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24-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依潘尚书的‘束水攻沙’治理黄河的确是一个行之有效的办法,但陛下要根治黄河水患,却是一项花费巨大的工程,去年的北伐以及军改使得国库到今年依然处于赤字,根据今年的财政预算,臣预计国库最少需要三到五年才能填补亏空。”新任工部尚书张延登说道。

    “总而言之就是一句话,国库没钱,治理黄河之事要延后。”朱由校冷声说道。

    “陛下,臣认为治理黄河可以分段进行治理,三五年之后必有小成,十年之内必有大成。”郭允厚躬身说道。

    “可是还是需要钱,治理黄河非十年二十年之功,而是长期的过程,黄河中上游的植树造林保持水土流失也是至关重要的。”朱由校说道。

    “如果要在黄河中上游大面积地植树造林,牵涉到的钱钞会更多,国库暂时根本无力负担。”张延登继续说道。

    “陛下,臣以为有必要进行税制改革,增加国库收入。”周应秋建议道。

    “陛下,税制改革此时并不宜实行,军制改革刚刚才结束,整合军改还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此时匆匆忙忙地进行税制改革,实在是不可取,势必会引起更多的波动。”韩爌首先反对道。

    “臣也以为现在不是税改的时机,军改已经让民心浮动,去年漕工闹事便可以说明问题,要使民心安稳非得三五时间不可,而此时再上马税改,势必会让局势混乱。”孙承宗反对道。

    “朕以为贵族院自成立以来,并没有发挥出应有的责任,朕决定以后内阁成员由朕提名,贵族院决定七名内阁人选,三年之后,将在贵族院举行第一次内阁票选,以后五年举行一次,内阁成员可以连任一次,如遇临时情况需更换内阁成员,依然由朕提名,贵族院票选。”朱由校突然说道。

    “陛下为何突然做出此决定?”孙承宗惊讶地问道。当然在场惊讶的人不止是孙承宗,而是所有的人都感到非常的惊讶,朱由校的这项决定绝对是颠覆性的,让所有人一时都难以接受。

    “兼听则明,偏信则暗,朕以为内阁成员挑选,不能由朕一个人决定,也不能由朝廷官员自己决定,而是应该由置身事外的贵族院来挑选,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嘛。”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陛下圣明,内阁之事理该如此!”周应秋赞成道。

    “朕已经给了内阁和贵族院三年的时间来调整适应此条新政,天启十五年三月份便要执行,另外河道总督一职由南京都察院右都御史张延登出任,负责黄河的治理。”朱由校说道。

    ……

    对于朱由校关于内阁的决定,朝野也是议论纷纷。朝会之后,孙承宗特意约上韩爌、郭允厚两人商议今天之事。

    “我以为陛下要推行新政,而内阁一直持反对态度,陛下才出自下策。”韩爌觉得朱由校这条政策就是针对他的。

    “可是内阁成员一直都是由陛下钦定的,现在转由陛下提名,贵族院票选,陛下此举实际上还分权了。”郭允厚说道。

    “陛下此举实在是让人看不懂,我才叫两位一起前来商议此事,我原本以为贵族院只是陛下在推行新政之时,为了减轻阻力而设置闲职,但没想到转眼间,贵族院却是拥有了实权。”孙承宗说道。

    “此举有利有弊,但就目前来看,弊是大于利的,陛下想借此机会调整内阁,换一批周应秋之流,朝廷正义之士恐怕再无出头之日了。”韩爌说道。

    “当今天子乃中兴之主,就算是周应秋之流,只要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帝国依然会是治世。”孙承宗说道。

    “陛下此举是为百年计,设立贵族院实则是分权,百年之后,如果天子昏庸,贵族院的设立倒是有机会能规避出现奸臣弄权的局面。”郭允厚说道。

    “陛下此举的确有可能会限制了皇权,但如陛下如此强势的天子,就算有贵族院,可也是无法制衡的,贵族院的存废全在陛下一念之间。”韩爌说道。

    “既然陛下要放权给贵族院,那我们可以借此机会完善贵族院的制度,使得贵族院发挥真正的作用,毕竟现在还有三年的时间。”孙承宗提议道。

    “孙阁老所言极是,我听说西洋人也有类似的制度,我们倒是可以借鉴一下,而且孙元化已经归国了,不日将会到达京师,他此去西洋必定比我等更为了解,到时候再找他商议了解,争取在三年之内制定出一项完善的贵族院制度。”韩爌说道。

    ……

    而那些皇亲贵族听到朱由校要赋予实权给贵族院的消息之后,贵族院一百九十九席顿时就成了香饽饽,以前朱由校要求贵族院的议席每年两到四月份必须要在京师的贵族院办公,但实际上,每年大部分议席都会借故推脱,如果不是有俸禄拿,这些人甚至都不愿意担任什么议席。

    但是现在不同了,听到贵族院以后负责票选内阁成员的消息之后,这些议席都纷纷前往京师,就怕被朱由校将自己议席职位给撸掉。

    (本章完)

第300章 西方局势() 
    〃八月,孙元化带着威廉哈维和阿朗得尔伯爵一起来到了京师。

    孙元化原本早就能回到大明的,但是朱由校要求大明使团在返回之时,一定要将威廉哈维带回大明。为了带回威廉哈维,孙元化可是想尽了办法,此时英国与大明刚刚建交,孙元化想到邀请英国人访问大明,英国人也想同大明建立贸易往来,便同意了孙元化的要求。查理一世决定派阿朗得尔伯爵访问大明,同时让威廉哈维陪同。

    “孙爱卿,朕想听听你的西洋之行。”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臣西洋此行去了许多地方,梵蒂冈、英格兰等等地方臣都去了,现在有许多西洋国家都卷入了宗教战争之中,整个西洋现在是百业萧条,乡村人烟稀少,盗贼出没,鸟兽几乎都绝迹了,而且西洋国家和帝国一样也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严重的灾害天气,他们同样面临着粮食危机。”孙元化说道。

    “他们如何解决粮食危机的?”朱由校问道。

    “他们一方面跟帝国一样推广土豆等新粮食作物,一方面从海外掠夺粮食以确保国内的粮食供给。”孙元化说道。

    “朕预计灾害的情况会越来越严重,帝国的人口更多,粮食问题更为严重,帝国不但要从海外掠夺粮食,更要获得能大量生产粮食的粮仓。”朱由校说道。

    “陛下……”孙元化话一出口,就被朱由校打断了,“朕知道帝国需要什么,百姓需要什么,相比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帝国需要的是生存下去。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如果百姓连饭都没有吃的了,所有的仁义道德、礼义廉耻只不过是一句空话而已。”

    “臣以为英格兰即将发生内战,现在英格兰境内乱民四起,随时都会爆发大规模的内战。”孙元化在西方待了几年,思维方式发生了一些改变,他不再纠结这个问题。

    “可惜英格兰距离帝国太远,我们根本无法改变什么。说说荷兰和西班牙之间战争。”朱由校曾经想着支持查理一世,但是英格兰距离大明路途太远,去一趟英格兰最快都需要一年多的时间,这使得大明根本无法投入大多兵力去改变大局。

    “荷兰人在海上已经占据了上风,天启八年,在马坦萨斯湾海战中,荷兰在马坦萨斯港俘获一支价值数千万盾的西班牙珍宝船队,去年,荷兰人在斯拉克对安特卫普的西班牙舰队发起了夜间袭击,将港内的西班牙舰队全部歼灭,虽然西班牙屡战屡败,但依然在海上有很强大的势力。”

    “而在陆地上,荷兰与西班牙之间战争,由于神圣罗马帝国的内战爆发,西洋主要国家包括荷兰和西班牙都被卷入了这场战争之中,这场战争已经逐渐演变成了新教国家对天主教国家一场战争,谁胜谁负现在还很难预料,但是就目前来看,瑞典的加入使得新教联盟暂时占据了上风。”孙元化说道。

    “看来这场战争还需要十多年才能结束。”朱由校轻声而又肯定地说道。

    “陛下何以认为这场战争还需要持续十多年?”孙元化忍不住问道。

    “有什么办法让威廉哈维自愿留在帝国?”朱由校问道。

    “威廉哈维极受英国皇室的重视,他是不会愿意留在帝国的。”孙元化想了想说道。

    “那就想办法让他在帝国多待一段时间。”朱由校说道。

    “除非阿朗得尔伯爵愿意在帝国多待一段时间。”孙元化说道。

    “待会等朕召见阿朗得尔伯爵了再说。”朱由校说道。

    ……

    英国使团一行有十多人,朱由校特意设宴款待英国使团。而威廉哈维现在已经五十四岁了,但看起来却是很精神。

    “朕同意与英格兰建立正式的外交关系,同时开放对英格兰的贸易,英格兰的商船在得到帝国同意之后可以在帝国任何口岸靠岸。”朱由校说道。

    “谢陛下,这个好消息我迫不及待地想告诉国王陛下。”阿朗得尔伯爵高兴地说道。

    “你们不远万里来到我大明帝国,朕希望你们能多留些时日,在大明帝国到处看看。”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谢陛下的邀请,我也准备在贵国多待些时日。”阿朗得尔伯爵说道。

    “朕觉得帝国与英格兰之间也应该互相建立使馆,便于及时处理两国之间的问题。”朱由校说道。大明与英国互相已经派驻了大使,但是这种大使是临时性的,并不像荷兰这样建立了使馆。

    “对于互相建立使馆之事,我在来大明之前,陛下已经叮嘱过了,同意建立使馆。”阿朗得尔伯爵说道。

    “朕希望你们在常驻帝国的大使到来之后再返回英格兰。”朱由校微笑着说道。

    “这……似乎太久了吧。”阿朗得尔伯爵犹豫地说道。

    “伯爵先生,陛下已经为你们在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