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佛教入门-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县长。

 

孔先生替他推算说:‘你明年县考秀才是十四名,府考是七十一名,提学考第九名。’明年是十六岁,果然考取了,而且名数完全吻合。可见得孔先生算命的功夫相当高明,他不是江湖术士,他是个真正有实学的数术专家。

 

了凡先生经过这一年三次考试,与孔先生所算完全相符,这才真正相信命运,于是请孔先生为他算一生的吉凶祸福。孔先生告诉他,你在某年参加考试考第几名,某年你可以补廪,某年当贡。你在出贡后某一年,就会当选四川大尹,在任三年半就要告老还乡。五十三岁八月十四日丑时,寿终正寝。可惜命中无子。他就将孔先生为他算一生的流年休咎,做了备忘录。

 

自此以后。凡遇考校。其名数先后。皆不出孔公所悬定者。独算余食廪米九十一石五斗当出贡。及食米七十余石。屠宗师即批准补贡。余窃疑之。

 

‘悬定’就是算定。‘宗师’是当时的提学,管一省的教育。自此以后,每年读书考试,名次都被孔先生算定,丝毫不差。唯独他当廪生,领国家九十一石五斗米粮,就能从廪生升到贡生,这一点好像算得不太准。因为他领廪米七十余石时,屠宗师就批准补贡生。因此,他心中开始有了疑惑。

 

后果为署印杨公所驳。直至丁卯年。殷秋溟宗师见余场中备卷。叹曰。五策即五篇奏议也。岂可使博洽淹贯之儒。老于窗下乎。遂依县申文准贡。连前食米计之。实九十一石五斗也。余因此益信进退有命。迟速有时。澹然无求矣。

 

‘署印’,代理提学。‘五策’,五篇论文;‘奏议’,从前大臣对皇帝建议的这些文字。‘博’,见闻广博,学识丰富;‘洽’,对理论了解得透彻;‘淹’,文义透彻;‘贯’,功夫一贯。

 

屠宗师批准他补贡的文件,被代理提学的杨先生驳回,不准他补贡。一直到丁卯年,了凡先生三十三岁,这时主持教育的长官殷秋溟先生,在闲暇时重新翻阅考卷,突然发现了凡先生的考卷,非常感叹的说:‘这五篇文章的见解文字,等于五篇奏议,写得真好!怎能使这样一位有学问有德行的人,老于窗下,一辈子当穷秀才?’于是再次为他申请补贡,这一次批准了。孔先生算得一点没错,确实他的廪生米领到九十一石五斗才出贡。这时他才完全相信一个人有命运,迟早都有定时,强求不得。于是他的心定下来,妄念没有了,真正做到‘于人无争,于世无求’。

 

这种人是标准凡夫,而我们连一个标准凡夫都做不到,一天到晚胡思乱想,到处妄求。所谓‘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哪里求得到?

 

贡入燕都。留京一年。终日静坐。不阅文字。己巳归。游南雍。未入监。先访云谷会禅师于栖霞山中。对坐一室。凡三昼夜不瞑目。

 

‘燕都’,北京。‘南雍’,南京的国子监(国家大学),升为贡生就要到国子监念书。

 

在北京住了一年,他终日静坐,不阅文字。既然一切皆是命,想什么都是枉然,所以把妄念止住了。实在说,他是被命运所拘,无可奈何。

 

第二年,他从北京回到南京的国子监。在没有上学之前,先到南京栖霞寺访问云谷禅师。‘云谷’是大师的号,法名是‘法会’。云谷禅师是当时佛门的一位高僧大德,十九岁开始参学,寻师访道,开悟之后,韬光养晦,专做苦行。以后被一些地方名士、官员发现,帮助大师复兴了栖霞道场。但是他老人家无意于名闻利养,在山后人迹罕至的‘天开岩’苦修。

 

大师平常接众,不管谁去访问,一句话都不说,丢一个蒲团叫你参‘父母未生前本来面目’。了凡先生去参访,跟云谷大师对坐三天三夜,未曾说一句话。

 

云谷问曰。凡人所以不得作圣者。只为妄念相缠耳。汝坐三日。不见起一妄念。何也。

 

云谷禅师说:‘凡夫所以不能成为圣人,就是因为妄想、分别、执著缠缚,心定不下来。你静坐三日,不见你有妄念起来,这是什么缘故?’平常很少说话的云谷禅师遇到了凡先生,跟他说了这么一大堆话,这也是特别的缘分。我们要晓得人与人之间确实有时节因缘,他遇到云谷禅师,这才开始转变命运,‘立命之学’就是云谷禅师传授给他的。

 

余曰。吾为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即要妄想。亦无可妄想。

 

他说自己的命运被孔先生算定,‘荣辱死生,皆有定数’,二十年没有丝毫差误,想起心动念也是枉然,因此把心定下来了。

 

了凡先生一生如果按照命运过日子,到五十三岁寿终正寝,一生没有大过失,来生肯定不堕三恶道,这是标准凡夫。凡人只要有妄念在,就不能没有数;也就是说,你就不能没有定命。如果没有妄念,就能超越命运。了凡先生能改造命运,但是并没有超越命运,不过这已经非常难得,同时也给我们带来莫大的鼓舞,我们应当认真努力向他学习。

 

为什么云谷禅师没有把高一层超越命运的方法教导了凡先生?这就是观机授教。这些有道德的高僧都有能力观机,观察你是上根、中根还是下根,应机说法,所以一切众生遇到这些高人没有不得利益的。观察了凡先生的本质、天赋,他是中等的根性,对中根当然不能说上法;说上法,他不能接受。因此,说法必须要契理契机,法不契机,等于是闲言语。

 

我们要相信,任何一个人都有命运,都有定数,只是自己不知道而已。了凡先生一生的命运被人算定,因此他清楚自己一生所行的方向、目标,就照著命运过日子。我们可怜,不知道自己的命运,在茫茫人海中盲目摸索。如果在摸索的过程中随顺烦恼,就会造作罪业,造罪业会损福减寿,这种情形在社会上比比皆是。善根福德深厚之人,虽然不知道自己的命运,但是心地善良,无非分之想,存心、行事都能守规矩,不做伤天害理损人利己之事,必定替自己增福增寿,不知不觉当中就得福报。

 

现前的社会,这个大环境是古今中外有史以来没有过的浊恶。凡夫之人不可能不受环境影响,环境不善,造不善业的机会就多,而且不知不觉在造。李老师曾经讲过一则故事,从前有个地方发生了一件儿子杀父亲的逆伦命案,这件事在从前是不得了的大事,结果这个儿子处以死刑,皇帝并下命令将县长撤职查办。县长犯了什么过失?这个地方是你统治教化的区域,你教化出这样一个大逆不道的人,这是你的教育失败,县长撤职,巡抚(相当省长)记过。这种行政处分还是其次,朝廷下令将那个县的城墙拆掉一个角,这就表示这个县出了一个大逆不道的人,这是全县人民的耻辱。

 

这种事在现在可以说是司空见惯。由此可知,古时候的教学跟现在的教育相比之下,我们就能明了,何以古时候社会能长治久安,人民生活幸福美满,而今日无论是富贵贫贱,普遍都不幸福、不快乐。这到底是什么原因?这里面有定数。我们每天起心动念、语言造作,导致定数都在变化。如果变化的幅度不大,与你的定数就不会差距太多,一般算命看相的都能算得很准。如果我们的恶念善念、善行恶行变动很大,就把定数改变了。如果你有大善,你命本来不好,它会变好;如果你造的是大恶,你命本来很好,就会变坏。

 

尤其在现代社会,事事都在诱惑人,人心如何能定得下来?所以,今天修道、做学问不容易成就。在这个时代,学业、道业有成,都要有相当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有善根,能够明理;你有福德,面对一切诱惑,不会起心动念,这是真功夫,这是真福德。

 

云谷笑曰。我待汝是豪杰。原来只是凡夫。

 

云谷禅师听了哈哈大笑,我本来以为你是一个英雄豪杰,原来你也是一个凡夫。何谓豪杰?一般人做不到的,他能做到,这个人就是英雄豪杰。三天三夜不起一个妄念,不是普通人能做到,了凡先生做到了。

 

我们从这个地方要真正省悟过来,看看云谷禅师如何开导教化了凡先生,如何帮他将这些错误的观念扭转过来,这是真实的学问。了凡先生能接受、能明了,这是他的善根。能深信不疑,依教奉行,这是他的福德。有善根、有福德,又遇到好的善知识开导他,这是因缘。善根、福德、因缘三个条件具足,所以他改变了命运,道理在此地。

 

问其故。曰。人未能无心。终为阴阳所缚。安得无数。但惟凡人有数。极善之人。数固拘他不定。极恶之人。数亦拘他不定。汝二十年来。被他算定。不曾转动一毫。岂非是凡夫。

 

‘人未能无心’,这个心是指妄想心,就是起心动念。云谷禅师告诉了凡先生,只要起心动念,你就有数;换言之,只要起心动念就有命运。什么人能超越命运?没有妄念的人,没有妄念的人是英雄豪杰,不为命数所拘。云谷禅师举两个例子:极善的人,天天行善,其福天天增长,所以他的命算不出来;极恶的人,多半是过去生中修大富大贵,因为造恶把福折损了,虽折损还有余福。譬如,秦始皇作皇帝时,短短几十年就把过去生中修积的福统统享尽,两代就亡了。如果他能修德积善,不造违理的恶事,他的福报能传很多代。明太祖朱元璋传十七代。如果他作帝王时,胡作妄为,造作恶业,就不可能有这么多后代子孙。云谷禅师告诉他:‘你这一生会被命运拘束住,是因为你还有妄念,不能算是功夫,只可以说是个标准的凡夫。’

 

余问曰。然则数可逃乎。曰。命由我作。福自己求。诗书所称。的为明训。我教典中说。求富贵得富贵。求男女得男女。求长寿得长寿。夫妄语乃释迦大戒。诸佛菩萨。岂诳语欺人。

 

了凡先生听了之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3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