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青锦点了点头,不管这些人是如何来的,他们又花了多少心思,现在这些人,她都会带走,他们的心血不是让他们藏身这山谷中,而是等着她带他们走。
出了山谷,绕道村中,村子很大,没有田埂,却是一块块的操练场地,两千一个阵队,十几个方队整齐划一,列队静候。
“这位便是我们的主公。”闵薛站在中央的方台上,声如洪钟。
“见过主公!”异口同声,整齐划一,声音响彻山谷,就连守在山外的黎叔也吓了一跳。
青锦站在哪里,看向众人,这就是他们留给她的,“你们不是匪,你们不该呆在这里,我会带你们走出这里,日后横刀立马、马革裹尸,你们可会后悔?”清亮又带了几分冷冽的霸气,声音在四周环绕不绝于耳。
第52章 并非山贼()
闵薛似呼明白了太祖们为何誓死追随,“我等不悔。”闵薛第一个单膝跪下,他们一日不落,天天朝练,就是等这一天。
“我等不悔。”又是一个口令一个声音。
“今后,你们便是我的叶子军,听我一人调令。”青锦手臂一挥,指向众人,然后落下,即便身无片甲,却让人看到了为将帅者沙场点兵的气魄。
“是!”
“收拾一下,听候命令随时启程,留下三千人镇守目山,从此目山不在是无主之地,老弱妇孺留下妇人中,可上阵者同行。”
“是!主公。”闵薛领命,立刻全去安排,却被青锦叫住,“出去之后,不要再唤主公了,先唤一声小姐吧。”主公这个称呼,便随他们而去吧。
“是,小姐。”闵薛有些默然,其实唤祖宗都不为过,他也懂一些星相之术,但是还是觉得匪夷所思啊,这位真是和太祖他们一辈的?还是别让别人知道,免的直接吓死。
走了几步,想起什么,青锦又吩咐了句,“将那扣押的人放了,盐船送回去。”闵薛哪里有不从的,立刻去办了。
青锦原路折回,没在村中停留,该看的看过了,其他的无需看,他们留下的,不管是什么,她照单全收,总不会亏了他们。
看着青锦手中握剑从谷中出来,等待已久的黎叔立刻迎了上去。
“小姐!可有事?”刚才那洪亮的声响现在还犹然在耳,黎叔一脸担忧的在青锦身上打量。
“无事,黎叔你估计要忙一阵,走吧,去找大伯。”两万人马的吃穿,还有老小妇人的安排,够黎叔忙一阵了。
到了离目山不远小镇的驿站,白云曦见到青锦,有太多疑问忍下没问,已大概猜到她此行目的应该也是目山。
在场的除了白云曦还有一些地方官员,和一位随行而来的户部主事,白云曦看着青锦,让他们都退下了,屋中只剩下三人,黎叔自觉站到一遍默不作声。
“锦儿,你去过目山了?”白云曦这时候才问出声,看着青锦手握长剑的样子,感觉比以前还要清冷上几分。
走过去坐下,揉了揉眉心,“人和盐船一会他们会送回来,大伯去书朝廷,顺带给朝廷送一封信,信我现在写,快马加鞭送过去,等回信我们在启程。”
“不要粮食了?”那些山匪他见过,个个彪悍,态度强硬,不见粮食不放人,怎么她去一趟就没事了?白云曦下颚胡子抖了抖,一时无法消化,但看青锦不似开玩笑,难免又凝重起来。
青锦正要说,就听外面来报,说是山匪的当家在门外,这通报的人声音还有些抖,估摸是吓的。
“让他进来。”白云曦还未说话,青锦先开了口。
闵薛一进来,看到青锦先行了礼,“小姐,按您吩咐,都送回来了。”看的一旁的白云曦和黎叔都一脸莫名。
“这为白大人是我大伯,这位是黎叔。”重活一次,多了不少牵绊。
“白大人,得罪了。”闵薛朝白云曦见了礼,态度再无之前的强势,转向黎叔也打了个招呼,再看向青锦,心道,主公这是投生而来的,还好,还好!勉强能接受。
不理会白云曦的异样神色,看了下屋中笔墨纸砚齐活,“好了,你先去忙。”直接走到桌边,提笔书写,写好这后,吹干墨迹。
“大伯,将这边情况汇报朝廷,把这封信一起送到,就说是目山给朝廷的。”一路赶来,青锦本身有些疲惫,加上山中一行,只想安静一会。
白云曦接过,长舒了一口气,朝廷不用出粮,事情也算圆满解决,不管其他,这个侄女的事,他也无力插手,即便山匪对她言听计从,慢慢也觉得正常了。
一份奏报一份山匪的信,快马加鞭加急送往皇城,青锦又安排了黎叔以最快的速度弄来两万盔甲,两万战马,她的叶子军,总不能一身粗布加身去接受大元的招安,也让他们见识一下叶子军的风采。
“小姐,那山中不是山匪?”黎叔想起那震耳欲聋的声音,那气势,没想到这目山之中竟然藏着两万雄兵。
对黎叔,青锦没什么可隐瞒的,“他们本就不是山匪,黎叔,辛苦你了。”两万盔甲、两万战马时间这么短,是够为难他的。
“小姐放心,我这就我去办。”看青锦气色,他总感觉从目山出来后,小姐有些不一样,但说不上来,黎叔担心但没多问。
第53章 归顺()
加急快报抵达皇城,咏元帝听闻山匪竟无条件将人放了,还道,这白云曦莫非真是雄辩大才?
“陛下,还有一份信,是目山写给朝廷的。”传令官跪在下面,强调了一遍,怕咏元帝看了奏报高兴的忘了。
咏元帝放下奏报,看着跟奏报一起送上的信件,这山匪还给他些信?莫不是还有旁的说话,不要粮食了,要别的,忙收起笑,拿起信封拆开,这信,除了青锦,咏元帝是第二个知道内容的。
大殿上众臣都在嘀咕,这个白大人,真是祖坟冒青烟,怎么什么事到他身上都这么顺当,正想着听的传令的官的话,都盯向了咏元帝手上的信。
入眼,一手苍劲的草书,永远帝暗道,好字,没想到这山匪还破有才情,再看内容,面色促变,只见信上所书:‘大元陛下,白大人为人实在,相谈甚欢,人船奉还,白大人言语之间有劝服归顺之意,听闻大元新科武状元绿芽儿都尉武艺高超,骁勇有谋,想投奔旗下,若大元朝廷应允,我目山叶子军两万三千兵马愿归顺大元,目山易守难攻,乃边陲兵事重地,从此划入大元疆土,由我叶子军留人镇守,叶子军在,此地疆域绝无外族可踏入半步,敬候佳音。’
书信很短,咏元帝急速看完,不发一言,将信交予一旁的杨喜,“念。”杨喜接过,高声念出,一字不差,念完,朝堂一片安静,连他自己也惊了片刻。
叶子军?目山什么时候蹦出两万多兵?虽表面上说,三国皆对目山不以为意,其实谁都知道,目山比邻三界,一旦争夺,便是三国之争,还有那么一帮子悍匪在,久而久之才选择对其视而不见,这不费一兵一卒,就轻而易举的落入口袋,镇守也不愁,两万兵马加一处兵家重地,拱手送上,这
朝堂之上一片哗然,若能招安目山,将目山划入大元,还能得两万兵马,陛下心中已有定数了,这不同于北冀画的饼,这是实实在在的,只是太突然。
“陛下,这山匪的话不一定可行,还是慎重的好。”季邱合觉得这事甚是荒唐,一脸不以为然,一帮山匪怎么好端端变成什么叶子军了,还两万多兵马,有那么多兵马早干嘛去了,用得着干那些打家劫舍的事?随便投哪里,都有个温饱。
身为户部尚书,这差事又是户部的人去办的,李宗胤也站了出来,“陛下,这信是同简报一起送回的,总还是有几分真的,若不如派人再去探探究竟?”若是真的,也算是户部之功。
众臣听的这么一说,也觉得有些道理,还是谨慎些,去看看再说,真是这样,这户部也太走运了,还有那白大人让你去交涉人质,你到是厉害,还招安起山匪来了,一招还招出个两万兵马。
贤王看了一眼众人,真是想不到啊,本想给白家给太子找点麻烦,这下到好,还弄出这么大一桩事来,那白云曦敢送这样的信回来,八成是真的,想着,心中更为不愤,这老天也未免太不公允。
“父皇,依儿臣看,这哪是给大元招安,分明是给白家自己招安的。”这贤王真是什么话都敢说,这不明摆着说白家有不臣之心,这话也说的?
第54章 待归来()
“混账!”咏元帝这次是真生气了,随手拿起一份奏章就扔了过去,这个儿子,平日容着他胡闹,道知晓轻重,没想到,真是个糊涂的。
贤王见咏元帝动了真怒,忙跪了下来,“父皇,儿臣一向口无遮拦,惹父皇生气,就是听着这帮山匪明明是归顺我大元,凭的还让他们挑兵点将,一时气恼,望父皇息怒。”这话听着到是点醒了咏元帝和众臣。
人家是有条件的,条件便是要归到那个绿都尉手下,但是一个都尉手握两万兵马就不合适了。经国宴一事,现在大家对芽儿,包括咏元帝都是另眼相待的,想想那天就有些情绪收不住,大元在这方面许多年没这么威风过了。
有几人同时看了贤王一眼,洛老叶子心中暗叹,贤王若不能安心立于朝堂,对大元有害无利啊,看似糊涂实在精明过人,只是这精明却未必是用在了大道之上。
咏元帝立时想到个中牵连,白家那姑娘好像就是去了目山,这事八成就是她的手笔,她是如何得知目山有两万人马?又是如何让这些人甘愿归顺?若是交由那个丫头,等于就交到她手中,以琳琅银庄的财力,私下养着就是了,何必绕这么大个弯子弯子?
“陛下,老臣看此事对我大元是好事,我大元并无任何损失,不管由谁统领,总归都是我大元的兵马,既是我大元兵马就可为我大元上阵杀敌,守疆卫国,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