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蛮神传说-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蛮举手一挡,方团趁机往后疾退,虬龙棒往后背一甩,“当”的一声,就负在背上。

    他后背缚着一道铁尺,铁尺两端各有一个如意铁环,虬龙棒往上一搭就被铁环死死扣住,这还是精通猎具制造的王蛮帮他设计的。

    王蛮一见这厮把铁棒负在背上,就知他又要故技重施,运用那符篆之技了。但是符篆之术的催发需要念咒与运气,为了不被人打断,必得先拉开一段距离才成。

    此时,王蛮也悟到了一种气功,正想一试,便站在原地一动不动。

    方团看到他此次竟然不趁机冲上前来纠缠,心中大乐,心想:“好,你即然这般托大,不来追打我,我也省得用神行符了。嘻嘻,这次让我让你尝个大的……”思到这里,他把已经握在手中的神行符又塞回怀中,重新掏出了一张巴掌大的黄纸符,纸符上面用朱砂画满奇形怪状的符文。

    这张符可是他刚学的一种符术,据无双阁第一代阁主所创,名叫土灵藤。

    王蛮不慌不忙看着他。

    方团一脸坏笑的把符用真气一燃,那符上就冒出丝丝青烟来,一股火焰滋滋地往上烧,方团口中念念有词,目有得色,他想象着等下要如何虐待老大一番,这样才能一雪前耻,眼角余光看着符上的火焰越升越多,口里的咒语念得愈发的急了,一张大饼脸上尽是坏笑。

    忽听王蛮大喝一声:“灭——”,一股水柱从他指间喷射而出,轰的一声就把方团浇成了落汤鸡,那手中的黄符被水一浇,登时灭了,滋滋地不断的往外冒着灰烟。

    “我考!”方团眼珠子就快瞪出来了,道:“你这是什么妖法?我考!”

    接下来的结局,毫无悬念。

    方团使上了神行符,却被一山的迷雾罩住,在松林里如同一只没头苍蝇一般乱窜,不是撞上了松树干,就是磕上了山石头,撞得鼻青脸肿的。好不容易燃起符火,就被一瓢水扑灭了。惨败的方团干脆耍赖,躺在地上装死,搞得王蛮简直是哭笑不得。

    这正是识得“道体论”后的王蛮新悟出来的神通,也是九神龙之一水德龙的聚水神通的雏形,水灵化箭术。

    不久后,王蛮与无双大师及众位好兄弟作别,下了栖霞山,回到乌龙村。

    他想:“公孙晴几次救我性命,这人情必得还。”于是,准备了一些礼物,独自上芝仙镇去找人家。

第四十二章 炼丹() 
芝仙镇位于乌龙村之东,相距约一百二十余里。芝仙镇算得上是昆国凤凰郡的一座名镇,它的历史可追溯到一千五百余年前。此镇东接凤凰城,西临百灵山,北通番国,南极沼泽,名人汇聚,富豪云集,可谓是人杰地灵。

    镇西的百灵山脉汇聚下灵物,珍禽走兽、材地宝无数,芝仙镇是进入百灵山脉的必经之处,所以其地位举足轻重。

    芝仙镇南街最繁华地段有一个大药铺,店门面就有寻常六间之宽。紫檀为门,雕梁画栋,檐下是一排金丝楠木立柱,撑起高大的屋子,高足有二丈二。台阶旁蹲着两尊青石狮子,十分气派。

    店门前立柱上有一副对联:“架上丹丸长生妙药,壶中日月不老仙龄。”门楣上挂着黑底金漆大排匾,“岐黄堂”三字龙飞凤舞。

    岐黄堂的气派在芝仙镇中算得上名列前茅。以“岐黄”两字为店名的,若不是店主吹牛,就是具有真实的底蕴。岐黄堂绝对是属于后者,此间药堂影丹王”公孙龙坐镇,再加上有人称芝仙镇四大家族的闻家堡在后面鼎力支持,“岐黄堂”想不出名都难。

    岐黄堂前边为药铺门店,堂后边则是一座占地十五亩的多层次的大宅院,亭台楼阁,鳞次栉比。

    这座气派不凡的院落开辟着一座占地数亩的花园,园子里阡陌纵横,分布着大大数十个药田,种植着各种药材,又引水成渠,环绕周围,正有不少药农在园子里劳作。此时正值春风时节,大半的药田都盛开出花朵来,花香阵阵,蝶舞蜂喧,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

    穿过这座园子的圆形拱门,就是一间大四合院,院子到处放着药架,上面晒着一株株灵药。院子南角立着一尊大药鼎,鼎下火炉中的火焰如烈马奔腾,几个役工在一位身穿春衫的俏女子的指挥下,往炉内扔药材。一个头发斑白的六旬老头儿,目光炯炯地盯着炉中的火焰。

    俏丽女子正是公孙晴,此时,她的模样有点憔悴,身上的春裳已经被汗水湿透,额前的秀发轻轻的沾在皮肤上,两眼紧紧的望着丹炉出神,这一炉丹药可是倾尽了她的心血,她伸手撩开额前的一缕头发,转头叮嘱老头儿:“恒伯,火候可要看紧了,就剩这一炉药材,可千万不能有失啊!”

    斑白头发的老者目光灼灼地盯着炉中的青蓝色火焰,郑重地道:“放心罢,我眼都不眨一下。”

    丹鼎上水气翻滚如云气,一股奇异的药香,笼罩在四合院上空。风箱呼呼地往炉内送风,木柴被炽热的火焰烧得辟啪作响,火焰威力更猛烈了,恒伯手中持着一个铁钳子,每当火焰失常时,便会在炉中添些柴或取些柴,这样就可以使丹炉内的温度保持在一定的范围内。

    公孙晴有点紧张地望着这炉丹,这可是第八炉了,前面七次的失败让她摸索出一点门道出来,在炼制搐前,她反复推敲才重启炼丹,希望能够出丹。

    一切都按照即定方法进行,看起来还算正常,就在这时,忽听炉内传来几声脆响,众人心中一紧,必知不妙,果然不多时空气中就出现一股焦味。

    恒伯马上关上炉闸,空气一隔绝,那炉内的火焰就慢慢的熄灭了,随后他站起身来,急道:”快开炉……”

    又是一炉废丹。

    公孙晴蛾眉皱了起来,情绪十分低落,她叹了一口气道:“唉,炼丹果然不容易,爷爷云游未归,闻家又催得紧,唉……”

    恒伯怜惜地望着眼前这位年轻的姑娘,心想她的丹王爷爷出外云游,却把这么大一间岐黄堂,交给这年仅二澳少女,也真是难为她了。公孙晴凭借自身的努力,硬是把以炼药闻名的李家逼得几乎走投无路,直到前一阵子,李家终于炼出了“培元丹”,才扳回一局。这样一来,闻家坐不住了,闻家主要求岐黄堂必须在丹比前拿出力压“培元丹”的灵丹来。这关系到闻家以后的商业布局。因此这段时间,公孙晴的压力很大。

    老头儿见少女一脸疲惫,便安慰道:“晴儿,你也无需太过焦急,炼丹贵在平心静气。”

    公孙晴自然知道这道理,她让役工把丹鼎盖搬开。此时,丹鼎内的温度慢慢下降,露出炼成焦炭也似的丹渣。

    公孙晴睁着一对大眼睛,仔细地打量了一番,问道:“恒伯,你看我们的问题出在哪里?”

    “这补丹的品级比培元丹高了好几阶,何谓补?能补饶精气亏损,有伤治伤,无伤延年,珍贵之极。我观搐一直未能成功的主要原因在于做为药母的车马芝,是它的药效不足所致。公孙家的丹经有云:车马芝,不死之草也。上芝为车马,中芝为人,下芝为六畜。我们用的非鸡形,就是狗形,这是六畜之形,属于下品芝。依我的经验判断,要想炼成补丹,必得用人形芝充光药母。”恒伯用一条细竹枝,一边拨着炉内纠缠在一起的灵药渣渣,一边分析着失败原因。

    公孙晴秀眉轻轻地皱了起来,对这位长期跟随祖父采药炼丹的老者的话深以为然,心想:“这车马芝生于名山之中,为地灵气所化,即便是六畜形的芝体在市面上也是千金难求,更何况这人形芝,简直可称作无价之宝。唉,看来这补丹是炼不成了。”

    公孙晴眼帘微垂,默默的想着心事。恒伯也不打挠她,只是向身旁的几个役工使了个眼色,这些人便有条不紊地清理着丹鼎。

    就在这时候,忽然从院子外进来一位药铺伙计,向公孙晴喊道:“公孙姑娘,公孙姑娘……门外有一个人找你。”

    恒伯瞅了一眼这伙计,斥道:“大呼叫的作什么?没看到她在想事情吗?”

    那伙计被老头一骂,便露出唯唯诺诺的神态来。

    公孙晴看到这伙计惶恐不安的呆立一旁,心中有点不忍,轻声道:“恒伯,让他过来话。”

    伙计走上前去,向公孙晴躬身行了一礼。

    “是什么人找我?”公孙晴问。

    “是一个年轻人,个子高高的,壮壮的,眼神就象刀一般的锋利,看起来挺凶的。掌柜不敢让他进来,让我进来通知姑娘……我看,姑娘还是心点为好,这人看起来十分彪悍,还是不要见的为好。”这伙计唠唠叨叨地话。

    恒伯忍不住走过来,在他背上一拍了一掌,“啰嗦,下去罢。”

    那伙计十分怕这位严厉的老头儿,见他脸色不善,急忙捂着头下去了。

    公孙晴略略沉思,就露出微笑来,她的脑海中又浮现出王蛮的发窘的模样来,因而笑道:“恒伯,你去把他唤进来吧!让他在厅堂上等一下,我去换套衣裳就出来。”

    “你知道是谁啦!”恒伯微感讶异。

    “嗯,”公孙晴微点螓首,笑道:“他就是王蛮。”

    “哦!”恒伯点点头道:“是他啊!好,我去带他进来。”

    不多时,王蛮就被恒伯领进院子里。一路上恒伯对这位少年英雄,甚感兴趣,问这问那的。王蛮知他是公孙晴跟前的人,只得一一回答。恒伯把他领到厅堂中,请他入座,又让使女上茶。

    王蛮可不是个文雅之士,端起茶碗,咕咚咕咚一口喝干,把一旁伺立的使女惊得瞪起了眼睛,恒伯点头示意使女添茶,王蛮又是手到杯干,惹得倒茶的使女不断地翻白眼。

    恒伯却在一旁有趣地打量着这个少年人。

    不一会儿,公孙晴就出来了。

    此时她身穿一件水合色贴身长裙,修长身形一览无遗,不得不她走路的姿式十分优雅动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