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缺九州经典力作(套装共11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老六,怎么弄成这德行了?”他说,“一条狗也混得比你滋润。”

    我有气无力地回应他:“如果一条狗也有个千里赶来投奔它的远房表兄,我打赌它混得比我惨。”

    宇文非此刻正在屋角冥修,而即便他听到了也不能把我怎么样。老七把我揪到我们常去的一家新疆饭馆,给我要了50个肉串。

    “真没想到,你们这些文化人也能混到这种境地,”他叹息着,“来点啤酒,别噎着。”

    “再来30串,”我推开他递过来的啤酒杯,“狗屁文化人。”

    我几乎是不假思索地让宇文非充当了我的便宜表哥。我不是不信任老七,只是害怕他把我当成疯子。这种事情原本只有在玄幻小说里会出现,老七这种怀着朴素唯物主义观的粗人多半要笑岔气。

    “你也不能让你表哥吃闲饭啊,”他说,“找点活儿给他干,实在不行让他和你一起去卖碟。”

    我摇摇头:“他是个书呆子,除了读书什么都不会的。当年因为家里穷,没能读大学,现在年纪一大把了,想到北京找饭吃,谈何容易。”

    这么损他两句,让我略有些报复的快意,但随即我觉得,有必要认真考虑老七的建议。哪怕让他去洗盘子?

    宇文非对此倒是没什么意见:“洗碗这种事情技术含量不高,我可以试试。”正好老七一个朋友张罗了一家小馆子,我便把他塞了过去。

    那一天正赶上大学开学将至,我估计大批学生已经返校,决定回学校去碰碰运气。此时正是大学管理相对混『乱』的时候,我很轻松的溜进了几栋宿舍楼,小有斩获,但藏在衣兜里的av没卖出去。想当年,我们都是问:“有『毛』片么?”

    现在的学生们则问:“爱田由的片子有没有?”“下次捎两张苍井空。”显然,我又落伍了,这已经是个又黄又专的时代了。况且如今宽带盛行,若非我的母校基础建设太差至今宿舍没有校园网,无法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我还真很难找到生意。

    回到家里,却发现宇文非正悠然自得地坐着。我看看表,正是饭点,他无论如何也不该出现在这里。

    “你是不是跷班了?”我问,“现在正是最忙的时候。”

    他的脸『色』平静得象什么都没发生过:“不是,我洗了四分之一个对时,呃,半个小时,他们就告诉我不用干了,可以回来了。”

    这孙子肯定闯祸了。我打电话过去问,那小饭馆的老板、老七的同乡带着哭腔说:“您这位爷哪儿是小馆子的洗碗工啊,王府饭店洗碗的也不能一个盘子洗二十分钟倒上半瓶洗洁精吧?”

    无疑他说得有些夸张,但我可以想象。我疲惫的看着宇文非:“我亲爱的表哥,人家是小本经营,你不能洗碗就把人家彻底洗破产了啊。”

    “可是这种公用的食具必须经过严格的清洗,”他仍然气定神闲,“你们这个世界的医学比我们九州发达,你应该知道……”

    “行了!”我坚定的制止了他继续发挥下去,想起了那句古训,“百无一用是书生啊。”

    “其实这不过是我们龙渊阁凡事谨慎精密的作风而已,”他慢吞吞地说,“非此不能保证知识的正确『性』。这是……我头脑里的另一个龙渊阁。”

龙渊 2。6() 
龙渊阁时间流逝很慢,不知不觉间,一百年的时光已经过去了。老师这一天把我召唤过去,温和地说:“差不多了,你应该开始做一些正式的工作了。”

    我很激动,能够为龙渊阁的收藏贡献一点力量,一向是我所期盼的。根据所分派的任务,我整理了一场战役的资料,但这份资料很快被老师退了回来。

    “太不精确了,”老师说,“这样语焉不详的史料,怎么能流传后世?”

    说着,它在我眼前展开卷轴:“你看,‘当日风向在秘术催动下变化不定’,怎么变的?规律如何?‘叛军集结了最后的香猪部队’,这支部队规模多大?有多少兵力、多少香猪?然后……”

    我禁不住小声嘀咕了一句:“你为什么不要我说清楚,那些香猪是什么亚种……”

    老师一愣,随即流『露』出赞许的目光:“很好,你开始明白其中的要点了!香猪一共有37个亚种,不弄得精确了,会让后世之人困『惑』的。”

    困『惑』的是我。我无法相信,后世之人在研究这场战役的时候,会去关心所用的香猪的品种,会去关心风向究竟是由北风转到南风,还是由西风变成东风。但是龙渊阁的原则是这样的:

    龙渊阁绝对不允许任何不确定的、模糊的、模棱两可的记载,它所记录的,是历史、是真理,是经过千万年都不会改变的事实。这样的事实,要力图做到无限精确,无限接近于事实的本来面目。

    我的老师就是这样一位作风严谨的学者,为了研究某次宫廷政变中所使用的毒『药』的成分,他可以连续两个月在龙渊阁里爬上爬下查找资料,以便得出确定的答案。我看着他佝偻着背,把自己瘦弱的身躯深深埋入如山的卷堆中,总是忍不住要心生同情。我一度以为,龙渊阁的学者们,都会是这么一副弱不禁风的形象呢。

    后来我才知道我错了。龙渊阁每隔一段时间——这个间隔大约是十年左右——就会召开一次勘误会,那个时候,所有尚存在争议的问题都会被拿出来,有不同的研究者进行讨论。没到这个时候,龙渊阁就会变得像一座没有血腥味的战场,学者们就像手里没有刀枪的将军,寸土必争,寸步不让。

    我有幸作为随侍弟子,参与了一次这样的争论。我的老师和他的一位同仁剑拔弩张,面红耳赤。

    “一百二十步,”我的老师说,“这是确凿无疑的,至少有四十五篇文献支持这一数据。”

    “无稽之谈!那些都是事后国家刊行的传记,你得知道,正史都含有美化的成分,”他的辩论对手说,“我手里的资料才是真实可信的,不会超过一百零五步。”

    “野史才是最不可信的,”我的老师十分不屑,“你所援引的资料里甚至还说,那一仗是获得了夸父的帮助才取胜的,无稽之谈嘛!”

    他们争论的问题是这样的:在北荒曾经发生过一次蛮族两个部落的大战,其中实力较弱的一方由于兵员不足,只能用娃娃军仓促上阵,而他们的臂力不足以拉开强弓。于是他们改进了带机括的铁弩,设计出一种材质脆弱、只能发出三箭的木制弩。而当前的焦点则在于,这种弩究竟能发『射』多远。

    这一场争论持续了二十多天,开始我还专心致志地记录两位师长的发言要点,后来我开始困倦、昏昏欲睡,偷偷在正经资料里面夹带一些有意思的读物,以免自己真的睡着了。很巧的是,我在一本游记里面看到了对我们龙渊阁的描写。

    那是一个叫邢万里的人写的游记。他声称自己曾经到过龙渊阁,并见到一位老者在研究肉糜制菜的问题。那位老者说,肉糜可作出一万三千多种菜肴。

    无稽之谈,我边看边想,根据龙渊阁的资料,肉糜最多能做出九千种菜,这个邢万里毫无疑问遇到了骗子,或者他自己本身就是个骗子。我没有意识到,我自己也越来越合乎龙渊阁的节拍了。

龙渊 1。7() 
按照宇文非的说法,龙渊阁的时间和外界不一样,假如不算冰冻在冰块里的那段未知岁月,这家伙也已经活了几百岁了,这真让人羡慕。古往今来的帝王,为求长生殚精竭虑,倒还不如遁入龙渊阁,可惜他们和眼前这个龙渊阁子弟一样,丝毫也不知道龙渊阁的下落。

    大学开学了,生意看涨,我每天赶在菜市收摊前弄一推鱼头回家,给宇文非熬汤。房东跑来提抗议,说最近院子里的野猫越来越多,这也就罢了,宇文非自己居然也唧唧歪歪。

    “再吃半个月,我就变成鲛人了,”他说。

    “鱼头补脑子,你知道不?”我很愤怒,“你要再不能记起来怎么回去,我就要焦了,管你什么焦人糊人。”

    他无声的笑了,过了一会儿说:“其实你不必收留我的,虽然我觉得你可以帮助我,但你并没有这个义务。何况,把我交给官府,你还能得些花红吧。”

    我叹口气:“我不是不想,但我这人生来就和官府不对付。再说了……”

    “再说什么?”

    我犹豫着,措着词,最后小心翼翼地说:“虽然我还是觉得你是个疯子的可能『性』最大,但是,这个九州世界对我还真有点吸引力。你也看得出来,我混得很失意,所以我希望能发现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别人都不知道的世界,也算是略微满足一点自尊心。”

    宇文非看了我两眼,不声不响的端起碗,咕嘟咕嘟喝起来。

    其实按照科学的观点,鱼头和王八这类的东西,和记忆力毫无关系。何况宇文非不是记得太少,而是记得太多,那些混『乱』而自相矛盾的细节,不光令他自己困『惑』,我听着都头大。

    “你仔细想想,龙渊阁究竟在哪儿?”我说,“不然你怎么回去?”

    “在九州,”他的答案无懈可击,气得我直翻白眼。我想起自己大学时闲着无聊,读过许多穿越类的垃圾小说,主人公要么是从现代回到古代,凭着高科技的头脑和装备征服世界与美女;要么是从古代跳到现代,凭借着绝世武功闯出一片天地。但是小说和现实的反差是巨大的,这种跑到异世界天天喝鱼头汤的废物,便是九流小说家也编不出来。

    “这么说,你要是去到九州,就能改变天下的命运了?”他听完我的抱怨,若有所思。

    “没可能,”我摆摆手,“你以为我比你强很多?我要是去了九州,也许一『露』头就被什么莫名其妙的『乱』箭『射』死了。”

    “嗯,世界的确处于动『荡』不安中,”他说,“九州几乎没有过完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