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入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三皈的仪式,是请一位出家的僧尼作证,并且教授三皈的内容,那就是:

我某某,尽形寿皈依佛,尽形寿皈依法,尽形寿皈依僧。(念三遍)

我某某,皈依佛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天魔外道。

我某某,皈依法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说。

我某某,皈依僧竟,宁舍身命,终不皈依外道邪众。

三皈的仪式,简单而隆重,主要是使自己一心一意地皈投三宝、依仰三宝,获 取圣洁而坚贞的信心。佛是佛陀,法是佛的言教,僧是弘扬佛法的出家人,从这三 大对象的皈依,可以得到现前的身心平安,以及未来的解脱生死乃至成佛之道的无 上至宝,所以称为三宝,所以信仰佛教也就称为皈依三宝。

注 一:增一阿含卷六利养品:有一婆罗门劝佛至孙陀罗江侧沐浴除罪,佛以不与取、杀生、妄语、心等告之洗罪。

§佛教为什么要信仰三宝?

是的,这是佛教最特殊的内容。其他的神教,或者唯信上帝(如犹太教及回教 等),或者信仰圣父圣子圣灵(如基督教),或者加上圣母的崇拜(如天主教)。 佛教,因为是无神论的宗教,所以不把佛陀当做神道来崇拜,也不以为佛是独一无 二的,更不以为佛陀能够创造万物或赦免人类的罪恶。佛教看佛陀,如同学生看老 师,老师能教导学生,能使学生改变气质、充实知能、修养身心,却不能代为学习,也不能代替升学。

因此,佛教的信仰是纯理性的,也是纯伦理的。佛教对于佛陀的崇拜,相同于 子女对于父母的孝敬,是出于报恩的情怀。一个正信的佛教徒,决不会是为了避祸 致福而崇拜佛陀,佛陀的愿力虽能藉著祈祷的心力感应而产生神□,但那主要的还是祈祷者自己,如果是自己的定业现前,纵然祈祷,佛陀也是无能相助。若能依照佛所说的正法而行──如布施、持戒、忍辱、努力、修定、习慧等的行为,便可以 改变往昔的业力,或者重罪轻报,或者轻罪消除──因为业力的现行受报,也像种 子的发芽生长,需靠助缘的促成,同样一粒种子,遇到阳光、空气、水、土、肥料 、以及人工的培植,必然长得快长得大,相反地,如果缺少这些助缘,乃至没有这 些助缘,种子便会长得缓慢□弱乃至根本不能发芽了。佛教看善恶因果的造作与受 报,也同这个道理一样。所以佛陀的崇高伟大,不是由于造物与赦罪(根本无人可 赦他人之罪──一神教的赦罪观念,是由神权独裁的混合产物),而是由于佛所亲 证的解脱之法,并且将此解脱之法说了出来,供给大家去如法修行,修行之后,便 可解脱,乃至可跟佛陀一样,使得大家都能成佛。

因此,佛教徒们,往往不愿自称为佛教徒,宁可自称为三宝弟子。因为,佛教 的发明者虽是佛陀,佛教所重视的,与其说是佛,倒不如说是法;佛不能代人解脱 ,法能够使人自行解脱。崇拜佛陀,是为崇拜佛陀修证说法的恩德,佛陀经过三大 无数劫的长期修行菩萨道的结果,亲证了解脱之法,亲证之后,便毫不保留地给我 们奉献了出来,所以,这一恩德的崇高伟大,要比世间一切恩德的总和更加崇高伟 大到千百万倍──何止千百万倍?简直是无法比喻也不可思议。

但是,佛法的流布,必须仰赖佛的干部,那就是僧。僧有菩萨僧(如文殊、弥 勒、观音、地藏等),有声闻僧(如舍利弗、目犍连、大迦叶等的罗汉),有凡夫 僧(如一切持戒清净自修正法并能说法度众的比丘及比丘尼)。由于僧能把佛陀的 正觉解脱之法,传流传布传授给了我们,为了法的理由,所以僧的恩德也是无量。

弘扬佛法,不限出家人,在家的佛子同样可以。住持佛法,则非出家的佛子不 可。所谓住持佛法,是指代表佛法、象徵佛法、并守持佛法而住于世间的意思。比 如一般人同样见到一个佛弟子,见到出家的,就会连想到佛教,见到在家的,就不 会产生佛教的印象(除非自行表白,但也不能逢人便说自己是佛教徒的)。

所以,佛法的发明是佛陀,佛教的重心是正法,佛教的住世是僧众。正因如此 ,佛教尊称佛法僧为三宝,主要的是有离苦得乐的法宝,法宝是由佛陀所证所说, 由僧能持能传,所以也都称之为宝。佛陀在世,佛教以佛陀为皈依的中心,佛陀灭 后,佛教则以僧团为皈依的中心;皈依三宝,是为要学法宝,要学法宝,需由僧宝 作良导──包括思想的传授及行为的影响。所以佛陀灭后的佛教,供养三宝的对象 ,乃是偏重于僧宝。又因为佛教主张「依法不依人」的缘故,特别重视正法的流布 与皈依,僧人的生活行为是他们个人的事,只要他们的见解正确,能够开演佛法, 纵然破了禁戒,仍该接受俗人的恭敬供养──这是伦理的要求,好像一般所说「天 下无不是的父母」;又像小学的老师未必受过大学的教育,大学毕业的人,总不能 否认小学时代的老师。

因此,对于一个正信的佛教徒来说,崇拜佛宝是由于法宝的理由,又为了法宝 的信受,所以要崇拜僧宝。崇拜菩萨,也是敬僧的一种。对于圣僧大菩萨及阿罗汉 ,固然要恭敬供养,对于凡夫僧的持戒而能说法者,也要恭敬供养,乃至不持净戒 但有正见能说正法的出家人,也要恭敬供养(要紧的是要有正见能说正法)。事实 上,在去佛世已远的时代之中,圣僧很难遇到,敬僧的对象,当是凡夫的比丘比丘 尼众,经中也说供养凡夫僧与供养圣僧无异,同有不可思议的无量功德。

佛教的高明博大,三宝两字即可概括无遗,所以信仰佛教,即是信仰三宝。对 于僧宝的信仰,在佛陀时代,乃至迄今的泰缅锡兰等国,根本视为当然的事。但在 中国的佛教,敬僧的观念,始终未能形成普遍的风气;由于僧尼素质良莠不齐,一 般所敬的出家人,仅是少数的高僧而已。上焉者是恭敬高僧的德学,下焉者是把高 僧当做神道来盲目崇拜。正由于高僧信仰的风气,也促成了一些劣僧的虚伪作怪, 以期博得低级的神道式的崇拜。这些都是亟待修正的观念,作为一个正信的佛教徒 ,他是不会如此的。(注二)

注 二:易经观卦之疏云:「微妙无方,理不可知,目不可见,不知所以然而然,谓之神道。」

易经观卦云:「观天之神道而四时不惑,圣人以神道设教而天下服矣。」
 

   
 

 
 

。。。。。。
 
 下一章
 
  
    
~~~ 正信的佛教 ~~~

§娼妓屠宰渔猎贩酒等人可以信佛吗? 
可以。佛教的恩德,浩如大海,只要能有一念信心,均可进入佛门,成为三宝 的弟子。

虽然,佛教的五戒之中,禁止邪淫、杀生、饮酒。同时,也将上列的这些行业 称为恶业邪业或不正业。但是,住于海岛的人民,如果除了打渔不能生活;住于山 区的土人,如果除了打猎就要挨饿;贫困的妇女,如果除了卖淫、卖笑、伴舞等, 就不能从事其他的职业来谋求最低限度的生活所需;如果上一代经营屠业或酒业, 自己也只学会了屠业或酒业的谋生技能。如果由于这些唯一的求生存的理由,佛教 并不要求他们首先放弃了原有的行业再来信佛。不过,当他们一旦信佛之后,如果 能够设法改业的话,佛教是会积极地鼓励他们的。因为佛教的宗旨,是在鼓励大家 都能从事于善良而正当的职业。何况那些行业的本身就是一种罪恶,不受戒者,虽 无破戒之罪,但仍有其根本性质的罪过。

万一由于各人实际状况的原因,无法改业的话,佛教也不以为他们是破戒。因 为,信仰佛教的初步,可以仅是皈依三宝。受戒持戒,虽是佛教所希望的,也是有 很多功德的,但不是勉强的。如果不持戒,就不必受戒,既没有受戒,当然无戒可 破,也没有破戒的罪过。如要受戒,受戒的机会,随时都在等待他们,五戒之中, 能受几戒就受几戒,如果受了之后,不能持守,也可随时舍戒,舍了戒再作恶业, 也不算犯戒。舍了戒之后,也可以重新再受。要是不舍戒而破戒,破戒便是犯罪!

佛教,非常的宽大。虽然不能受持最起码的五戒,只要能对三宝生起一念的信 心或些微的敬意,就有很大的功德,就是种下了将来必可成佛的善根,何况是皈依 了三宝?皈依三宝之后,只要求不另信奉其他的宗教,并不要求非受五戒不可。所 以,佛教是不会拒绝任何一个愿意信仰的人的。

§佛教相信忏悔吗?

是的,佛教确切地相信忏悔的功能。

佛教相信,除了重大的如杀生、偷盗、邪淫、大妄语(妄称自己是圣人)等的 已遂罪,必须随业受报之外,其他的未遂罪,以及过失犯戒与威仪犯戒等罪业,均 可依照佛所规定的方法忏悔。

忏悔的作用,是在毫不容情地自我反省和自我检束;是在自觉心的警示和自尊心的洗沥,从此之后再不复犯;只要能有改过自新的决心,往事已过,不复追究, 心地便会从罪恶感中得到解救,恢复平静,这就是忏悔的功能。犯罪之后,必须坦 诚地发露(以情节轻重,分向众人、向三数人、向一人、乃至自对良心,吐露所犯 的罪行,恳切悔过,决志不复再犯),否则,这一罪恶的阴影,势将永藏心底,也 就成为他日感受报应的种子;忏悔之后,这一罪恶所感的种子,也就随即消失。

不过,忏悔的目的,是在自净其心不复再犯,如果常常犯罪,常常忏悔,又常 常再犯,那末,忏悔的行为,便会失去应有的功用了。同时,佛教的忏悔决不同于 耶教的祈求上帝赦罪,佛教不相信有任何神只能够赦人的罪。佛教的忏悔是在洗刷 染污了的心,使之恢复清净。

§佛教相信天堂与地狱吗?

是的,佛教毫不怀疑天堂与地狱的存在,因为天堂与地狱,都在生死范围的轮 回之中。佛教相信,只要不出生死的界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