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时空航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总司令恍然——光顾着为未来的成功而兴奋了,都有些忘记红军眼下的处境了,急忙拉住魏承恭(他一直都站在魏承恭身边),问道:“快告诉我,我们是怎么打赢这一仗的?我实在是想不出,能解决眼前困境的办法。”

    终于涉及到这一问题了,魏承恭长吁一口气,先是向总司令告罪:“一时半会儿说不清楚——不过我带来了资料,司令看了就知道了。”

    ……

    ————

    第一集看完……甚至不需要看完,基本就可以宣布,李德的军事指挥权,没了。

    李德能具有红军的领导指挥权,在于博古的力挺;博古能力挺李德,在于他是王明指派的,当时的中共中央的实际领导人,他代表着马列国际。但是这并不代表他的领导地位不可撼动——否则也不会有以后的遵义会议了。以前是缺乏能够推翻博古军事指挥权的证据——原来的历史中,这个证据是中央苏区的丢失,以及红军四分之三以上的伤亡,革命几乎被断送;面对如此“有力”的证据,博古不得不检讨自己的错误,并交出了军事指挥权。

    然而现在,魏承恭给中共想要剥夺李德军事指挥权的领导们带来了新的证据。

    这个证据是很有力的。博古李德想要继续维持自己的军事指挥权,除非能证明这个证据是“伪证”。但这是不可能的,纪录片中引用的大量资料,在此时仍然是红军的绝密,不可能会遗失——好吧,总理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他有可能也有能力会把红军的绝密资料发给这个小魏,以“制作”出这样一份证据——可是,这无法解释四天前才爆发的广场保卫战依然被这部纪录片详细地记录在案。

    而纪录片中那些明显是中央苏区内地形的地方,就证明这个就更不是作假了:看得出来这些地方已经经过了沧海桑田的变迁,比如一条长满小灌木的战壕,比如这个时代不可能出现的,漂亮的广昌城。而那些此时已经有的,标志性的建筑物——比如壕岭关,比如瑞金沙洲坝毛某人的旧居,比如下肖村,比如博古本人的办公室——都被很好的修缮保存下来,再加上时任中央红军总部第一局作战参谋的吕黎平、红3军团战地救护队副队长朱位汉等人在片中现身说法,这些无不说明,这是后世马列党取得了全国政权之后,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才能拍摄出来的纪录片,这些是真实的记录。

    一句话,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了。

    于是,在第一集还没有播完的时候,总理就临时暂停了会议,直接提议:暂时中止博古和李德的军事指挥权,红军的指挥权,暂时交由总司令负责。

    无反对票。这一次,连凯丰都没有站在博古李德一边,投了弃权票。

    总司令在临时取得红军的指挥权之后一秒钟,发布了命令:“立刻给前线的彭,林,刘,聂等人发报,让他们自己决定怎么打,广昌那边要撤出来也可以。”

三 军事指挥权3() 
(p。s:有朋友提到来回往返会带来细菌感染问题。这个说实话,我觉得问题真不大。原因我暂时不解释,等这一周小魏返回现代的时候,会给出说明。总之,地效觉得这是一个伪命题。

    另外,明天的更新放到下午,我想试一下,把上午的时间用来完成另一部书,效果会不会好一些。上午脑袋比较清醒)

    下达了第一道命令之后,总司令却又向总理问道:“现在算是政治局会议吧,怎么不见老毛?(主席当时是政治局委员,政治局会议他不单有资格参加,而且必须要参加——除非得病,或者去外地工作,无法前来等原因)”

    “暂时不敢跟他联系,怕出意外。”总理嘴里在回答总司令的问话,眼睛却向博古和李德扫了一下。说罢,示意小魏继续播放纪录片。

    只是剥夺了错误的领导,不等于就此就有了正确的领导——也许是从错误的路线转进到另一条错误路线上呢?虽然大家对于李德的瞎指挥不满意,一致同意把他撸下去,但这不等于一定要把主席换上来。

    主席的脾气差,因此在高层中人缘儿并不好。中共高层中,他的死忠说实话只有一两个,即使是总理,总司令这样的人,也只是因为他在军事上一贯正确,这才力挺他。就像总司令说的:“我们知道老毛你的意见是正确的,但即使是正确的,你的糟糕态度也让你的正确意见难以被人接受。”

    现在推翻了李德的错误领导,那么红军的领导权要交到谁的手里,这就成了一个问题。虽然看过纪录片第一集之后,大家对于这个问题都有了一个隐约的答案,但是说实话,大家多少都有些不愿意去揭开那个答案。如果现在就讨论红军领导权的问题,说不定会有什么奇葩的结论。所以总理的提议才是,把指挥权先“暂时”交到总司令手里,先稳住再说。同时让魏承恭继续播放影片,想要在正式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大家对某人的军事指挥能力有个更明晰的认识。

    这部纪录片中,中央红军的长征经历讲了五集。等过了两个小时,到吃午饭的时候。基本上,大家已经对红军指挥权的问题有了明晰的答案了。

    “这样的军事指挥,太厉害了,简直称得上是艺术,世界近代战争史上,恐怕还没有哪个人能把军队指挥到这种程度。”看到四渡赤水的时候,总司令喃喃道,“至少我是没有听说过了。”

    “那个人……有这么厉害吗?”博古一脸的震惊。

    (私底下,地效以为,四渡赤水真的是堪称世界军事指挥艺术的巅峰之作,三万红军面对四十万的敌人的围追堵截,无论怎么看都是必死无疑的局面,却竟然还能逃出升天,这在世界军事近现代战争史上(勇气能起到巨大作用的冷兵器战争时代不算,否则三万人反打四十万人都是有可能的,比如秦楚巨鹿之战(五万楚君对四十万秦军),新汉昆阳之战(1。7万绿林军对43万新军)之战等)可谓绝无仅有。这一点西方国家也都承认,比如美国作家哈里森·索尔兹伯里就写到过:长征是独一无二的,长征是无与伦比的。而四渡赤水又是“长征史上最光彩神奇的篇章”)

    只会打正规阵地战,奉行集中对集中,堡垒对堡垒战术的军事顾问李德看得目瞪口呆,连话都说不出来。他毕竟曾是军人,很清楚这样精彩的运动战,别说让他来指挥,他连想都无法想象得到。

    恐怕,整个德国军事界,都没有人能指挥出这样的战役。

    (从一战到二战,德国人的战役指挥可谓一以贯之,都是一线平推。即使是号称沙漠之狐的隆美尔指挥的北非战役,在一线击败英军进攻后,也是一路推到阿拉曼。如果当时换成是某个东方将领来指挥,估计战术就会是这样:推进三百公里之后,假作后力不济,让敌人误以为战线会稳定在这里,然后集中全军的汽油,供给一支偏师,用几天时间包抄迂回到敌后,设置防线,然后再发动全力猛攻,让敌人往后撤退——一头撞在已方的坚固防线上,最后包围全歼。

    这或许与两边的指导思想和国情不同有关。西方国家国土疆域不大,缺乏战争回旋余地,所以他们的战争指导思想一般是在前线尽可能集中能压倒敌人的力量,一路推过去,推到敌人退无可退,再进行主力决战,这样的战争注重不出错,只有不出错才能发挥出能压倒对手的战斗力;东方的战争——主要是中国的战争——因为回旋余地巨大,对手在暂时打不过的时候完全可以先行撤退保存实力,等到时机有利再一决胜负。所以一线平推战术很难达到消灭敌人有生力量的目的。在东方想要彻底消灭对手,对于不出错的要求不大,而是更注重巧布局,只有巧布局才能让对手无路可逃。)

    ————

    于是,当四渡赤水部分播放完毕的时候,军事指挥权该交给谁,已经是一个不言而喻的问题:军事指挥权不同于政治领导权,政治领导权需要考虑各种因素,军事领导权则只考虑一个因素:是否能打,是否能打好(即使是力挺李德的博古,也是因为他相信,李德能打好)。而在座众人都知道,自己指挥不出那样精彩的战斗。

    “这样的人是我们的战友,而不是对手,真是让人庆幸。”半晌,总司令喃喃道,一方面,却又纳闷:“那家伙,不是没有当过兵吗?”

    “如果能带你们到我那边,上上网,你们就知道,后世的人是怎么评价他的了。”魏承恭笑笑:“赞他的赞到天上去,骂他的把他骂到十八层地狱的地下室。但无论是赞他还是骂他,无论说他是个伟人还是个魔王,谁都不能否认,他深刻地改变了中国。常凯申跟他比起来,既不是开基创业,守成也没能守好,中国在他手里除了搞得更糟之际,什么变化都没有。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常凯申屁都不是。”

    “所以,你选择了我们,而没有选择他常凯申?”总司令笑道。

    “是啊……不过我相信,这种选择是唯一的,即使是果粉——在我们那个时代,这是对捧白党的人的称呼——来到这个时代,面对国统区的现实,估计也会知道,把强国的希望放在白党身上,那就是水中捞月一般。”魏承恭好不掩饰自己对白党的不屑:“白党那些人,实实在在是烂泥扶不上墙。”

    ————

    接下来对军事指挥权的讨论就没什么悬念了:由主席,总理,总司令组成最高三人军事小组。总理受党的委托,成为对军事行动下最后决心的总负责人,主席协助总理制定军事上的行动计划,而总司令除了参与制定行动计划之外,还要负责军队的日常管理(遵义会议的史实基本如此,只是我用总司令替换了王稼祥,私下以为,让一个职业军人来负责军事行动,比王稼祥一个秀才要靠谱得多)

    “周,既然这里已经不需要我发挥作用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