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所以不要用家国大义来绑架我,我只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平平凡凡的小女子而已,我要过我的生活,不是你们的生活。”
“还有,以后,不要用不存在的几千几万人来威胁我,我不说话不代表我傻。”
这话很重,重到刘大妈立马跪下请罪,没想到李小红不怒则已,一怒会这么厉害,平时以为夫人不擅言辞,性格软弱,看来自己还是没有把握住夫人的真性格。
李小红心中是窃喜的,既然空间可以维持李妈妈的生命力,那就说明延长李妈妈的生命是有办法的。
她觉得应该给那两个研究人员布置研究方向了,现在需要研究的不是空间的发展方向,而是如何更好地延长李妈妈的生命,空间发不发展,那有什么关系?
最近李小红两耳不闻窗外事,拿出当年考研究生的劲头,埋头在空间研究自己的长生大计。
李妈妈多次劝她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态,空间只能减缓自己衰老的步伐,怎么可能真的有长生不老的人存在。
李小红只是坚持有一分的希望,就要付出十分的努力,她倒没真想过让妈妈长生不老,只是想要尽力延长她的生命。
子欲养而亲不待,多么痛的领悟。
大宝小宝见到母亲进来,特别满足,不惦记着出去,每天安心跟着那两个研究人员天天做试验。
这些试验给他们推开了世界的另外一扇门,这两个小家伙才明白,世间原来还有这样探索问题的方法。
同一种试验,可以从温度、湿度、空间、材料,各方面做不同的准备,要弄明白一个简单的规律,要做几百次,甚至几千次实验。
那密密麻麻的研究记录,摞了几屋子,这种脚踏实地、细致缜密的精神,深深影响了大宝小宝的思想,并印刻在大宝小宝以后的人生轨迹中。
第170章 考试()
当然,做人应该多管齐下,李小红同时安排刘大妈多方寻访长寿方面的名医。
汤药的调理,加上空间的辅助,似乎是条正途。可惜延长寿命可不像生病,病好了就是好了,医术高不高,当下可知,这个可看不出来什么效果。
李妈妈是个老顽固,自己觉得自己没生病,坚持不肯吃什么汤药。最多就是能喝点三七粉,其实李妈妈在现代就常喝点三七粉。
因为团部药店里的老中药给她说,三七粉具有止血、活血化瘀、消肿定痛、滋补强壮、抗疲劳、耐缺氧、抗衰老、降血脂、降血压、提高机体免疫功能等作用。
听着简直就是神药啊,所以李妈妈从现代就把这个习惯带来了,到古代后,一直忙于生计,没顾上自己,自从大宝小宝上了学,李妈妈闲了下来,就恢复了喝三七粉的习惯。
空间里种了很多的三七,专供李妈妈食用,被李小红戏称,这也是供品了,专供使用。
李小红太专注于李妈妈的身体,疏忽了外界发生的很多事。譬如刘文星的考试。
刘文星和几位学长,相约进了考场。进去的时候气宇轩昂、风流倜傥、一表人才,正是十七八岁风光正好的年纪。
出来的时候灰头土脸、垂头丧气、摇摇晃晃,感觉比当年古浪县城门外的饥民还惨。
好在所有的考生都差不多,谁也不笑话谁,能互相搀扶着走出来的都是胜利者,还有一些是抬出来的。
甘肃地处西北,民风彪悍,所以甘肃来的学子们还都不错,起码都是站着出来的,彪悍地出彪悍人。
杨大哥来接他们,想请他们出去好好搓一顿,把这几天在考场里亏掉的补回来,几人同时摇头,只说想要好好睡一觉。
上了马车,几个人顾不得形象,你爬我腿上,我躺在椅子背上就那样睡着了。
杨大哥咂舌,这跟马帮里面受刑的人刚放出来是一样一样的,马帮里面为了惩罚不听话的帮众,又不想让人受伤。有一种刑罚就是不让睡觉,受过罚的人都变得听话乖巧。
积极地跑来献殷勤的云十三娘,没捞着机会,她来的时候,几位学子们都睡着了,没人知道她来过。
为了增加好感度,第二天云十三娘又来了,可惜这几位学子,还一觉未醒。
第三天,锲而不舍的云十三娘又来了,终于有三个人醒了,其中就有刘文星。几人醒来就忙着对考题,估算自己能得多少分。
“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则无二者之患也,中间的留白部分,我填的是慈以畜之,对么?”
“对,我前些天刚看过,这是宋儒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对《论语》的解释。”
“太好了,又对了一题。”
看着几个人或兴高采烈、仰天长笑,或情绪低沉、满脸沮丧。云十三娘听不懂他们说什么,但已经明白谁考得好,谁考得差了。
看来果实快成熟了,就该摘下来,若等它全成熟了,就轮不着自己摘了。
云十三娘,是个很会做人又很体贴的人,所以她的礼物不仅送给了那些考试考得好的人,连考的不好的也人人都有份儿。
要知道,云家可不仅,她的兄长有未出嫁的女儿,还有二房的闺女也该定亲了。
最近云十三娘在云家,可是风头最劲的一个人,几房的女主人都紧紧的巴着她,希望通过她的嘴,能说出自己想说而不能说的话,能把自己的女儿嫁一个有前途的好小伙。
跟甘肃人打交道,云三娘很熟悉。说话一定要直白、直接,清楚明了。千万不能拐着弯说,“明天我家有小宴,请几位去小酌。”
那人家可是真的会去喝得铭酊大醉,才不管花园里有没有几位妙龄女子,等着与他们偶遇。
所以话要这样说:“我家里有适龄的侄女儿,与你们几位大侄子年龄相仿,打算与你们结个通家之好,你们不需要现在回答,先好好思量思量。”
看,这话的水平就在于,说的是你们,没有指哪一个,这就给将来放榜留下了余地,在榜上的人就可以说在“你们”当中,不在榜上的人就不在“你们”之中了。
而让对方思量思量,一方面是要体现对对方的尊重,另外一方面也是要留出时间,等到放榜之后。
这话还一个好处,只说我家有适龄的侄女儿,没提有几个,要选几个,这句话说得妙!
给大家都留了念头,却谁也没说定。
看似什么都说了,又什么都没说。
放榜是个大日子,整个京城,万人空巷。
甘肃人都喜欢扎堆儿,这不,这几个甘肃学子,仿照家乡的汉子们几个人抱成团,从人群中硬挤了进去。
把旁边的人挤得东倒西歪,旁边人没有他们力气大,也没有他们人多势众,更没有他们那样满脸横像。一股小混混的气息。
大家不是来看榜了吗?都是学问人吗?怎么还有这样匪气的人出现呢?
算了,不管了,看榜要紧。
人人都在往前冲,看了榜的人,没法从人群中退回来。没看到榜的人拼命地往前挤。
“哎,哎,看到我的名字没有?”
“没有啊,你看到我的没?”
“你的名字好像在左面那张靠后面。”
“那咱俩换个位置啊。我看不到那边呀。”
其中不停的有人喊:“我的鞋?”“少爷,少爷,你中了。”
被人喊中了的接受众人羡慕的目光洗礼,而来来回回没找到自己名字的人,无比沮丧的从人群中缓缓退出,甚至有的人当场,躺在地上嚎啕大哭,真是无颜见江东父老啊。
几家欢喜几家愁,小小的一片方寸之地,上演了人间多少喜怒哀乐?
一个刚刚喊中了中了的学子,被人硬拉了去,他拼命地喊着:“我家中有妻子呢,不要拽我,不要拽我。”
这就是榜下捉婿,有的人家为了能找一个好女婿,真是煞费心机,你看那捉婿的人都是膀大腰粗的家丁。没点身份和实力的人还做不来这事。
第171章 宴会()
放榜这天一大早,云十三娘就带着满箩筐的赏钱,坐在刘家租来的小院里,俨然一副女主人模样。
她在心里盘算着,六个学子哪怕有一个中的,她的辛苦就不算白费,这段时间的钱也算没白花。
隐隐的听着锣声来了,她紧张地挺起胸,端坐起来。锣声又远去了,她有些失望地塌下了架子。
锣声又响起来,又近了些。这真是一种折磨,云十三娘心里想着,这比当年自己出嫁还紧张。
她手里的帕子已经捏出汗了,潮潮的。这次锣声真的在门口停住了,门子进来报:“中了,中了,余家公子中了,二甲17名。”
云十三娘激动得心都在漂浮着,余家公子是哪一个呀?自己好像给他送过什么来着?大脑瞬时一片空白。
幸好嫂子临行前给了她一个管家娘子,让带上应付不时之需。
管家娘子在她胳膊上一掐,疼得她一激灵,大脑一下清醒了,该发赏钱了。
“有赏,有赏,都有赏,给那个敲锣通报的上等大红包,还有你,”满面红光的云十三娘结结巴巴地安排,用手指着那个门子说:“给你一两银子的赏,快去等到门口看看还有没有好消息。”
得了赏钱,门子兴奋坏了。这可顶他两个月的工钱呢!
他赶紧回头跑,可好事哪能全落到他身上,大家都是机灵人,一个厨房的婆子跑了过来,兴奋不已,满脸横肉都在抖,“夫人,夫人,大喜。本家少爷中了。”
本家少爷是谁呀?这里没有姓本的人呢,云十三娘又有点发傻,管家娘子又掐了他一下,她才反应过来,对了,这是刘家租的小院儿,本家公子就是刘文星。
太好了,为刘文星铺的那些路,投出去的那些红绣球,终于能落到实处了。
想想李小红那些年,为供刘文星上学吃的苦受的罪,经常跑来找云十三娘诉苦出主意,这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