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生活如此之好,那些去了的人还会回来呀,那是连想也不要想的事情了。

    一封电报发到了陕西的西安,直接找到了陕甘总督曾国荃的头上,他一见是大为高兴,这位额驸人就是好,知道我们这里受了灾,我这里正在没有办法安置这些地灾民呢,他就来帮助我了,想办法帮助我们解决灾民的吃饭问题了,他的心中马上就有了以后要是这位额驸要是有什么事情,那我可要一定得帮助的念头。d曾国荃马上让陕西,甘肃两省所有的灾地区的老百姓都可以到新疆去,而且那里已经有了适合他们的工作了,一到那里就会有粮食和住房了,同时还在布告中说道:凡是灾民现在可以去以后也可以再回来。

    当地的兴华集团工作人员也积极地行动起来,给他们写了介绍信,帮助灾民们踏上了远行的路程,给他们每家每户都发了一些银元,让他们路上用,告诉他们路上每隔八十里地左右,就会有一个兵站,那是,就连吃饭的钱也可以省了。

    那些灾民们一听天下还有这样的好事啊,他们马上就拉家带口的出发了,这一条路上马上就又忙起来,有的推着独轮车上面坐着老人孩子或者是f女,男人们在后面推着车,也有的一家子挑着担子,前面是孩子,后面是一些舍不得扔下的东西,整个大路上的人流浩浩dngdng的向着西方前进,以前是老百姓们自发的“走西口”而现在则有组织的在进行支援边疆的壮举了。

    果然在路上每隔八十里地左右,就有一个兵站负责接待他们,为什么说是左右呢,当然是考虑到水源问题了,反正是要有水的地方,要是没有水,这是不行的。这让那些灾民们顺利地到达了新疆,没有多少饿死的人,这一路上还不时地遇到一些好心的兴华集团公司的职工们,只要是他们的车上有地方,就会把他们捎上一程。

    为此陕甘总督曾国荃甘肃的义举,朝庭也发了邸报,要求各地的灾民可以到新疆去自己谋生。

    于是从陕西到甘肃,再到通往新疆的路上,开始了移民的行动,数十万的老百姓们,拉家带口地行进在了那条漫长的迁徙之路上,幸亏是有兴华集团的安排,要不是有他们预先给的银两和那些兵站,路上不定要有多少的灾民要失去生命,路上有许多的汽车、马车运送物资到西部去的,只要是能多拉的,人们一打招呼,那些开车的小伙子们就会主动的捎他们一程,终于在冬天来到以前完成了第一期的移民工作。

    到了那完全陌生的地方以后,人们两眼一摸黑,虽说困难很多,但是那里的人却都很热情,一到迪化就有人开始招工了,有铁路上的也有油田上的,工作岗位是有的是,那些灾民们,在自己的家乡已经是生活不下去了,很可能就是冻饿而死在自己的家乡,到了这里还有什么可挑挑拣拣的,他们只要是管饭就行了,根本就不管是不是工作条件的好与坏,也不管是不是有什么报酬了。

    但是看到那些招工的人却不是这样的,他们详细在询问了这些人的情况,然后才开始安排他们的去向:单身或者不是唯一劳动力的人,符合当兵条件的人优先考虑到军队中去,第二选择则是家里人口少一些,比较年轻的家庭首先选择是到铁路上去工作,然后才是让他们到克拉玛依的油田去工作。

    这是招工处的意愿,但是在让他们去以前还要征求一下他们自己的意愿,是不是愿意去,不过询问的结果是没有不服从的,他们可不像现在的那些刚毕业的学生一样,还要挑三拣四的,只是一句话愿意,而且他们什么也不说只要是管饭就行了。

    于是很快地就有汽车、骆驼队把他们都拉走了,有的家庭去了铁路的工地,有的家庭去了克拉玛依,还有的去了伊犁去当“保安”去了,不过这到伊犁去当保安的可是一定要自愿的,不会有人强迫你去的。

    各地方各单位只要是新来了人,大家就一起帮助他们安家,先是用泥土解决住房问题,也就是山东的经验“干打垒”,其它的粮食、炊具被子等等,油田、铁路方面早已经准备好了,不过也有很多的东西也是需要自己购买的,没有钱不要紧,以后可以在工资里面慢慢地扣除就行了。

    张有财是个甘肃兰州府的庄稼汉,有财可他从来不知道有财是怎么回事。今年由于受了灾,自己这里一年没怎么下雨,真可以说是颗粒无收啊,正在他们一家子上愁这可怎么过下去的时候,县招工,管吃、管住、还可以挣银子。

    正在走投无路的张有财,看着自己的这一家子,上有老娘六十多岁了,下面两个娃儿,儿子已经十三了,正是“吃死老子”的时候,“半大小子吃死老子”要是让他吃饱了他会比大人吃的不少了,女儿才刚八岁,由于吃不上,两个孩子都瘦弱的像个猴一样。自己和婆姨两个人辛辛苦苦劳动一年,眼下也只有那几升粮食和三、五十斤红署,这无论如何也是熬不到明年天的。

第302章 张有财的走西口() 
正文第302章张有财的走西口

    第302章张有财的走西口

    第302章张有财的走西口

    听到这个消息的张有财,和村子里几个人商量了一下,决定到县里去看一下打听一下,看这个事是不是可行,要说“走西口”这个事以前也有过,听说那里地广人稀,也容易找点地,hn口饭吃。

    几个乡下人到了县城里,果然看到了那贴在有个桌子,说是那个招工的人,听认字的人给念了一遍,心里这才相信了还直是有招工这一说,而且人家那里还说可以去一家子,可以管吃、管穿、管住还可以挣银子,这可是官府说的,不会骗人的,当下张有财几人就下了决心要去“走西口”了,那儿招工的人还给他们写了一张条子,也有一个印在上面,可是那印就小多了。

    回到家天已经晚了,晚饭早就给自己留下了,这可是不能不留下的,有财是家里的主要劳动力,是一定要吃好的,婆姨是疼爱自己,那老娘哪有不疼爱自己儿子的,不过也就是两块黑馍和一碗野菜粥。

    张有财把今天到县城拿到的条子拿出来,把去县城的情况和老娘、婆姨一说,两个人都没有说什么,呆了一会儿,老娘擦了一下有些昏花的眼睛说:“你就自己去吧,别管我们了,我和你屋里的就拉着孩子在家里过吧,常说的话‘在家千日好,去一个人还可以省下一个人的口粮不是。d”老太太说的也是有理。

    张有财说道:“娘,不行啊,我听那些人说了,这可是好事啊,我们去了这一家子就能活了,不去这一家子还不都得饿死啊,今年受灾的地方大了去了,就是明年天也不能挖到野菜了,剩下你们在家,……娘不行啊。”

    婆姨是个孝顺的儿媳f,看到婆婆不愿意去,她也不好说什么,但是她也是三十岁的人了,她知道今年这个灾年可是不好过呀。看到娘俩的意见不一样,她就说:“娘,不行我们听听别人家是怎么说的,我们再商量吧。”老娘只好答应了他们。

    张有财又到其它的人家去了一下,别的家也是一样,这些老百姓们谁出一听要“走西口”,人们的心中也是不好下这个决心,这事眼看就要黄了。

    其实张有财的婆姨王桂花,这可是个明事理的人,她一看婆婆反对,当时也没说什么,但是她却是自己心里有本帐,要是一家子都呆在家里,就这一点的粮食,别说是天了。就连年也过不去啊,那肯定是要饿死人的,还真不如去闯一下,也许能活下几口人。

    她扶持着婆婆和孩子们睡下,她出来找张有财了,自己的老汉正在一个表哥家里,她进没有通过。于是她就挤了一下坐在了自己的老汉旁边,想先听听大家的意见,等了一会儿,表哥没有说话,表嫂却是说了:“有财家里的,平常有事都是你给大家拿个主意,今天也听听你的,你说这事怎么办?”

    有财家里的王桂花,她也没有扭捏,开始说了起来:“我家的情况和你家也差不多,要是这样下去,连年也不一定熬过去,要是到了天,那就更不好过了,到时也得出去闯一下,别人去“走西口”没有人帮着还去呢。我们不是还有人家那招工的啥公司能帮我们一把吗?”

    对呀,别人去那是瞎闯着的去,我们去还有个念想呢,于是这一家子算是通过了,这时一起到县城去的几个人也都来了,听了王桂花的话,人们也都想明白了,同时下定了决心,要一起去了。

    夫妻二人回来,看到婆婆还没有睡,这不是小事,不能轻易就下决心,老太太也是睡不着啊,王桂花就把对别人说的话又对婆婆说了一下,老太太想了一下,这儿媳f是个孝顺的孩子,她不会看不透这个事的,有很多的时候这个媳f比儿子有主见,最后老太太也同意了。

    第二天整个小村子里的人都忙了起来,这几家先一起去,大家也来帮一下忙,帮助收拾一下,男人们在一边说着,等在那里安下了家,来个信,如果行我们再去,你们的家我们帮助照看着。都是穷人家也没什么可准备的,张有财让老娘和八岁的女儿上了独轮车,带上了那几升粮食,两条破被子和一些衣服也放到了车上,王桂花胳膊上挎上了一个包裹,儿子的背上一个小包袱,张有财和乡亲们招了一下手,推着老娘和孩子,一家子一步三回头的走上了这一条迁徙之路。

    两个月后张有财的信回到了村里,一家五口人的一张全家福也在信中,看到他们一家子那幸福的笑容,那身上的衣服,人们的心都动了,虽然说天已经很凉了,但是村子里的人还是义无反顾的踏上这条“走西口”的路,那里有他们的念想,有他们的希望。

    后来随着大量的人口流入,又有一批军用帐蓬运送到了油田,油田的领导们说了,困难再多也要让灾民(应该是新工人)们有一个舒适的家。来的都是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