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笑傲北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试问这样的生活,你还觉得做皇帝很爽吗?

    宋徽宗赵佶一开始其实并不想当皇帝,在登基之前,他连一个做皇帝的念头都没有。一方面是因为他是宋神宗第十一子,按理说怎么轮也轮不到他做皇位的;另一方面便是因为他自幼便轻佻浪荡,纵情诗画,对于国事一点也不上心,更别说做皇帝了。

    俗话说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这句话放到宋徽宗身上被表现的淋漓尽致。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至理名言放到大宋的老赵家竟是一点也不成立。宋神宗一共有十四个儿子,却夭折了八个,宋神宗驾崩之后,这皇位自然是排行第六的宋哲宗赵煦来坐。可是没过几年,年仅二十四岁的赵煦又挂了,赵煦又没有子嗣,皇位轮到谁坐?这一下子倒难倒了众臣。

    这种奇葩的事情也就出现在宋代皇帝身上了,历史上宋哲宗赵煦和宋高宗赵构都没有子嗣,以致于宋高宗把皇位传给了养子。而更奇葩的是诸位皇子在先皇驾崩之后也淡定得很,从不为了皇位而奔走于各大势力之间,仿佛这皇位对于他们来说就像过家家一样,谁爱坐就谁去坐吧。这也形成了大宋朝独有的一个特点,那就是从没发生过乱政。

    没有遗嘱,皇子们又不站出来争抢。向太后只好召集大臣根据父死子承,兄终弟继,长幼有序的皇位继承制来筛选合适的人选了。老大到老五早已夭折,老六宋哲宗也驾崩,老七老八也夭折,按理说接下来便是由九皇子申王赵佖坐皇位了,可是这申王却是有目疾,说白了就是盲人,很显然这倒霉孩子是坐不了皇位的。好嘛,这样一来,只能接着往下排,老十也夭折了,接下来便排到了十一皇子端王赵佶。

    这端王赵佶也是命好,之前因为和向太后身边的一个侍女有些情愫,便经常跑到向太后面前请安。时间一长,倒颇得向太后的喜爱。此刻大臣们提到端王赵佶,向太后岂会不为他说些好话。当下向太后便开了口:“先帝尝言,端王有福寿,且仁孝,不同于诸王,当立。”

    此话一出,一众大臣都不是傻子,自是明白向太后有意扶持端王赵佶上位,便纷纷附和太后。不过当时的宰相章惇虽然为人奸佞,但颇有识君之才,随即当众大喊道:“端王轻佻,不可君天下。”

    章惇此话一出,可就惹祸了。时任枢密使的曾布窥觑相位已久,当即质问章惇道:“宰相所发议论令人惊骇,不知居心何在。”当时执政的蔡卞也当即指责章惇不顾君臣礼仪,当面驳斥太后,罪不可恕。奈何章惇虽有识君之才,却是平时飞扬跋扈造孽太多,以致于没有一位大臣站出来替他说话。果不其然,等到宋徽宗上位之后,第一个开刀的便是他。

    宋徽宗就这样阴差阳错,因缘际会的被推上了皇帝的宝座。最初的宋徽宗人还是不错的,登基之后不但把昔日向太后宫里与她有情愫的侍女接到了后宫,后面更是立了她为后。从这方面来说,他的为人是比较正直的。另一方面,他完全执政之后,便发布诏书,下诏求贤。十九岁的宋徽宗意气风发,很想有一番作为,甚至恢复了他父亲神宗皇帝实行的新法,一时间倒颇有明君之气。

    但是随着岁月的流逝,宋徽宗开始厌倦了循规循矩的宫廷生活。新旧党争的矛盾愈演愈烈,让他对政事越来越抵触。待他的年轻气盛被一点点打磨干净之后,他便所幸做起了他的老本行,整日纵情诗画。

    这时候的他,轻佻的性格表漏无疑,想要在宋徽宗手下做大官,那你首先得长得好看,其次便是文采一流。这样滑稽的用人标准倒是成就了一大批溜须拍马之辈,其中最为典型的就属蔡京、米芾和高俅三人。在这些佞臣的诱导下,宋徽宗的政治情形一落千丈。

第41章 梁师成() 
此时宋徽宗心情莫名的有些烦躁,干脆踢开了被子坐起身来,对站在屋中的一个太监道:“守道啊,什么时辰了?”

    那太监立刻谄媚道:“道君,已经三更天过去许久了。”

    宋徽宗听到那太监称呼自己为道君,不但没有生气,反而心情好了许多。宋徽宗尊崇道教,并自封为“道君皇帝”,但很少有人敢称呼他为道君。

    宋徽宗当下笑骂道:“哈哈,这皇宫之中,也只有你梁师成这厮才敢这么称呼朕了。不过这称呼朕喜欢的很,懂我者,守道也!朕现在心中有些烦闷,最近宫外可有什么趣事发生,你给朕好好说说,给朕说开心了有赏!”

    原来这太监就是大名鼎鼎的北宋六贼之一的梁师成,字守道。他聪慧狡黠,又懂得察言观色,在宋徽宗面前服侍久了,便受到了宋徽宗的恩宠,受他官职“检校太傅”。凡御书号令皆出其手,并找人仿照帝字笔迹伪造圣旨,因之权势日盛,贪污受贿,卖官鬻职等无恶不作,甚至连蔡京父子也谄附,故时人称之为“隐相”。

    梁师成听到宋徽宗说有赏,心中一喜,不过脸上却做出一副自责不已的神情道:“奴才该死!奴才照顾道君不周,让道君心烦,奴才岂敢领赏。不过近日奴才倒是听到一件颇为有趣的事,想必道君听了定会龙颜大喜的。”

    宋徽宗听到梁师成这么说,大感欣慰道:“守道啊,这不关你的事。要是那些先帝遗老能有你这么体贴朕,朕也不会这么烦了。那些老不死的仗着本朝不杀文人的祖制倚老卖老,圣人说得好啊,老而不死是为贼,实在是可恨呐。唉,不说那些烦心事了,快将你听到的趣事说给朕听听。”

    梁师成这才道:“几日前奴才听说,杭州城凌烟阁一众才子比试文采。其中的一对对子堪称一绝,其上联是:骑青牛,过函关,老子姓李;其下联是:斩白蛇,过凇吴,高祖是刘。还有……”

    “哈哈哈,有趣有趣。一个自称老子,一个自称高祖。而且上下联都是用了圣人典故,妙啊妙啊。哈哈哈!”还未等梁师成将话说完,宋徽宗俨然已经大笑了出来,完全没有一点帝王该有的矜持与威严。之前烦躁的心情也瞬间被这对子弄得轻松愉快了许多。

    梁师成看到宋徽宗如此开心,也跟着笑了起来,眼睛都快眯成了一条缝。过了一会才接着道:“道君,有趣的还在后面呢。另外一个对子至今还没人对出来呢?”

    宋徽宗一听,大感兴趣道:“哦?什么样的对子快给朕说说,朕正愁找不到对对子的对手呢。”

    梁师成道:“这上联便是:烟锁池塘柳……哎哟,道君,你慢点,注意龙体……”这梁师成刚把对子说完,就看到宋徽宗跃下了床,也没有穿鞋子,就一阵风似的跑到了桌前,抓起一支笔便将梁师成说的对子写到了纸上。写完之后,抓着这张纸边看边嘀咕。

    梁师成倒也只是一开始有些惊讶罢了,仿佛已经见惯了宋徽宗这般轻佻的行为,他连忙拿着鞋子来到宋徽宗面前,跪着身子将鞋套在宋徽宗的脚上,又找来一件披风披在了宋徽宗的身上,这才呼了口气。

    宋徽宗看着纸上的对子有些抓狂,他也算见过了许多绝对,但这般绝的还是第一次见,他一时间竟也想不出符合的下联来。

    梁师成不经意的看了看宋徽宗的神情,仿佛早就知道宋徽宗会如此,当下道:“道君,这对子奴才也曾试着解过,但却一无所获,可见这对子的确刁钻的很。道君不如听我把这趣事讲完,再慢慢推敲也不迟。”

    沉醉在对子中的宋徽宗听梁师成这么一说,皱眉道:“哦?难道还有更刁钻的对子?”

    梁师成连忙道:“对子倒是没有,不过有一首诗却是颇为传神。那诗是这样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莫让暖风熏人醉,男儿西北有神州。”

    “好,好,好啊!我大宋男儿就应该有这样的豪情壮志。妙哉,妙哉。想不到诗还可以这般写。”宋徽宗放下手中的纸,抚掌称快。曾几何时,自己心中不也是有这么一份豪情吗?

    宋徽宗一时间倒是很想见见这位才子了,当下道:“这杭州自古便是才子辈出,却不知道此诗是何人所作?”

    梁师成仿佛早就料到宋徽宗会这么问,当下谄笑道:“道君,其实此人说起来也算是熟人了。此人便是已故的蔡卞蔡大人之孙蔡义,也是蔡太师的堂孙。”

    宋徽宗似乎没有想到作出这诗的人会是一个官宦子弟,更没有想到会是蔡卞的孙子,当下有些微讶、有些伤感道:“朕倒是没有想到此人竟是蔡太傅的亲孙子。说起来,对于蔡太傅,朕是有些亏欠他的。当年若不是曾布、蔡卞等执政人士的支持,朕这皇位估计是坐不上的。但奈何他们是先帝的新法拥护者,向太后一直便不喜欢他们,后来向太后垂帘听政,他二人便受到了攻击,一贬再贬。等到朕掌权之后,本想重新启用二人,奈何又受到旧党的极力反对。一个月前,听到蔡太傅仙逝,朕也是痛心疾首啊!天可怜见,他的孙子如此大才,日后定会受到朝廷重用。可惜的是朕早闻蔡太傅的字与其胞兄蔡太师不相上下,却一直无缘得见,实在是朕平生一大憾事啊!”

    “那奴才得要恭喜道君了,我听说那蔡义书法尽得蔡大人真传,而当日与蔡义比试的正是蔡太师的一个门生,当日蔡义所作的诗稿现在就在蔡太师府上。明日奴才这就去蔡太师府上将之取来呈现给道君。”梁师成躬身道。

    “哦?竟有此事?这事情还真是有些妙呢。不过就不用麻烦守道亲自跑一趟了,你明日让下面的人去给蔡太师传个信,让他带着两份诗稿来垂拱殿见朕。”宋徽宗想到明日就能看到蔡卞的书法,不由得心情大好,当下便吩咐梁师成道。

    “奴才记住了!明日一早就让人去蔡府传信。不过道君,现在都快四更天了,道君还是快上床休息吧,明日一早道君还要早朝呢。”梁师成露出一副担忧的神情道。

    “哈哈,好。听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