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780章 青霉素() 
欢迎大家来到…《

    》…:

    第780章青霉素

    这位细心的科学家特地将这些青绿色的霉菌培养了许多,然后把过滤过的培养液滴到葡萄球菌中去结果,奇迹出现了,几小时内,葡萄球菌全部死亡他又把培养液稀释10倍、100倍……直至800倍,逐一滴到葡萄球菌中,观察它们的杀菌效果,结果表明,它们均能将葡萄球菌全部杀死

    一个助手因手被玻璃划伤而开始化脓,肿痛得很厉害他来向弗莱明请假,说要去医院看一下弗莱明看着助手红肿的手背,心想,这无疑是感染了细菌他取来一根玻璃棒,蘸了些正做实验的霉菌培养液,一边涂在助手的手上,一边说:“不用去医院了,过几天手就好了”

    结果第二天,那位助手就跑来对弗菜明说:“先生,您的药真灵,瞧,我的手背好了您用的是什么灵丹妙药啊?”望着助手消尽了红肿的手背,弗莱明高兴地说:“我给它命名为盘尼西林”

    然而令人遗憾的是,克莱明他不是一个化学家,盘尼西林培养液中的有效成分太少了,他对于盘尼西林的提纯问题始终没能解决加上当时磺胺药在全球的风行,盘尼西林并未引起人们过多的重视但弗莱明相信,盘尼西林总有一天会造福于人类,他细心地保存着菌种,一代一代地进行着培养

    9年以后,英国病理学家佛罗理看到了弗莱明关于盘尼西林的文章当时他正在寻找抗菌药,对盘尼西林的发现十分感兴趣他决心攻克弗莱明未能攻克的难关他联合了生化学家欧内斯特?金等人一起,开展了对盘尼西林的纯化工作经过细菌学家和生化学家的共同努力,高纯度的盘尼西林终于诞生了将其用于病员身上效果非常显著

    知道克莱明的发明过程,李振华决心要自己试验一下不过也别说他还真的弄了出来,他让北京的药物研究所把这些菌种进行了提纯,并进行试验,结果表明效果很好,李振华的兴趣马上就上来了,他马上组织有关的人员进行“会战”,他要用一个国家的力量来对这个药品进行攻关了

    青霉素杀菌效果明显,对繁殖期的细菌大多有效,而磺胺类的药物为抑菌药,能有效抑制细菌的生长和繁殖就试验疗效来看磺胺能够治疗的疾病青霉素几乎都可以治愈,相反青霉素能够治愈的,磺胺却束手无策几年来中华帝国凭借着磺胺的生产和销售,这几年赚取了大量的财富,但李振华深知一旦青霉素出现磺胺的暴利将不复存在,因此在拿到青霉素的试验效果以后,李振华马上斥重金进行研究,难点主要集中在青霉素的分离和规模化生产上

    有关的医药专家们日以继夜地研究,几个月以后,初步成功地分离出像玉米淀粉似的黄色青霉素粉末,并把它提纯为药剂随后进行的各项实验结果证明,这些黄色粉剂稀释三千倍仍然有效,其抗菌作用比当前国内生产的最厉害的磺胺类药物大九倍而且没有明显的毒性在研究所进行多次白鼠和猴子等动物的感染实验,结果都非常令人满意,随之而来的临床试验,也证明了青霉素确实是对付此前被认为是不治之症的许多病症的不二良药

    青霉素的疗效得到验证后,如何规模化生产便成为头等大事研究所搬迁到北京以后,这里丰富的植物资源便成为了试验的对象在长达数万次的试验中研究人员研究出了来源广泛又非常便宜的营养液,并且在腐烂的玉米、南瓜、芋头中现了金菌青霉素的霉菌这种霉菌生产度很快,产量也比青霉葡萄球菌氧化酶高上百倍

    利用这个菌种,研究人员又培养出一种产量高的霉菌突变种,并成功在研究所研制的高达两层楼高的巨大容罐中进行培育这种容器里面装上满满的营养液,用像军舰上的螺旋桨一样大的搅棒在罐中不停地搅拌,使纯净的空气源源不断地通过容器内的营养汤这样,霉菌就不仅仅生长在营养汤的表面,而且也可以在全部营养液内部生长,从而得到高品质的青霉素

    在全体科研人员的努力下,终于成功制造出首批医用青霉素粉剂,并在北京医学院附属医院中进行了临床实验,一例又一例患者在运用青霉素药物治疗后迅康复,给予研究小组和医务人员巨大的信心和动力

    在“消炎一号”的总结会上,李振华把这种药物取名为“消炎一号”,全体人员一致请皇上加大制造设备的购买和后续研究的投入,便于尽快将这一特效药物推向社会,为多的患者服务李振华当即决定给予所有参加研究的成员一百万元奖励,爽快地同意了大家的建议,叮嘱他们尽快拿出购买设备扩大生产的计划,便于将这个领先世界的科技产品快地转化为商品

    由于采取了限制的手段,各国的物资采购受到了影响,各国驻华大使馆与外交部的联系突然间多了起来,那些外交人员每天都在跑帝国外交部,而外交部也在向商务部、交通部、产业部以及其它的有关单位在进行着联系,催促他们加快生产,尽可能地满足外商的要求

    帝国一采取了紧缩政策,这好处马上就显现了出来,反映最快的就是货款的回收率,就连原来的欠款,他们也都还上了,谁也不敢再说自己现在货款紧张,暂缓付款的要求了,你不给别人马上就会说:给我,我是现款,不管主家说什么,就光是别人在你旁边的这一句话,就已经让你有些受不了了

    俄罗斯那卖地的七十二万美元的欠款,随着他们的土豆、白酒的大量涌入,也已经消失了,俄罗斯马上就派出了一个政府方面的代表团到中华帝国来了,现在他们到中华帝国来那可太方便了,坐上火车只要十来天就可以到达中华帝国的首都了只不过要在当中进行一次转换轮轨的工作,不过那也很快,只用几十分钟就解决了

    代表团到中华帝国来的目的就是一个,我们要得到中华帝国在经济上的支持,说白了就是前来贷款来了,没办法日子不好过吗,他们带来了亚历山德拉?费奥多萝芙娜皇太后的亲笔信,请求帝国政府对他们进行支持,但是要贷款那就要需要保证的,也就是现代的抵押品,没有这个你就什么也不好说了

    可现在的俄罗斯穷的很,他们没有什么可以拿的出手的东西,因此接到这个情况的冯国璋,马上就来找李振华了,他一见面就和李振华说道:“我们现在没法支持他们,他们没有什么可以拿的出来的抵押品了”

    李振华考虑了一下说道:“贷款给他们也是可以的,终究我们从他们的身上得到的东西也不少了,照顾一下也是应该的,看她们孤儿寡母的也怪可怜的了,就贷款给她们,不过一是只能给他们我们的华元,二是数量要压缩一下,以后的还款也只能是华元或者是黄金,利息就按现行的行情给他们就可以了”

    给他们华元,那也就是说你们只能是采购我们的商品,不能是其它国家的任何商品,你想找买法国或者英国的东西那是不行的,这一手以后就把俄罗斯紧紧在栓在了中华帝国的身边了

    现在周边的国家已经形成以中华帝国为核心,在我们的周围形成了一个经济圈,周边的任何一个国家或者是地区,都可以在中华帝国的范围内得到他们需要的任何商品,就以安南来说,他们主要生产的大米,可以全部销售到中华帝国,只要是一过镇南关就可以了,而他们需要的各种物资,就可以全部在中华帝国解决,不需要到其它的国家去进行采购

    菲律宾那边也一样,他们生产出来的东西根本就不愁销售,只要是一上了前往中华帝国的商船,这就没有问题了,而中华帝国在向他们输送着大量的各种日用品,工业品和生产原料,由于商业的流通,他们的收入大为增加,人民的生活水平与原来相比,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

    周边的一些小国家和地区,已经成为了中华帝国的一个原材料生产基地或者是加工厂

    现在作为世界老大的英国还是没有向中华帝国采购什么东西,他的殖民地太大了,这日不落帝国的名称不是虚的,在那些殖民地里有着大量的原材料和销售市场,他们可以不与中华帝国进行商业往来,但是在香港却是不行,他们的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是要从内地运过去的,离开了内地他们就是一片死地了

    不过这里的商人们也在积极地与内地的企业进行着合作,离的近就要勤来往,总不能去舍近求远,面对着中华帝国的快崛起,他们不得不依赖于内地的大好市场,而内地的政府和老百姓们也没有歧视他们,而是给了他们一些方便,使他们能够顺利地生存下来,不过他们的心里老是有一块病,这中华帝国哪天一不高兴他们就会收回自己的土地的)

第781章 德国的军事代表团() 
欢迎大家来到…《

    》…:

    第781章德国的军事代表团

    当时在帝国内部是有很多的人要求将香港收回的,但是李振华却是一直没有同意,他的目的是以后拿香港作为一个谈判的筹码,以后在和英国进行谈判的时候也好说话,现在自己还没有能力到他们那里去取得一块租借地的,要是有他倒是愿意也在英国本土租借一块地方,让自己也到英国去钓钓鱼什么的

    继俄罗斯的政府代表来了以后,1908年的春天,德国方面又派出了他们的一个军事代表团,这个军事代表团的规格是最高的,带队的是德国赫赫有名的参谋总长,小毛奇上将

    毛奇将军的全名是赫尔穆特?约翰内斯?路德维希?冯?毛奇,这个健壮高大、长着一副宽大肩膀的人,还有着一副漂亮的八字胡,他待人和蔼,举止端庄,他与施利芬不同,他具有极为广泛的兴趣爱好,因此极受皇帝的宠信此外,在宫廷中一个人的外部仪表即所谓的“堂堂的军人形象”也起着重要作用,至少威廉二世是这样看的皇帝还深信,总参谋部由第二个“毛奇”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