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入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记的文章、教训,而成为唐宋八大家的首领。在佛门,明朝的蕅益大师,这是净宗祖师。他的老师是谁?是莲池大师。当时莲池大师已经往生了,莲池大师的著述在世间,他就完全依照莲池大师的著作来学。等于跟一位老师学,听一位老师教导;就像李老师当年教我一样。能找一位古大德做老师,这是决定不会有差错的。跟一个人学,学一家之言,学成功了,这也是有了‘师承’。

 

我今天介绍给诸位同学,不要跟我学,我没有能力做你们的老师。李炳南老师教我学印光法师,我今天介绍你们一位最好的老师——‘阿弥陀佛、无量寿经’。阿弥陀佛是我们的老师,我们一同依照无量寿经来修学,学成功就是成佛了。诸位必须要知道,学习讲究一门深入,一门通达,便能得定、开慧。古人在此阶段修学一般是五年。这五年专精一门,五年之后,才开始广学经论,那时眼睛放光,经义自然明了,假如不开智慧,还用意识虚妄分别,这样学佛即使学三百年,不要说经看不懂,看古人的注解也会错解其意。一定要自己真正有了悟处,再来看古人的注解,就晓得他的境界,和他对此经义理所了解的程度。

 

李炳南老师往年教给我的三条戒律。我以为是他独创的。前年(一九八九)我在新加坡弘法,演培老法师邀我讲演。我看到青年学生很多,就把我过去修学的经历,介绍给青年学生,希望他们能跟演公老人修学;跟他一个人学,学一家之言,必有成就。我讲完之后,演公老人拉著我的手到客厅里面去喝茶,告诉我:他做小沙弥的时候,在观宗寺,谛闲法师也是给他这三条。我这才明白!原来这三条,是中国祖师,代代相传收学生的三个条件,不是某一个人的啊,这才知道真正的‘师承’。老师看重的学生,一定叫你遵守这三个条件,先把你的眼睛遮起来,耳朵堵起来,烦恼都进不去——‘烦恼无尽誓愿断’。真正断了之后,烦恼轻、智慧长;然后放你出去参学!那是——‘法门无量誓愿学’。所以广学、博闻是在第二个阶段,绝对不是一开头就法门无量誓愿学,那就糟了,就害死人了。你们今天若不相信,下面的比喻也许能体会到。你听一位法师教导,便修一个法门;两位法师教你定是两个门路;三位法师,则如置身三叉路口;四位法师,如在十字街头,不晓得应该怎样学好。疑问马上就出来了。所以跟一个人学,是对的、有道理的。我们看古大德,在高僧传、居士传里,常见学人跟一个老师,有跟二十年、三十年的,一直到开悟,才出去参学。这是非常有道理的。我们修学佛法能不能成就,若不懂这个秘诀,不遵循这个道理,想要成功实在太难太难了。你们找不到好老师,我给你们介绍‘阿弥陀佛’做老师,‘无量寿经’就是课本。死心塌地念这一部经,念上五年,再看别的经。这要有很大的耐心,这就是‘定慧等学’。除此一经,别的经都不可以看,就看这一本。五年之后,再看别的经,体会就不一样了。真的不一样了。因为你有相当的定慧修养,所以样样都通达了。

 

佛法的教学与世间的教学,在观念和方法上皆不相同。譬如世间人读书,在大学里选科系,要很慎重,要多方去选择。佛法教学不是如此!他是希望你开启圆满智慧,将来这所大学所有的科系你统统都明了。他是这样的教。从那里学起呢?从一门深入学起,所谓‘一经通,一切经都通’。因任选‘一部经典’都可以,最重要的就是‘一门深入’。这一经未通,决定不能去看第二部经。什么叫通呢?通是开悟。从这一部经上得定、开慧,这才叫通达。然后你看其他一切经典,一看就通达了。这有个比喻,世间人做学问,常说:做学问要像金字塔,先博,然后再精、再专精。是由博而精。诸位想想,金字塔无论怎样高广,它有极限的,到达顶点,就终止了。佛法则不然,佛法像种树一样,先有根、有本,然后慢慢再长成枝叶花果,无量无边。他是从一点发生出来的、散发出来的,到最后是大圆满。结果是世出世间法,没有一样不通达。所以他的教学方法不一样,未来的结果也不一样。世间法的学问,往往到了极限就没法突破,没有办法再扩展,也没有法子再提升了;佛法则是没有止境的。诸位仔细、冷静的去想一想,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才知道佛法教学的善巧,教学法的高明,绝对不是世间一般浅识之士所能够明了的。开头好像是没有什么,后来的成就真的不可思议。世学开头好像是广学多闻,到后来往往触处不通。它与佛法所采用的方法不一样,结果自然不相同。

 

四弘誓愿是佛指示给我们修学的程式、修学的过程。依照这个过程来修学,没有不达到究竟圆满的。末后一条‘佛道无上誓愿成’,就是烦恼断尽、法门圆满——无量无边的法门没有一样不通达,没有一样不圆满,这就叫做‘成佛道’。佛在华严经里,尤其是华严末后的一段普贤菩萨行愿品,我们称为‘四十华严’(总共四十卷)。世尊以善财童子作为佛法修学的榜样,他不但讲理论方法,还做给我们看——表现在日常实际生活之中。善财童子最初亲近的老师是文殊师利菩萨。文殊菩萨就是教他遵守前面所说的三个条件,完成断烦恼,也就是完成戒、定、慧三学的基础。在文殊菩萨会里持戒、修定、开智慧。智慧开了之后,文殊菩萨把他放出去参学,这就是著名的五十三参。五十三参是代表社会各种不同的行业、各种不同的学术、各种不同的人物,男女老少、有学佛的、有出家的、有在家的,行行色色,统统都可以接触,统统都可以去学习,以成就他究竟圆满的智慧。到末后(这是我们要特别注意的),遇到普贤菩萨。普贤菩萨以十大愿王教导他修学,劝他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一见阿弥陀佛,他的无上佛道就圆满成就了。这里我们应该要注意的,即是如果想要成就无上佛道,一定要到西方极乐世界去见阿弥陀佛。不见阿弥陀佛,只可以说是断烦恼、学法门,无上佛道不易成就。何以见得?我们在华严经上见到,华严会是了不起的毗卢遮那佛的法会!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一真法界里面,文殊、普贤都是圆教等觉菩萨。文殊、普贤在华严会尚且发愿求生净土。往年我讲华严经,看到这事实,异常惊喜。华严世界的等觉菩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去干什么?实在没有必要啊!想来想去,只有为了一件事、一个理由;那就是到那里去证无上正等正觉。如果不是为了这一桩事,他实在没有到那里去的理由。然后仔细观察,果然是为了这个,善财也是为了这个。这才恍然大悟,要想真正成就圆满无上菩提(就是圆教的佛果),那就一定要到极乐世界。所以四十华严——普贤行愿品——就是详细讲解四弘誓愿这四句。明了四十华严,才晓得我们修学大乘,这个路应该怎么走法。真正明了、真正觉悟、发菩提心之后,你真正的觉心发出来,才真正不迷、真正不颠倒,菩提道上自然是一帆风顺啦!

 

第二句是‘深信因果’。往昔我读观无量寿经,对这一句经文,一直是大惑不解。为什么有此疑惑呢?假如这一句是在第一条,我不会疑惑,是讲得通的。这第三福是菩萨修的,难道大菩萨还不明因果?不信因果?我们都晓得: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因善果,恶因恶果。怎么会连菩萨都不晓得呢?还在劝菩萨要‘深信因果’!怎么想也想不通。后来念华严经,念到十地品,才恍然大悟。原来佛在华严经十地品里讲:‘十地菩萨始终不离念佛。’我这才明白,华严会上登地的菩萨,一直到十地,到等觉,这十一位次(最高级的法身大士),他们修什么?他们修念佛法门。原来此处‘因果’是专指‘念佛是因,成佛是果’。这一因果,实在讲,许许多多的菩萨不知道;也有许多菩萨听佛讲了,他不相信。所以佛在此地劝他深信因果——‘念佛是因,成佛是果’。文殊、普贤、善财,发愿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是相信这一句话。我读华严、讲华严,才把这一句搞通了,可见得来实在是不容易。

 

第三句是‘读诵大乘’。这是菩萨善。菩萨学佛,不能一天不见佛,不能一天不读经。须知经不是念给佛听的,经是佛讲的,佛怎会要你念给他听呢?我们读经是接受佛菩萨的教训。念无量寿经,就是阿弥陀佛在面前教导我们,他所讲的道理,使我们明了宇宙人生的真相。他的教训,教导我们在这个世间,或是行菩萨道时,要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心态,什么样的方式。换句话说,经里的一切教训,我们都要确实做到,读经就有真实利益了。佛弟子,最低限度是每天早晚二课。早晚课怎样做才如法?诸位要晓得,早课是听佛的教训,提醒自己。我今天一天,起心动念、处世、待人、接物,不违背佛的教导,这是早课。晚课是反省、是检点,展开经典认真作一次反省,佛的训诲,有没有牢记?有没有做到?如果没有做到,要认真忏悔,改过自新,明天一定努力把它做到,这就是早晚课的功德利益,而不是早晨念一遍经给佛菩萨听,晚上再念给他听听,自己起心动念则与经训毫不相关。老实讲自己面对泥塑木雕的佛像,他并没有知觉,你早晨骗他一次,晚上再骗他一次,岂不是罪大恶极!你要是骗活人,还情有可原;泥塑木雕的佛像,你都忍心去欺骗他,一天还骗两次,还说有功德!唉!造罪不晓得有多重啊!这是我们不可以不知道的。现在早晚课都是流于形式,一点内容都没有,这怎么能得到功德利益呢?修净土宗的人,在过去,早晚都念一卷阿弥陀经,三遍往生咒,佛号念得愈多愈好。早晚课都一样,这就是‘专’。不可以念太多的经论,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