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绝代武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公元4世纪初,吐谷浑人迁入甘青地区,后向青海境内发展,并建立了吐谷浑国。其盛时,势力范围东南至四川松潘,北到青海祁连,东到甘肃洮河,西达新疆南部,东西长约1500公里,南北宽约500公里。吐谷浑人自进入青海至唐龙朔三年(663年)亡于吐蕃止。东晋十六国时,前凉、前秦、后凉、南凉、西秦、西夏、北凉相继统治过青海河湟地区。

    公元7世纪,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建立了吐蕃王朝。先后兼并了羊同、苏毗、白兰、党项诸羌,尽得其地。唐“安史之乱”后,吐蕃进一步东进,控制了青海全境,统治近200年。五代十国青海吐蕃部落分散,不复统一。唐末,“嗢末”一度控制河湟地区。

    宋时,角厮罗势力渐强,以青唐城(今西宁)为中心,在河、湟、洮地区建立了以吐蕃为主体的宗咯地政权,臣属于宋。徽宗初,角厮罗政权势力日衰,宋军遂进占河湟地区。崇宁三年(1103年),宋改鄯州为西宁州,是“西宁”见于历史之始。北宋亡后,金和西夏占有河湟地区,约一个世纪。

    公元13世纪,南宋理宗元庆三年(1227年),成吉思汗进军洮、河、西宁州,青海东部地区纳入蒙古汗国版图。忽必烈即位初,在河州设吐蕃等处宣慰使司都元帅府,管辖青、甘一带吐蕃部落。至元十八年明洪武六年(1371年)改西宁州为卫,下辖6千户所。以后又设“塞外四卫”:安定、阿端、曲先、罕东(地当今海北州刚察西部至柴达木西部,南至格尔木,北达甘肃省祁连山北麓地区)。孝宗弘治元年(1488年),设西宁兵备道,直接管理蒙、藏各部和西宁近地,“塞外四卫”由西宁卫兼辖。明初青海东部实行土汉官参设制度。在青南、川西设有朵甘行都指挥使司,又在今青海黄南州、海南州一带设必里卫、答思麻万户府等。

    16世纪初,厄鲁特蒙古4部之一的和硕特部移牧青海,一度成为统治青海的民族。清雍正初年,罗卜藏丹津反清斗争失败后,清朝在青海设置青海办事大臣,统辖蒙古29旗和青南玉树地区、果洛地区及环湖地区的藏族部落。青海东北部西宁卫改为西宁府,仍沿袭明朝的土司制度,属甘肃省管辖。

    1912年北洋军阀政府任命马麒为西宁总兵,1915年又任命其为蒙番宣慰使和甘边宁海镇守使。从此,马家军阀统治青海近40年。1928年9月5日,南京国民政府决定新建青海省,治设西宁。1929年1月,青海省正式建制。1949年9月5日,西宁解放。1949年9月26日,青海省人民军政委员会宣告成立。1950年1月1日青海省人民政府正式组成,以西宁为省会。

    青海省为我国青藏高原上的重要省份之一,因境内有全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青海湖,而得省名。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誉为“江河源头”、“中华水塔”。青海自然风光雄奇壮美,具有青藏高原特色。距今六,七千年前,古代先民们就繁衍生息在这片土地上。斗转星移,沧桑变换。以古墓群,古寺庙,古岩画,古城堡为特征的名胜古迹众多。汉,藏,回,蒙古,土,哈萨克,撒拉等民族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保持着独特的,丰富多彩的民族风情和习俗。青海旅游资源丰富,类型繁多。青海湖是中国最大的内陆咸水湖,面积4,573平方公里,湖面高出海平面3,260米,是泰山顶峰的2倍。湖水最深处为32米。湖中有鸟岛,海心山,海西山,三槐石和沙岛。可供游客游览。鸟岛在青海湖的西部,面积约1平方公里每年春季有约10万只从中国南方和东南亚以及印度半岛飞来的十多种候鸟在这里繁衍生息甚为壮观,其集群繁殖密度之大,为亚洲罕见。

    青海是多民族聚集之地,因此菜肴、小吃面点品种多样,风味各不相同。青海菜特点是醇香、软酥、脆嫩、酸辣,兼有北方菜的清醇,川菜的麻、辣,南菜的味鲜、香甜。青海少数民族的菜具有一种粗犷的美,主料以牛羊肉为多。羊肠面是青海常见的一种风味小吃。

    它以羊肠为主料,并伴以热汤切面共食。做法是将羊的大小肠管洗净,肠壁油不剔剥,装入葱、姜、花椒、精盐等为佐料的糊状豆面粉,扎口煮熟,并在煮羊肠的汤内投入已煮熟的萝卜小丁、葱蒜丁混合的梢子汤。食时,先喝一口热羊肠汤,而后切豆面肠为寸段一小碗,再吃一碗梢子汤浇的面条。羊肠面汤色淡黄,肠段洁净,肠肥粉白,面条金黄,葱末浮上,萝卜丁沉在碗中,肠段细脆馅软,面条悠长爽口,夏天吃凉,冬日可吃热,实属实惠之小吃。现在大通集市上羊肠面添料加香,竞争者争奇斗胜,技艺不断改进,更加得到人们的喜爱。羊肉蘑菇片用新鲜羊肉和蘑菇烹调而成的菜肴。选用新鲜羊后腿肉,切成薄片,用盐、花椒粉、姜粉、少量酱油拌匀入味。将蘑菇在热水中泡透泡蘑菇水留下待用,洗净后切成厚片,继续用清水泡到体胀发软;炒锅内放油加热至起烟时爆炒羊肉片,待肉色变成粉红色或近白色时,下蘑菇片入锅,并不断翻炒。锅里倒入适量澄清的泡蘑菇水,用文火炖焖,待汤汁浓缩至一半时起锅,滴上香油,即可上席。这是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的较出名的美食。清蒸牛蹄筋是青海特色菜肴之一,在清真饭馆里被列为地方风味菜。此菜淡嫩不腻,质地犹如海参,颇有高原乡土味,在内地很难吃到它。俗话说:“牛蹄筋,味道赛过参”。

    贵德南海殿坐落于贵德县城以南2。5公里的梅茨山脚下,它是贵德龙脉文化的发祥地,青海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初建于明末,由西向东依山势而建,因山呈龙形,相传为龙脉所在,明相刘伯温派人斩断龙脉的故事在当地广为流传。

    这座古老的山上有个神奇的传说:明朝开国之初,宰相刘伯温在全国各地发现了相继移动的九条龙脉。其中,梅茨山上的这条龙脉是最大的。因山呈龙形,相传是龙脉所在。这条山是向下移动的,假如龙首到了黄河边,能饮到黄河水,贵德这块钟灵毓秀之地必出一位“真龙天子”。洪武皇帝朱元璋听到此事后又惊讶又着急。因为他的江山是率领万千将士辛辛苦苦打拼得来,来之不易,他老担心江山易主,所以急派亲信大臣、当朝宰相刘伯温来贵德斩断龙脉。派来的人是浙江情田人,后来就留下了“青田断脉”的典故。一行人在挖龙脉的过程中,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当天开挖的地方一到夜间便会悄悄合拢,如此反复数日,众人无计可施。后经高人指点,在梅茨山的山腰修建了一座观音菩萨殿,供奉了观音菩萨,镇住了龙头,才顺利斩断龙脉。在挖龙脉的过程中,挖出了红色的泥土,还湿漉漉的,当地老百姓认为那是挖断龙脉流出的龙血。大家朝下看,那就是挖断龙脉的垭口,有三层楼房那么深。

    从南海殿远眺,贵德的确有四面所环山脉像“九龙吸水”,有九条山脉像九条龙,龙头都伸向黄河吸水,其中南海殿山是群龙之首。这样的风水,自然使贵德拥有“人杰地灵、物华天宝”潜质。为了接续风水,民国时期,贵德历史上还发生过一次“补龙脉”的闹剧。

    1938年,吴世谨任贵德县长。巧的是,这位吴县长也会看风水,他看到梅茨山的确像条龙,便十分遗憾龙身这一处被挖断了。他认为如果把被斩断的龙脉补上,贵德的人文就会“厉害”起来。所以,他派人把那处挖断的小山梁即龙身用土筑起来。这段吴世谨补龙脉的往事,也成为了贵德人文历史的一段趣谈。

    闹剧中的梅茨山,位于今贵德县河阴镇。斩龙脉处,有一条宽度为十几米的深沟,断崖上刀削斧劈之感卓然,山体红色的砂土,被当地人传说为龙脉被斩断时流出的龙血,更是为这则传奇故事平添几分神秘感。如今,梅茨山上还能看到用人工修筑的厚土墙将两端小山梁连接起来的遗迹。近些年,当地政府为了开发旅游,在断脉处修建龙脉亭。

    西宁龙狮喜庆服务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舞龙舞狮,专业锣鼓,婚纱摄影,婚礼策划,开业(工)庆典,主持司仪,新娘化妆,微电影制作,摄影摄像,后期制作,灯光音响,旅游包车,广告制作与发布为一体的专业策划机构,始终本着先做人,再做事的经营理念,全心全意为每位客户真诚服务的宗旨,力求把每一场活动打造的至善至美。

    根据《青海省铁路发展规划》,除目前在建的兰青铁路复线、青藏铁路西宁至格尔木段电气化改造外,青海省将建成西宁至成都铁路,形成青海与西南的便捷通道,铁路营业里程达到1913公里;建成格尔木至库尔勒、格尔木到敦煌铁路,打通青海西出通道。同时,建成柳格铁路,形成兰新铁路与青藏铁路联络线,铁路营业里程达到2611公里。届时,一个以兰青、青藏铁路为主体、辅以相应干支线、沟通省内大部分州地市的路网将会基,开工建设格尔木到敦煌、格尔木到库尔勒等铁路,必将改变西北五省区的铁路交通现状,拉近青海、西藏、新疆与东中部地区的距离。也就是说,我省东西南北铁路纵横网络贯通之后,也将会形成以格尔木为枢纽的西部铁路网格局。这对于我省乃至整个西部地区来说,交通基础薄弱、铁路运力不足的压力将会得到极大的缓解。

    根据《青海省地方铁路建设规划》,我省将在未来10多年内建成5条地方铁路,总里程约663公里。5条地方铁路建设主要突出服务于矿产资源开发和工业产品运输。我省地方铁路将与国家干线铁路相连接,为我省煤炭、盐湖、有色金属的开发利用创造良好的交通条件,促进加快省内工业化和城镇化步伐,使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规划建设的地方铁路有:甘河支线铁路、西海支线铁路、哈尔盖至柴达尔至江仓至木里铁路、锡铁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