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1624-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张国纪绝对算是这次对生丝进行垄断收购的带头人之一,张国纪现在的资金并不充裕,他需要购买商船还需要购买货物,还需要雇佣人手等等,这就决定他无法购入多种商品,最后他选择了生丝入手。

    生丝是他曾经听朱由校提过一个品类,而且还告诉他运到西洋利润可以多达数倍之多,现在正好又是秋蚕即将上市的时候,他几乎没有太多思考就直接选择了生丝。可能是受张国纪的影响,选择生丝入手的商人不在少数。当然选择其他品类也有很多。

    整个商队出海预计要到明年一月份,而寻找金山的船队却不敢有丝毫耽搁已经早早出海了。这支船队主要由战船组成,只有少量的商船,众人的目的就是先找到金山之后,再派遣商船前往,现在这支船队已经距离马尼拉不远了。

    ……

    (本章完)

第152章 来秀才() 
等朱由校离开河北进入京师之后,骆思恭的计划才正式开始执行,河北的局势骤然开始紧张起来。果然不出骆思恭所料,并不是所有人接到了黄尊素和熊廷弼的公文之后就立刻前往邯郸的。经过大同的事情之后,宣府镇所有的官兵都知道此去邯郸意味着什么。

    宣府永宁参将汪尔信、宣府独石参将高承勋、宣府游击王应详三人就称病拒绝前往邯郸。永宁城是宣府镇的东路,驻有重兵,而独石城是宣府镇的上北路,同样驻有重兵,两城的兵马加起来足有三万人之多。而王应详与汪尔信交好。当然除了这三人还有不少的人同样称病拒绝前往。

    但宣府总兵杨应瑞才刚刚上任,他在宣府暂时还没有根基,他是无法推卸的,接到公文之后他就立刻前往了邯郸。

    对于这样的情况,无论是黄尊素还是骆思恭都早有准备,两人决定先对已经到来的军官进行廉政审查,审查完之后再对他们控制的军队首先完成整编。

    宣府镇乃是九边重镇,属于京畿要地,突破宣府镇,整个京师就完全暴露在敌军的攻击之下。这就使得廉政审查的工作不能持续太久。

    还好这样的工作对于锦衣卫来说是非常得心应手的,锦衣卫在宣府一样也有千户所,对于宣府一带的情况还是比较了解的。为了加快审查的工作,骆思恭从京师调来了大量的锦衣卫协助。

    仅仅一个月的时间,针对河北军队官员的审查工作就结束了。虽然审查的结果很粗糙,但是基本上能辨明官员的贪污情况,甚至还获得了不少的其他文官贪污的证据。

    “还有部分军官到现在还没有到邯郸来报道,我等应该如何处置?”陈四问道。

    “陈提督,你现在对已经完成审查的军队先进行整编,至于其他的军官,容我等再考虑应该如何处置?”黄尊素说道。

    “在对军官审查之时,除了宣府之外,其他卫所都已经完成整编,我虎跃军现在已经扩大到了四万人,末将以为要对宣府完成整编,必须以雷霆之势,让宣府各军不敢动弹。”陈四建议道。

    “杨总兵以为如何?”黄尊素问道。

    “宣府乃九边重镇,京畿要地,宣府不可乱,一乱必定危及中央,末将以为该抚不该用强。”杨应瑞说道。

    “本官以为可以再次给未到的官员发公文,如果再不来的话,我等应向陛下请示,发兵宣府。”骆思恭建议道。

    “此事不可久拖,久则生变。就按骆指挥使的意见来处理。”黄尊素想了想说道。

    “末将认为此时应该出兵抢占鸡鸣驿、顺圣川东西两城以及葛峪堡等地,这些地方的军官现在都已经在邯郸城,守备空虚,一旦控制这些地方,就算是宣府发生动乱,也无法威胁到中央。反之如果被他人抢占,抢占之人不但可以威胁京师,甚至还可以出兵保定府等各处,到时候我们肯定无法控制住整个局面。”陈四再次建议出兵。

    “陈提督,待我等请示陛下之后再做决定,毕竟出兵宣府,恐怕会引起整个宣府的不安。”黄尊素委婉地拒绝道。

    “本官以为陈提督所言极是,陛下已经给我等便宜行事的权利,本官以为可以先派人进入宣府,对宣府军队进行整编,如果情况有变,我们也可以依靠整编后的虎跃军固守宣府。”骆思恭提出了一个折中的建议。

    “那就先依骆指挥使的意见,先派人进入宣府,对宣府军队进行整编。”黄尊素仔细地想了想,最后再次同意了骆思恭的意见。

    ……

    来秀才,自从加入新军之后,他就得到了这个外号,一年多时间过去,他本来的名字已经没人记得了,大家记得的就是他的“来秀才”外号。来秀才在木邦之战之前一直跟着熊安稳,后面熊安稳去了乞活军,他却被留在了龙腾军,现在又调到虎跃军担任千总。

    刚加入新军之时,他还显得有点文弱,但经历过几次生死之后,他的气质,甚至外貌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战场看多了生死,杀的人也多了,他浑身上下都有一种掩饰不住的煞气。

    而外貌的变化主要是来自于大同之战,在大同的第一场战役中,来秀才被脑毛大的骑兵砍了一刀,而这一刀刚好在砍在他的脸上,还好这刀砍过来的时候,他避得够快,只是在脸上被狠狠划了一刀。但这一刀也让他在战时医院养了十多天,伤好了,却在脸上留下了一道永远也抹不去的伤疤。这道狰狞的伤疤,让他更是平添了几分煞气,让原本看起来文弱的来秀才,再也没有一丝书生的气息。

    “伤疤才是军人最好的勋章。”这句话在这个时代出自于朱由校口中,这也是来秀才最喜欢的一句话,他时常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此次来秀才被命令前去葛峪堡整编军队。葛峪堡属于宣府镇中路,是宣府镇中路参将的驻地,在历史上有“先有葛峪堡,后有宣化城”的说法。在中路除了葛峪堡之外,还有龙门卫城、大小白阳堡等等十个堡垒,驻军达到了三万。

    在来秀才赶来的时候,整个宣府镇已经是流言四起,军心不稳,士气极度低落。如果这个时候有人入侵宣府,几乎不费吹飞之力就可以击溃整个宣府,兵临京师。好在朱由校在大同之战完胜了林丹汗,才让周边的蒙古人不敢动弹。

    来秀才赶来之后,立刻将葛峪堡的三万军队全部召集了起来,但现在实际上整个葛峪堡的驻军才两万人,近三成已经是空额。

    根据历史记载:宣府镇是最初设置的四边镇之一,原本额定官兵数量是十五万,但到了弘治,正德时期,宣府仅仅剩下了六万七千名官兵,其中招募的士兵已经过半,军户数量已经衰减了一半还要多。

    (本章完)

第153章 整编军队() 
宣府镇到明末已经腐败到了极点,兵无战力,将无战心。如果归纳明亡的原因,大同镇和宣府镇不战而降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正是这两镇不战而降才导致李自成有机会进入京师。

    “我奉黄抚台及陈提督之命,前来对葛峪堡驻军进行整编。一个月之前,朝廷已经给各堡发放公文,我相信大家都已经看过了,但我发现现在葛峪堡里流言四起,我这次再来给大家宣读一遍,然后马上按公文执行。”来秀才举着话筒大声说道。

    来秀才再次将公文仔细地宣读了一遍,读完之后,他又问道:“大家有什么疑问都可以问?”

    “大人,如果不愿意当兵了,是不是完全按公文上面的说的补发二十两银元?”下面立刻有人问道。

    “当然,马上兑现。来人,将银元抬上来。”来秀才说道。宣府镇原本就属于北直,去年在宣府镇就已经筹建了一所帝国银行,这次为了整编宣府的军队,朱由校早就在宣府的帝国银行里准备了大量的银元。

    看到白花花的银元,宣府的军心才稍微稳定了下来,以前的流言也不攻自破,来秀才又接着说道:“银元数量有限,年级最大的先分,官职最低的先分,如果不够,年级稍微轻一点将会按人头每人分配二十亩地。”

    “大人,这地可是以前的屯田,在宣府这里,一亩地可是值不到一两银子。”有人站出来反对道。整编军队,分的地都是以前的屯田,位置都在九边,长年战争不断,地自然就变得不值钱了。

    “陛下率领五万龙腾军在大同击溃林丹汗,现在蒙古各部无不闻风丧胆。他日,我们将防线推至长城之外,九边的屯田价值可就不止一两银子了。”来秀才说道。

    “大人说的这是以后的事情,大人还是发放银元吧,我们不要田地。”这人继续起哄道。

    “对,我们不要田地。”他身边好几个人跟着一起起哄道。

    “你是何人?”来秀才意识这个人可能是来捣乱。

    “回大人,小人只是小白阳堡的百户长而已。”这人表面上很恭敬地回答道。

    “我问你姓名?”来秀才冷冷地说道。

    和声细语的来秀才陡然间杀气外露,让这个百户长忍不住后退了一步,才说道:“回大人,小人姓殷名超。”

    “殷超……”来秀才冷声念了一下殷超的名字,便从旁边拿起一本账目开始查找起来,过了一会才说道,“来人,将殷超给我拿下。”

    来秀才一声令下,殷超就被他带来的人直接给擒住了,当然殷超也不敢反抗,这种情况下反抗会死得更快,甚至会牵连家人。

    “大人,小人所犯何罪?”殷超大声喊道。

    殷超没想到来秀才真的会动手,要知道从大同开始整编军队起,都一直讲究一团和气,这就让宣府这边认为朝廷想用一种非常和平的手段来解决这件事情,但是到了陈四这边,他没想到宣府的问题会这么难解决,他才会多次建议用兵,正是陈四信奉武力的原因,才使得下面的人如果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也跟着试图用武力来解决。

    “你不但贪墨军饷,还肆意克扣下面士兵的军饷,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