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香港娱乐1980-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个年轻人的名字叫做“计春化”,正是前一世《少林寺》中出演“秃鹰”的演员,后世,他也算是“恶人”专业户之一了,在李连杰许多电影中,都有他的精湛演出。

    王东拍摄《少林寺》当然不会少了这个特型演员了,因此也派人到处打听,终于在浙江省武术队找到了他。这也给正为自己脱发发愁的计春化一个惊喜,没想到自己的毛病却给他带来这样的一个机遇,真应征了祸福相依这一句话。

    ……

    宁夏武术队王东看着面前这个留着长胡子,仙风道骨,一身胆气的中年男子。身子如猛虎一般在那腾挪,声势镇人,真如饿虎扑食一般凶残猛烈。

    他握一根涂了腊的紫檀木棍,脚蹬一双牛皮鞋,灯光之下,舞动的木棍闪闪发光,呼呼生风。强悍体型和凶猛发狂的棍法,让王东看的不禁抚掌大赞。

    “于承慧师傅,太精彩了。您的棍法有剑意,真厉害!”王东看着脸不红气喘的于承慧,一脸佩服。眼前的这个人比之前些天寻找的余海还要生猛。余海的打法凶猛,但是和眼前的于承慧相比却少了一股残忍发狂的气势。

    不得不说,于承慧是王东见过气势、修身都做得很有武德的一个武者,称之为大师也不为过。于承慧的功夫也是他见过迄今为止仅次于在法国的那老头的一个高手。当然,这是说功夫,要真的论对战,那就要打过才知道。

    王东现在的状态要是按照小说中的说法就是境界太低,但是打法凶残爆裂。真要是对战,两个人还真是要打过才知道高低。

    练武这个东西不是你功夫高你就一定赢,历史上不乏功夫大师被小混混打残的,也不乏功夫低得打败功夫高的典例。

    这就像两个人打架,一个身高体壮,但是打起架来不敢下死手,没狠劲,没胆气。一个体质不好,但是敢下死手、有狠劲,那么真要打起了,这个体质不好的打败甚至打死那个身高体壮的都不是不可能的。

    所以拳经里又有一句话,叫做“打人先打脸,打拳要打胆”,我上来胆气给你打没了,你功夫再深也必败无疑。

    “王东导演,我昨晚接到了余海师傅和吴彬师傅的电话,我会鼎力相助的。这一次拍摄电影,我也会参加。没想到还可以有电影的方式宣传传统武术,看来我们也要转变转变脑筋喽!”

    一趟棍法下来,于承慧脸不红气不喘。大胡子飘起来很有一股子侠客味道,当然,草莽的气息也非常浓重,怪不得前一世他让他出演大反派王仁则呢!

    当电影中三个主要的角色定下来之后,王东心中也安稳了许多,自己期待多时的旷世巨作《少林寺》也终于齐全了,是到了要开始的时候了。

    这三位主要演员,王东都邀请到了北京接受一个星期的训练。王东更是亲自给几人讲戏,告诉他们如何演绎。而程晓东和余海、于承慧、吴彬这几位武术大师也走到一起开始研究片中的武术套路动作。

    现在王东很欣慰自己有杜琪锋和杨德倡这两位副导演帮助,嵩山少林寺知道王东要拍摄《少林寺》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不过很可惜,少林寺因为多年经久失修,破损的严重,许多景物不得不在其他寺庙取景,这让王东心中一阵唏嘘,那个十年使得这个千年古刹都遭到了破坏,这不得不是一个重大的损失啊!

    几个重要的场景,王东也是十分重视。为了拍摄出少林寺的壮丽,王东也特意捐了十万人民币进行简单的修缮,尽量还原当年的景物景别,而在附近的山间更是找到了不少适合拍摄的场景,从杜琪锋和杨德倡带来的照片上看,王东对于他们取景的地点也是十分满意。

    除了取景之外,王东对于道具的要求也是一如既往的严格严厉。他特意的让人从北京找了许多演艺团借了许多唐朝军队的服装、兵器、盔甲。在这些道具中,王东更是精挑细选,每一件物件都十分考究,也幸好这部片子是武侠片,不是很重视历史典例,要不然,这么多主角的服装道具、武器装备都要让王东费死了心!

    道具在影片拍摄中十分重要,每一件物品,王东不力求后世那些大导演拍摄大制作影片那样吹毛求疵,更找历史学家、学者帮忙分析,但是王东也不希望自己这部武侠片拍摄出来粗制滥造,显得十分贫乏,缺乏影片底蕴和厚重感。

    因此,王东在道具上边可谓是下了血本,也幸好现在物价太便宜了,再加上王东有着上边领导关照,使得他的道具之行显得十分顺利。可能是刚经历了那个年代,这些演艺团、剧务团都是白菜价把服装卖给、借给王东,这也让王东少了很大的一笔投资。

    怪不得后世有人说,当年九十年代拍摄《三国演义》的时候,剧组就是挨个演艺团借,其中很多仓库中,有着不少精致的服装都早就被蛀虫咬的就剩窟窿了,《三国演义》剧组只好用花费了很大一笔资金来定制服装,因此耽搁了将近一年的拍摄!

    现在王东找到演艺团借服装,他们才想起来,在仓库中都有着不少存货。一个演艺团也就几十件,但是十几家加起来就有几百件了,虽然其中盔甲有些不太适合,但是只要稍微改制一下,一套套精美的道具服装也就赶制了出来,这让王东也是兴奋不已。

    王东原本想让工作人员从香港带来的,没想到在内地就解决了这个事情。不但节省了经费,更加使得王东和内地的不少演艺圈的高层有了接触,王东在京的一番采购,让上边领导都亮了红灯。他采购的不是生活必需品,不会造成市场短缺。

    当他们自认为的废品换成一张张大团结的时候,王东这个“香港佬”在他们看来那就是财神爷一样。

    甚至不少单位领导指挥着员工拿着许多明清时期的道具服装前来运送,这让王东哭笑不得。

    难道让李世民的军团穿着“卒”、“兵”“勇”的烂布条出现在大荧幕上么?最后在王东好说歹说的解释下,并且保证自己下回一定优先考虑他们,这才让这些曲艺团善罢甘休。

    也幸好王东当初筹备工作做的细致,将领的服装都是在香港就精益求精,专门制造好的。这些装备虽然显得十分华丽,但是却也只是道具,因此制作起来也不是很难。

    而且邵氏的服装部也打了招呼,王东也从里边借到了不少精致的服装。当然,这个借也是要付钱的。

    这些专门制作的服装都是尽量符合真实情况。材质尽管不能够真正御敌,但是穿在身上也比其他的服装更加逼真。肩头的铁狮子都栩栩如生,护心镜也都泛着金光。

    这时候张书平的作用就显示了出来,众多主演的服装造型,美术色彩的指导,人物造型的设定,军队的装备样式的规整,都要经过这位后世大师级美术指导、人物造型师的手来确定。王东很庆幸在这一环节上没有疏忽,张书平对于人物的把握按照王东的要求一一对照出来。

    虽然相比他后世的那种巅峰的手法稚嫩了不少,但是相比较同时期影片的搭配,他真是让人震撼不已了。别说这些演员和剧组工作人员惊讶他的创造力和说服力,就是王东看到他知道指导出来的设计,都不禁一阵佩服,张书平相比较同时代的人员,显然有着跨时代的眼光。

    从王仁则的金丝裘袍麒麟锦衣,擐唐猊铠甲;系狮蛮宝带,到秃鹰的睚毗铁环盔甲亮银护心宝镜,再到李世民的红锦百花袍;身披连环铠;腰系勒甲玲珑狮蛮带,都是十分的炫目多彩而又真实出众。

    这些盔甲道具的名称王东听都没有听过,听着张书平一边摆弄这些盔甲,一边念叨名字,王东心里一阵的钦佩。果然,这种专业的东西还是交给专业人来做,才会更好!

    这几套主要人员穿戴使用的道具也都是精益求精,制作起来一丝不苟。各种道具都分门别类的归纳好,当香港的工作人员到达的时候,这种准备工作更加细致。

    场务、道具、设备、布景、造型等等,每一个人都分工齐心的工作。香港电影很少有一部片子有这么细致的分工,王东每一个单位都是选择了最恰当的人来工作。有些工作更是王东来内地之前招揽来年轻人之后手把手的告诉他该怎么做,如果香港电影人看到王东这个团队的阵容的话,一定会诧异震撼。

    这里边很多东西他们都很少听到,就算是徐可那样科班出身的导演,现在也没有如此细致的分工团队。这样的团队,可能在好莱坞都刚刚出现雏形。

    后世拍摄电影,华语影片的团队分工和好莱坞根本没法比。而当华语电影人发现这一点的时候,我们和西方国家的差距已经差的不是一星半点了。

    所以到后来,国内拍摄大制作影片,幕后团队自己不能做的交给香港团队,香港不能做的交给好莱坞团队,使得国内的大制作出品的时候,很多幕后的东西都是请的外国人帮忙制作。因为人家分工细,顶级水平!

    王东现在也就确立了这种分工,也许他还无法像后世好莱坞大导演那样,每一个分工都是精益求精、细致无比。但是只要这要发展下去,王东相信,自己的幕后团队以后不会差于好莱坞的团队。

    更何况,华语幕后团队相较于老美的单一,我们跟属于一专多能,这让整个团队都能够紧密结合在一起,拍摄影片的时候,即能够更好的分工,也能很好的合作。

    因为道具的懂得布景,所以他制作道具的时候,会考虑布景的意见,布景熟悉灯光,所以布景的时候会事先和灯光商讨,这样一来,整个团队都凝成了一股绳,影片质量也就自然提高了不少。

    为什么一个大导演都有着特定的幕后团队,那是因为这个团队他更加熟悉,团队的工作人员也熟悉他,拍摄起来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王东这也算是给自己搭建一个团队做准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