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一寸锦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翌日,内场会试,芽儿顶着有些青黑的眼圈,在主考官诧异的目光中淡定的答卷,卷子的内容是考验考生对兵法的理解,熟知程度,还有兵法的运用。

    纸上谈兵就是这样了,文试还有个发挥的空间,一个问题,每个人都能有不同的答应,就会有不同论点,可是武举的卷子完全就是照着兵法写,基本上只要下了功夫熟读兵法,都能合格,因为答案是一样的。

    战场的瞬息万变是无法预知的,也无法在一场科考中考出答案的。

    等待的青锦作为家长还是略表紧张,也不知芽儿那丫头还记得多少,虽然从小就将她给的兵法书籍都背烂了,但比之看话本的劲头,还是一个天一个地。

    可是令青锦意外的是,不用殿试了,因为就这照搬兵法的考卷,加芽儿刚刚好通过三人,另外两个人其中一个还好,另一个只是勉强合格。

    “大元这江山能守到现在,实属难得。”这是青锦听到结果时说的一句话,也难怪她如此感慨了。

    民乃国之根本,而兵乃立国之根本,一国想立于长久不败之地,必有雄兵震慑之威才可。

    武举设立之初,乃是为了给军队选取能带兵打仗的将才,所以才需要懂兵法,有谋略;俗话说,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而今大元的武举在青锦看来,不过是选武夫。

    其实青锦还真猜对了,大元的武举越来越不受重视,也导致恶性循环,一些武夫抱着能寻一条出路才走上武举之路的,这群人,又有多少是熟读过兵法的?能看看都不错了,再则,现在流传于世的兵法也就一两部,都收藏在翰林院藏书阁中,而外面的除非一些将门家中还能找到一些兵法典籍,市井中是真的很难看到,也不能怪他们,历来有些兵家的兵法是口口相传的。

    武举的前三已经轻松出来了大家也习以为常,唯一意外的,今年的武状元是个女子,不过需要等到文举那边殿试结束一起公榜天下。

    大殿上,参加殿试的举子们还在奋笔疾书,眼看着不到半柱香的时间了,有的已经急出了汗珠,而有的则胸有成竹,大殿上静悄悄的的。

    殿后便是议阁,此刻皇上和朝中重臣都在里面,只等这边考完,点评状元。

    季邱合拿着武举前三甲的名册,在外面站立不安,一直等到文举这边时间到了,考生相续出殿,他这才进了议阁,进去后悄悄的站在一侧,看众人评卷。

    大约两柱香的时间过去,经过一番争论,最后由咏元帝亲笔御批定下前三甲,阁内一片松愉的笑声和祝贺陛下、大元再添人才的声音,季邱合这才拿着名册走了出来。

    “皇上,这是武举前三的名单。”季邱合拿出名册递交到咏元帝手中,咏元帝早就知道了结果,接过默默看了一眼。

    “这次到是出息,凑齐三个了,还出了个女状元,这可是我大元开国以来,唯一的女状元。”原本还有些轻松的气氛一下变的安静了。

    季邱合脸色发白,略有些尴尬,又不知道说些什么,只的默默低头。

第20章 饴糖() 
在一片静默声中,咏元帝御笔一挥,这武举前三的名头才是确认了,杨总管赶紧接过,递交给宫人,让去放榜。

    咏元帝也失去了刚才的兴致,起身便出了议阁。安惯例待放榜后,就是新科三甲游皇城,然后进宫面圣。

    放榜处已是人满为患,焦急的考生和家属都等在那里,听到三声放榜的敲锣声,大家自动让开一条道,看着几人将大红御批的红榜贴在公榜栏,接着官差便要挨家挨户去敲锣送榜了。

    红榜上赫然写着,文举头名娄久葛、榜眼李冬承、探花、张通进;武举头名绿芽儿、榜眼阮上喜、探花刘海泉;众人一路看下来,没看到的便在后面排名里面继续找。

    大红的状元服、文牒、喜报送到白家的时候,老夫人只好让几位爷去招呼,硬着头皮赐下赏钱,这是白家出的第一个状元,老夫人却不知道如何跟祖宗焚香告慰。

    黎叔也是高兴拿着一箩筐的赏钱打赏门口看热闹的百姓,引得一阵哄抢,白墨默默的摇头,估计也就小姐和黎叔觉得理所当然,当然,他也是。

    “小姐,我中状元了!不过,那书生怎么也中了状元,厉害”芽儿特别高兴,只是又感叹,她家小姐怎么那般小气,说好考了状元便带她去看折子戏。

    “芽儿厉害,你去趟茶楼,祝贺一下书生,让张掌柜的不要心疼银子。”想着黎叔刚才的行为,青锦觉得不能太小气,好歹也是在她的底盘,再说,这也是为了芽儿

    当家长不易操心啊。芽儿得了话,高兴的就去了。

    白家再一次来请她回去,这一次,青锦没有推脱,收拾一下便去了。

    再进白家,包括下人,看她的眼神都变了,老夫人坐在太师椅上,看着青锦一步步走来。

    “老夫人安好,给位长辈安好!”

    “坐吧”白元曦复杂的看向青锦,说不清是什么感觉。

    青锦点头坐下,几位爷使了眼色,女人们都乖巧的退了出去。

    “这到底怎么回事,你那个丫头又是怎么回事?”老夫人终于是忍不住了,问话都有些急切。

    青锦看着她,再看向众人,还能怎么回事,就是这么回事啊,“祖母,那丫头自小跟着我,是个乖巧的,习得些本事,便让她去试了试,并没什么不妥当的。”见老夫人还想说什么,青锦立刻打住,她没时间也没兴趣跟他们扯那些规矩。

    “祖母,大伯,几位叔叔,今天我来是跟长辈们说几句话,我不懂规矩,也不太守规矩,想让我守规矩,可以,拿出让我守规矩的实力,我答应过父亲,日后对白家照看一二,便会遵守若言,日后白家不论男女,自认为有能者都可以来找我,我倚仗的不是任何人,就是我自己。”说完转身,大步离开白家。

    而白家几位大爷许久都没有出声,老夫人则是气的不知道该说什么,白元曦目光深沉看着青锦离去的背影,他想的远比他们要多。

    “日后白家,她的事就按娘娘说的,由她,娘,你也宽心别管了。”这个侄女,已经不是内院女子那些规矩能管束的,诚如她自己说的,白家没那个实力让她守白家的规矩。

    “是,大哥。”白家几位大爷都不傻,而且对这位大哥一向敬重。

    这边知缘茶楼,芽儿来给娄久葛祝贺,茶楼早已被看热闹和讨赏钱的围堵着,芽儿一见张掌柜,就将青锦话复述了一遍,张掌柜给芽儿规矩的行礼,站在他面前的可是大元的新科武状元啊,传闻的女状元,他这辈子还真是福气,文武状元都见识了,激动之余也没忘了分内的事,二话不说将早已准备好的赏钱让人抬了出去,这种喜事大家都想沾沾光,也是他们茶楼的运气。

    “书生,你真厉害。”芽儿走到茶楼后院,就看到娄久阁一身红色状元服静静站在那里。

    娄久葛比之前面色红润许多,对着芽儿微微一笑,深深作揖鞠躬,犹记得她那日为他打抱不平的豪爽,记得她冲过来给他塞一手零嘴时的窘促,也记得为他求情留下的乖巧。

    “也恭喜芽儿姑娘。”

    芽儿一看这样就有些手脚不知道怎么放了,“行了,行了书生,动不动就行礼,看,我给你带啥了。”说完,拿出一包烧鹅,这可是影婶做的,好吃的很。

    “为什么每次来都给我带吃的?”娄久葛笑笑没接。

    “就是觉得,你挺瘦的,多吃点长肉,你要不要,不要我自己吃了。”不识好歹,看娄久葛不接,芽儿突然有些委屈。

    “多谢!”这是最好的贺礼,娄久葛接过,从袖中拿出一包饴糖,递给芽儿,“这是给你的。”

    于是两人坐在院中的台阶上一个吃着带有余温的烧鹅,一个含着甜入心扉的饴糖,人世间的温情,往往就是不经意的一个举动,而让人觉得弥足珍贵。

    芽儿笑逐颜开,跟他絮叨,“书生,你知道吗,我是小姐在外面捡回来的,黎叔说好些人生了女娃要么送人要么就丢到别人家门口,因为养不起,小姐捡到我的时候是冬至,差一点点就冻死了。”

    娄久葛的手顿了一下,没有打扰继续听着。

    “小姐教会我很多东西,她说,不必怨恨,免得亏了自己,将来让别人看看,女子不比男子差,让他们后悔,小姐还说,若非无奈,他们也不会丢弃自己的孩子,希望我向芽儿一样,即便只有一条缝隙,也能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

    “书生,状元是不是就很厉害,你说他们知道吗?”

    “书生,他们后悔了吗?”

    “书生,饴糖真甜”

    三甲游街需从城西游到城东,现在,这一路都已经挤满了看热闹的人群,中间的路被卫兵们隔开了一条道,连着旁边酒楼茶楼客栈都被人占满了。

    “殿下,你也来凑热闹?”知缘茶楼内靠街的茶舍,正好可以看到外面的盛况,洛璃洵看向街道那头正要过来的人群。

    秦玥玺挑帘进来在他对面坐下,“可有你当年的风采。”正好路过,车马不通,便来躲躲。

    “不敢与之比肩,这般风采当属独一无二。”洛璃洵眼带笑意,意有所指的望向外面。

    挑了挑眉,秦玥玺凑到窗前,抬头一看,只见前面两匹马并列而来的高头大马,马脖上系着红色的绸花,马上坐着的就是今年恩科的文武状元,绿芽儿和娄久葛,身着红妆,头戴官帽,精神抖擞受百姓拥护,只是怎么看怎么像是在办喜事。女子英姿俏丽,男子飞度翩翩,红装、花马、夹道相迎

    秦玥玺觉得甚是般配,刚要把头收回来,就见一个人被人群推到了路中间,那人站在马前,手里拿着一把花,刚想回到人群,又被推了出来,隐约还听到阵阵嬉笑。

    “谢林远?”随隔的有些远,洛璃洵还是看清了。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