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24-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不优先考虑朱由校的安全。

    “建斗,你怕吗?”朱由校冷声说道。

    “臣不怕,但陛下的安危事关帝国的安危。”卢象生回答道。

    “众位将士,你们怕吗?”朱由校高声问道。

    “臣等誓与建虏决一死战。”众将高声回答道。

    “朕告诉你们,朕也不怕,朕是帝国的天子,岂能听闻建虏出兵消息就望风而逃?在帝国,只有战死的天子,绝没有逃跑的天子。朕当年能在大同击溃林丹汗的大军,朕今天也能在辽东击溃建虏的大军。朕也一定会击溃建虏的大军。”朱由校高声说道。

    朱由校虽不知道历史上宁锦之战什么时候爆发的,但是他知道宁锦之战最后是明军取得了胜利。朱由校更明白,他不能退,他一退肯定会影响辽东大军的军心。

    而且自从朱由校穿越之后,现在的辽东形势远比历史上的辽东形势要好,光是拨给辽东的粮饷,就比历史上充足得多。

    (本章完)

第二百零四章 宁锦之战() 
自从孙承宗主持辽东之事之后,在朱由校的支持下,政策稳定,士气高昂,整个辽东上下一心。如果在这种情况下,朱由校还命丧辽东,那只能说是天意了。

    朱由校的信心是最重要的,他的信心使得全军高呼道:“必胜,必胜!”

    “建斗,你看军心可用,此战必胜。朕要在山海关犒赏大军,吾师还在山海关等着朕了,不能让吾师久等。传令,进军山海关。”朱由校大笑道。

    “诺。”卢象生此时也是意气风华。

    五月初六,皇太极以明朝在锦州、大凌河、小凌河筑城屯田,没有议和诚意为借口,亲率数万军队出沈阳,举兵向西,进攻宁远和锦州。五月十一日,抵达锦州,四面合围。

    锦州城的是由赵率教镇守的,锦州防务:以副总兵左辅统金国奇为左翼,以副总兵朱梅为右翼,平辽总兵赵率教居中调度,贾胜领奇兵东西策应。

    宁锦防线卡在了后金进军的咽喉之上,不打通宁锦防线,后金无法寸进一步。而且皇太极也收到了朱由校巡视辽东的消息,但是他无法直接越过宁锦防线而攻打山海关。

    后金突然围城,赵率教准备不足。五月十二日,赵率教派人和后金议和,拖延时间,以待援军。中午时分,皇太极不见赵率教回复,便立刻下令攻城,此时的明军野战不行,但是守城绝对是没有问题,半天的战斗,后金军损失惨重,临近傍晚,后金不得不后退五里扎营。同时皇太极派人去沈阳调集援兵。

    五月十三日,皇太极先用骑兵围城,再次派使者劝降。劝降被赵率教再次拒绝,皇太极传令攻城,依然一无所获,只是徒增了后金军的伤亡。

    五月十四日,皇太极用箭连发数封劝降书,赵率教依然不为所动。皇太极的攻城也一无所获。

    攻城接连不利,皇太极求和心切,同时等待援兵,五月十五日,再派使者劝降赵率教,赵率教依然闭门不纳。

    五月十六日,皇太极想激赵率教出城野战,赵率教倒是没有中计,反而皇太极中了袁崇焕调虎离山之计。这日尤世禄、祖大寿等率军一万,驰援锦州,皇太极中了计,但他们运气也不好,遇到了后金护卫粮队的偏师,双方激战片刻之后,就迅速撤离了战场。

    袁崇焕的援军被皇太极探知之后,五月十七日,皇太极收缩包围圈,聚兵于城西两里扎营。

    五月十八日,皇太极最后一次对赵率教劝降,赵率教再次拒绝。

    从十九日起,后金军再不劝降,一味强攻,一直到二十五日,后金军也是一无所获。但在二十五日,后金固山额真博尔晋、图尔格率领援军从沈阳来到锦州,增强了后金军攻城的兵力。

    前后攻打锦州十五日,皇太极在锦州城下碰得头破血流,而此时时值初夏,后金官兵暴露荒野、粮料奇缺、人马疲惫、士气低落。

    五月二十七日,皇太极分兵,一部继续围困锦州,大部在皇太极的率领之下往功宁远。

    而就在此日傍晚时分,朱由校抵达了山海关。

    “吾师,宁锦战况如何?”朱由校迫不及待地问道。

    “赵率教已经数次击退建虏的进攻,现在锦州一切安好。今天臣得到消息,建虏留少量兵马继续围困锦州,大部已经抵达宁远。不日,建虏必定会对宁远发起攻击。”孙承宗问道。

    “宁远现在情况怎么样?”朱由校问道。

    “袁崇焕善守,陛下请看!”孙承宗指着桌面的沙盘说道,“宁远城坚、池深、炮精、械利,宁城三万五千人,人人精而器器实。袁崇焕已经指挥大军撤进濠内,总兵孙祖寿、副将许定国率军在西面,祖大寿、尤世威等率军在东面,余在四周,分守信地,整备火器,准备迎战。城外,布列车营,前掘深濠,作为屏障,大军都撤到濠内侧安营。而此时毛文龙已经准备径袭辽阳,此战帝国必胜。”

    “好,朕就在山海关等待帝国获胜的消息。”听到孙承宗的解释,朱由校高兴地说道。

    二十八日,皇太极围攻宁远。今天这一战是宁锦之战中最激烈的一战。

    袁崇焕列重兵于城外,背靠城墙,迎击后金。尤世威和祖大寿等率精锐之师,出城东二里结营,迎击后金。皇太极见明军主动出击,便不顾其他人的劝阻,决定要在野战击溃明军。

    这是孙承宗来辽东之后,组建辽东的骑兵第一次与后金骑兵在野战。辽东的骑兵都是由辽东的流民组成的,他们深受后金的荼毒,跟后金仇深似海。明辽东骑兵在此战中毫不畏惧,个个奋勇当先,一时之间与名满天下的后金骑兵杀得难解难分,领兵的大将尤世威和祖大寿等将领坐骑受伤也死战不退。

    袁崇焕此时亲登城堞指挥,城墙上各种大炮纷纷开火,炮轰东山建虏大营,攻击其后方。明军的车营马步官兵,在袁崇焕的指挥下,也是不畏生死,鳞次前进,相机攻剿。

    这一场大战仅仅打了半天,到中午就结束了,明军死战不退,后金军寸步难进,双方都是伤亡惨重,就连后金的三员大将俱受重伤。

    仅仅打了半天,皇太极就意识到宁远城比锦州城更难打,无论是军队素质还是炮火,城墙都比锦州城胜出一筹。

    皇太极见宁远难图,二十九日,皇太极便撤离宁远,转过来又攻打锦州,这是他继承汗位后对大明的第一场战争,他不想背负辱名无功而还。还一个原因就是赵率教趁皇太极攻打宁远之时,突然出兵攻击围困的锦州后金军,杀了后金军一个措手不及,皇太极害怕腹背受敌。

    皇太极抵达锦州之后,再次劝降。现在皇太极已经是困兽之斗,赵率教更是不会搭理他了。六月初四,皇太极猛攻锦州,这次皇太极像是吃了药样的,完全不顾忌伤亡。

    (本章完)

第两百零五章 宁锦大捷() 
锦州城外的护城河,又宽又深,后金军根本无法渡过,结果就是弄得在护城河一边挤满了后金军,这些人成了城内炮兵最好的靶子,一炮下去,就只见血肉横飞,死伤无数。

    一直到傍晚,皇太极才心不甘情不愿地收兵。

    一战下来,后金军士气全无,那里还有什么“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气势,完全犹如一群丧家之犬,甚至后金军营还不时传来一阵阵的哭声。

    第二次宁锦之战,后金在付出惨重的伤亡之后,于六月初五,皇太极在众位大臣的极力劝说下,不得不狼狈退兵。

    就在后金退兵的当日晚上,朱由校就接到皇太极退兵的消息。第二天,袁崇焕的锦州报捷疏就送到了朱由校手里。一路上听到宁锦大捷的百姓,无不欢呼雀跃。现在整个辽东仿佛像在过节一样。

    “仰仗天威,退敌解围,恭纾圣虑事”王礼乾在大堂上大声读着锦州报捷疏。

    听到宁锦大捷的消息,朱由校反而心情平静下来了,他的到来,已经将许多地方的历史改变了,就连历史上去年的陕西流民起义也没有爆发,这跟朱由校的新政有莫大的关系。这次朱由校也很怕会改变宁锦之战的结果。

    “吾师,朕准备在山海关召见袁崇焕、赵率教、毛文龙等人如何?”朱由校问道。

    “无妨,后金新败,各镇俱有副将镇守。”孙承宗答道。

    “那朕便这里等众位将军。”朱由校点头说道。

    “诺。”

    “还有,令各镇将死囚押往山海关。”朱由校下旨道。

    “诺。”

    “陛下,为何要将各地的死囚全部押往山海关?”孙承宗好奇地问道。

    “吾师,朕决定让三千女兵负责行刑。朕打算缩减宫中的用人,逐步淘汰武阉,使用女兵,甚至朕想完全淘汰掉阉人。”朱由校说道。

    “陛下,臣在辽东也已经听闻陛下新政之事,臣以为新政之事切不可操之过急,还有有些新政应该酌情实施,在陛下的新政十条中,有些甚至是动摇国本的,切不可盲目实行。”孙承宗劝谏道。

    “朕明白吾师的苦心,但是新政取得的效果却是有目共睹的,就拿山西一地来说,去年的赋税比上一年翻了一倍,上一年又比上上一年多了三成。去年山西还遭了大灾,赋税不降反升,这就充分说明新政是好的。”朱由校说道。

    “陛下所言极是,但陛下也常言攘外必先安内,在新政十条中,有些条例实施下去势必引起整个帝国的动乱。陛下一定要三思而后行。”孙承宗说道。

    “朕曾说过一定要让帝国的每一个百姓都能吃饱穿暖,朕也一定要实现这个目标。自去年实行第一条新政之后,百姓可支配的收入增加了一到两成,百姓们都从新政中获得利益,唯一受损失只是那些贪官污吏罢了。”朱由校说道。

    “陛下圣明,臣明白陛下的一片苦心,但是强行执行新政,一旦引起帝国动乱,最后受苦的还是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