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24-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俄军的第一天攻击也是试探性的,他们在接连失利的情况下,对明军非常忌惮,他们也不敢一开始就孤注一掷,他们也想找出明军的弱点。

    第一天战事一直持续到傍晚时分,双方很默契的都收兵,双方一天的战斗下来也不过死伤一两千人而已。

    到第二天,俄军明显加强了攻势,投入了更多的兵力。而祖大寿也在步兵方阵两侧有意识地布置龙骑兵,以减轻步兵方阵的压力。

    祖大寿对龙骑兵使用比高甲更有心得,他吸取了高甲在对抗哥萨克骑兵的经验,给龙骑兵多装备了一枚手雷,而且在战前要求龙骑兵在对抗中充分利用马枪的优势,这使得在龙骑兵与哥萨克骑兵的对抗时,龙骑兵虽机动性弱于哥萨克骑兵,但依仗着火器上的优势并不落下风。

    第二天战事明军与俄军依然是胜负难分,只不过双方伤亡比前一天已经多了两倍,明军更是投入了近七成的火炮,而俄军则是全部的火炮都投入进来了,双方的火炮将整个图拉河炸得坑坑洼洼的。

    到了第三天,祖大寿一次就投入了三万五千名士兵和全部火炮,他决定利用龙骑兵牵制俄军的骑兵,而在中军需求突破,先击溃俄军的步兵。

    俄军也做出了相应的调整,投入了两万三千名士兵。双方的重兵投入,使得图拉河畔看上去全都是人。

    双方首先交战的是炮兵,由于重炮不便于携带,这使得明军在重炮数量上并不占优势,明军占优势的火炮只是轻型火炮。

    (本章完)

第483章 决定禅位() 
    祖大寿投入重兵,使得整个河畔上都是人,极大地约束了哥萨克骑兵的机动性。而龙骑兵充分利用这点成功地压制住了哥萨克骑兵。

    在火炮上,俄军背靠着秋明城,秋明城上的火炮利用地形上的优势,在射程上稍微占据了优势,但明军的火炮在射击精准度上要超过俄军,这让双方炮战一时之间胜负难分。

    但明军的步兵优势明显,这得益于明军火器上的优势,轻中型火炮虽无法打到秋明城,但却能有效地打击俄军的步兵阵型。

    第三天上午的战事非常胶着,双方依然胜负难分。但在下午一时左右,明军却取得突破,明军的炮兵经过近两天的努力彻底打哑了秋明城上俄军火炮。失去了炮火的掩护,俄军也彻底暴露在明军的火炮之下,尤其是明军的重炮,能覆盖整个暴露在秋明城外的战场。

    在明军猛烈的炮火轰击之下,俄军的步兵再也无法组织有效的阵型,缺少阵型保护的俄军步兵迅速溃败。本来与明军势均力敌的俄军骑兵在步兵溃败之后,也失去了战心,俄军的骑兵瞬间也跟着溃败了。

    哥萨克骑兵有着速度优势,能迅速脱离战场,而俄军步兵就不行了,根本无法逃跑龙骑兵的追杀。而明军更是趁势一举拿下了秋明城。

    拿下秋明城,也让托博尔斯克的俄军彻底失去了希望。

    七月下旬,托博尔斯克的俄军就投降一事与明军达成协议,祖大寿同意托博尔斯克的俄军退回喀山,但是俄军要缴出全部的武器。而此时托博尔斯克的俄军只剩下不到两万人了。

    明军在秋明修整了数天之后,五万明军再次踏上了东征的路途。其实到此,明军此战的目的已经达到,帝国已经控制了乌拉尔山以东的广大区域,整个西波尔已经全部在帝国的控制之下。

    明军再次远征,一是逼迫沙皇俄国和谈,进攻喀山现在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除非帝国能打通西北的通道,从帝国的西北进攻喀山,否则的话,光是补给就能拖死明军;二是为了在乌拉尔山一带构建防御工事,以便防备沙皇俄国的进攻。

    这一场战役,俄军前后损失了近六万人,这对现在的俄国来说是致命的。而在西面,俄国在面对着波兰人咄咄逼人的攻势的时候节节败退,眼看着马上就要失去乌克兰和白俄罗斯了。

    相对于一片荒凉的西波尔,乌克兰和白俄罗斯才是俄国的核心利益。沙皇阿列克谢决定再次和大明和谈,八月中旬,阿列克谢派出了使者。而明军的大军在抵达乌拉尔山一带之后便停止了前进的步伐。

    十二月,朱由校收到了沙皇俄国请求和谈的消息。

    “朕只有一个要求,这次协定上,要明确帝国与俄国以乌拉尔山为界,帝国要拥有乌拉尔山以东的整个西波尔。”朱由校强调道。

    “臣建议以后西波尔地区退役的士兵,土地一律分配在西波尔,土地面积可以比原来的提高一倍。”朱慈焾建议道。

    “这个以后你自己做决定,朕决定在明年二月份禅位于你,以后除了军事上的事务朕会和你商量着来办之外其他所有事务都交给你来处理,政事虽归于内阁,但还是有一些内阁无法决定的重大事务需要你来拿主意,记着绝不可怠政。”朱由校道。

    “皇上……”

    “朕不喜欢来虚的,就不用朕三请了吧。”朱由校挥挥手阻止朱慈焾的话,微笑着说。

    “臣遵旨!臣谢皇上隆恩!”

    “这个位置并不好坐,当昏君容易,但当圣君绝对是殚精竭虑的事情,朕之所以要将政事归于内阁,是朕明白后世子孙中难保不会出那么一两个不肖子孙。如果真出了这样不肖子孙,朕希望内阁能挽大厦于将倾,所以内阁制度,朕希望你能继续完善,朕能做的就只有这么多了。”朱由校说。

    “臣明白皇上一片苦心,臣一定会努力的。”

    “做人要有危机意识,做皇帝更要有这样的意识,大明如果亡国,对其他人来说只是改朝换代,但对皇室来说,绝对是灭顶之灾,靖康之变这样的事情难保不会再次上演。不合适的皇子一定不能让他登基成为皇帝,最后只会害人害己害皇室一族。选贤才是选立国本的唯一标准,这一点一定要牢记于心。”朱由校叮嘱道。

    “臣一定谨记在心。”

    ……

    见完朱慈焾之后,朱由校又召见内阁、大都督府、都督府、锦衣卫、东厂以及六部尚书等重要官员,将自己要传位给朱慈焾的消息告诉了他们。

    以前朱由校说这话的时候,大臣们并没有太在意,现在朱由校真的要传位,全部大臣都在挽留。

    “此事朕意已决,各位不用再劝朕了,在传位给朱慈焾之后,朕会在一两年之内将军权逐步移交给太子。”朱由校微笑着说。

    朱由校的理想是想当个昏君,享受皇权带来的巨大利益,而不去承担皇权所带来的义务,只是他继位之时,整个大明已经是风雨飘摇,他不得不承担起自己的义务。现在交出皇权,他便能只享受权利而不用承担义务了。

    “陛下准备退位之后到帝国各处看看吗?”

    “是的,朕明白你们担心什么,朕巡幸地方只会动用内帑,绝不会用国库的一分一毫,地方官府也不用负责接待。这个规矩是朕立的,朕理所当然要遵守。”

    听朱由校这么说,众人也不说话了,大臣都知道现在内帑有钱,现在国库收入多了,每年该给内帑的份子钱也多了,再算上每年皇家产业所带来的利润也是一个天文数字,而内帑开销却只有以前十分之一左右。宫内的太监已经被精简一空,宫女加禁卫女兵数量一共才一万多人。这么多年下来,让内帑存下了数亿两银元。

    朱由校觉得这笔钱始终放在帝国银行,实在是有违天和,应该花掉一些来活跃民间的经济。

    (本章完)

第484章 禅位() 
    历史上在毫无外力的情况下主动禅位的皇帝虽然屈指可数,但也有那么几位,尤其是南宋,居然有两位。

    朱由校在大明算是开了先河,对他主动传位给朱慈焾,就连后宫的妃嫔们都无法理解。

    第一个来找朱由校便是任贵妃,毕竟此事可关系着她远在大荒东洲的儿子。

    “朕在慈炅离开帝国本土之时,朕曾指着地图对他说了一遍整个大荒东洲的情况,朕不知道他是否理解了朕的意思。”朱由校看着背后的世界地图说。朱由校也不敢保证朱慈焾以后一定不会对付朱慈炅,毕竟朱慈炅对他的威胁最大,朱由校是非常认可“最是无情帝王家”这句话的。

    “此事妾听慈炅说过,但妾真不知道皇上的意思是什么,妾相信慈炅也没听明白,还请皇上明示。”任贵妃焦急地说。听朱由校的一番话,任贵妃已经能推测出此事关系着朱慈炅未来的前途。

    “朕说这话的意思其实是,朕允许他离开帝国的范围,去其他地方开拓。这样的话,朕不能明说,到时候说不得会让帝国乱套。”朱由校无奈地说。他没想到嘟嘟转转最后还是要把话挑明了说。

    “啊!?”任贵妃惊叹了一声,才缓缓地说,“妾了解慈炅,皇上不明说,他根本就没有这个胆子,而且他也不知道应该去哪里?”

    “去这里最好。”朱由校指着南美那一片说。

    “为什么?”任贵妃继续问道,她希望一次能问个明白。

    “这里距离帝国遥远,帝国暂时无法涉及,并且这里没有非常强大的势力,要建立一番事业的难度很小。何况朕顾忌自己还能活个上十年吧,这段时间足够他在这片土地建立自己的势力了。当然如果他十年还一无所获,那也不能怪其他人了。”

    “皇上能不能说得更清楚一点?”任贵妃急切地说。

    “朕只能说这么多了,剩下要靠他自己了,如果这样还做不好,那朕也没有办法了。那就只剩最后一条路可以走,那就是从大荒东洲回来做个老实本分的王爷,什么都不要做,什么都不要干,每天吃了睡,睡了吃,甚至连朝中的大臣都不要再见了。”

    “谢陛下隆恩!”任贵妃轻声道。

    “此事一定要绝对保密,绝不可泄露半分。”朱由校叮嘱道。

    “诺。”

    ……

    任贵妃刚走,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