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柏庐真人已经随着先帝的死而殉葬了,这话自然是无人质疑的。
此后刘建安又专门带他去拜访那些位高权重的高官,正式将他作为他的继承人来介绍给别人。
如果事情真的这么简单就好了。
裴源当下被要求改姓为刘,远在天边的丞相府二子刘焕依然省亲未归,但是他的正妻在京中,于是他便有了一个母亲——便是刘焕的正妻了,而裴十三娘从此就被从他的生命中抹去。
他再也没有见过裴十三娘一面。
会试即将来临,他却在社交活动中疲于奔命,没有丝毫的间隙温习功课,而他本来以裴源的名义考来的举人之身,在成为丞相府嗣子之后,再也没有意义了。
在刘建安的眼中,他仍然沾沾自喜于认祖归宗的荣耀,毫不在意的将蜗居在陋室里的裴十三娘抛之于脑后,在骤然而来的荣华富贵中彻底了『迷』了眼,人后,他却如履薄冰,知道眼下他的未来简直一片昏暗。
但是他又能如何做呢?
他只能等待。
风渐渐地刮起来了,科举愈来愈近。
科举之后,就是新帝大肆提拔新人的时候。
女帝上任之后,除开登基大典之时杀了一批人,关了一批人之外,政务上多是萧规曹随,朝会虽开,大小事务仍然是丞相为首的文官依照着先帝之时的旧例处理。
她静静地看着,却并未显『露』锋芒。
然而对如她这般的人来说,藏拙是没有用处的,若她是个安分的人,她又如何能拿到当今的皇位?当她拿到了这位子,又是怎样的蠢货才会相信她的无害。
所有人都在等待未来的一场风云。
官场上都是聪明人,但是聪明人知道风向,却无力改变,他们只能徒劳地等待着狂风过境,然后收拾残局。
主持会试的礼部已经出好了题,在尚未科举之前,裴源已经见到了那份题目。
丞相府的书房中,裴源恭敬地侍立在刘建安身旁,刘建安的书房一度是这个王朝的权力中枢。
在方成乾的掌控之下,刘建安维持朝堂的运转,为他大肆敛财,以满足方成乾的欲望,与此同时,他经手的油水也分润到丞相府和旗下各官僚的身上。
君子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刘建安是深深赞赏这句话的,只是他不好美食,只是喜欢收集藏书。
这书房面积不大,放的书也不多,文房四宝不过一套,但是这里的桩桩件件都是好玩意儿。
但说那书桌上放着的一支湖笔,价值抵得上京城中一处千余尺的宅院,书架上的书籍皆是古籍善本,甚至有些事先帝赐下来亲自抄写的道经。
这样的书房,他还有许多间。
放在刘建安桌上的正是今年会试的试题。
“我今日要批阅文书,你便在这里看着,看到什么也都给烂在肚子里。明白吗?”
裴源小小年岁就考上了举人,他不能在刘建安面前表现得太过愚蠢,他只能贪婪。
“孙子谢过祖父。”
刘建安翻开那题目,细细地看着,站在他旁边的裴源背后已经满是细汗,这绝非是他想象中考取功名的方式,但是此时此刻,他除了满面欣喜的接受也别无他法。
刘建安看过一遍,问:“你记住了吗?”
裴源战战兢兢道:“小子不才。”
刘建安便又看一遍。
“你记住了吗?”
“这、这——”
刘建安不耐烦了,却只得再看一遍。
刘建安年少时也是远近闻名的神童,过目不忘不在话下,现在虽然年纪大了,记『性』也好得很,当下对这个不成器的孙子嗤之以鼻,现在还不发作,不过是另有图谋而已。
再问时,裴源不敢再拖,这么一点东西再记不住,就过了 ,他嗫嚅道:“孙子记住了。”
“那就滚吧。”
低着头快步离开,裴源心中陡然升起一个疑问:刘建安桌上那封写给西北军统领何季华的信究竟写的是什么?
与此同时,方艳的桌上也正是相同式样的一份试题。
此时的科举废除了曾经的明算等科目,只有一门,就是进士科,所考的内容便是臭名昭着的八股文。
八股文虽然名声臭,在彻底腐烂之前却也有它的辉煌时期,然而碍于它的体例,它越辉煌,于方艳来说,越是无用。
礼部出的题四平八稳,绝不让人有联系时事的意思,首要任务是挑不出错,其次再是遴选人才。
方艳毫不犹豫地在这份题上打个大大的红叉。
手上用力过度几乎要把竹制的『毛』笔给捏碎了。
她也是考过试的,上一届的试题和这一届本质上没有区别,但是方成乾要的是这种题,这种人才。
她要的不是。
她吩咐道:“曹光,宣礼部尚书冯恩里来见。”
冯恩里不一会儿就来了。
传旨的太监叫得急,他是被架过来的,五十多岁的小老头儿,硬是被吓得魂不附体,不知道哪里又恶了女帝。
方艳面无表情地看着他跪拜行礼,道:“起吧,曹光,赐座。”
曹光搬一把凳子过去,冯恩里半个屁股坐上去。
方艳也不废话,拿出早就准备好的试题,道:“今年会试的题目,就是这个了。”
冯恩里额上流下了冷汗,定睛看去,只见那卷子上的正题和他出的大不相同。
礼部报上的题目被改了,改过的仍然是合乎规矩的八股,再下面,却好像多了点东西,再仔细看,多出来的那些题目却是大大的不合旧例了。
“这——”他正要就这些东西发表些意见,方艳一个冷淡的扫视,让他顿时收回了所有的意见:“下臣这边安排。”
“很好。”方艳点头:“刘相宵衣旰食,多有劳累,这些小事便不要麻烦他了。”
“是。”冯恩里低眉顺目。
第32章 迷惑()
冯恩里接过那份方艳交给他的题目,低着头下去了。
他半点儿没有反抗方艳的意思,礼部掌管天下礼仪,祭祀、贡举和宴飨都是职责范围。自从为方艳主持了登基大典,冯恩里就打上了方艳的烙印。
更何况,方艳如今是正经祭祀过天地的女帝,他本就该听从她的。
目送礼部尚书冯恩里退出去,方艳从那方宽宽大大的厚实木桌上拿起另一份奏折,才看了一眼,就痛快地笑起来。
送交西北军何季华的圣旨早已到了,这封信便是他的回信。
拆开一看,不出所料,山呼万岁。
她让曹光去拿那把青锋剑。
青锋剑天工营改良了冶炼技术之后造出来的,乃是一整条生产线,如今已有成千上万把,但是只有第一把剑——也就是天工营制造出来看看效果的那把样品,在剑柄上手工篆刻了青锋二字。
方艳微微一笑,现在那八千把青锋剑并两万长矛,三千张神臂弓应当都已在去西北的路上了。
没一会儿,青锋剑就拿来了,方艳拔剑出鞘,吩咐道:“来,把这把剑挂在顺武门正中央,告知天下武士,武状元就是他的主人。”
再把西北军手中拥有八千把同样制式的剑的情况宣扬出去,不怕武举选不出人才来。
然而这世上你往往盼不来你想要的情况。
没两天,就传出了科举泄题的消息,刘建安发现的情况,抓的人,然后将事放在早朝大议。
朝会上,方艳还没发话,一个御史就越众而出,直陈道:“陛下,科举遴选人才,沟通上下,实乃国家大事,此时出了泄题之事,理应将科举之事推后举行,彻查掌管此事的百官,绝不可姑息。”
方艳不置可否,问道:“刘相有何意见。”
刘建安颤巍巍地一步三晃,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是微臣错了。”
“嗯?”
刘建安几十岁的人了,满头白发,皱纹满面,未语泪先流:“科举试题实乃机密,朝中百官,有资格看到试题的,也不过冯尚书和老朽等几人而已。这次科举出了这么大的篓子,微臣思来想去,是我——”
“你如何了?”方艳淡淡道。
她心里满是厌烦,涉案的人已经抓起来了,此事虽然出乎众人意料之外,却实在是有机可乘,她本意要借此发作,剥脱刘建安丞相之位,他这么一来,暂时却不好动他。
“是我家孙子不懂事。”刘建安狠狠磕头。
“陛下有所不知,我二子年幼时得一子,本要入我族谱,却听柏庐真人指点,此子乃仙人降世,我刘家福薄,承受不得,便将他在外抚养,近些日子才接回家中。因了他命途多舛,我便格外怜惜他,养在身边。”
方艳轻叹道:“朕有所耳闻。”
她确实听说过这么回事,心里虽然怀疑这时间太巧,恰好赶到刘建安把家中三代子女都送回老家省亲的时候,往下查却也查不出什么问题来。
柏庐真人张白鹿又死在虎口之中,死无对证。
“难道便是他泄的题?”
朝中百官神『色』恭顺,弯着腰,笏板遮在眼前,却有不少人忍不住将目光偷偷溜过去,看着刘建安。
刘建安又磕一个头:“正所谓宠溺不成材,老朽百般溺爱,让这孩子养成了天不怕地不怕的『性』子,眼看着科举在即,他新近结识了些狼心狗肺的举子,被撺掇着竟然偷偷闯进我的书房,窃了试题出来。”
“哎!”刘建安长叹一声:“我百般溺爱,却是害了他呀。”
“老朽自知罪孽深重,但请陛下责罚。”
刘建安再一磕头,长跪不起。
这一招以退为进倒是使得厉害。
方艳静静地看向朝中百官,指尖点点手腕下的折子,沉『吟』道:“诸卿有何建议?”
又一个御史越众而出,朗声道:“陛下,刘相玩忽职守,应当停职。”
“陛下,臣有异议。”匆忙间立刻有人又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