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24-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徐光启事急从权,启用了大批有能力的胥吏。朱由校虽然惩处了大批的胥吏,但徐光启的行动,让剩下的胥吏第一次看到了人生的希望。在明朝,胥吏是无法当官的,算是贱职,但胥吏又可以说是位高权重,胥吏没有权力,但实际的政事却是他们在做,甚至可以说他们掌管了大明的政务。明朝后期的吏治腐败和胥吏制度不无关系。

    徐光启此举让那些升迁无望的胥吏看到了希望,对工作的热情自然也提高了许多。山西的胥吏仿佛一夜之间就成了整个帝国中办事效率最高的胥吏。

    徐光启接下来要实行的一系列的政策,在这群胥吏的推动下,执行得远比想象中的要顺利得多。一个长期在基层从事政务工作的人,远比那些只知道拼命读书从来没有从事过政务的举人更熟悉,更了解如何处理基层的政务。

    姚俊平以前就是一个胥吏,而且还是一个从事胥吏工作近三年的人。姚俊平原本是一名穷书生,在科举无望的情况,为了生计他才成了一名胥吏。

    成为胥吏之后,他看到他的直属上司贪污成性,原本他也想跟着捞一点的,可是他从小就生长在这里,一直都下不去手,想不到此次朱由校西巡,他的顶头上司因贪污落马了。

    今天姚俊平突然收到来自衙门的公文,内容是将他调任到另外一个县担任县令。这份公文他一个字一个字地足足看了上十遍,确认公文上的人的确就是他,他才忍不住激动地泪流满面。

    这次徐光启任命官员做得非常低调,朱由校也给了他特事特办的权力。徐光启先是直接签署任命公文,然后再报备吏部,很多胥吏对自己被提升县令之事根本就不可能提前知道。姚俊平本身就是胥吏,公文到县里来了之后直接就到了他手里,他是整个县第一个知道这个消息的人。

    “终于熬出头了。”姚俊平默默地念了一句。

    这声音似乎不足以宣泄他此时内心的情绪,姚俊平紧接着忍不住大声又连声高喊了两句:“我终于熬出头了!我终于熬出头了!”

    “姚俊平,你鬼叫什么?”姚俊平的邻居被姚俊平的这一嗓子吓了一跳。

    “丁秀才,冒犯了,只是我太高兴了。”姚俊平笑着说道。

    “一个胥吏有什么值得高兴的事情,难道还会因为李县令被抓了就由你来当县令吗?”丁秀才不满地说道。

    “呵呵……这可难说。”姚俊平笑着说道。

    “你太异想天开了,别鬼叫了,我可还要温书。”丁秀才鄙视地说道。

    “丁秀才,祝你明年高中!我们就能同朝为官了!”姚俊平说道。

    丁秀才觉得姚俊平已经傻掉了,一个胥吏想当官想疯了,他懒得再搭理姚俊平了。

    (本章完)

第149章 马户() 
虽然周围的邻居都不知道姚俊平发生了什么事,但仅仅过了几天的时间,整个县城许多人都知道姚俊平升任县令的事情了。在明朝,一个胥吏升任县令,绝对是个大新闻。

    丁秀才听到这个消息的时候,觉得简直就不可思议,在明朝胥吏不是能参加科举不能当官的,这可是有明文规定的,他忍不住要去找姚俊平证实这个消息,“姚俊平……不,姚大人,听说你出任县令了。”

    “前天来的公文,过两天就要去上任了,哎!只不过不是这个县,而是隔壁县的县令。”姚俊平叹了口气,故意惋惜地说道。

    “姚大人,您大人有大量,以前如有得罪之处还请见谅。”丁秀才一听姚俊平的口气,马上道歉道。

    “哈哈,丁秀才千万不要这么说,我们也是邻居上十年了,我刚刚也就是开个玩笑,还希望不要见怪。”姚俊平笑着说道。对于丁秀才的事情,他的确没放在心上,不然的话,他那天当场就怼他了,只是今天看见丁秀才过来了他才忍不住开个玩笑。

    “姚大人,我大明不是规定胥吏不得参加科举不得担任官员吗?这是怎么回事?”丁秀才忍不住问道。

    “我听说这次通敌案和贪污案中被革职查办的官员太多,一时出现了太多的空缺,陛下和徐抚台商议从胥吏中提拔一批人上来担任官职,顺便考察胥吏是否有能力担任官职?如果这次提拔上来胥吏表现不错,以后朝廷会大量提拔胥吏。”姚俊平也没有隐瞒丁秀才。

    “原来如此。”在丁秀才的脑中似乎又找到了另外的一条人生出路。

    ……

    朱由校离开大同之时,熊廷弼和徐光启已经准备着手裁撤马户和军户,同时准备从两者中招募新军补充到龙腾军中,成立新的龙腾军,这支军队基本的编制将会保持在十万人左右,驻守在山西。

    马户制度始于明初,兴盛于永乐,衰败于天顺,废于万历。现在马户的制度,实际上已经是名存实亡,徐光启和熊廷弼之所以这么做,一是熊廷弼想从马户中招募骑兵,在十万龙腾军中,他想组建一支一万人的骑兵队伍;二是徐光启想将逃亡的人口重新编订成册,便于管理。

    马户制度的彻底废除,为熊廷弼仅仅提供了近一千名的骑兵。这主要是马户逃亡的数量太多,再加上朝廷的一些举措,马户基本上十不存一了。

    听说龙腾军要招募军人,留下来的马户是非常积极的。龙腾军的待遇在全国都是有名的,除了俸禄之外,各种物资的充足,衣服一年都要发四套,而且就算是战死沙场,龙腾军八十亩地的抚恤也是实实在在的。

    官府这段时间不停地在丈量土地,作为发给战死的士兵的抚恤。这个事情,只要一打听,整个山西就没有几个人不知道。

    听说龙腾军要招募军人,一时到处都有人打听这件事情。这个时代最不值钱的就是人命。但听说龙腾军招募军人暂时只从马户中招募,一时马户这个曾经受到无数人看不起户籍顿时变得非常吃香。

    杨一凡世代马户,到他这一代,马户制度实际上已经名存实亡,虽然马户在消亡,但是他从小就接触马,可以说是在马背上长大。这次山西彻底取消马户制度,而且在马户中招募骑兵,他马上就想到去报名。

    “这当兵可是要上战场的,我听说大同之战大明战死者高达数千人,现在陛下彻底废除了马户,你等安心在家过日子,这日子肯定会越过越好的。”杨母劝说道。

    “娘,就算陛下废除马户,我们家可也什么都没剩下,现在要不就跟着移民去台湾或者琼州,弟弟妹妹们还这么小,听说去台湾琼州足有数千里之远,我们家肯定是无法移民的,现在就只剩下参军这条路了,我听说龙腾军的骑兵一月有三两俸禄,不但有饭吃,而且衣服发,这一年就能节省三十六两,您和父亲还有弟弟妹妹们都再也不会饿肚子了。”杨一凡说道。

    “现在想参加龙腾军的人多了去了,前段时间,听说龙腾军只招马户,你看这几天都有人上门主动想将儿子过继到我们家中来。”杨父说道。

    “娘,让我去参军吧,我们家一穷二白,除了人命还值点钱,可就什么都没剩下了,这一家老的老,小的小,不要说孩儿们讨媳妇,就连吃饭都成问题。”杨一凡说道。

    “我就怕……”杨母泪眼婆娑地说道。

    “娘,您放心,我从小就在马背上玩,参加骑兵不会有事的。”杨一凡安慰道。

    “哎……”杨母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这个家真的除了人命值点钱之外,真的没有任何值钱的东西的了。何况龙腾军的待遇是实实在在的,前几天她还碰到了官府的人在这里丈量土地说是发给战死士兵的抚恤。

    看到自己的母亲不再说话,杨一凡也不敢耽搁,他怕万一自己的母亲反悔,他当兵的事情就泡汤了。这时候山西境内符合的条件的马户,基本上都去参军了。

    ……

    而军户制度现在实际上也是名存实亡,但没有彻底消亡,按照朱由校的想法,就是彻底取消军户,原有的屯田分给军户,朱由校首先要在京师都督府的管辖范围内彻底取消军户。

    现在山西境内的武官超过七成被罢官免职,熊廷弼不得不从龙腾军中提拔了大量的军官,虽然这种赶鸭子上架的行为的确会给军队造成极大的隐患,但熊廷弼也想了许多的解决办法,主要有三点:

    第一就是军官培训,这也是熊廷弼要在山西设立军官学校的原因;第二就是对新招募进龙腾军的士兵立刻发放三个月的饷银,而对于裁撤掉的士兵或者军户马上兑现银子或者田地,迅速稳定军心;第三就是从现有的旧军队中提拔一批低级军官。

    (本章完)

第150章 海外贸易带来的后果() 
对于熊廷弼这样的安排,这绝对是一个皆大欢喜的局面。在这个处理过程中,整个边军没有出现一起动乱的事件。对于整个边军来说,无论是谁都得到好处。

    此时陈四率领两万大军进驻河北,对河北的军户、马户以及军队进行整编。这次的整编得到黄尊素和骆思恭的大力支持。

    骆思恭亲自负责对河北军队军官的廉政考核,上次在大同,骆思恭已经在朱由校面前失分了,这次骆思恭必须全力以赴争取陛下的信任。

    “黄抚台,本官以为要按陛下在大同的方法,先将各地千户长及以上的官员全部招到邯郸来,逐一审查,以防止出现意外。”骆思恭建议道。虽然朱由校没有拿武官像文官这样开刀,可是让这些武官放弃权力,骆思恭也怕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变故。

    在明朝是没有河北承宣布政使司的,这是朱由校按照后世的规划重新设立的,这个时候也还只有石家庄村,朱由校只好将河北省的首府设置在了邯郸。

    “河北藩司刚刚设立不久,对地方的管辖尚有欠缺,本官以为骆指挥使此法可行。河北一地乃京畿重地,不可有丝毫动乱,陈提督,不知两万龙腾军可否控制住局面?”黄尊素赞同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