前往养济院照料孤儿,每月给她们开几两银子的薪资,相信肯定会有很多人愿意前来的。”

    这样算起来,只要建好了养济院,然后每年花费的银子,估计都只要两千左右,就能应付得过来了。

    李实给了十万两银子,至少可以保证养济院几十年都有钱粮养育那些孤儿!

第453章 养济院的生财之道() 
毫无疑问,养济院这样的福利机构,是史无前例的。

    也只有苏景这样的穿越者,才能想出这样的主意。

    但朱由检还有疑问,这十万两银子虽然很多,但是要养活这么多孤儿,也总有全部花完的时候。

    等这十万两银子花完了,那时候怎么办?

    这个养济院,不就开不下去了吗?

    十万两银子刨去建生祠的花销,还有建造养济院的银子,其实剩下也就一半左右了。

    就算一万两银子可以供养济院支撑五年,五万两银子可以支撑二十五年,那二十五年以后呢?

    对于朱由检的这个问题,苏景也早就有了解决的办法。

    苏景说道:“殿下,李公公出银子修建生祠和养济院,他为的是什么,是钱财吗?不是,李公公他要的,不过是这样一个名声,要的是生祠香火不断。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其他的都不在乎。也就是说,将来生祠中收到的香火钱,李公公是一分都不要的。那么这些香火钱该给谁呢?”

    朱由检立马明白了,指着苏景说道:“好你个苏景,这脑袋真是……真是没谁了!你怎么能想到这么精妙的主意?好啊!这生祠就开在养济院旁边,将来百姓感念养济院之恩,感念李实之德,便会主动到生祠中去捐献香火钱,而这些香火钱则被投入到养济院中。如此一来,养济院便终年都愁没有银两来养活那许多孤儿了!”

    苏景点点头,说道:“现在唯一的问题,就是这生祠和养济院,都得一个尽心尽责对孤儿上心,打理钱财又非常得力的人选。但是生祠之中,最好是由道士来打理,可养济院中,最好又是安排女人主事。因为养济院的指责便是照料那些孤儿,这照顾孩子的事情,很显然女人比男人更擅长!”

    “嗯,有道理!”朱由检点点头,问道:“可是,却哪儿找这样一个完美的人选呢?”

    苏景很无语,主意是他想的,养济院的生财之道也是他策划的,现在他不过是让朱由检去找这么一个人,朱由检都帮不了忙……

    真不知道这个堂堂的大明信王殿下,究竟能做些什么!

    无奈,苏景只好翻了个白眼,说道:“殿下,臣现在有些后悔了,这哪是跟着你办法,辅佐你主政?分明就是我一个人全包了好不好!”

    对此,朱由检也很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