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府一职,也同样着其闭门思过。
降了级的柳心终于重见天日,回到了阔别已久的家里,秦牧也随着一同返回,这场灾难暂时告一段落!
第278章 克鲁求亲()
经过了几个月的煎熬,不管是降级还是怎么样,柳心的事情总算有了一个结果,众人都松了一口气!
本想着事情也就这样了,可谁知却远远没有这么简单。
在柳心和秦牧回去,还没有把心绪平静下来,就传来消息:陕西的延安府有人勾结河南的张献忠,在陕西举起义旗,领头的人就是延安府本来的驿卒王小虎。
历史的进程如此相似,原本的李自成换上了今天的王小虎。
陕西陷入战乱之中,一部分流民出了关,一部分参加了王小虎的农民军。
这支农民军,不到半个月就占了两个府
陕西又起贼寇,连陷两府的折子飞报京城,而且王小虎喊着口号就是:朝廷诬陷忠良,为秦牧伸冤。
不论王小虎是真的为秦牧,还是借一个名头,都是给秦牧架在火上烤了。
朝堂上对秦牧的谩骂声一片,觉得秦牧对朝廷心生不满,以流寇相迫。
不久宫里传旨,重新把秦牧关押大理寺!
在朝臣的争争吵吵之中,王小虎带着农民军已经向山西进发,势不可挡,贼势已超过张献忠,成为流寇中最强大的一伙,山西形势堪危。
温体仁为首的内阁,进言不易再起事端,而且现在边关吃紧,平叛流寇的兵力不足,主张以安抚为主。
崇祯十五年端午节前后,崇祯下圣旨,任命秦牧为招安使一职,让他前往山陕一带去招安王小虎。而已经降为五品宜人的柳心却被崇祯作为了人质,着其在京城不得外出。
秦牧赶到陕西,让人给王小虎捎了信儿。
王小虎这个驿卒本是个磊落的汉子。秦某被抓后,延安府整个就断粮了。
老百姓大部分往关外流动,府衙里的人还是坚持着想等秦牧回来,其中就包括这个不起眼的王小虎。
众人忍饥挨饿左等右等,却等来了秦牧被革职押入大理寺要问罪的消息!
一干官吏衙役都为秦牧鸣不平,气愤不已。
这时,张献忠的农民军要进攻陕西,派人来打探消息,探子恰是王小虎的一位义兄。
王小虎一腔热血地想着要给秦牧讨还个公道,和这位义兄就大发了牢骚,义兄借机鼓动他,朝廷不可信,要给朝廷施加点压力,才能迫使朝廷给秦牧换回来。
在这个义兄的一番劝说下,王小虎就上了张献忠的贼船。结果,出乎了众人的预料,延安府竟然有不少民众追随王小虎,加入了农民军,而且视王小虎为首领,打出了义军的旗号,为秦牧喊冤。他们也没想到竟把秦牧给害了。
辗转了几个月后,秦牧再次返回陕西,却是以朝廷招安使的名义来的。
虽然几个月间两人的身份地位发生了很大变化,不免有些尴尬,但王小虎一直视秦牧为上官,接到信后倒是没含糊,直接来见秦牧,言道自己就是为了给秦牧出口气,回去就把人解散,大家重回延安府,只要朝廷能拨给粮食,大家还安生着各过各的日子。
王小虎倒是干脆,可是人心易变,王小虎的手下经过几个月的征讨,已经不再是手无寸铁的流民,有些人已经不愿意放弃目前这种日子,重新回去耕田种粮,讨一口吃的那种生活,结果起义军打不成共识,招安的事陷入了僵局。
这次陕西边镇的俞云博也接到旨意,配合秦牧进行招安,招安不成就要负责剿灭叛军。因此俞云博也参与了秦牧和王小虎的谈判。
在王小虎那边迟疑时,俞云博把队伍带来,给农民军造成了威压,大有大动干戈的意思。
王小虎那边迫于压力,最后给出了一个答复:“农民军可以解散,但是不能在陕西落户为民,免得朝廷以后翻脸不认人,他们要求出关到草原上去开荒种田。”
虽然当时克鲁和秦牧有协议,让人偷偷出关。秦牧也是因为这点事儿被锦衣卫缉拿的,但是那毕竟不是正经的告示。
现在秦牧是招安使,代表了朝廷的颜面,就不再适合和克鲁谈私人之间的感情,也不能不向朝廷汇报,等待朝廷的旨意。
曾经克鲁和俞云博合作过,组成明蒙联军,一同抵抗了后金,也算有过亲密的感情。
不久俞云博和秦牧秘密出了关,和克鲁进行了一次会谈。
随之秦牧的奏折飞往京城,详细禀报了招安的情况和王小虎提出的条件。而克鲁以漠南蒙古大汗的名义也给崇祯上了奏疏,求娶大明朝五品宜人柳心,同时允诺王小虎等叛军可以到草原边界安置。
随着秦牧和克鲁的折子先后抵达京城,大明的朝堂再次沸腾了。
上次柳心的事情虽然有些知情人,但毕竟崇祯没有在朝堂上公开,所以大臣们只是听到风声,柳心的事和蒙古有关,甚至秦牧也是因为和蒙古的关系被革职,但没有拿到台面上去说。
这次通过内阁,直接在朝堂上谈论两封折子,直接就验证了前几个月的柳心是蒙古大妃的传言不是空穴来风。
对于秦牧能招安王小虎,内阁是持赞同意见的。至于把王小虎他们安置在关外草原,那更是大明朝求之不得的事情。但现在蒙古大汗以安置王小虎叛军为由头来求娶柳心,这倒犯了明朝文官们的一个忌讳,也犯了崇祯的一个忌讳。
要是答应了克鲁的请求,算什么,和亲还是正常的嫁娶,柳心如果是一个皇家的公主、郡主,这也算为了明蒙之间的邦交,为了大义。可现在柳心是个寡妇,也不是皇家什么人,这又怎么算?
而蒙古大汗还信誓旦旦地要求娶柳心为大妃,那就是大明朝皇后娘娘的角色。
柳心现在的身份,那应该是高攀人家了。如果这么嫁去,说明蒙古向大明称臣,姿态摆得很低。可这样会不会为以后明蒙之间的关系埋下不好的种子,以为大明在轻视蒙古,进而再起事端!
但如果柳心封的太高,朝臣们也不愿意,因为只要封的太高,柳心就代表一股势力,秦家也会随之水涨船高,这又是大家不想看到的局面。
崇祯的心里更是矛盾的很。他现在对柳心有着深深的不满,总觉得这个女人就是个祸害。
虽然后宫里,皇后娘娘和太子不时地来为柳心说好话,但是崇祯对柳心的猜忌,却一点儿也没减轻。
中秋节前的最后一次大朝会。朝臣们还是再为柳心晋封什么封号而争吵,崇仁却一锤定音下了圣旨:“免去柳心五品宜人的封号,以平民女子的身份送去归化城。”
这道圣旨一下,朝堂一阵哑然,大家没想到崇祯会这么狠。只是把柳心当作一个平民的寡妇送去和亲,这不仅仅是对柳心的羞辱,也是对蒙古大汗克鲁的羞辱。
温体仁上去劝阻止,希望崇祯能够从长计议,重新考虑柳心的封号,但崇祯一言不发,直接甩袖子走了!
第279章 老太妃出宫()
坤宁宫里,崇祯铁青着脸站了起来。皇后娘娘本来在崇祯旁边坐着,现在却跪在了崇祯面前:“你这样对待柳心,让媺娖怎么办?和秦明远已经定亲这么多年了,再过几年就要成亲,现在你让柳心这么没脸,媺娖以后也会有损威仪。”
“哼,我朝最恨外戚当权,周家也不是什么高门大户吧,媺娖又有什么不甘的。”崇祯冷冷地说。
“皇上,你!”周皇后的脸一下就红了。
这么多年,皇上还是第一次当着她的面儿揭了短。周家一直安分守己,甚至周皇后小时候还自己做活。以前这是个美德,可现在竟然被崇祯以一种挖苦嘲笑的态度说出来,这对周皇后不失为一种打击。
“行啦,你起来吧,我也不是说周家,只是这柳心要是不敲打敲打,恐怕不妥呀!你们在深宫知道什么?”崇祯也觉得刚才话说的有些过份,语气稍缓地对周皇后说。
“皇上……”周皇后张张嘴,不知道应该再接着说什么。
“好啦,我今天不在这用晚膳了。”崇祯觉得无趣,从坤宁宫出来,直接回了御书房。
仁寿宫里,王老太妃诵完了经,把眼睛缓缓睁开。
“太妃,格格给您捎信来了。”
“哦,翠微的信到了。”老太妃已经过八十岁了,自从徐老夫人回了河南,这五六年,她就在深宫里待着,礼佛诵经,不问世事。
一年半载的,徐老夫人给捎封信。只有在这个时候,老太妃才仿佛活过来,和陪伴她几十年的玉姑姑聊几句往事,平时一天都一言不发。连带着玉姑姑也是沉默寡言,以致这仁寿宫里寂静的很。
今天一大早,景恭王府那边的人手就往宫里递了牌子,一个时辰后徐老夫人的信就送到了仁寿宫。
玉姑姑等着老太妃把经诵完,这才把信递过来。
“你把信读读吧,我这眼睛花了!”
“是,太妃!”
玉姑姑拆开信,看了几眼,没出声,眉头皱了起来。
“出了什么事,怎么不读了?”
“太妃,格格身体不好,已经下不了床,柳淑人那儿出事儿了。”
“翠微这身子也不行了,老了,可柳心怎么啦?”
“太妃,信上说柳淑人被南直隶的韩公公押解入京,说是什么蒙古大妃,而且秦家还私藏兵器,意图谋反,格格求您救救柳心。”
“这怎么会?蒙古大妃,哦,去年不是克鲁在漠南称汗了吗?可私藏兵器是怎么回事?”
“太妃,我这就派人去打听。”
老太妃是自己不问世事,可人手并不缺,不到半个时辰,就把柳心几个月发生的事情弄得一清二楚。
“原来兵器库的事儿,已经查实是子虚乌有,现在就是蒙古大妃的事儿,让皇上恼了,把柳心撤了封号。”
“哦,柳心居然在大理寺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