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绝代武神-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7世纪初,松赞干布统一各部,定都逻些(今拉萨),建立吐蕃奴隶制政权。641年,他与唐王朝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在玛布日山上修建了宫殿。因为松赞干布把观世音菩萨(世间自在佛)作为自己的本尊佛,所以就用佛经中菩萨的住地“布达拉”来给宫殿命名,称作“布达拉宫”。当时的布达拉宫有大小房屋一千间,但是在赤松德赞统治时期遭遇雷火烧毁了一部分。后来在吐蕃王朝灭亡时,宫殿也几乎全部被毁,只留下了两座佛堂幸免于战火。此后随着西藏的政治中心移至萨迦,布达拉宫也一直处于破败之中。

    1642年,五世达喇嘛洛桑嘉措建立了噶丹颇章政权,拉萨再度成为青藏高原的政治中心。1645年,他开始重建布达拉宫,三年后竣工,是为白宫。1653年,五世达来入住宫中。从这时起,历代达喇嘛都居住在这里,重大的宗教和政治仪式也都在这里举行,布达拉宫由此成为西藏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五世达来去世后,为安放灵塔,宫廷总管第巴·桑结嘉措继续扩建宫殿,形成红宫。在红宫修建时,除了本地工匠,清政府和尼泊尔政府也都派出匠师参与,每天的施工者多达7700余人。整个布达拉宫到1693年基本完工,总共历时48年,耗资约白银213万两。

    1959年以后,中共中央国*院十分重视布达拉宫的维修和保护,除常年拨给专门维修经费外,1988年国*院决定拨出巨款对布达拉宫进行大规模的维修,并于次年10月隆重开工,在藏汉族工程技术人员的团结协作下,工程历经五年,胜利竣工,布达拉宫这一民族文化瑰宝,以新的魅力,吸引着千千万万的国内外游客。

    布达拉宫在建成后又进行过多次扩建,方形成今日之规模。1959年,十四世达dan增嘉措离开西藏。此后,布达拉宫就不再是政治活动的场所,而只保留了宗教的功能。1989年至1994年国家投资人民币5500万元进行第一期抢险加固维修。2002年起又实施了投资1。7亿元的以基础地垄加固为主的二期维修。截至2007年9月,二期维修进展顺利,工程已完成总投资的90%。布达拉宫主体古建筑地垄加固和红宫、白宫等17处古建筑维修已基本完成;雪城古建筑维修完成90%以上,雪巴列空等12处景点已正式对外开放。

    举世闻名的布达拉宫是雪域高原的标志性建筑,同时也是宝贵的世界文化遗产之一。无论从哪一个角度去看布达拉宫,这座雄伟的宫殿都不失壮丽巍峨的气势。然而,“布达拉宫老了”,已在布达拉宫工作了15年之久的布达拉宫管理处处长强巴格桑,在接受记者采访时介绍说,“布达拉宫大多数建筑距今已有350多年的历史,少数建筑甚至有1300年的历史”,“不过在中央政府的关心下,国家两次下拨巨资对布达拉宫进行大规模的维修。之前,我们对布达拉宫进行了有史以来投资最大、规模最大、涉及项目最多的一次大的维修工程,‘大手术’正使‘这位老人返老还童’,老当益壮”。一千三百年前的“白色宫殿”:布达拉宫的建造与吐蕃第三十二代赞普松赞干布密不可分。相传1300年前的公元7世纪初,松赞干布迁都拉萨后,为迎娶唐朝的文成公主,特别在红山之上修建了共一千间宫殿的三座九层楼宇,取名叫布达拉宫。“楼群一侧为藏王的寝宫,中间宫殿的顶部建有佛塔,另一侧是后宫。在后宫与中间宫殿之间架有四层楼高的铜铁铸空中廊桥。那时的布达拉宫外有三道围墙,最外一堵围墙直到今天北京路上的白塔处”,布达拉宫管理处副处长尼玛次仁谈起布宫,如数家珍。他告诉说,“那时布宫的三大建筑,均通体粉白,耸立在红山上显得圣洁而雄伟,藏民们都称之为‘白色的宫殿’”。

    重建布宫五世达来秘不发丧13年:“吐蕃王朝灭亡之后,古老的宫堡也大部分毁于战火,加上雷击等自然灾害,布达拉宫的规模日益缩小,甚至一度被纳入da昭寺,作为其分支机构进行管理。如今的布达拉宫只尚存有当时的法王洞和帕*拉康。”据了解,位于红宫第12层的法王洞为松赞干布当年的修行洞,洞内还有吐蕃时期的遗物,如炉灶、石锅、石臼等。顶层的帕*拉康也叫观音殿,门楣上有块大匾,上书“福田妙果”4字,为清同治皇帝御笔。

    尼玛次仁介绍说,我们今天所看到的布达拉宫的基本面貌,主要是公元17世纪五世达*喇嘛时期重建的白宫及其圆寂后修建的红宫,“此后历代达来又相继扩建,终成布达拉宫今日之规模。”据悉,外观共13层的布达拉宫,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中部的红宫及西部白色的僧舍组成,包括山下印经院和后花园宗角禄康等附属建筑,布达拉宫占地达13公顷。

    未设灵塔的六世达*喇嘛:红宫主体为达#喇嘛的灵塔殿和佛殿。一世至四世达*喇嘛的灵塔分别安放在ri喀则的扎什伦布寺和拉萨的zhe蚌寺,除六世达喇嘛外,五世至十三世达喇嘛等八位的灵塔则全部安放在布达拉宫的红宫里。布达拉宫里唯一保留有六世达喇嘛遗迹的地方,是他曾经的寝宫——德丹吉殿。缘何如此,据称是这位被誉为“情歌圣手”的活佛其时争议颇多。

    六世达喇嘛仓央嘉措14岁时入主布达拉宫,传闻他始终未能忘情于世俗生活,并以亲身感受创作了大量诗歌。相传八廓街的玛吉阿米,就是他当年与情人幽会的地方。康熙三十二年,仓央嘉措殃及于西藏的政教斗争,被清廷废除,解送北上,传说道经今青海湖时,夜中遁去,不知所终。

舍利子迷踪【3】() 
布达拉宫始建于七世纪松赞干布时期。十七世纪五世达喇嘛时期重建后,成为历代达喇嘛的住息地和政教合一的中心。主体建筑分白宫和红宫,主楼十三层,高115。7米,由寝宫、佛殿、灵塔殿、僧舍等组成。布达拉宫是历世达喇嘛的冬宫,也是过去西藏地方统治者政教合一的统治中心,从五世达喇嘛起,重大的宗教、政治仪式均在此举行,同时又是供奉历世达喇嘛灵塔的地方。

    白宫横贯两翼,为达喇嘛生活起居地,有各种殿堂长廊,摆设精美,布置华丽,墙上绘有与佛教有关的绘画,多出名家之手。红宫居中,供奉佛像,松赞干布像,文成公主和尼泊尔尺尊公主像数千尊,以及历代达喇嘛灵塔,黄金珍宝嵌间,配以彩色壁画,辉煌金碧。整个建筑群占地10余万平方米,房屋数千间,布局严谨,错落有致,体现了西藏建筑工匠高超技艺。布达拉宫是西藏政教合一政权的中心。每逢节日活动,宫门挤满信仰藏传佛教各民族佛教徒,成为着名佛教圣地。1990年8月后重修。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今天,人们眼中的布达拉宫,不论是它石木交错的建筑方式,还是从宫殿本身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都能感受到它的独特性。它似乎总能让到过这里的人留有深刻的印象。统一花岗石的墙身;木制屋顶及窗檐的外挑起翘设计;全部的铜瓦鎏金装饰,以及由经幢、宝瓶、摩羯鱼、金翅鸟做脊饰的点缀……这一切完美配合使整座宫殿显得富丽堂皇。大殿内的壁画亦算是布达拉宫内一道别致风景,在这堪称巨型绘画艺术长廊内,既记载有西藏佛教发展历史,又有五世达来生平,文成公主进藏过程,还有西藏古代建筑形象和大量佛像金刚等等,说它是一部珍贵的历史画卷毫不为过。

    布达拉宫依山垒砌,群楼重叠,殿宇嵯峨,气势雄伟,有横空出世,气贯苍穹之势,坚实墩厚的花岗石墙体,松茸平展的白玛草墙领,金碧辉煌的金顶,具有强烈装饰效果的巨大鎏金宝瓶、幢和经幡,交相映辉,红、白、黄三种色彩的鲜明对比,分部合筑、层层套接的建筑型体,都体现了藏族古建筑迷人的特色。布达拉宫是藏式建筑的杰出代表,也是中华民族古建筑的精华之作。

    宫殿的设计和建造根据高原地区阳光照射的规律,墙基宽而坚固,墙基下面有四通八达的地道和通风口。屋内有柱、斗拱、雀替、梁、椽木等,组成撑架。铺地和盖屋顶用的是叫“阿尔嘎”的硬土,各大厅和寝室的顶部都有天窗,便于采光,调解空气。宫内的柱梁上有各种雕刻,墙壁上的彩色壁画面积有2,500多平方米。

    宫内还收藏了西藏特有的、在棉布绸缎上彩绘的唐卡,以及历代文物。布达拉宫在1961年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9年进行了全面的修建。

    宫宇叠砌,迂回曲折,同山体有机地融合,这是布达拉宫给人最为直接的感受。其外观有13层,自山脚向上,直至山顶。整体建筑主要由东部的白宫达喇嘛居住的部分,中部的红宫佛殿及历代达喇嘛灵塔殿及西部白色的僧房为达喇嘛服务的亲信喇嘛居住组成。在红宫前还有一片白色的墙面为晒佛台,这是每当佛教节庆之日,用以悬挂大幅佛像的地方。

    作为藏传佛教的圣地,每年到布达拉宫的朝圣者及旅游观光客总是不计其数。他们一般由山脚无字石碑起,经曲折石铺斜坡路,直至绘有四大金刚巨幅壁画的东大门,并由此通过厚达4米的宫墙隧道进入大殿。

    在半山腰上,有一处约1600平方米的平台,这是历代达来观赏歌舞的场所,名为“德阳厦”。由此扶梯而上经达松格廓廊道,便到了白宫最大的宫殿东大殿。有史料记载,自1653年清朝顺治皇帝以金册金印敕封五世达来起,达来转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