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绝代武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疏林草原分布于贺兰山低山半干旱地带,它由许多草原植物如短花针茅、长芒草、灌木亚菊、刺叶柄棘豆等组成的草被层与稀疏生长的耐旱小乔木灰榆共同组成一种植物群落。它既不同于落叶阔叶林,也不属于草原,是一种具有独特区系组成、结构特点和外貌的植被类型。主要分布于海拔1600-2000米间的广阔范围中,介于山地草原带与山地针叶林带之间,形成一个完整的山地疏林草原带。

    低山区干旱和中山区与亚高山温度低,加之水热条件不适,限制了落叶阔叶林的发育,所以本类植被在山中很单调,面积小,分布零散,且很局限,群落中树种单一,结构比较简单。主要类型为分布于山地针叶林带中的山杨林,多系油松林或青海云杉林破坏后出现的次生纯林。

    贺兰山风景贺兰山植物群落有11个植被型70个群系。垂直分异明显,可划分成山前荒漠与荒漠草原带(海拔1600m以下、山麓与低山草原带(1600~1900m)、中山和亚高山针叶林带(1900~3100m和高山与亚高山灌丛草甸带(3100m以上)4个植被垂直带。阴阳坡差异很大,在低山带,草原群落多占据阳坡,而阴坡则被中生灌丛所取代;在中山带,阴坡以青海云杉林为主,阳坡以灰榆、杜松林和其它中生灌丛为主;3000m以上阴阳坡分异不明显。东、西坡及南、北、中段植物群落分异也很突出,各自均有一些特殊的群落类型。中段以森林和中生灌丛为主,南段和北段荒漠化程度较高,森林面积很小。贺兰山东坡比西坡温暖和干燥,森林面积远小于西坡,并分布一些酸枣、虎榛子等喜暖中生灌丛。

    贺兰山的林草资源为许多动物提供了食物来源,成就了一座牧山,也成就了山两侧的“中国骆驼之乡”和“中国滩羊之乡”。

    分布在贺兰山西边的阿拉善双峰骆驼,在长期演化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生理机能和抗逆性,阿拉善骆驼的驼毛有着极高的经济价值,曾被当年穿越阿拉善沙漠的马可·波罗称赞为世界上最好的驼毛。抗日战争期间,蒋经国到西北地区考察后,在一次西北的宴席上称赞“西北之皮毛,实为西北之精华”。

    2002年,阿拉善骆驼被中国国家农业部列入国家级78种畜禽品种资源保护名录。阿拉善骆驼总数占全国骆驼总数的三分之二,阿拉善仍然保持着“中国驼乡”的荣誉。

    贺兰山东麓的宁夏平原上,那些在青草间成长的羊群有着自己的名字:滩羊。宁夏五宝中的“白宝”就是指滩羊皮做成的坎肩、马褂、背心等。尤其是黄河东岸的盐池县滩羊,这些按当地人所说的“吃着甘草、喝着矿泉水”长大的滩羊,给盐池县赢得了“中国滩羊之乡”的美誉。古人有“肥马轻裘”之说,宁夏人经过长期的摸索,将1个月左右的滩羊羔皮制成二毛皮,薄如同厚纸,柔软的外观中带有坚韧的质地,再采用民间工艺将二毛皮制成男女冬装,一件皮衣只有2-3斤重,倒提起来,能看见洁白的毛穗顺次下垂,犹如梨花纷纷飘落。精制的皮衣如果养护得当,10年左右也毛不生絮、束不结毡。

    贺兰山自然资源丰富。山区富含优质煤炭,有石嘴山等10座大型矿区。另外还有磷灰岩、石英砂岩、灰岩、粘土岩等矿产,其中小滚钟口生产的粘板岩质地细润,清雅莹柔,用它雕成的贺兰石砚是宁夏“五宝”之一。

    贺兰山风景公元1272年,马可·波罗穿越西夏旧地,他发现贺兰山北部有一种黑色的“会燃烧的石头”,这就是贺兰山的煤。

    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先后派出勘探队深入贺兰山地区普查找煤,发现贺兰山蕴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田有9层煤,矿区面积40余平方公里,贮量约15亿吨。汝箕沟的“太西煤”(因位于中国“煤都”太原以西而得名),以其“低灰、低硫、低磷”和“高发热量、高比电阻、高机械强度、高精煤回收率、高块煤回收率、高化学活性”的“三低六高”特性而被誉为世界“煤中之王”。“一五”期间,中国把贺兰山北部列为中国新开发的10个煤炭矿区之一,这也是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在宁夏投资兴建的第一个煤炭工业基地。

    贺兰山区煤炭蕴藏量大,内蒙古和宁夏均建有许多大中型煤矿。所产的太西煤以煤质优良、燃烧无烟而远销海外。2008年宁夏原煤产量、经济效益、销售收入、产值均创历史最高纪录,尤其是宁夏拳头产品“太西乌金”创下每吨1750多元的价格记录。

    贺兰山西边的盐场是中国着名的池盐生产区,吉兰泰盐场是中国湖盐行业机械化程度最高、生产能力最大的企业。

    汉代开始开发,西夏时,那里的盐成为西夏王朝和宋、辽交换帝国所需的铜铁、丝绸、粮食的重要战略物资。清代,这里已经成为清朝13个大盐场之一,所产的盐一度曾远销到陕、甘、晋、宁等地。

    大小58个盐湖分布在贺兰山西边的沙漠中,储藏量为11400万吨的吉兰泰盐场是这些盐湖中面积最大的。由于盐湖处于贺兰山北端的乌兰布和沙漠、西边的腾格里沙漠和西北边的巴丹吉林沙漠三面包围中,距离乌兰布和沙漠最近,所以有着“红色公牛背上的白色骑士”之称。早在二十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每年就需要800万吨以上的食盐,加上工业用盐,中国年产盐量必须达到2000万吨以上才能保证整个国家的用盐需求,而这800万吨的1/10和2000万吨的1/25就来自贺兰山西侧的吉兰泰盐场。

    吉兰泰盐场和贺兰山西侧的察汗布鲁克盐池、雅布赖盐池、和屯盐池等8处盐池一起合称为阿拉善盐场。这些分布在贺兰山下的盐场中,吉兰泰盐场、通湖盐池的盐如雪一般洁白,被称为“白盐”;察汗布鲁克盐池颜色微青,所产的盐为“青盐”;和屯盐池和昭化盐池的盐色青微红,叫“红盐”;梧桐海盐池因为所产的盐颜色发黑而被称为“黑盐”这些色泽不同的盐,构成了中国盐池中独具自己特色的“盐色博物馆”。

    贺兰山美酒贺兰山东麓地理条件独特,西有巍巍贺兰山天然生态屏障,东有滔滔黄河水自流灌溉,积温高,降水少,光照充足,土壤通透、微量元素丰富,独特的风土条件,使贺兰山东麓成为国际和中国国内公认的最适宜种植优质酿酒葡萄的“黄金地带”之一。

    这里种植的葡萄具有香气发育完全、色素形成良好、含糖量高、含酸量适中、无病虫害、无污染、品质优良的自然优势,是世界上少有的几个能生产高端葡萄酒的绝佳产区之一,是极具开发潜力的优质、绿色、稀缺资源。各大葡萄酒品牌纷纷“抢滩登陆”,张裕、长城、王朝、威龙等中国国内葡萄洒企业纷至沓来,轩尼诗、保罗力加等国际葡萄酒企业纷纷跟进建基地、建酒厂。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贺兰山岩画被大量发现并公布于世后,在世界外引起强烈反响。1991年和2000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所属的国际岩画委员会在亚洲召开的两次年会,都选择在银川举行。1996年,贺兰山岩画被国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国际岩画委员会将贺兰山岩画列入非正式世界遗产名录。

    贺兰山风景贺兰山名称来源于古代的鲜卑贺兰氏人曾居住于此。而鲜卑贺兰氏源于古代部落贺兰部(有说法贺兰部本是古代匈奴部落之一,后与鲜卑联合)。贺兰氏在北魏孝文帝实行汉化改革之后,融入汉族。

    贺兰山这个名称,最早见于记载的是《隋书赵仲卿传》。隋朝开皇三年(公元583年),赵仲卿为攻打突厥而出贺兰山。

    有关贺兰山名称的来历,自古就有“驳马”和“贺赖”之说。“驳马”之说来自唐朝李吉甫的《元和郡县志》:“山多树林,青白望如驳马,北人呼驳为贺兰。”后世相沿其说,还引申出阿拉善山之说。“贺赖”之说,源自《晋书·四夷列传》对匈奴“北狄”的记载:“其入居者有屠各种……贺赖种……凡19种。”

    宋代历史学家胡三省在《资治通鉴》注疏中说“兰、赖语转耳”。当代山西学者殷宪研究确证,贺赖是破多罗、破多兰简称多兰之名的口语音转,又异译为贺兰等,均为鲜卑族支破多罗部族名和姓氏。据此,不仅矫正了“驳马”之说的讹传,更为贺兰山得名提供了有力的实证。

    贺兰山风景贺兰山明长城遗址。明朝时,来自贺兰山西侧、北侧的鞑靼在贺兰山地区开始了和明朝的较量,导致明朝政府在宁夏北部大规模修筑长城,并在宁夏建立了总镇、卫、千户所、屯堡等一套完整而严密的军事防御系统。贺兰山上的明长城见证了鞑靼和明朝军队持续180多年的军事纷争。

    中国的各个大山中,没有一座像贺兰山那样几乎一直处于承领战争的状态中。

    当中原地区进入信史时期后,贺兰山一带仍然是游牧民族的天堂,那些逐水草而居的游牧族群,在水草丰茂的贺兰山地区,过着属于他们的生活。公元前272年,秦军彻底击溃了雄霸宁夏大地甚至西北大片土地的义渠戎后,一些战败的部落纷纷北逃,贺兰山地区纳入秦帝国版图,但后来,匈奴又趁秦王朝忙于统一六国的战争,乘机占据了河套地区,贺兰山就进入了一个由匈奴人短暂占据的时期,直到秦始皇派遣蒙恬北逐匈奴,收复河南地(今河套地区)和贺兰山一带。秦末,由于中原的内乱,贺兰山地区再一次被匈奴占据。

    公元前127年,汉朝着名战将卫青、李息率军北上抗击匈奴,再一次将中原汉族政权的军事力量延伸到贺兰山地区。21年后,汉武帝分全国为13刺史部,下辖郡县,其中在贺兰山东麓设立了属于北地郡管辖的廉县(今宁夏平罗县暖泉农场一带),这是汉族政权在贺兰山地区设立的第一个县级行政建制,也标志着贺兰山开始走进汉朝政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