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入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今欲获福而远祸。未论行善。先须改过。

 

现在讲‘改过之基’,就是趋吉避凶,改过为先。在没有谈行善积德之前,先要改过。过不能改,或改的不彻底,虽然修善,善中夹杂著恶,善不纯,功难显。因此,改过是积善的先决条件。所以,先讲‘改过之法’,再说‘积善之方’。

 

但改过者。第一。要发耻心。思古之圣贤。与我同为丈夫。彼何以百世可师。我何以一身瓦裂。耽染尘情。私行不义。谓人不知。傲然无愧。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矣。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耳。此改过之要机也。

 

了凡先生提出了改过三要素,第一是羞耻心。人能够知耻,就决定不会起妄心,动恶念。知耻放在改过三要素之首,用意非常之深,凡夫何以不能成圣,病根就在此地,这是把我们的病根说出来了。

 

我们应当常常想到,古圣先贤与我们同样是人,佛经亦云诸佛如来也是从凡夫修行成佛菩萨。孔老夫子、释迦牟尼佛距今几千年,还普遍为世人所尊敬,不分国家、不分种族,甚至不分宗教都接受其教诲。诸佛菩萨、大圣大贤何以能成为百世之师?我为什么不能?以此标准观察,羞耻心就发出来了。人能常如是思惟,必能发愤自强。

 

‘我何以一身瓦裂’,就像一个破碎的陶器,一文不值。

 

‘耽染尘情’,这是我们的毛病。‘耽’,过分的快乐;‘染’,染污;‘尘’,五欲(财色名食睡)六尘(色声香味触法)。这些一定要节制。若纵情放逸,后果不堪设想。世间人耽染七情五欲,不知情欲非真,其中虽有乐,而付出的代价甚大,得不偿失。佛为我们详细说明,这个代价就是造成了六道生死轮回。世间最苦、最可怕之事,莫过于此。

 

由此可知,圣贤人在世间,和光同尘,亦不离七情五欲,但是能淡薄情欲,行为合礼合法。‘礼’,就是有节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分;不及是不合礼,过分也不合礼。在古圣先贤的教育里,家庭有秩序,夫妇相敬如宾,都有节度,决不是纵情耽染,所以家庭和睦。

 

粗浅的说,人欢喜七情五欲的享受,但是人更爱惜自己的生命。到了要舍的时候,大概七情五欲可以舍,但不愿意舍自己的身命,而且还希望自己长寿,这都是人之常情。你想长寿,就要在生活各个方面懂得节制。古人云:‘病从口入,祸从口出。’。你要远离灾祸,言语态度不能不谨慎;你要身体健康,饮食起居不能不谨慎。

 

如今希求健康长寿者,不知养生之道,反使身体衰弱。我初学佛时,明白素食有益于身体健康,就决心吃长素。当时一些长官、同学、朋友都劝我:‘学佛是可以,佛教很多事情不能做!’可是到了晚年,五、六十岁的时候,这些朋友们看到我,态度完全改变了,都说‘你的路走对了’。再过二十几年看到我,现在个个都羡慕我的相貌改变了,体质改变了。这是修学佛法得来的第一个好处。

 

去年,澳洲政府发给我永久居留,按照规定要做身体检查。检查完之后,医生说:‘法师,您来检查是多余的。您到底吃什么营养品?’我说:‘所有营养品,我一概不沾。’为什么?那些东西都有副作用,生活愈简单愈好。我每天读书,早晨六点多钟起来,晚上十二点钟才入睡。吃过午饭,如果没有事情,休息一会儿;有事情可以不必休息,精神饱满,工作正常。所以,你能说素食没有营养吗?我可以做证明。许多出家人身体都很好,也吃得肥肥胖胖,他们并没有吃肉。

 

健康真正的因素是心地清净,没有妄想、杂念。其次,饮食起居如法,有秩序,有节制,决定不沾染五欲六尘、名闻利养、贪嗔痴慢,这是健康的真因。一切随缘而不攀缘,这是健康的外缘。有真因,有外缘,健康的果报自然现前。

 

‘私行不义’,‘不义’就是不应该做的。真正讲求修养的人很谨慎,无论对人、对事、对物,一定要想到这件事我应不应该做?这句话我应不应该说?

 

‘谓人不知’,以为别人不知。古人言:‘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掩藏再严密,终有败露的一天,哪会有人不知道的事情?

 

‘傲然无愧’,‘傲’是傲慢,‘无愧’是没有惭愧心;惭是良心的责备,愧是舆论的制裁。受到外人批评,毫不在乎,脸皮很厚。我们要细心观察,这样的行为,‘将日沦于禽兽而不自知’,禽兽是三恶道。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此造作,必定沦于三恶道,自己还不觉察。

 

经云:‘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失掉人身,来生再得人身的机会很小。得人身的条件为何?五戒十善,儒家讲的五伦十义做得没有欠缺,来生一定得人身。我们能得人身,就是过去生中五戒十善修得还不错,这一生得这个果报。但是这一生我们有没有继续修?就要问自己了。

 

‘世之可羞可耻者,莫大乎此’。那些圣贤人原本与我们是一样的,他们今天能生天,能作佛菩萨;我们今天思想、见解、言行都不善,将来的前途就是地狱、饿鬼、畜生。果报悬殊如此之大,真是可羞可耻!

 

我常说学佛就是学圣人,学做一个明白人。唯有明白,才能向上提升自己的境界,现前过诸佛菩萨的生活,将来入诸佛菩萨的境界,我们学佛真正的目标在此地。现在我们要把这个身体当作工具,多替众生做一些好事,为人民服务,为国家服务。以《了凡四训》而言,就是改过修善,积功累德,为大众做个好榜样。

 

‘孟子曰,耻之于人大矣,以其得之则圣贤,失之则禽兽,此改过之要机’。儒家讲‘知耻近乎勇’,勇于改过自新,就能成圣成贤;若不知耻,就会沦落到地狱、饿鬼、畜生。‘知耻’是改过一个重要的诀窍,我们不能不注意。

 

我在美国休士顿曾经遇到一位同修,跟我谈到今日社会动乱不安,要从知耻来帮助大众回头。现在人之所以敢造恶业,究其根本因素,就是不知耻。所以,今天必须要提倡知耻,我们成立一个知耻学社。我同意他的说法。我说很好,你去拟定章程,我会响应。以后我离开美国,这件事情也就淡漠了。任何一桩好事,一定要有热心的人士去推动,在社会上寻找对传统道德还有概念的人,听到还能生欢喜心的人,集合起来成立一个社团,自己认真修学,大力弘扬,这是一桩好事情。

 

第二。要发畏心。天地在上。鬼神难欺。吾虽过在隐微。而天地鬼神。实鉴临之。重则降之百殃。轻则损其现福。吾何可以不惧。

 

改过之法,第二要发畏心。‘畏’是害怕,含有恭敬的意思,知道畏惧,才能生诚敬之心。过去,弟子对于父母、尊长,学生对于老师,都有敬畏之心,又敬爱又害怕。如果没有畏心,又不知耻,什么样的坏事做不出来?今天知耻的人少了,敬畏的人也少了,原因何在?在于没有好好的教导。人不是圣贤,不是佛菩萨再来,所以教育比什么都重要。

 

《礼记·学记》云:‘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自古以来,一个政权的建立,朝代的形成,不出五年,国家一定是制礼作乐,这样教化人民的工作就完成了。所以,改朝换代乱世的时间很短,很快就能恢复秩序。唯独我们这一代很可怜,满清灭亡之后,一直到今日,都没有制作礼乐。礼乐没有颁布,这个时代将来在历史上就称为‘乱世’,这是中国历史上动乱时间最长的一个时期,人民的生活,人与人之间的往来,无所适从。

 

在台湾民间,一般父母过世了,儿女丧礼穿的孝服,有人披麻带孝,有人穿黑色中山装。同修们问我:‘这个合不合礼?’我说:‘中华民国建国至今,没有颁布礼乐。有人披麻带孝,这是清朝的礼;有人穿黑色衣服,这是用外国人的礼,都可以用。因为国家没有礼,用什么都能行得通。’过去帝王时代非常重视礼乐,衣服不能随便穿,你是什么身分就穿什么服装,士农工商都有分别。人家一看,就知道你是从事哪一个行业,你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地位;地位比你低的,对你一定要尊重,便于行礼。现在没有礼,社会没有秩序,天下大乱。我们生在这个时代,向往古代那种社会,但是我们也不能忽略现实,虽然别人不讲,我们要明白。

 

天地鬼神有没有?肯定是有。我们眼睛看不到,耳朵听不到,身体接触不到;然而我们接触不到的东西太多了,不能因为我们接触不到,就认为他不存在。何况鬼神的感应,不但在中国历史上记载得很多,现代报章杂志也常常报导。那些报导当然都是事实,可是依然有许多人不相信。这也难怪,如果不是亲自经历,别人讲的很难相信。到哪一天你有这个福分、这个缘分亲见鬼神,你才会相信。

 

我初学佛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给我讲过很多他亲身经历的故事,都是真的。抗战之前,他曾经是苏州一个银行的总经理;抗战期间,他是四川税务局长;抗战胜利后,他做浙江省财政厅长。我问他老人家学佛的因缘,他说抗战期间住在重庆,晚上常常跟朋友打麻将。有一天凌晨两点多才散会,那时没有交通工具,都是走路回家,路灯很暗,他看到前面有个人,也没在意。走了差不多半个多小时,他忽然想到,前面是个女人,一个单身女子,怎么会半夜出来?他这一想,寒毛直竖。再仔细一看,只有上身没有下身,吓呆了。这一惊吓,前面这个人不见了。他跟这个人在一起走了半个多小时,绝对不是眼花,他真的看到鬼了。他说从这一天起,他才真的相信佛。学佛之后,他对那个鬼非常感激。他说如果不是亲自遇到,这一生永远不会相信。他的岳父章太炎先生是位虔诚的佛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