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校长主要将期末考试和小学初中招生的情况介绍了一遍,而向红梅重点放在了班主任安排和校园文化建设方面。
城郊中学初中不行,但小学还是比较有名的,因为在平川县,近几年外出打工在县城置业的人一下子多了起来,安家立业总希望在县城里,这样孩子数量一下子多了起来,老城区搬迁困难,所以开发商将开发重点放在了城郊,所选的位置一是靠近阳明市方向,还有一种选择就是靠近学校,而城郊中学刚好就在这个位置。
所以近几年小学生的数量增加很快,为了整合资源,当时教育局将附近的城郊小学整体合并到条件较好但生源却不好的城郊中学,但小学和初中的管理并没实现融合,而且学生一旦成绩较好,小学一毕业,马上就去找更好的初中学校了,初中的质量一直无法上升,是学校连自己的学生都留不住。
杨一民边听两位副校长介绍学校情况,自己边考虑其中的问题,因为只有找出问题,才是自己工作的突破口,新官上任,无论是否有三把火,但改变是一定要的,城郊中学这所学校,可能是自己相当长时间工作的地方,自己得从长计议。
听了两人位校长的介绍,似乎一切都在正常进行,但一切都似乎又浮于表面,杨一民说道:“期末了,在这种时候学校出了这样的事,局里肯定很难再从其他方面支持我们了,一切得靠我们自己,特别是经费,这关系到老师们的奖金,我们得好好考虑。”
“我有一个想法,一是招生问题,小学招生跨片招生得收费,这得确定一个标准,二是初中招生,初三毕业班的老师不是在休息吗,让他们深入到城区附近的小学,去发掘一部分好苗子,让他们到我们学校来读书,有些乡镇上的也可以,只要成绩好。我们可以利用小学毕业水平考试成绩划线,上线的不收费,没上的收部分费用,这样我们的生源质量才能提高。”
陈校长插话道:“杨校长,这事说起来容易,但做起来却难,特别是初中,现在说起城郊中学,除了因为分片招生找不到办法的人,谁还会到我们学校来读书,更不用说好苗子了。”
“我们有多余的学生寝室吗?”杨一民问。
“有,多一两百人也没问题,杨校长,我同意你的想法,陈校长,杨校长的名气可大了,我觉得可以利用他的名气进行宣传,城里的学校教育资源优势是明显的,其实很多家长还是很想让孩子到城里来读书的,主要是不放心,如果我们加强管理,我相信肯定能改变的。”向红梅现在很清楚,她得坚决站在杨一民一边。
陈校长点着头,杨一民继续说道:“这事陈校长马上安排,首先做宣传资料,以最快速度做出来,让初三老师一人一个学校定点,争取在小学水平考试的时候送到学生手上,而且专人负责进行联系,一定要想法将好苗子挖过来。”
向红梅突然问:“杨校长,这样挖生源,要是其他初中校长不满咋办?”
“不满也是事后了,只要我们将学生挖过来了,他想改变也没法了,我还想,要是能将一些学校初二好一点的学生招一些更好,但这事不能明说,如果有些老师有亲戚朋友成绩好的,可以让他们转学到我们学校来读,但这得悄悄进行,因为这样做肯定是局里不允许的。”
杨一民顿了一下,说道:“今年招生不管好与差,我希望我们一定要尽全力,这是学校最困难的时期,一定要齐心,还有一点,今年所有学生的非正常进入,必须由我亲自批,陈校长做一个统一格式的条子。”
这句话让两人位副校长一下子紧张起来,这明显就是收权,因为以往几年,学校招生管理很乱,只要是亲戚朋友打招呼、有些送点礼,有些老师来找找领导,大家觉得学校本来也不兴旺,就都收了,学校老师、行政或多或少从中获得了一些利益。
这事不能明说,大家都心里有数而已,现在杨一民这样一规定,所有通道就被堵住了,包括两个副校长,要想让关系户进来,也得从杨一民手上过。
但两人肯定不会反对,谁反对不就说明谁心里有鬼,而且也很难有人特别想花钱来读,所以两人心里虽然有点不舒服,但也都点头同意。
“期末考试和招生就由陈校长来抓,向校长你一定要将学校安全隐患好好检查,将安全常识印制成册发给学生,并与办公室一起,做好班主任老师、任课老师和工勤人员的考核,严把食堂小买部的食品质量和价格,绝对不能出问题。”
“经费问题我来想法,我等一会到总务处,专门了解学校经费情况。”
杨一民一直认为,对于学校老师来说,以奖金来激励大家是最重要的手段,但这种手段不是没有差别的平均主义,而是必须有相当大的差距才能触动大家。
城里的老师和石门不一样,收入不仅要高一些,可能有些老师还有第二职业,这些情况拉大了老师之间的平衡,而用心上课教书的老师往往得不到多大的实惠,平均主义的思想就会最大程度地制约着学校的发展。
但杨一民却是期末才临时上任的,不可以对本学期的奖金分配进行大尺度的变化,所以他考虑只针对性地表明自己的想法,而且将一些改革措施在期末教师会上制度化,方便下学期的工作。
三个人开完会,最后决定下午开一次教职工会,将学校最新的安排传递给大家,也算是杨一民上任后的真正第一个体现他工作思路的大会。
【251】履新(三)()
何明见杨一民出了向红梅办公室,马上过来,说道:“杨校长,办公室已收拾好了。”
杨一民点了点头,校长办公室在教学楼的最里面,或许是当初校长考虑这里是最安静的地方,不过这样也好,很多事其他部门已处理接待了,最后才到自己办公室,这种思路是不错的。
杨一民缓步走向校长办公室,在巷道里向里走,其实里面是通的,可以一直走出楼房,杨一民看着晴朗的天空下,很远的地方隐约的山峰,联想起办公桌的摆放,这样坐,是不是叫有靠山的意思?
但自己的靠山现在在哪里呢?李兴辉离开教育局,不可能在系统内对自己进行照顾,而且一些常规的事,他也不可以管,谢局长是不是能当局长,当了后是不是能充分信任自己都还是一个未知数。
他进了办公室,对何明说了声“谢谢”,坐在椅子上,陷入了沉思。
理不出思绪,他看了看桌上放的学校通信录,打电话让总务主任赵强到办公室来,
杨一民还是在自己对面安放了一张座椅,这样到自己办公室来的人,可以坐在自己对面,赵强过来,杨一民指了指对面的椅子说道:“赵主任,请坐。”
赵强坐下,“杨校长,有事吗?”
“赵主任,马上要期末了,我想知道上半年学校的经费情况,按照以前学校的经费计划,是否能安全渡过这学校期末。”
“杨校长,这学期很困难啊,主要是春节的各种接待费太大,现在公业务费仅能保证正常的运转,年初预算已超支,期末老师的奖金只能靠食堂小买部那点钱了,但这次这件事,可能又得花一大笔钱,现在都很困难啊。”
“小买部和食堂承包费每年是多少?”
“三万。”
“这学期结束是不是到期了?”
“是,一学年一签。”
三万元的承包费,对于这些底细,杨一民通过任成达的农家乐就知道实在太低了,说道:“好,那就在期末做一个承包计划我看看,钱的问题除了正常开支,大的开支一律停止,必须保证老师辛苦一学期能拿到奖金,这次事件的经费我再想想法。”
赵强走了,杨一民打电话给罗晓红,他没给李艳打,是因为这样让罗晓红觉得自己很重视她,电话打过去,罗晓红似乎正在和李艳说笑,“才说你,你就打电话了。”
“罗晓红,你们起床吃饭了没有?”
“当然吃了,杨阿姨做的饭菜真好吃。是不是想撵我走了?”
“我是留你,反正你没事,在这里多玩几天,也陪陪李艳,参观一下李艳的公司。”
“看吧,我先去看看周琴再说,你等一下,李艳要和你说话。”
李艳将电话接过,说道:“一民,刚才小玉打电话过来,说赶车到县城来了。”
杨一民想了一下,方小玉是自己让她过来的,现在肯定知道自己已调到城里来了,或许会有很多想法,但读书的事已报了名了,没啥可以更改的了,“艳子,那你帮安排一下她,主要是住的地方,”他突然想到罗明英,说道“她来了后,先让她休息两天适应一下,我考虑一下让她做点事。”
“嗯,一民,学校还正常吧?”
“艳子,早上可危险了,不过现在风平浪静了,你放心吧,中午我不回来吃饭,你给妈说一声。”杨一民还想问罗晓红一件事,所以说“艳子,把电话给罗晓红,我还有件事问问她。”
杨一民刚才在考虑所谓靠山的时候,突然想起罗晓红说的阳明区教育局副局长许明芳的事,这是一件很奇怪的事情,他得了解一下。
“罗晓红,我听你说许明芳给你妈打电话,你能详细说说吗?”
罗晓红当时也是随口说说,此时一问,真还没想起有啥事,于是道:“以前许副局长为职务的事找过我妈,后来一直保持着这种关系,那天打电话两人在说平川县教育局的人事安排,但具体说的啥我也不清楚,我估计是她听到一些消息了吧,或许是她的朋友要她帮忙。”
挂断电话后,杨一民却不这样认为,许明芳自己的事可以找罗晓红的母亲,但为朋友,她是不可能这样做的,因为从罗晓红的口气里,许明芳和她母亲主要还是权力关系和利益关系,没有上升到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