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时空航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魏承恭有些傻眼。“大战在即,却要我带走红军的干将,这有些不合适吧?”

    “所以我们暂时不会让你带他们过去,这对红军来说,确实很危险——不过你只要显露出拥有超时空传送的能力,就很足够了。再加上一些这边还不可能出现的物品,诸如你的手机(吸取上一次的“教训”,现在带着呢。另外,地效那个花了600元,用了九年的杂牌机最近刚刚光荣下岗),数码相机,电脑什么的……我想,说服力足够了。”

    “而且,”总理迟疑了一下,这才道,“说实话,真要是把他们两位带过去你们那边一个周,也不是不可以,刘帅和叶帅也都在司令部里,他们对于部队的了解,并不比向前同志他们差。他们随时都能接手部队的指挥。”

    魏承恭:“……”

    看来,自己是被卷入了一定高度的政治斗争中了。

    ————

    松潘战役,红军的部署上大致上是分成三路:南路由老彭指挥,率领一方面军6个团,四方面军2个团共8个团约一万人的兵力。任务为牵制抵御中央军薛、周所部以及川军可能的进攻。

    东路由林帅指挥,率领一方面军18个团,四方面军37个团,加上几乎全部的炮兵,总计七万余人的兵力,与西进的胡宗南部正面作战。

    北路则由徐帅指挥,率领剩余部分近五万人的兵力北出草地,任务如之前所说,一是绕到正面战场侧方,准备侧击胡宗南所部,二是相机抢占天险腊子口,接应全军北上。另,中央机关随本路军行动。

    ————

    好吧,这里似乎必须说几句马列党几员大将的统兵特点:彭帅擅打苦仗硬仗,这个早有公论,不多说了。有人说林帅擅正规战,但其实,林帅擅长的是压制战。

    什么是压制战?一句话形容:在力量占优能压制对手的时候,他能比别人赢得更多(而彭帅就是:在劣势之下,他能比别人撑得更久)。

    所以在抗美援朝的时候,林帅没敢上。因为在朝鲜战场上,力量计算的方式不再是单纯计算人力。和美军相比,志愿军就算兵力胜出,但是力量并不占优。

    真要说正规战,马列党的几大干将中,大约要算刘校长最强,其对于现代战争的理解,不是旁人可以比拟的——所以才能在建国后,军队建设转向正规化,制度化的时候,担任国防大学校长,这种为全军培养后辈人才的重任。私以为,朝鲜战场的第四统帅人选,就是刘帅。

    咦,不是第三么?

    第三当然是粟大将军。大将军打仗很灵,难以概括形容,所以这里要换一种描述:如果给马列党的军事家一个排名,那么随着出发点着眼点的不同,各人会有不同的排法——但无论是按什么排名,粟大将的排名都绝对不低。

    另外,徐帅也不能忽视。虽然因为种种原因,他在后来不怎么出彩,但仅凭其能够把四方面军发展到足以与中央分庭抗礼的地步,就可以看出,他的指挥才能绝对不差。在眼下指挥这种十多万人规模的战役,他或许比林帅还要强一些。

    ————

    应该说,无论是否考虑人事斗争,这个调派都是合理的,唯一比较不合理之处在于,东路军以四方面军为主,按理应该让更熟悉四方面军的徐帅作为统帅才对。在眼下这种级别的战斗里,林帅能做到的,徐帅基本都能做到;而四方面军统帅能做到的,一方面军统帅未必做得到——张国焘为此很有意见。

    不过,中央把几乎全部的炮队都增强到东路军里,并以徐帅没有指挥大队炮兵的经验为由,强硬要求替换徐帅。想想在北路军中也是四方面军居多(南路军基本完全由一方面军构成,这占用了一方面军太多兵力。本来一方面军因为大量机关存在,战斗员就不像四方面军那么充足),张国焘最后还是同意了走马换将。

    ————

    于是在第二天——就是魏承恭出现在草地上第三天——的下午,他见到了和中央一起到来的徐帅和陈政委。

    按下这边的会面暂且不说,另一边,总理正在向中央汇报这几天的工作——具体来说,就是有关魏承恭的思想动态。

    “我一开始只是想要安慰一下小傅同志,不过在说了那番话之后,仔细一回想,却发现这种可能性不能不防。”总理把这几天的谈话内容都回述了一遍之后,又道,“大家都知道,未来的中国政府究竟有着怎么样的力量——

    “打断你一下,大家其实都不知道。”瞿秋白笑嘻嘻地插嘴,“都只是听小傅说的。”

    总理点点头:“对,大家都没见过,但仅仅是凭着小傅的描述和他带来的东西,我想,认为80年后的中国国力十倍于现在的苏联,应该没有人有异议吧?”

    几个委员互相看了看,没有人再表态。

    “能够得到这样等级的力量的帮助,对革命的促进是毋庸置疑的,实话说我心向往之。但是我们也不能过分乐观。我觉得,我们有必要让陈云同志他们注意观察,看看那边的政府的性质,看看他们是不是可以合作的对象。”

十五 没有标题12() 
按下政治局这一头,我们再来看看魏承恭和徐、陈两位同志会面的情况。

    “这位是向前同志,昌浩同志。”陈大将居中引荐。

    魏承恭急忙上前见礼:“久仰久仰。”

    两位同志客气的了一下,就开始打量起魏承恭。不用说,惊讶非常,魏承恭这小子还保持着一身现代驴客装扮呢,给人的感觉就是“漂亮得不像话”。

    抛开衣着……嗯,还真没什么特别的。(这小子正在为自己参与“扳倒张国焘”这样的大事儿忐忑呢,现代人气质没有体现出来)

    打量完后徐陈两人对视了一眼,一起看向大将:大战在即,部队里各种事情千头万绪,他还硬拉着自己两人过来看这个小年轻,什么意思?

    “陈赓同志,这位是……”陈政委直接问道。

    “哦,这就是我们那位非常能干的交通线的总负责人,傅义豪同志。”

    陈政委……两位同志一下子都肃然起敬。一方面军有一位非常能干的交通线,这事他们已经听张副主席说过了——副主席还嘱咐他们两人多加注意。

    两人一开始对这个消息其实并不是特别在意。交通线么,无非就是为部队弄物资弄情报。眼下红军离开根据地,没有了完整成熟的运输网络,交通线们就算能弄到的物资,也很难给红军运过来;至于说情报……嗯,这个倒确实很重要,可问题在于,能够时常回到红军队伍中的交通线,能接触到什么级别的情报?

    好吧,这么想似乎有些轻视地下工作和地下工作者。可是,以他们方面军领导的职务,把精力专注于某个交通线身上,怎么看那都是不务正业。

    这种想法直到四天之前才有了一些改变。那一天,中央的领导同志们坐立不安,陈政委好奇地打听了一下,这才知道这天是那个交通回来的日子——可是据前方周副主席的电报,这个同志没有“按时”出现。

    一个交通能够让政治局的同志们人人关心,看来真的不简单。另外,陈政委对于这个交通能够“按时”回到红军中,也很感奇怪——要知道,红军

    现在可是在不断运动中。别说按时到来,能不掉队就不错了。

    等到第二天,前方的周副主席发来电报,说是那个同志来了,中央的同志们才松了一口气——而且,这个同志不仅来了,同时还带过来两万斤大米——这就让两位同志不得不感叹神通广大,并给予极端重视了,要知道,周副主席可是在草地中。

    两万斤大米,荒无人烟的草地,怎么运过来的?如果把这种超出想象的运输方式用在战斗中,把一个连……哪怕是一个加强排突然派到某些关键节点的敌人——比如泸定桥,比如这一次任务之一的腊子口——后方,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不言而喻。

    ————

    “小傅同志的身份来历很特殊,在我党我军内部,这是最高机密之一。”陈大将军也懒得绕弯子了,今天自己的任务就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政治局以外的同志,除非经过特别批准,否则是绝对不能知道的——真要论起来,其实我也不够格。还有,现在这个帐篷外面,拉着警戒线。”

    (不过某些聪明的同志其实已经猜到了,比如傅连璋医生)

    “也就是说,张副主席应该知道,而我们不该知道。”陈政委皱眉,低头,“而现在的情况,张副主席明显不知道,却摆明要告诉我们……”

    徐帅也意识到了问题有些不对,不过并没有说什么。

    “怎么说呢?”陈大将想了想,道,“我们之所以会对张副主席采取这样的态度,原因也是因为小傅。”

    两位四方面军的同志对视了一下,一起看向魏承恭。

    “不要那么紧张,”陈大将笑,“在揭露小傅同志的真正身份之前,我们先来轻松一下,看看电影——托两位的福,我也能一饱眼福。”

    “一饱眼福?”两位同志莫名其妙。

    “就是看电影啊。”陈大将一边说,一边开始动手打开帐篷里的木箱子,“在根据地的时候,看过一次,那个感觉,啧啧……好吧,不多说了,到时候你们自己看。说实话我很想再看一次……再看几次都可以,不过一直没机会,这一次总算可以过瘾了。”

    自从两军会师一路行来,两位同志早已注意到了这些木箱,在红军极度轻装的现在,中央红军携带的这些包装严密的大木箱子需要专门的马匹来运输(箱子其实不重,魏承恭送过来的最重的装备就是发电机,这些都能单人携带运输——不过一个士兵如果携带了这些东西,那快速随队行进能力就很成问题了),显得格外扎眼。

    两个同志早就注意到了,不过询问之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