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晚清崛起-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振华狠狠地把那个奏折的抄件摔到了桌子上,他的眼睛已经快要冒出火来了:“李中堂,这等于是把北洋水师的几千兄弟给卖了啊。”说完李振华的眼泪已经下来了。

    李鸿章、丁汝昌、邓世昌还有雅琦格格,他们没有想到李振华会是这种态度,此人的心中只有国家啊,自己虽然是生气,可也没有到这个程度,想不到朝庭极度不信任的这个人,而他从来也没有把朝庭放在心上的人,竟然会如此地关心北洋水师的兴衰,他会如此地关心国家的海防事业,不能让人不佩服他。

    刚刚因为打沉了两艘日本军舰而高兴的欢乐气氛,转眼就被这一个奏折给破坏掉了。雅琪在一边轻轻地拉了一下李振华的袖子,李振华知道雅琪的心思,慢慢地冷静了下来。

    李鸿章冷静了一下,他上前请李振华坐下:“为今之计老夫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了,今天我特地从天津赶到威海,就是要向将军讨一个主意。”李鸿章自己也坐下了,他接着说道:“想我一个堂堂的朝庭命官,竟然落得向一介商人讨教救国之策,这也太让人笑话了。”

    李振华也冷静了下来,这些原本都是自己知道的事情,可是一见到这个要命的折子,他又发起火来了。强压下了自己心头的怒火,他要好好地思量一下,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了,虽然李振华为甲午之战作了一些准备,但是要是没有北洋水师的努力那也是不行的。

    李振华知道翁同和与李鸿章有过节,但是他不知道具体是怎么一回事,他就问李鸿章道,那位翁师父与你为何有如此的大恨呀?

    李鸿章苦笑了一下说道:“说起这个事来话就长了,这要从三十年前说起。”李鸿章端起杯来喝了一口茶他就向李振华把三十年前的一段往事说了出来。

    翁同和十五岁中秀才,二十二岁中举人,二十六岁状元及第,二十七岁入翰林院,次年便被文宗皇帝亲自破格擢为乡试副考官,先后典试陕西、山西两省,由此迈过了由翰林而入学政这道仕途上的坎,自此开始平步青云。此后在户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尚书上一路转着圈子,至五十二岁时便已是“在军机上学习行走”的末班军机大臣。

    翁师傅同治四年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读穆宗皇帝,十年之后,又奉旨在毓庆宫行走,授读当今,别的读书人最高的境界不过是殿试高中而为天子门生,但他翁师傅却有两个门生是天子!即便是当今太后,见了他也要称一声“师傅”而不名,

    虽然入值军机尚不足两年后就赶上了“甲申易枢”,被太后将恭王等四名军机大臣全班开缺,其它几人的政治生涯就已经是断绝了,但他翁师傅的处分只是“加恩革职留任,退出军机处,仍在毓庆宫行走。”这也是他沾了因为自己是两朝帝师的光了。

    当年这位帝师的哥哥翁同书,因误保苗沛霖而致省府沦陷,被朝廷锁拿进京,其时当朝的太后原本是存了个保全的心思,却没料到被当时为湘军大帅的曾国藩,以一纸名动天下的《参翁同书片》顷刻间便将朝廷逼到了必须将翁同书从严惩治的境地!

    而那片因此而得名“天下第一折”的奏片,却正是出自时为曾国藩铁幕的李鸿章之手。区区不到六百字的一纸夹片,却可谓字字千钧,句句见血,先是历数了翁同书忠奸不辨、误用歹人、措置失当、贪生怕死、连失两城等诸多罪名。而后再指出大哥此前给朝廷的几道奏折中的自相矛盾之处,以子之矛攻子之盾,把大哥自辩的退路一一封死!

    而最后一句“臣职分所在,例应纠参,不敢因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更是把朝廷原为了照顾翁家之“门第鼎盛”而决定“瞻顾迁就”的如意算盘打得粉碎!被曾国藩和李鸿章这对师徒逼到了墙角的军机处最后也只能拿大哥开刀,按军法将大哥判了个“拟斩监候”……

    而李鸿章呢?

    自上了这道“天下第一折”之后不久,当时的湘军统帅便向朝廷举荐他的这个得意门生回自己老家安徽合肥,去组建“淮军”援沪,数月后又经曾国藩推举而为江苏巡抚,使这个早想建功立业却屡受挫败,因而大发“昨梦封侯今已非”之叹的“书剑飘零旧酒徒”,在不惑之年,从一个不入流的“土匪翰林”一跃成为了朝廷的封疆大吏,此后其一生事业便由此隆隆直上,由江苏巡抚而为两江总督、湖广总督、在到今日的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事务大臣。

    同治十一年,晋武英殿大学士,三年后又晋文华殿大学士。

    本来翁同和以为太后和皇上,看在自己是两朝帝师的份上会网开一面,但是没想到就这样一个夹片,就把自己的大哥给交待了,当听到这个消息时,翁同和的父亲翁心存,由于重病在身,不久就撒手人间,大哥也死在了发配的路上宁夏了。

    翁同和就认为自己一家两代人就是死于曾国藩、李鸿章之手,这杀父、杀兄之仇,就一直压在了他的心上,一直到二十九年之后的现在。现在看李鸿章那北洋水师经十余年的精心培养已经成了事了,他只是认为这样一来,就可以将李鸿章置于死地,然而他只是想到了自己的私仇,但是他却把国家的利益给扔到了一边,把北洋水师的几千弟兄给毁了。

第114章 世上最会捞钱的女人() 
第114章世上最会捞钱的女人

    李振华听完了李鸿章的述说,他心里明白了那段历史,对翁同和的为人更是觉得可恨,原来是不知道,要是知道了这一码,他还真有可能在防城就杀了他。现在杀他也不晚,但是李振华觉得现在就是杀了他,也不能挽回北洋水师的困境,那老太婆也不会停下修园子的工程的,先把那个翁同和放下,首要是解决李鸿章的问题再说,自己反正是以商人的面貌出现的,也不能把国家的防卫工作自己兜起来,只是答应李鸿章到时如果日本人对我们发动进攻时,自己绝对不会袖手旁观,一定尽自己的努力全力进行支持。

    现在可以作到的也就是让他们的陆战队到自己这里来,和自己的部队在一起进行训练,再给他们提供一些先进的武器装备,相信他们在以后的战斗中是会成为勇敢的战士的。反正这些人大部分都是热血男儿,他们没有什么方伯谦之类的人在里面,以后弄不好也就成了自己的人了。同时自己的人也就到了北洋水师的陆战队去了。

    听到李振华的答复,李鸿章还是比较满意的,因为人家作为一个商人来讲,这对国家已经是尽了最大的力了。他让丁汝昌快些把陆战队送到李振华那个山东的小地方去,让丁汝昌先省下一点银子,保存一点实力,省得让那老太婆不知道什么时候就给裁汰了。

    李振华也不耽搁,马上就告辞出来,他那里的事情比他这位中堂大人还要多呢。自己既然已经答应了李鸿章,到时就要有所表示才行的,不能说了不作,要知道这可是关系到国家的安危的,所以必须要抓紧时间,尽快地安排好山东的工作,因为这也是为甲午战争作的一个准备。

    李鸿章回到了天津,马上把李振华已经到了山东的事情奏报朝庭,同时他以秘折的方式,向太后和皇上报告了他们打沉了两艘日本军舰的事情。他觉得李振华的人在东营可是太苦了,他又让山东巡抚杨大人给李振华的东营提供一些必要的帮助。

    太后听到消息马上高兴起来,李振华终于到北方来了,这对他的管理是有利的,皇上也高兴地跟着说道:“这个额驸还真是有两下子啊,他们一艘军舰就能把日本人的军舰一下子就给打沉了两艘,看来我们的北洋水师要是和他们打起来,战绩也应该是不会差的。”

    太后那里却说道:“你别高兴的太早了,那个李振华可是说他没有兵的,怎么会有军舰出来呢,大臣们不是都说他的军舰是用于对他的商路进行护航的吗?”

    那个太后就是对有兵权的汉人不放心啊,看到太后的表现,翁同和马上接着说道:

    “启禀太后、皇上:额驸此次打沉倭人两艘军舰应该是好事,但是我担心起到一些坏的作用,倭人本没有对我进行寻衅,而我们却主动打他们,这不太好吧,想我中华历来以理服人,衅不我开,这一次我们主动打他们,他们一定会对我们起事的,很可能要引起一些事端。”

    兵部尚书孙毓汶与翁同和是政治上的死敌,他马上进行反驳道:“此事没有人知道的,除非我们有人告诉他们,没有证据,那他们只是空口说白话,不会引起什么争端的。但是我认为我们的北洋水师要有所准备才好。”

    皇上马上接着说道:“告诉李中堂让他提高警惕,防备倭人的报复。”

    太后一看他们把话题差开了,没有说什么,只是向海军事务衙门大臣庆亲王奕?两淮?幌隆?p》  这个晚清时代最大的贪官应该就是庆亲王奕?亮耍?怂?械木赫?叩巧狭撕>?挛裱妹诺谋ψ??切┱幢呋蛘卟徽幢叩那灼荨1笥讶?加苛松侠矗?ㄕ饫镉昧艘桓觥坝俊弊郑?饪墒乔逭??罘实娜绷恕#┠腔ㄇ?婢褪呛土魉?谎?。??硕伦√?蠛捅鹑说淖欤蛱?蟊碇行模?挂??钅切┯杏玫拿挥玫南腥耍?庑┒际切∈??丶?撬?约旱幕踊簟?p》  他从上任海军事务衙门到甲午战争之时,海军衙门共计向太后的“园子工程”提供了一千六百万两白银。这些钱应该把英国皇家海军买下来还有富裕吧,要是那样的话,何惧日本一个小小的联合舰队。

    太后每天的花费需要白银四万两,一个月就要花掉一条军舰,十二个月那就是一个舰队花出去了。

    她的花费有人作过测算,那就是三七开,什么意思,就是她所花的钱当中只有三成是被用在了所谓的“正事”上,其它的七成是那些经手人的“润手”费用,比如有一次她在自己的园子里看戏,为了遮挡阳光需要搭一个戏棚,当时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