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时空航班-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本书)

    总司令笑了笑,没有再说什么。湘江战役确实是打赢了,但是湘江战役打赢了,不等于什么事都解决了,不等于什么问题都没了。

    因为这个孩子的关系,眼下军队的发展可谓是一帆风顺,处境也非常好:这种好总结起来大致包括几个方面来描述

    一:武器的改善。

    从四月份到十月份,这孩子一共给红军带来了数百门迫击炮,八十门一人扛,几千件乌龟服,还有其他夜视仪,对讲机什么的,这么庞大数量的军用物资(虽然不是正经的军用物资,但其实比正经的军用物资一点都不差)对于红军战斗力的改善意味着什么不言而喻。而且,红军还利用这孩子带来的药物从陈济棠手里交换到了宝贵的军火,更进一步加强了红军的火力——起码,对于飞机不是那么无计可施了。

    二:后勤的改善。

    优质的药物让红军的伤愈率保持在一个在全中国乃至全世界范围来说,都非常高的水平。

    三:技战术的改善。

    红军,八路军,解放军在未来二十年里,用数十上百万人的牺牲才总结出来的战术,被魏承恭带到了现在的红军中,这些东西所能起到的作用不言而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软件”方面的东西对于红军的意义比上面两项“硬件”的作用加起来还大。武器无非装备几千人,而且还会陆续损坏,医药更是只能用在数百人身上,且用掉了就没了。但是技战术这个东西,可是能用在全军数万人身上。

    这家伙倒是搞到了解放军早期的《步兵战术》(没有人卖这个东西,他是花高价问人家要了影印本),不过那东西最早也是五几年版的了,对于当下的红军来说,意义不大。于是又到铁血,天涯,贴吧等地方淘这类帖子,倒是很收集了一堆干货,他也不管用得上用不上,统统带到了这边。

    这些论述红军战术的帖子中,以介绍四野的战术为多。然而即使是四野的战术,在现阶段,也只能是有选择地选用,比如三猛战术中的猛冲,在十三年后的东北战场可以这么干,因为敌寡我众;在眼下被敌军包围的形势下这么干,则无异于找死。又比如攻坚用的四组一队战术,考虑到红军暂时不打多少攻坚战,这个战术就暂时没有在全军推广,仅仅是每个军团有一到两个团开始了实验性的训练。

    虽然如此,红军的技战术水平也要远远好于历史同期,特别是在推广这些战术的同时,装备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两大因素叠加起来,效果倍增。

    而以上三条叠加起来,还产生了另一个影响更为长远的变化,这就是队伍中老兵数量的增加。

    伤亡率降低,治愈率提高,一增一减之间,让红军保存了大量的老兵。一支部队中老兵数量增加,也就意味着战斗力增加——要知道老兵的战斗力比之新兵,强得可不是一点半点,而是甩出几条街去。

    部队战斗力增加,到下一次如果遂行类似的任务,就能进一步降低伤亡,保存更多的老兵;到下下一次的时候,伤亡率进一步降低……如此循环,也就是说,这是一个滚雪球的效果,越是到后期,效果越明显。

    当然,以上三条——也可以说是四条,都只能说是战术层面的改善,仅仅只是这些的话,还不足以让红军产生质的改变。真正让红军产生脱胎换骨变化的,还是战略上的改变。

    所谓战略上的一大于战术上的一百,把红军的指挥权交到了真正懂得打仗的人手里——这才是那孩子带来的变化中,对红军最为有利的变化。

    大大增强的战斗力加上正确的领导,现在的中央红军战斗力起码四倍于历史同一时期,不客气地说,红军目前的战斗力是现有条件下最好的结果了。

    ————

    军事上很顺利,而且这种顺利有一半要归功于这个孩子,所以军队上的事情——只要是已经发生了的——对他就没什么可隐瞒的(还为发生的不能告诉他,怕他说漏嘴)。

    再说,自己作为军队的总司令,决定谁能知道军队的行动,这个权力还是有的。

    军队上一帆风顺;但是党内问题,政治问题,就不那么简单了。

    同样是拜这个孩子所赐,党内高层对于未来的“zf”“wg”什么的,也有了认识——这个孩子或许并不知道他拿来的这些资料意味着什么,但是对于那些“政治家”来说,那些资料的意义就再清楚不过了。

    所以,某些人已经在着手准备了。

    比如这一次的湘江战役。

    在全盘接受了老毛的指挥艺术,战略思想之后,大家对于他指挥大型战役的能力,倒是不怀疑(这时候的老毛大约比不了后来指挥百万大军的老毛,但现在红军也没有那么多的兵力打那么大的仗对不对?^…^),但也正因为如此,有些人才会对他来指挥这一场大战心存疑虑。

    总司令能理解那些人的用心:目前来说,老毛在军队系统内的地位非常高,但是在党内的地位就不是那么高了。没有马列国际的支持,他远远比不上总理,比不上张国焘,比不上王明,甚至比不上留苏归来的博古,洛甫,项英等人。

    算是政治委员一级,但还够不上决策层——这也是为什么中央进入苏区后,能很顺利剥夺他军队领导权的原因,试想如果当时领导红军的是总理,剥夺军权肯定就没有那么容易了。

    可以对比一下:同样是主张运动战游击战,按道理说应该同样被主张阵地战的博古李德等人排斥,对不对?可是主席就被一撸到底,彻底排除出军队领导层;总理则可以保留一定的军队领导权,这就是党内地位决定的了(总理是赞成主席“运动战”构想的,否则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时候红军就开始跟敌人硬拼了)。

    但是这样继续下去,凭借领导红军频频取胜的政绩(地效可没有写错,是“政绩”不是“战绩”),老毛在党内的地位肯定会越来越巩固,越来越高,直到进入最高决策层,取得中国革命真正的领导权。

    特别,老毛还是借着“军功”成为革命领导人,在现在的中国,一个领导一旦是军队出身,他的地位就几乎无可撼动——这一点无论是对于马列党还是炮党都是一样,甚至,就连苏联那边也一样(估计博古李德王明他们也是看出了这一点,这才无论如何也要剥夺主席的军事指挥权——其它行政权力之类可以保留,但是军权一定要交出来)。

    而老毛一旦借由军队积累了无可争议的政治资本,成为党内的最高领导人,那些“zf”,“wg”之类的,恐怕就无可避免了。

    到时候大家肯定都不好过。

    所以,必须阻止老毛借由军权染指党内领导权。

    ————

    慢着慢着,压制老毛的话,革命不会受到影响吗?

    总司令苦笑:大约,他们认为不会吧。

    革命想要成功需要什么?

    正确的革命策略,一批坚定不移的执行者,以及强大的执行力度(其实做任何事想要成功,都是这样。确定目标,采用正确的方法,全力以赴,如此而已^…^)。

    这三者中,老毛其实仅仅提供了第一项,正确的革命策略(这并不是说主席不是执行者,或者说执行力度不坚决,只有他一个执行者,一个人执行力坚决没有用。对于革命这样的大工程来说,后面两项必须是一个集体才能切实地执行)。

    至于后面两项……估计那些人认为自己可以胜任,他们自觉缺的,仅仅是正确的革命策略。

    而这种革命策略,那个孩子已经带来了——全套的毛选,从第一册到第五册都有。

    换句话说,这个时空的老毛就算被打压——说的再不客气点,就算消失不见,他日后写出的那些东西也都有了,所以完全不用担心。

    所以,打压老毛,正当其时。此时不打压,等到他通过军功确立党内地位,就无法再打压了。

    好在在这方面,倒不是无从入手。

    也同样是拜那个孩子所赐,想要打压毛的那些人,还来不及犯下“湘江一战,损失过半”的严重错误,而之前犯下的、跟优势敌人死打硬拼的错误也已经被纠正了。这就让他们在军队中没有完全失去发言权。

    至于说丢失根据地的问题……长征是主动“北上抗日”,而不是被动的“战略转移”,换言之放弃根据地不是领导主观领导错误,而是客观形势的需要,不是吗?(这种宣传原本是为了安抚根据地的民众,但是另一方面,也同样影响了基层官兵,让他们认为在那些人领导下打仗虽然不如主席领导时那么顺畅,倒也还凑合——前边的死打硬拼当然不对,但人家很快就改正了打法,不是么?人谁还不会犯点儿错误?知错能改就好。

    他们也就借着这点儿发言权,继续想要争功了。

    所以这一次的湘江战役,当毛、彭等人提出“冒险”方略的时候,他们就力主“安全”方略,快速过江就好。真以为这些人看不到彭部离队别动的好处?别开玩笑了,这些人哪个不是一等一的人精,粘上毛比猴都奸的人,无非是不愿意某喜人出彩罢了。

    ————

    这里不得不为老前辈们说几句——同时也是为地效自己辩白几句。

    写这段文字,并不是要贬低老前辈们的革命觉悟,中国马列党从建立的那一天起,一直持续到今天,党内斗争从来就没有停过:从国共合作大革命、国民党发动四一二前夕的“放弃武装斗争”和“准备武装斗争”之争,红军时期的“抢占中心城市”和“农村包围城市”斗争,抗日战争时候的“一切服从统一战线”和“独立自主”之争,建国后的“冒进”“反冒进”“反反冒进”(wg就不说了,那是个混乱的时代),到改开时候“两个凡是”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之争等等等等……就连主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