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笑傲北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蔡义也没有过多的挽留,每人给他们了二两银子,一两作为工钱,一两作为盘缠。蔡义废了好大的口舌,才让这些人收下了银子。在老者的带领下,那些人纷纷给蔡义磕头道谢。

    看着渐行渐远的人群,村民们都有些难受。在古代,交通不发达,许多人一转身,便已是一辈子。

    剩下的五百来个人,大多是一家都在这,或者家里已无牵挂。蔡义答应他们,给他们在这里建房屋,开山地,帮助蔡义烧水泥的人试用1个月之后更能拿到3两银子。

    虽然一下子走了这么多人,众人心里都空落落的。但一个令人格外兴奋的消息还是让他们从失落中慢慢的走了出来。村正已经宣布了:凤宁村将得到扩建,全村范围增至方圆十里。

    这不仅仅是一个人的荣耀,这是全村人的荣耀,也是全村人的骄傲。而这一切,大家都清楚,是蔡义给的。敲锣打鼓,杀猪宰羊,凤宁村村民欢聚于广场之上,共同庆祝这神圣而荣耀的时刻。

    在晚宴上,凤宁村也迎来了几位大官,唐恪、唐宗仁、程猛和苏符。对此,全村人更是激动不已,这是除了沈括之外,第一次有这么大的官员踏上这片土地。

    当看到唐姝儿和娟儿的时候,蔡义有些傻眼,有些惊喜的道:“你们怎么来了?”

    唐姝儿俏皮的道:“怎么?我来看看你整日待的地方,不可以啊?”

    唐书文支支吾吾道:“我不小心说漏了嘴,经不住她软磨硬泡,这才带她来的。”

    蔡义道:“没事,来了也好。”蔡义没有主动让唐姝儿来,一是因为他担心路上出什么意外,其次便是怕唐姝儿对乡下有些不适应。但此刻看到她一副开心模样,明显他的顾虑是多余的。

    当村民们从清水帮兄弟口中得知,唐姝儿不但是知府千金,更是蔡义的未婚妻后,对唐姝儿异常热情,纷纷夸赞她长得漂亮、端庄、贤惠。这可把唐姝儿的心说得像喝了蜜似的甜,她也似乎越来越喜欢这里了。

    众人酒碗的碰撞声响起,标志着凤宁村进入了一个全新时代,也标志着钱塘江江堤工程正式开启。

    自那日以后,来往凤宁村的挑夫、驴车、牛车络绎不绝,有拉煤的,有运石头的,有送水泥的。而在这路边之上也兴起了几间小茶摊酒摊之类的,供应过往行人歇息落脚。这些摊贩多是村中老人,这倒为他们带来了一些额外的收入。

    钱塘江边更是人声鼎沸,许多官员纷纷撸起袖子加入修建江堤的大业中。当然了,这可不是说他们一心想造福百姓,而是他们都看出来了,这江堤一旦建成,那将会流芳百世、功垂不朽的功绩,傻子才会不抢着干。

    百姓看到官员如此,农闲之时也纷纷自愿充当免费的劳役。杭州城一时间官民一心,众志成城,干起活来热火朝天!事情一传十,十传百,加入的人越来越多。而这消息,自然没过几天便传到了汴京。

    宋徽宗龙颜大悦,往年,一遇到大雨,东南沿海地区不是传来水灾,就是传来申请赈灾费用的奏折。严重时候,礼部还会让宋徽宗写下罪诏,焚文祭天,以求上苍庇佑!

    如今,水势最严重的杭州地区却自行组织治水,宋徽宗终于松了一口气。此事一旦传出去之后,哪个州还敢借着赈灾的口号来索要钱粮?宋徽宗暗暗决定,待钱塘江江堤筑成,定要率领百官巡视杭州,让百官学学杭州官员的兢兢业业,顺便升一升杭州官员的职。

    随着凤宁村的水泥一车车的被拉出,唐书文也越来越急。这水泥成本消耗巨大,清水帮的钱库慢慢的入不敷出了。若不是现在柳如月百宝斋的肥皂、香皂已经运往全国,需求量不断增大,清水帮的钱库早就见底了。

    唐书文急的睡不着觉,蔡义却一点也不着急。经过多日来的思量,蔡义已经对新的赚钱之道有了主意,他打算提前将玻璃现世了。很多人以为玻璃就是古代的琉璃,其实这种说法是很片面的。

    琉璃被誉为中国五大名器之首(金银、玉翠、琉璃、陶瓷、青铜),佛家七宝之一,其工艺技术到了明代已基本失传。琉璃是中国古代文化与现代艺术的完美结合,其流光溢彩、变幻瑰丽,是东方人的精致、细腻、含蓄体现,是思想情感与艺术的融会。在古代,只有真正的王族才能使用琉璃制品,琉璃的制造工艺也为王室工匠所掌控。

    蔡义对于琉璃一物了解得比较详细,是因为蔡义曾经对琉璃一物嗤之以鼻。看过《西游记》的人,应该记得沙僧本是天宫的卷帘大将,却因失手打碎了一只琉璃盏就被贬下凡间。当时蔡义觉得这也太小题大作了吧?后来蔡义上了大学,博览群书,终于知道这琉璃可并非我们想象中的那样,它可精贵着呢。

    琉璃,一种晶莹剔透的材质,既惊艳了时光,又温柔了岁月。它,有一个悠远而又浪漫的故事。

    范蠡为越王勾践锻造利剑,历经三年烧制才得以铸成。在宝剑铸成之时,范蠡在铸剑模内发现了一种神奇的绿色粉状物,与有色水晶熔合后晶莹剔透,却又有金属之音。范蠡认为这种物质经过了烈火百炼,又有水晶的阴柔之气暗藏其间,既有王者之气,又有如水般的柔美之感,是天地阴阳之集大成者。于是他将其随铸好的剑一起进献给越王。越王感念范蠡铸剑的功劳,收下了宝剑,却将这件特别的宝物赐给范蠡,并以范蠡的名字将这种宝物命名为“蠡”。

    后来范蠡遇到河边浣纱的西施,为她的美貌所折服。他认为金银宝玉等天下俗物俱无法与西施的美丽相配。于是遍访越地能工巧匠,将“蠡”打造成一件精美的首饰,作为定情之物送给西施。

    后来,越几近亡国,西施被迫前往吴国和亲。临别时,西施把“蠡”送还给范蠡。传说中,西施的眼泪滴在这“蠡”上,天地日月为之所动。宝物中可以看见西施的泪水在其中流动,后人称之为“流蠡”,又称西施泪。“琉璃”一词,自此便传了下来。

第90章 周铁胆() 
古法琉璃,采用“琉璃石”加入“琉璃母”烧制而成。制作工序冗长:从构思、设计、雕塑、烧制、细修、打磨至作品完成,需经过四十七道精致烦琐的手工工序才能完成。别说蔡义,就是后世那么发达的科学技术也制不出真正的琉璃。

    而后世市面上的琉璃,是一种以不饱和树脂材料制成的塑料制品,其特点是重量轻,敲之没有琉璃的金石之音,用它做的工艺品外观象琉璃,但时间一长便会褪色。这种假货,蔡义自然不会做的。

    而玻璃却是古埃及发现,直到清朝才传入中国的。从琉璃到玻璃,在材料与工艺上都有很大的差异,本质上也发生了变化,而这文化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蔡义虽然制不出琉璃,但玻璃想来还是能制出来的。他在后世可是双硕士理工男,对于原理及工序,蔡义已经密密麻麻的写满了几页纸,现在就缺一些原料了。

    玻璃的主要原料有:石英砂、石灰石、长石、纯碱、硼酸等。前几种石头倒是常见的很,漫山遍野都是。

    至于纯碱,化学名为碳酸钠,后世一般是通过侯氏制碱法利用盐类物质而得到,但古代盐比较昂贵,蔡义很自然的就排除了。蔡义决定用天然碱反复提取来得到纯碱,古代人们可不知道碱是重要矿物资源,天然碱在古代可以说随处可见,一些湖泊、河流干湿地带会形成一层盐霜,这便是天然碱。古代人也称它碱土,一些穷人还会用它清洗衣物。说白了,天然碱就是一种蒸发盐矿物,为水合碳酸氢钠。

    一般的玻璃烧制出来之后,并不是透明的,它是一种无色物质。而要让其透明,必须加入一物,那便是硼酸。硼酸可以从硼砂中淬炼提取,硼砂是一种含硼矿物,单独使用有剧毒,可作为杀虫剂。但在医学上,它却是可以清热解毒、消肿防腐,在古代药方中常见,但后世已经少见了。

    蔡义已经让王平、赵四二人,各带十名手下,奔赴苏州各地,尽可能多的收购碱土和硼砂。而在等待二人归来的这些日子里,凤宁村不但多了一些屋舍,更是多了一幢由青砖堆砌,用水泥打造的全新屋子,而听村正说,这是未来的“玻璃厂”。

    经过十多天的讲解,沈进也大概明白了蔡义口中的“玻璃”为何物,一些工序也大致有了个头绪。相应的炉子、设备、装置也准备齐全。现在就等原料一到,便开始投入试验。

    这一日,张顺派人到凤宁村传话,让蔡义回城里清水帮一趟。自从有了马,回城里倒也快了许多,平时走上一个时辰的路程,现在半个时辰不用便到了。

    刚进清水帮的大门,便听到大厅传来一阵爽朗的笑声。来到大厅处,只见张顺、李大江二人正在和一个粗犷的汉子说着话,气氛看起来颇为和谐。

    见得蔡义和李忠进了大厅,张顺、李大江连忙站起来,张顺为那汉子引荐道:“周寨主,这便是我家公子了。”

    接着又对蔡义道:“公子,这位便是黑风寨周寨主。”

    黑风寨寨主周铁胆?他来做什么?

    周铁胆听张顺这么一说,连忙站了起来抱拳道:“久闻蔡公子大名,今日一见,公子真是一表人才,人中龙凤也!”

    蔡义也抱拳道:“周寨主莫要取笑在下,若是被朝廷中人听到,怕是会惹上一个大逆不道的罪名,周寨主请坐。”

    周铁胆坐了下来,道:“蔡公子,今日周某前来。是特意向你和清水帮众兄弟道声谢的。实不相瞒,几年前,我寨里的兄弟来杭州办事,却全部折在了半路。当时因为官府对我等进行围剿,追查几次无果后,此事便已不了了之了。但这事一直是我的一块心病,本以为报仇无望,却不想天理昭昭,报应不爽。此事倒让蔡公子帮周某人了结了心愿,让冤死的兄弟能得以安息。我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