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24-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朱由校说完,紧接着又大声问道:“大家都听明白了吗?”

    这次的效果果然出来了,下面的人都大声回答道:“明白。”

    但是这次依然让朱由校不满意,他使出浑身力气再次说道:“声音太小了,朕很不满意,朕再问大家一次,大家听明白了吗?”

    “明白。”新军齐声回答道。这次效果又比上一次的效果明显提升了不少,声音也更齐了,气势也更足了。

    “朕就是希望新军能保持这样的气势,只有拥有这样的气势,我们才能战无不胜攻无不克。

    接下来朕说第二件事情,这件事情是让朕满意的事情,二十里路越野的成绩虽然有三成的人没有达标,但是朕依然很满意,出乎了朕的意料。但这次是让大家轻装上阵的,要知道在实际的行军中,所有的人是要携带武器装备的,下次的二十里路越野朕会让每个人必须携带装备,而且必须在规定时间内完成。

    还有,在这次二十里路越野中,有许多人都主动帮助身边的同伴,这让朕深感欣慰,尤其是陈四,他原本是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二十里越野的,但是他为了帮助同伴,却没有完成,他这种不抛弃,不放弃的精神值得大家来学习。

    在战场上,唯一值得信赖就是你们身边的战友,在战场上,你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你是和你的同伴在一起战斗,大家必须得有合作的精神,要随时准备保护自己身边的同伴,你的同伴也在随时保护你,如果受伤了,能将你带回来也只会是你的同伴,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在战场上活得更久,这次陈四表现很好,朕决定让他出任把总,但是你没在规定的时间完成任务,明日依然要继续二十里路的越野。”朱由校指着陈四说道。

    “不抛弃,不放弃也是我们新军要记在心里的,大家听明白了吗?”朱由校大声问道。

    “明白。”新军经过刚才的教育,已经开始适应这种模式了。

    “最后,朕要告诉的大家的是,最迟两个半月之后,大家就要上战场了,你们只有两个多月的训练时间,记着平时多流汗,战时才会少流血。朕会在你们上战场之前会再来视察一次,希望下次能让朕更满意。”朱由校大声说道。

    (本章完)

第50章 悍不畏死(求收藏)() 
朱由校不知道自己的洗脑是否有效,或者是说有多少效果,毕竟他不是专业的。但是现场新军的气势倒是让他非常满意。

    在这个时期,朱由校不但要面对来自外在的压力,而且更要面对来自内部的压力,然而来自内部的压力才是让朱由校感到最最致命的,他要改革,势必会触及既得利益者的利益,而这些既得利益者无一不是手握权力影响一方的人,朱由校甚至已经在脑中筹划如何应对叛乱的事情。

    正因为如此,朱由校需要一支对他盲从的军队,一支绝对服从他命令的军队,一支可以在他命令下可以上刀山,下火海的军队。

    在这个时期,朱由校认为他需要的强军,第一条就是绝对服从他的命令,这条是根本。

    第二条就是悍不畏死,这需要用信念和严酷的军纪才能确保新军做到这一点。

    朱由校认为明朝最强军队,例如横扫一时的戚家军,他们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悍不畏死,戚继光用严酷到令人发指的军纪确保在战场上每个军人都抱着必死的决心,要不胜,要不死,没有第三条路走。

    就是在后世抗美援朝中,中国军人之所以能击败美国人,凭得就是一股悍不畏死的决心,当看到抗美援朝回忆录的时候,朱由校都会很感动,美国军人评价中国军人“中国军人是最可怕的敌人,根本就是不要命的”。

    在中国历史上,凡是无敌军队,代表将领无一不是军纪严酷,军人无一不是悍不畏死。

    在这个时期,在战场上,只要有一个人后退,如果对其置之不理的话,就会引起连锁反应,毕竟大家都怕死,最后的结果一定会引起全线崩盘。在战场上,是没有人权可以讲的,只有生与死的较量,所以朱由校要求自己的军队在战场上,绝对要悍不畏死,没有命令,绝不后退一步。

    朱由校认为,在这个时期第三条才是训练有素。只有训练有素才能提高军人在战场上存活几率,也是确保军队不断取胜的保障之一。

    “熊提督,军纪是最重要的,有必要结合戚家军的军纪制定在新军中通用的新军纪。”朱由校要求道。

    “诺,臣会针对军纪进行一次修改,等陛下亲阅以后,颁行全军。”熊廷弼回答道。

    ……

    离开军营,朱由校的心情也是久久不能平复,这支军队虽然距离他的要求还很远,但是他也看到了希望,等将来送到战场上历练之后,这支军队才会正在地成为他心中所需要的那支军队,这支军队才能变成新军的种子。

    还有一件事情让朱由校感到非常欣慰就是京师的环境卫生得到了极大的改善,这么多银子砸下去,朱由校终于也听到了第一声响了。

    “京师干净了许多,大家来上朝的心情是不是也变好?”朱由校微笑着对身边的大臣们说道。

    “的确是比以前干净了许多,出门也不用经常遮掩着口鼻了,就连呼吸也比以前顺畅,臣这咳嗽的老毛病似乎也好了许多。”兵部尚书赵彦说道。

    “那就好。”朱由校点头说道。朱由校知道赵彦在明年就会因病去世,他穿越之后,也不知道能不能让他多活几年。

    “臣以为这是陛下的仁举,乃是利民之策,应该在全国推行。”王礼乾在边上跟着说道。

    “朕也想在全国推行,只是现在国库空虚,实在无法在全国推行,等明年再说吧。”朱由校无奈地说道。

    朱由校是真的想在全国推行,这可以极大地降低瘟疫传播的危险,而且朱由校还想学后世,办全国卫生文明城市评选,只是现在没有钱,一切都只能想想而已。没钱果然什么事情都办不了。

    朱由校心想,有必要要将兴建水泥厂的事情提上日程了,这是朱由校唯一知道配方的现代产品,至于烧制的过程朱由校并不太清楚,但是这一切都没有关系,这可以不断地去尝试。何况现在烧制石灰的技术已经非常成熟了,距离19世纪出现的波特兰水泥也就只隔着一层窗户纸了。

    当然这件事情,朱由校不能亲自出面,他决定找人合伙办水泥厂。何况他现在也没有本钱,但是京师有钱的人太多了。根据彭孙贻《平寇志》记载:其所得金,大约侯门十之三,宦寺十之三,百官十之二,商贾十之二,共七千万两。这是指的李自成进京,通过非正常手段从京师一次性就捞取了七千万两白银。

    “宝珠,朕有一事要与国老商议,待后日将国老请进宫来。”朱由校第一个想到的就是张嫣的父亲张国纪。张嫣被封为皇后之后,张国纪就被封为中军都督府同知,后又被封太康伯。张国纪有钱,而且是自己的岳父,朱由校觉得他最合适了。

    “诺。”张嫣没问原因,只是恭敬地点头应道。

    “宝珠,你可知朕此次为何要招国老进宫吗?”张嫣没问,朱由校还是想解释一下。

    “妾不知,但皇上自然有皇上的道理。”张嫣微笑着说道。

    “现在国库空虚,大明上下,无一处,无一事不需要银子,有银子才能保住我大明的江山社稷,朕日思夜想,最近有所得,朕想起在梦中,神人曾教朕制作一种水泥,朕想找国老此物制作出来。”朱由校说道。

    “水泥?此为何物?”张嫣好奇地问道。

    “水泥主要是用石灰石和黏土烧制而成,其作用有点像是三合土,但比三合土更坚固,效果也更好。将来我大明无论是筑城,修路,还是建房都会大量使用此物,朕准备建立大型作坊专门生产水泥。但此事朕不能出面,朕必须寻可靠之人代为出面。”朱由校解释道。

    “可我父亲现在的身份是太康伯,中军都督府同知,似乎也不太适合。”张嫣疑惑地说道。

    “国老辞去中军都督府同知即可,此事必须得国老出面,待事成,朕必不会亏待国老。”朱由校说道。

    (本章完)

第51章 劝说(求收藏)() 
“妾明白,明日妾便遣人前去通报,后日便让家父进宫。”张嫣点头道。

    “反正你家离得不远,朕恩准你可以回家一趟,也可以在家住一晚。”朱由校建议道。

    虽然按照通例,进宫之后就不准回娘家了,但如果皇帝特例恩准,妃嫔们是可以出宫省亲的。但朱由校这里没那么多规矩,何况不准妃嫔们探亲实在是有违人伦。

    “谢陛下恩典,妾也好久没见弟妹了,待明日妾回家之后,后日便与家父一起进宫。”张嫣高兴地说道。

    “可以,但宝珠你一定要跟国老说好,朕没有钱出,朕只能提供水泥的制作方法,而国老出钱建作坊,大概需要十万两银子,而且作坊朕要占一半。如果此事国老不愿意,你也不要强求,朕也不会强求。宝珠,明白了吗?”朱由校强调道。

    “妾明白,妾一定会说服家父的。”张嫣说道。

    ……

    朱由校恩准她回家探亲,着实让她兴奋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张嫣就摆驾出宫回家探亲了。虽然皇后出宫省亲的规矩很多,但在朱由校的帮助下,一切都从简了。

    听说皇后要回家省亲,张国纪带着儿子和女儿从昨天晚上就在做准备。

    “皇后,这次回家怎么会如此匆忙?”张国纪疑惑地问道。

    “此次回家,一是为探望父亲,还有弟弟和妹妹;二是皇上有件很重要的事情需要父亲你来做。”张嫣说道。

    “不知是何事?”张国纪马上问道。皇后亲自出宫来说这件事情,说明这件事情应该是很重要的。

    “皇上自梦中得神人传授,偶得一奇物的制作方法,此物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