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大殿里因为他的举动更加安静,空气似乎凝固了一般,他能感觉到明宣帝带着探究的目光落在自己身上。
“你这是什么意思?”
良久,明宣帝才沉沉地开口。赵晏清仍跪在那,目光看着倒映出自己身影的金砖,那里面还倒映着雕画五彩|金龙的梁栋,龙目大睁,眼神狰狞,仿佛也在那儿窥探他的心神。
他这样的举动落在明宣帝眼中是默认,又带着犯了错的倔强。明宣帝瞳孔颜色渐深,微微眯了眼,最后却是叹气一声。
这一声叹息,仿佛是当父亲对儿子的无奈。
“什么时候的事,是朕给老三赐婚前?”
明宣帝的话使得赵晏清终于抬了头,但大脑还是有些没转过来。明宣帝看着他,又问:“你究竟是什么时候也看上谢家那丫头了,朕记得你们几乎连面也没怎么见过。”
赵晏清总算听明白‘什么时候的事’是指什么了,心头微动,已经知道自己的出路在哪里了。他磕下头,轻声回道:“儿子也记不清什么时候见过谢姑娘。”
“你倒是能沉得住气,一句也没提过。那你今日怎么回事,欺负人姑娘了?!你可知她现在是什么身份?!”
“儿子知道。”他头贴着地,一动不动,“儿子之前没敢肖想,是谢姑娘出了事,又是在灶炉里找到的,儿子后怕。。。。。。情绪不能自控。。。。。。”
“你是情绪不能自控,还是情不自禁,去把人姑娘欺负了!然后还被人打一拳,跟朕撒慌!”
真是偷吃也不知道抹嘴!
唇角还沾着人姑娘脸上的灰,估计陆文柏也看出来问题来,这是要他这做爹怎么去交待!
明宣帝顺着话就戳破他的谎言,赵晏清从来都没有像此时窘迫过,便是有心理准备,耳根还是红了。
他是贵为皇嫡子,但与女子亲近这样的事,确实是第一回。也许是受他母后的影响,总是严格把关他身边的宫女,而他自打习武后整日在卫所摸爬打滚,也没精力去对女子上心。
明宣帝高坐龙椅,远远地将他的窘样都看在眼里,连露出来的那小半截脖子都红了。一个皇子,就这出息!
明宣帝说:“起来吧。”
赵晏清还是没敢动,摸不太准这是什么意思。
明宣帝终于骂了声:“出息!”
若是老三还在,他知道了老四也对谢家丫头有心思,那肯定得发怒,这传出去他们皇家的脸面也不用要了。
即便是现在,也是有怒的。
但如今老三不在了,谢初芙又出了险些被烧死在灶炉里的事,他对人也缺个交待。不管这事是不是皇后所为,老三和她的婚事,都不能再这样没个说法拖着,不然明天那些言官就要造反给他看。
被言官笔墨诛伐要让大将遗孤为皇子殉葬,他这皇帝的脸还要不要了,朝臣能不寒心?!
想到还含冤待诉的嫡次子,想到事情越闹越烈,明宣帝黯然伤心和恼怒。他沉默着,脸色也跟着沉了下去。
赵晏清被骂后,好半会没有再听到明宣帝说话,暗中抬头往龙椅那里打量,见到帝王冷了脸,眸底含霜。他还未完全放松的神经又紧绷起来。
正是气氛紧张之时,有人通报大同有战报传回。
明宣帝眼里的哀伤全都收敛,让人传上战报,面容严肃。
赵晏清看到山海纹的袍摆在眼前扫过,绣纹精致,带着和百官及其它卫队不一样的颜色。这是锦衣卫独有的用色。
怎么大同的战报会是由锦衣卫的人来传?
他心中起了疑惑,一般战报都是由兵送呈才是。但大同战事也是他成了齐王后一直记挂着的,不知道他突围后,战事如何,那日其实敌军已退了十里。
他就坚着耳朵听帝王的动静。
只是锦衣卫送呈战报后跪在一边再没有说话,龙椅之上亦是一片安静,偶尔有翻动纸张的声音,在大殿轻响。
好大会,明宣帝高兴地喊了声好。
赵晏清眸光闪了闪,这是传来好消息了。
紧接着,他就听到明宣帝磨墨的声音,再抬头一看,果然见他是要起笔写信。也不喊人伺候,铺了纸,稳稳落笔。
在书写间,赵晏清还发现明宣帝抬头看了自己几眼,他窥探不清那几眼有没有什么特殊的意义,但直觉信里的内容会和他。。。。。。有关?
一封往战场送信的内容,为什么会和他有关?!
赵晏清心里发毛,想到锦衣卫,难道锦衣卫的人已经在战场上又找到什么新的证据?但很快,他又冷静下来。
因为时间不对。
从陆文柏暗查死因开始,到现在不过是一日余的时间,这个时间连信都送不到大同,更不要说查出来什么再传信回京。
锦衣卫再能耐也插不上翅膀飞!
赵晏清就继续不动声色跪着,明宣帝那里也搁下笔,吩咐来送信的锦衣卫再将信直接送到大同,连兵部的人都没有见。
赵晏清更加疑惑了。
战事紧要,即便是明宣帝,也不会在这上面独|裁才是。
这时,他听到明宣帝又交待一句:“转告朕的意思,一定会有个交待。”
锦衣卫应喏,脚步声消失在殿外。
处理完一件事务,明宣帝明显精神好了不少,神色有所缓和,朝还跪着的儿子说:“你这是打算一直跪下去?起来吧,朕知道了,你救谢丫头是功。。。。。。暂先抵了过。”
赵晏清心里还在琢磨父皇那句会有个交待,疑惑这是要跟谁交待什么,就听到他一直等的结果。
他这才慢慢从地上起来,仍低着头,把一个犯错的人演得逼真。
明宣帝见此嘴里啧了一声,仿佛十分看不上他的作态。这么些年久病,这儿子连带养病把胆气也养没了?哪里有一丝皇子威仪!
“人也找到了,若没有别的事,你就出宫去吧。”
赵晏清默默承受着父皇的嫌弃,一礼后退出大殿。
太阳已经升到高处,强烈的光线一照,让他眯了眯眼,心里的不安终于在阳光下慢慢褪去。
不管他现在在父皇心里是个什么形像,这事不会再牵扯到谢初芙身上,让她连带着也被误会。
这样就是最好的结果。
赵晏清下了阶梯,站了一会,收拾收心情出宫。
他现在确实不好再留在宫里,等回去让永湛再打听事情,谢初芙应该今天就会被送出宫。发生害怕的事,没查清之前,他父皇估计都不会让她再进宫了。
赵晏清这头才出了宫,陆大老爷跟吴千户已查到那位身亡的掌勺太监来历。
这太监名叫陈来喜,是十岁进宫,最早就被皇后挑中分到御膳房,拜了为太子掌勺的太监管事为师,自此专伺候太子的膳食。三年前做的一道菜偶然得了太后赏识,太子就顺势将人给了太后,去年升的掌勺。
陆大老爷和吴千户都被这份记档惊了惊,太子的人?
明宣帝在怀疑皇是不是皇后要让人殉葬,就查出来了这样的证据指向,两人相视一眼,看到了彼此眼中的凝重。
第21章()
顺着自尽太监的线索查到太子身上;陆大老爷和吴千户都懵了一下;而且那太监还经过刘皇后之手。两人下意识还是将事情把殉葬联系上。
陆大老爷将记档收好;与吴千户相视一眼;说:“我们再审审那些宫人;再看看那些宫人的记档。”
吴千户点点头:“寺卿大人言之有理。”
两人都心照不宣;没把心中怀疑直白说出来;当然也不敢轻易就断定,那是皇帝老婆和儿子!
两人一前一后,开始让人挨个把捆着的宫人送到跟前。
一轮审讯之后;吴千户对陆大老爷这大理寺寺卿只有一个想法,果然是审讯出身的,三言两语把好几个宫人都吓失禁了。
所有宫人都被审过;再扫记档;确实没有可疑之处。审讯后,也从众人一些相同的口供还原了谢初芙出事的情形。
——谢初芙进灶房后;陈来喜亲手给她倒了茶喝。
之后陈来喜一直跟谢初芙讨论太后早膳;他们就继续埋头忙碌;不关注;后面就自然没有印象谢初芙去了哪里。
在这些之后又有一个细节。陈来喜曾经蹲在藏人灶炉那里拾柴火;还把昨夜当差的小太监喊来骂了一顿,理由是那小太监没有打扫好灶房。按宫人们回忆;他们早来的时候,确实也看到几个灶炉外圈都是黑灰;还埋怨过当值的人偷懒。
从这里推断;那茶有问题,可能是迷药一类的。陈来喜先前就做了布置,把灶炉外故意弄得都脏兮兮,在谢初芙药效发作的时候,直接就将人塞到里面了。所以才造成没有人知道谢初芙是什么时候离开的,其实人已经在灶炉里了。
而经过御膳房总管事确认,也是陈来喜跟他说过太后今日要吃甜腻的东西,总管事才差人到慈宁宫告诉谢初芙。
这一步步都是精密计算好,就是要置人死地。
审讯之后,证据仍指向太子和刘皇后,陆大老爷和吴千户心里都不轻松。
陆大老爷在心里嘀咕怎么可能就那么巧,皇帝怀疑什么,就查到什么,是不是这里头又有什么妖魔鬼怪。但肯定是要如实禀的。
明宣帝得知查实的行凶者居然是太子那边的,陷入沉思,下意识去摸腕上的手串,才想起来刚才被他摔散了。
心里被这些不平静的事惹得生了烦燥,脸色也变得难看,明宣帝冷声让吴千户去把太子请来。
很快,太子从坤宁赶来,路上已经听说了详情,然后他一人被请进了大殿,吴千户垂头顿足在殿外。
太子走进大殿,看到陆大老爷还在,敛了敛神。沉重的殿门却在这时就被关上,声音在轻轻在他耳边回响震动,让他眉心直跳。
门被关上,殿里光线暗了下去,太子疾步走到明宣帝跟前跪下行礼。帝王面容模糊在黯淡的光影中,淡淡开口:“听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