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武则天--女皇之路-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蟹鸾掏剿狄涨蟮谰褪抢从《妊胺鸱ǎ突导噬鲜鞘湾饶材岬男”渖韃_^ 佛教徒当然非常不满,认为这是对佛教的诽谤。武皇令朝臣评议,结果多数大臣都表示化胡是实,为经不虚。武皇只好敕令“老君化胡,典诰攸著,岂容僧辈,妄请削除,……明知化胡是实,作佛非谬;道能方便设教,佛本因道而生”,称佛教确实由道家化生而来,规定僧道并重,彻底否决了毁《化胡经》的建议。'19' 此时武皇称帝已经6年,道教的势力依然强大。因此,说武皇抑道尚可,说她斥道则不妥,她不想也不可能做到。这场佛道之争,充满了斗争与妥协,“进三步、退两步”式地迂回前进。于是她一边念佛教的经,一边吃道教的丹;一边规定佛先道后,一边任《化胡经》流传于世;一边大兴佛事,礼遇禅师,一边不断拉拢道教名人,暗送秋波。信仰坚定的西方君主一定觉得不可思议,同为基督徒都会为新教旧教之争大打出手血流成河,中国的帝王们却很少有这样的烦恼,他们的唯一信仰就是权力,除此之外,世间别无真神^_^
    武皇的宗教政策体现了她一以贯之的唯我所用风格。如果说敕造大云寺,全国上下学习《大云经》,还算是对现有经典的巧妙利用;那长寿二年翻译的《宝雨经》就有点离谱了。新译的经文说,佛于伽耶山顶放光明,照遍十方,授记于日月光天子,当于支那国做女王,然而这段经文纯属译者自行添加的,刻意为武皇称帝提供理论依据。此外还有“菩萨杀害父母”之语,以此证明武皇杀戮李唐宗室的天经地义。译者实用主义到了肆意篡改宗教经典的地步,已经近乎无耻了,但还是得到了武皇的奖赏,则武皇礼佛的虔诚程度不难想象,由此也可以理解,为何在佛法大兴的武周时代,高僧玄奘开创的法相宗反而受到冷落排挤了。
    法相宗的衰落一般认为是经义太过繁琐不易传播,又不合中国国情之故。玄奘当年千里迢迢地从印度取回真经,一丝不苟地逐句翻译,务求紧扣原文,不像其他译者于多有删减文句,简化义理,以迎合国人的思想习惯。而玄奘不愿以俗意改圣言,真实地再现出印度佛学的本来面目,反而使得经义难以被普通民众理解接受,可见国人对外来思想的喜好,仍然停留在叶公好龙阶段。不过法相宗的衰落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即失去了政府的支持。佛教不事生产,经济不能独立,需要人供养,因此宗派的兴盛往往依靠高僧大德传法和护教法王的支持,一般就是帝王了。隋唐之际天台宗盛极一时,就是靠了隋炀帝杨广的扶持,所以隋炀帝在佛教史上有“总持菩萨”的法号,天台宗也是第一个汉化佛教流派。不过现在有说隋炀帝不配当此名号,还是换成隋文帝的好,看来佛教界也蛮势利眼的^_^ 而法相宗的开宗立派则和唐太宗的扶持分不开,玄奘被太宗封为沙门领袖,总领译经事务,又是中宗显的挂名师尊,和李唐皇族关系非浅。而继承他衣钵的嫡传弟子窥基,更是初唐名将尉迟敬德的侄儿,则法相宗的政治倾向不言而喻,从未热衷于为武周革命大造舆论,当然也就不受武皇待见了。为了动摇法相宗的独尊地位,武皇首先打破太宗由玄奘一统译场的局面,接待各方译僧,出名的有于阗的实叉难陀、印度的菩提流志、汉僧义净等等,其中义净是与玄奘并列的中国“四大翻译家”之一。此外她还刻意扶持玄奘弟子中的异类新罗人圆测,跟窥基的学派打对台。这样的小打小闹并不足以满足武皇的雄心,破教是为了立教,她要新的沙门领袖,开创新的宗派,全面盖过法相宗的风头,彻底终结李唐皇族在宗教界的影响力。她选中的这个人叫法藏,后世尊称为贤首大师,华严宗的开宗之祖。'20'
    (本节未完待续)
    注:
    '17' 《新唐书*职官志》
    '18' 《旧唐书*则天皇后本纪》
    '19' 《全唐文*僧道并重敕》
    '20' 《高僧传》
    法藏也不是汉人,而是西域康国人,祖父一代移居长安,属于外来移民,少年时最出名的一件事就是燃指礼佛。武后之母荣国夫人杨氏去世后,度了一批僧人为她祈福,法藏便是其中之一,可算得上武后在沙门中的心腹嫡系了。武后当然着意培养,送到玄奘大师门下译经,后因观点不同而退出,以他为国师再合适不过了。武皇先派人去于阗求来梵本《华严经》,迎请高僧实叉难陀来华,主持译出了八十卷《华严经》,法藏任笔受,圆测等四人任证义。翻译完毕之后,武皇亲自作序,多次邀请法藏主持讲经,赐号贤首菩萨戒师,因此华严宗又称为贤首宗。《华严经》是华严宗的根本经典,可以说华严宗得以开宗立派并成为汉传佛教大乘八宗之一,直接受益于她的支持。'21'
    华严宗是武皇重点扶持的宗教思想体系,不过她对于禅宗也很感兴趣,这主要是禅宗在民众中影响力日益上升的缘故。禅宗以达摩为祖师,传说他来中国之前,其师就曾教导过,你在震旦(中国)将禅宗传至六祖时就不可再传,因那时禅宗在中国已经非常的普遍。中国人性喜简约,将佛学生活化的禅宗受到了大众的热烈追捧。五祖弘忍收徒神秀、惠能,一个主张“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的渐悟,一个主张“佛性常清净,何处惹尘埃”的顿悟。武周时代,正是禅宗分为北神秀、南惠能的南北二宗时期,禅宗大盛,有“天下言教皆禅”之称,达摩祖师梦想中的佛国终于在中土得以实现。
    禅宗发展如此迅速,武皇自然要着力拉拢,常在北方弘法的神秀备受礼遇,以九十高龄肩舆上殿,武皇亲行跪礼,号为两京法主。武皇也有恭请惠能入京,但惠能鉴于南北之争而婉辞,北宗禅于是独领风骚,“东山法门”成为天下行禅修道者的极宗,风行于世百余年。从神秀入京算起,这一禅宗的领袖人物,高居两京,君临一切禅徒,加上时处盛唐,声势显赫,天下无与比伦。直至中唐惠能弟子神会力争,方逐渐取代北宗地位。禅宗的兴盛也带动了佛教其他宗派的发展,迎来了中国佛教的黄金时代。有唐一代,太宗扶持法相宗,武皇扶持华严宗、北宗禅,玄宗崇信密宗,高僧大德辈出,各有专攻,汉传佛教八大宗派正式形成,分别为天台宗、法相宗、三论宗、华严宗、密宗、律宗、禅宗、以及净土宗,是为大乘八宗。佛教的中国化在唐代基本得以完成,并传至日本、朝鲜、越南等地,余风惠及今日的欧美诸国,影响极为深远。这其中自然也有武皇的一份功劳,她在位期间兴建的佛寺占了全唐的三分之一,翻译的佛经占唐代总数的40%。至今我们翻阅佛家经典,都会看到一首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意。”就是出自这位女皇的手笔。
    淡化儒学,抑制道教,把人们的视线吸引到诗赋的风花雪月和释教的幽微义理上去,武皇热心地为民众安排好精神生活,而她自己自然也是其中的一部分,而且还应该是万众瞩目的中心部分。从卑微的才人、侍女,到如今掌控天下唯我独尊的女皇帝,既然当上了主角,她就绝不肯淡出视线。她自称弥勒转世,称帝后即加尊号“圣神皇帝”,此后又连续加上尊号“金轮圣神皇帝”、“越古金轮圣神皇帝”、“慈氏越古金轮圣神皇帝”、乃至“天册金轮圣神皇帝”。慈氏指弥勒,金轮称自己为转轮王,这是同时以弥勒佛和转轮王自居。她的想象力震古烁今,就连浩如烟海的佛家传说里也找不到这一出^_^ 武皇对此并不在意,如果担心佛祖生气,她也不会让情夫薛怀义做白马寺的主持了,那可是佛教东来的第一处名刹啊。为了让这位心比天高身为下贱的小情人被人看得起,武皇还破例让他担任主帅去讨伐突厥,先后两次耀威沙漠,不知怎么的都没见敌人的影子,自然解释成突厥人慑于威名望风而逃,洋洋得意地勒石记功,凯旋回朝,拜为辅国大将军。诸多男宠之中,武皇对于薛怀义算是最照顾周到的了。可惜依靠胯下三寸物发迹的薛怀义,始终改不了小人习气,他闹得过了,太过了。
    (本节未完待续)
    认真说来,薛怀义也算得上武周的开国功臣了。当初武后为找不到称帝的理论依据所苦,薛怀义便和法明等僧人为《大云经》作疏以陈说符命,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晦涩的经文加以演绎阐发,并和当时流行的弥勒信仰结合起来,称唐室衰微,武皇为弥勒降生,当为天下主。这说法听来很有趣,弥勒下凡救世的信仰虽然自南北朝以来便已深入人心,但还没听说过他会降生为女身的。初唐老百姓受教育的程度还未普及,也的确很迷信,但毕竟不是白痴,没几个把这说法当真,当然也没人蠢到去质疑。薛怀义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总算给了武皇她想要的东西,不管这背后有多少人出谋划策,作为承办人的薛怀义有他一份功劳。其余如督造明堂,兴建天堂,一个卖假药的江湖郎中能够把这诸多大事一一摆平,不出纰漏,也算得上聪明能干了吧,难怪武皇对他另眼相看。只是彼时武皇尚是孀居的太后,虽然天下皆知薛氏的“御用国师”身份,对外还是羞答答地隔了一层面纱。薛怀义出入宫禁都打着出家人的幌子,有时还要法明等僧人陪同作为掩饰。所以薛怀义的胡作非为也就仅仅局限于走路的姿态横点,遇到道士殴辱一顿强迫别人做和尚之类的小打小闹,为了争道还挨了宰相苏良嗣一顿嘴巴,也只能忍气吞声无可奈何。
    然而世易时移,随着武皇正式称帝做了大周国主,这只野鸡也飞上枝头成了凤凰,或者他自以为是凤凰。两次出征突厥勒石记功更是让他得意洋洋不可一世,唐时最重军功,而把诸多名将搞得灰头土脸的默啜可汗竟然不敢与他交战望风败逃,说出来真是威风万分。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