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另类书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杨汝士还待反驳,李昂却开口了:“怎么?没有哪位爱卿想要看看李德裕爱卿呈上来地关于河北三镇这些年的收入情况么?”

    其实大臣们都明白,谁不知道这几年河北三镇刚好都处于节度使更换地时候(这里插一句,自安史之乱之后,唐朝廷对于河北三镇的控制就很差劲了,那边地节度使基本上都是自己立的,朝廷的指派他们根本就无视了。公元821年的时候,还巧得很,刚好三镇都有人杀了前任节度使自己上任的,所以才会抗交朝廷的税赋),哪里还用看?不看也知道是河北三镇在玩花样。之所以李宗闵等人坚持不肯对河北三镇施加压力,完全是因为担心一旦对方不服,就难免开战,万一三镇联合起来,朝廷的压力还真是不小。

    所以李昂说完这句话之后,众臣也只是面面相觑,还是没有人说话。

    李昂突然就厉声说到:“你们这帮没用地东西,平日里一个个倨傲的自觉的天下太平,可是,你们分明都知道河北三镇是故意抗税不缴,为何没有一个人向朕奏明?这些年朝廷的收入连年减少,要不从今日开始,朕给你们的俸禄也都减了吧!”

    这话一出,裴度就微微的点了点头,觉得好像这位小皇上地态度的确如他刚才推测的一般,也是想拿着河北三镇开刀了。

    河北三镇,其实就是卢龙、成德、魏博这三个藩镇。从安史之乱之后,田承嗣、张忠志、李怀仙等几个史部地旧将纷纷投降,而朝廷为了安抚河北降将,就将河北道一共十七州的地方给了这三个人,张忠志和田承嗣各自领了成德和魏博各五州,而李怀仙则领了卢龙的七州,之后各自割据,想交税了就交点儿,不想交根本不理。这才形成了后来的河北三镇的说法……

    自觉的摸清了皇上的意图之后,裴度站了出来,大声说到:“皇上,老臣以为,河北三镇抗赋乃成事实,倒不是臣等不向皇上奏明,只是这是自广德元年以来,一直的情形,臣等觉得也没什么必要说,皇上圣明,自当明白。如今既然李大人提及,老臣倒是也响起了,当年至神孝皇帝平定了淮西吴元济叛乱之后,全国上下各地藩镇出现了短暂的规伏之态。因此老臣觉得,李大人所言有理,那些藩镇之所以敢于抗赋不缴,多是因为自觉手握重兵,朝廷不敢拿其奈何。殊不知犯我天威者虽远必诛,他们三镇之间这些年也有些小范围的冲突,想要联合恐怕也不太可能,也确需借我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断不敢以下犯上。所以,老臣倒是赞成李大人之请,是时候给河北三镇施加些压力了,也好展我新皇之威……”

    李逢吉一看裴度站出来了,知道杨汝士跟裴度不是一个量级了,根本无从较量,这事儿恐怕还得他自己出来说话了。

    所以,他也不能再躲在后头了,便向前跨了一步,阴阳怪气的说到:“裴大人倒是丰采依旧啊,当年似乎也是如此说辞。不过那时是李某未及(这就是翻老账了,当年裴度也是提议宪宗讨伐淮西,李逢吉打算密谋阻止,没想到宪宗一门心思要干掉那些不听话的节度使,因此很讨厌李逢吉,直接给他下放到剑南东川去当节度使去了,所以他才有说李某未及这样的话),而今我新皇甫立,许多政事还未曾稳定,裴大人再次如是建议,莫非是觉得我大唐这些年过于太平了,没有战祸么?”

    他们这边吵起来了,杜风几乎要笑出声来:嘿嘿,吵吧吵吧,使劲儿吵吧,太好玩了!

    !~!

    。。 

第一百五十七章 皇上溜了() 
一看到李逢吉旧事重提,裴度的老脸就有点儿挂不住了,当时就跨前一步,手上的朝笏居然都有些颤抖。

    “皇上,老臣可都是为了大唐的根基啊。这些年由于河北三镇税赋未能收上,西南边陲的那些藩镇也隐隐有抗税之意,如此长期下去,即便我等再如何按照皇上的旨意严禁奢靡,节俭为上,却也国库日空。当年至神孝皇帝也是通过对于河北三镇的施压,以及对于其周边节度使的讨伐,终使河北三镇感到唇亡齿寒之理,从而未敢再抗交赋税……”

    李昂微微的点了点头,心里却在想着,现如今不光是一个河北三镇的问题,更多的,是要借着这种举措,而逐步的收回宦官们手里的兵权,从而最终将宦官势力连根拔起。不免对于杜风当初所说的那些话更加的听信,从而也对裴度的好感渐增。

    可是李宗闵这时又站了出来:“启禀皇上,臣还是以为,河北三镇兵力强大,较之十数年前更是兵力逐年增加,而我中央直辖兵力,不过十万众,真要讨伐起来,恐有力不从心之感。臣依旧觉得,还是派一些亲员,去与那些节度使等交涉为上。”

    李昂觉得自己现在该说话了,正要开口,却突然看到杜风在冲着他挤眼睛,并且缓缓的摇头。虽然不明白杜风的意图,但是李昂想了想,还是闭上了嘴。

    这边李德裕又是一番慷慨陈词。并且不断的将目光投向杜风,希望杜风能够站出来说一说。可是杜风根本就是当朝上地这些争吵不存在,自己垂首低目,只顾看着自己的衣服,就好像那上边有什么特别好玩的东西似的,根本没打算开口。

    很快,这朝上就形成了明显的两派,但是绝大多数大臣也是面面相觑,只是觉得这样的局面太过于奇怪了,而且上头的皇上怎么也一点儿反应都没有。居然就容忍着这两拨人吵闹不休。

    李宗闵一方,自然是李逢吉和杨汝士这几个人。而裴度那边,不用说也知道是李德裕等人。后来白居易也加入战团,干脆旗帜鲜明的支持起李德裕和裴度来。

    这时,韦处厚看到他们争吵不休,似乎也打算开口了,可是杜风却慢慢的移动到了韦处厚的身边,轻轻地拽了一下他的衣袖。韦处厚很奇怪地扭头看了一眼杜风,杜风冲他施了个眼色。韦处厚心领神会是让他不要开口。

    虽然闭上了嘴,但是韦处厚很奇怪,心说杜风明摆着是跟裴度以及李德裕的思路一致地,可是为什么却不让自己开口呢?难道是怕自己会支持李宗闵那边?但是自己实际上是想支持裴度啊……

    带着点儿疑惑,韦处厚悄声问了杜风一句:“杜大人这是合意?”

    杜风诡异的一笑,靠的离韦处厚更近了一些。几乎是附在他的耳边说到:“韦大人稍安勿躁,现在双方势力平均,切不可扰乱这种平衡之势。”

    韦处厚也是个聪明人。刚才他虽然还有些怀疑,也对皇上有些不解,心里还在想着说是不是由于李昂年纪太小,控制不住局面的原因。现在听杜风这么一说,就明白,这场争吵根本就是在杜风和李昂的预计之中的,而且,似乎还是故意让他们这么干地,就希望看到这样的局面呢。

    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李德裕单独上表之后,李昂却又要把李宗闵叫进去的原因。随即似乎也有点儿明白,为什么这次李昂要把李德裕和李宗闵都扶到宰相的位置上了 ̄ ̄这一点,也是前段时间朝中的大臣们感到很是难解的一件事情。

    于是韦处厚冲着杜风稍稍地点了点头,也不再说话了,任凭裴度如何跟他使眼色,他也是无动于衷了,跟杜风一起,默默欣赏着这帮争论不休的大臣。

    就这么着,在多数人的诧异之中,这两拨人吵了差不多能有两个多时辰,眼看着就要到了午时,大概是饿了也吵累了,终于稍微地消停了点儿。这其中,杜风只恨这个年代没有录音机,否则把这个录下来,放到网上去,那多过瘾啊?保证用不了几天就能让全国人民感慨,原来这帮大臣们吵起架来比大街上的泼妇骂街没好到哪儿去啊?只是他们不说脏话,而是引经据典,搞得就跟两拨人说群口相声似的,很强很暴力!

    看到两拨人有点儿偃旗息鼓之意,李昂也觉得差不多了,再看看杜风,杜风冲着李昂微微一点头,李昂便开口说到:“诸位爱卿的话,朕都听得清楚了。不过这种事情,本也不是短时间能解决了。不如容朕思考思考,诸位爱卿若是没有其他的事情,就先下去吧。”说完,李昂冲着旁边的宦官总管摆摆手。

    宦官总管高声叫到:“皇上有谕,散朝!”说完,竟是也不管那些臣子们还想不想接着说话了,护着李昂一转身,往殿后走了。

    百官面面相觑,心说这算是怎么回事啊?吵得这么厉害,皇上也不表个态,嗬,他一句话,说是要容他想想,然后转身就走了?那我们怎么办啊?是走还是继续跟这儿呆着?好像那两拨人还没吵够呢!

    那两拨吵着的人更郁闷,更是搞不明白了。李德裕这边的,心里都想的是,他***,我们之所以要出来说这些,可都是你杜风表现出来的意思是说这跟皇上的想法一样啊,要不我们有病啊?非要让军队出去打仗。难道我们不知道打仗劳民伤财,会让百姓生灵涂炭么?那还不是觉得这都是皇上的意思?可是我们是站出来了,你杜风怎么却躲在后边好像没事人一般?拿我们当炮灰没关系,总也得当得有点儿价值吧?皇上也是,居然来一句容他想想就跑了,那我们吵什么啊?

    李宗闵那边稍好点儿,不过也没好到哪儿去。眼看着对方是李德裕和裴度两个宰相,自己这边只有自己一个,充其量李逢吉算是半个,是前宰相么。可是对方明摆着还有个韦处厚没出马呢,显然是对方占了上风。心里不免对于李昂也有些恼了……

    杜风笑眯眯的,看着这帮大臣一个个不知道该走还是不该走,他好整以暇的说了一句:“怎么?诸位大臣是打算等着吃中饭么?吵了那么久,也该累了,早些回去吃饭吧。没吵的听也听累了,唉,我反正是饿了,先走一步,各位看着办吧!”

    说完,他一甩膀子,把那帮人撂在那儿了,自己走了!

    这下可把李德裕和裴度给气的不轻哟,心说好家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