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入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很快地被提出审判,终于在‘拾遗’(谏官)的任内,被迫停职返乡。在家里,了凡非常恳切、认真地行善直到去世,过逝时享年七十四岁。明熹宗天启年间,了凡的冤案终于真相大白,朝廷追叙了凡征讨日寇的功绩,赠封他为‘尚宝司少卿’的官衔。了凡先生从当学生时,就非常喜欢研究学问,书不论古今,事不分轻重,他都认真研究,并且非常通达。例如:星象、法律、水利、理数、兵备、政治、堪舆等。

 

了凡先生在宝坻县当县长时,非常注重人民的福利,常常想做些有利地方的事情;宝坻县当时常有水灾氾滥,了凡先生于是积极兴办水利,将三汊河疏通,筑堤防以抵挡水患侵袭;并且教导百姓沿著海岸种植柳树,每当海水氾滥,挟带沙土冲上岸时,遇到柳树就积挡下来,久而久之变成一道堤防。于是了凡先生又督导百姓在堤防上建造沟渠,并鼓励百姓耕种;因此,荒废的土地渐渐地开垦,了凡先生又免除百姓种种杂役以便民,使得百姓安居乐业。了凡先生家里并不富有,可是却非常喜欢布施,家居生活俭朴,每天诵经持咒,参禅打坐,修习止观。不管公私事务再忙,早晚定课从不间断。在这当中,了凡先生写下四篇短文,当时命名为‘戒子文’,用来训诫他儿子,就是后来广向行于世的‘了凡四训’这本书。

 

第一篇   立命之学

 

一、一切都是命半点不由人

 

我童年时父亲就去世了,母亲要我放弃学业(科举),改学医,她认为学医可以养活生命,也可以救济别人。并且学术有成,也可偿父亲的心愿。

 

后来我在慈云寺,碰到位老人,一脸长须,相貌非凡,看起来飘然若仙风道骨,我就恭敬向他作礼。这位老人向我说:‘你有作官的命,明年就可进学,为何不读书呢?’我就把原因告诉他。并请问老人姓名,那里人,家住何处。

 

老人说:‘姓孔。云南人。得有“邵子皇极数”正传,命该传你。’于是我就接引孔老人回家里暂住,并将情形告诉了母亲。母亲要我好好的招待他老人家,并屡次试验老人的命学理数,竟然不管巨细都非常灵验准确。因此我就动了读书的念头,并由表兄介绍在郁海谷先生馆下拜学。

 

孔先生替我推算我注定的数说:‘你做童生时,县考应考得第十四名;府考应考得第七十一名,提学考应考得第九名。’到明年,果然三处考试,名数完全相符。孔先生又替我推算终身的吉凶。他说:‘那一年考取第几名,那一年应当选为四川省一个县的知县,在任上三年半,便该辞职回乡。到五十三岁那年八月十四日丑时,应寿终正寝,可惜没儿子。’我将这些话一一记录,并谨慎记住。

 

从此以后,凡是碰到考试,所考名次先后,都不出孔先生的推算所料。惟独算我的廪米,领到九十一石五斗,方才出贡。那知我吃到七十一石米时,学台[相当于教育厅长]就批准我补了贡生。因此我就怀疑孔先生推算的,有些不灵了。没想到后来果然被学台驳掉,不准我补贡生。

 

直到丁卯年,殷秋溟宗师看到我在考场中的备选试卷。慨叹道:‘这本卷子所做的五篇策,竟如同上给皇帝的奏折一样。像这样有大学问的读书人,怎可让他埋没到老呢?’并吩咐县官替我呈文,正式升补贡职。经过几翻波折后,总计所领之廪米,又确是九十一石五斗。

 

从此我更相信:‘升官发财、迟速有时、富贵在天、生死有命。’就对人生一切都淡然无求了!

 

二、命由己作相由心生

 

当贡生后,按规定到北京国子监读书。在京城一年中,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后回南京国子监读书。未进国子监前,先到栖霞山拜访云谷会禅师。与禅师对坐一室,三日三夜,连眼睛都没闭上。

 

云谷禅师就问我说:‘凡人所以不能成圣成贤,都因为被杂念及欲望所缠。你静坐三天,不曾见你起一妄念,以何缘故呢?’我回答说:‘我的命被孔先生算定了,荣辱生死,皆有定数,怎么想也不能改变,所以就老实不想了!’

 

云谷禅师笑说:‘我原以为你是个了不得的豪杰,那里知道,你只是个凡夫俗子!’我问禅师此话怎解。云谷禅师说:‘一个平常人,不能没有胡思乱想的那颗意识心;既有这颗一刻不停的妄心在,那就要被阴阳束缚了;既被阴阳气数束缚,怎可说没数呢?虽说数一定有,但只有平常人,才会被数所束缚。若是一个极善的人,数就拘他不住。因为极善的人,尽管本来数里注定吃苦;但他做了极大的善事,这大善事的力量,就可以使苦变成乐,贫贱短命,变成富贵长寿。而极恶的人,数也拘他不住。因为极恶的人,尽管本来数里注定要享福;但他若做了极大的恶事,这大恶事的力量,就可以使福变成祸,富贵长寿,变成贫贱短命。你二十年来,都被孔先生算定了,不曾把数转动分毫,反被数把你拘住了。一个人被数拘住,就是凡夫。这样看来,你不是凡夫,是什么呢?’

 

我问云谷禅师说:‘照你说来,究竟一个人的命运,能改变得吗?’

 

云谷禅师说:‘“命由己作,相由心生,祸福无门,惟人自召”。佛教经典里说:“求富贵就得富贵,求儿女就得儿女,求长寿就得长寿。”这都不是乱讲的。“说谎”是佛家大戒,佛菩萨怎会说假话来欺骗大众呢?’

 

我听了之后,心中还不明白,又进一步问:‘孟子说过,凡是求起来就可得到的,这是说在我心里可以做得到的事情。若不在我心里的事,那怎能一定求得到呢?譬如说道德仁义,那全是在我心里的,我立志要做一个有道德仁义的人,自然我就成为一个有道德仁义的人,这是可以尽我之力去求的。若是功名富贵,那不是在心里头的,是在身外的。要别人肯给,我才可得。若别人不给,我怎样可求得呢?’

 

云谷禅师说:‘孟子的话说得不错,只是你未能深入去了解。’。六祖慧能大师曾说:“一切福田,不离方寸;从心而觅,感无不通。”人只要从内心自求,力行仁义道德,自然就能够赢得他人的敬重。因为有仁义道德的人,大家一定会喜欢他,敬重他的。所以功名富贵,不必去求,旁人自然就给他了。为人若不反躬自省,从心而求,而只好高骛远,祈求身外的名利,则用尽心机,也只会内外皆空。’

 

三、天作孽犹可违

 

云谷禅师又问:‘孔公算你的终身命运如何?’我就从实详述了过往的经历。禅师说:‘你认为自己应该得功名?应该有儿子吗?’

 

我查察过去所为想了很久才说:‘我不该得科第,也不该有儿子。因为科第中人,大多有福相,而我相薄福薄,又未能积德以造福,加以不耐烦重,度量狭窄,纵情任性,轻言妄谈,自尊自大……,这些都是无福之相,怎么当得了官!’

 

俗语说:‘地秽多生物,水清常无鱼。’我好洁成癖,就变成一个不近人情的人了,这是无子一因。脾气暴躁,缺乏养育万物之和气,这是无子二因。仁爱是化育之本,刻薄是不育之因,我只爱惜自己名节,不能舍己为人,这是无子的三因。其他还有多话耗气,好酒损精,好彻夜长座不看养护元气等……,都是无子之因。

 

云谷禅师听了说:‘岂但只有科第不应得,恐怕不应得的事情,还多哩!世界上的人,是享千金财富,或享百金财富,或者应该饿死,是取决于各人心性业力所造成。明白的人,都晓得这是个人的努力及境遇不同所致,可是糊涂的人,就都推到命上去了,说是命里头注定的了。其实啊,上天只不过是顺水推舟,推我们一把罢了。譬如,善的人自己能够积德,天就会像正在生长的东西那样,下些雨露去滋润他,帮助他得到应该得的福报。恶的人自己尽管造孽,天也不过像要倒的东西那样,降些风雨去吹倒他,让他得到应该得的祸罢了。传宗接代的事也一样,但凭各人积德之厚薄。有百世功德之人,必有百世子孙可传;有十世功德者,必有十世子孙以护;只有两、三世功德者,也有两、三世子孙以保;而那些绝嗣者,那是他的功德极薄之故,恐怕罪孽还积得不少哩!’

 

云谷禅师接下去说:‘不过,既然你能说到自己种种的短处,就表示你已经晓得自己的不是了。将不发科甲与没儿的原因尽量改掉,化吝啬成施舍,化偏激为和平,化虚伪成虔诚,浮躁改成沉著,骄傲改成谦虚,懒败改为勤奋,残忍化为仁慈,刻薄改为宽容,珍惜自己,与人为善。从前的一切一切,譬如昨日己经死了;以后的一切一切,譬如今天刚刚出生;能做到这样,就是你重新再生了一个义理的身命了。

 

血肉物质之身,尚且有一定的数;而道德的生命那有不能感动上天的道理。太甲篇说:‘天降给你的孽,或者可以避开;而自己作了孽,就要受报应,不能愉快心安地生活了。’诗经也说:‘人应常常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合不合天道。求祸求福,全在自己。’孔先生算你,不得科第,没儿继后,虽是上天注定,但还可改变。只要扩充德行,广积阴德,这是自己所做的福﹙旁人不能夺走﹚,怎么能不会享得呢?易经一书。专谈趋吉避凶的道理,若说命运不能改变,则吉又如何取?凶又如何避?易经第一章就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福及子孙,你相信吗?’

 

四、持念咒语感应开智慧

 

从此我猛然顿悟,拜领受教。将往日一切大小过失在佛前表白忏悔。先求登科第,还誓作三千善事,以报天地祖宗养育之恩。云谷禅师并指点我,将每日所行的一切善事恶事,记在功过簿上,就是极小的善事恶事,也必要记上,如有过失,则须功过相抵。并教我持念‘准提咒’,加上佛菩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