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荣耀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超神大军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1911年10月10日的江夏起义震惊了后金政府,朝廷迅速作出反应。两天以后,后金政府宣布撤销瑞澂的职务,命他戴罪立功暂时署理两原总督。后金朝廷的意思是督促瑞澂赶快召集附近各地后金军,尽快剿灭汉夏的革命军队。结果没想到瑞澂的胆子太小不禁吓,听说朝廷让他戴罪立功,他直接跑路到了光海城,过了几天又觉得不保险,再次逃到了倭国。

    瑞澂擅自逃离,中原省前线一时间竟然连主官都没有了,朝廷军队失去了指挥调度,只能原地驻防等待命令。后金军迟迟不动,给了湖广革命党以喘息之机,抓住这个难得的机会,革命党迅速建立起民军,开始大量招募士兵防守三镇。百姓们踊跃报名参军,民军规模很快达到了四万人,汉夏的防御日渐巩固。

    见到湖广的革命党势力日益壮大,摄政王载沣急了,他知道再这样下去,后金帝国崩溃是迟早的事情。朝廷立刻发出上谕叫停永平秋操,同时命令陆军大臣荫昌指挥北域新军迅速赶赴中原省,中原省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另外一道命令是给海军的,后金朝廷电令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龙江水师,迅速开往汉夏江面,协助荫昌对汉夏的攻势。

    接到朝廷的上谕,荫昌心里很不是滋味。这位曾经与威廉二世当过同学的清政府军方大员,实际上连一天的仗也没有打过,也就是说他的军事指挥经验基本为零。能够达到如今陆军第一人的位置,荫昌主要依靠的是他的皇族血统。

    荫昌很有自知之名,他当即上表请辞,希望能够让朝廷另派他人前往,他愿意辅助。载沣心里的苦楚一点也不比他少,如今朝廷人才匮乏,如果真有第二个人选,还能找荫昌吗?

    想到这里载沣也是暗骂,这人才为什么都是华兰人,如今最适合统兵征讨的在国内其实有两个人,一个就是袁隗,北域新军是他一手训练出来的,指挥起来自然十分顺当。可是这样一来,北域军权就再次到了袁隗手中。有了军权之后,袁隗是否还听朝廷的话就很难说了,至少与其水火不容的自己好日子算是到头了。

    另外一个人选就是刚刚窜起几年的赵守宏,这个人文武双全手段老道,政治、工商、军事无一不通,如果任用他自然最好。可是自己当初曾经算计人家,随后因为保路运动的兴起,才被迫将其放了回去。如今中川已经俨然是个独立王国,连钱粮都不上缴了。如果再让他统兵进攻两原,岂不是白给了人家一个扩大势力的机会。以如今载沣的看法,这个赵守宏比赋闲在家的袁隗更加危险。

    思来想去,后金权贵之中,唯一懂点军事又有这个资历的就只有三个人,良弼、铁良和荫昌了。铁良长期在内廷行走,他有几斤几两载沣清楚的很,让他吃喝玩乐还行,让他带兵打仗等于是在送死。良弼执掌禁卫军,如果他走了一旦帝都出事,禁卫军很难做出快速反应。

    无奈之下,载沣只能好言安抚荫昌,告诉他汉夏的民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根本就不堪一击。我给你的可是后金朝廷最精锐的军队啊,打赢了还不容易。可是载沣不知道,荫昌正是因为北域陆军才不想干的。自从小站练兵以来,北域陆军只知有袁隗,不知道有朝廷。士兵是足够精锐了,但别人能不能指挥得动,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不管如何,载沣严旨不许荫昌请辞,并且迅速给他调拨了人手和辎重补给,强令他择日进兵。这次的后金朝廷一改平日拖沓的习惯,对于起义的反应相当迅速。14日,后金政府就编组了一,二、三军,宣布以随荫昌赴中原省的陆军第四镇及混成第三协、十一协为第一军,荫昌为军统。以陆军第五镇为第二军,冯国甫为军统,以禁卫军和陆军第一镇为第三军,载涛为军统,三军沿铁路线齐头并进,迅速向江口附近集结。

    这个编制也是荫昌在思量之后所想出的办法,他亲自指挥北域军非常困难,所以干脆将北域元老冯国甫也委以重任,让他帮助自己统御北域新军。可惜他并不知道,北域系的一干重臣,此时依然听命于袁隗。

    袁隗虽然退居洹上村,似乎是不问政事做起了隐居山林的闲云野鹤,每天只是在安阳河边静坐钓鱼,但实际上他一点也没有闲着。在洹上村的后院有个秘密的电报室,能够进入这里的人,整个袁家也不超过五个人。

    在这个时代,电报还是非常先进的通讯设备,在军队之中,也只有镇统以上级别才会配备单独的电报室。袁隗就是利用这样一台电报机,与北域众将始终保持着联系,他虽然隐居安阳河畔,实际上对国内局势了如指掌。

第三百八十三章问计洹上村() 
只不过袁隗算漏了一点,在洹上村不远处的小村落之中,有一个中川情报系统的谍报点,这里有着中川最先进的无线电设备,可以随时截获袁隗的电讯,并加以破译。因此袁隗与北域众将的一切消息往来,赵守宏全都清清楚楚。

    在朝廷命令荫昌带领大军乘坐火车前往江夏的时候,北域众将早就事先与袁隗通了气。起兵时北域众将以军饷不足为借口拖延了不少时日,直到军饷补足之后,他们才慢悠悠的起行。

    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当大军行军到中南省信阳的时候,事先商量好的北域众将再次闹事,大军就此停下不走了。冯国甫早就知道袁隗想要养寇自重,所以才会在帝都和沿途磨磨蹭蹭的。实际上有卢汉铁路的支持,后金军从帝都运兵只需要几天时间就能抵达汉夏。但是北域陆军难以调动,行动起来又非常迟缓,荫昌也只有干着急的份。

    大军已经远离帝都,如今北域众将再次拒绝开拔,就连朝廷的旨意也没什么用处了。荫昌只好找冯国甫问询,结果得到的答案却是大军疲累,需要休息数日方可进兵。刚刚出了帝都就疲累任谁也不信啊,可是如今人家手握兵权,又没有帝都朝廷的压制,冯国甫睁着两眼说瞎话荫昌也只能听着。对于荫昌的身份,冯国甫才不看在眼里。将其打发走之后,他就这么明目张当的前往洹上村,登门拜访袁隗了。

    冯国甫带着卫队接近洹上村,立刻就被哨兵拦了下来,他当即表示要亲自拜访袁隗,并申明了自己的身份。哨兵回去通报后,让他的卫兵们原地扎营,而冯国甫则只身进入了洹上村。

    洹上村有着高厚的围墙,每隔百米就修有坚固的碉堡,岗哨四处密布,俨然一座军事要塞的摸样。冯国甫走入大门,看着站立两旁的士兵,他的心中不禁暗暗吃惊。这些士兵雄壮威武,比之北域军还要精锐。而他们手中的崭新快枪都是西大陆最新的款式,加上城头安置的重机枪和火炮,武器装备也绝对不弱。

    冯国甫当然听说过这是袁隗私下训练的模范团,人数有一千多,武器全都是中川所提供的。但是听说归听说,如今亲眼见到士兵手中的武器,他的心里不禁犯起了嘀咕。这位隐居的袁公,与如今名震中川的赵守宏,到底有多么亲密的关系。

    “华甫亲身前来真是稀客,想不到你还能来看我。”袁隗笑着将冯国甫迎了进去。

    “袁公客气了,冯某受大人一手提拔,心中感激万分。今天到此,正是看望袁公,顺便聆听教诲。”冯国甫是北域三杰的龙虎狗之中的狗,将他叫做狗并非有贬义,而是形容他对袁隗最为忠诚。这几年之中,北域众将与袁隗联系最为密切的也就是他了。

    见到冯国甫一副聆听教诲的样子,袁隗满意的点了点头:“华甫不必客气,快请坐下吧。你们这些人手握重兵日理万机都忙得很,难得到我这里来一趟。我叫人置办一桌酒席,今天你可要陪着我喝两杯。”

    “这是自然的。”冯国甫笑道:“只是如今军务在身,大军克日就要起行。我这心中没有计较,所以前来问计。”

    冯国甫说明了来意,袁隗反倒不着急了,他笑了笑道:“如今华甫手握重兵,要去汉夏剿灭革命党,这是好事也是坏事。”

    “这恕我鲁钝,袁公请细说。”冯国甫又凑近了些。

    袁隗没有直接解说,反倒讲起了一个故事:“当初秦国武安君白起可是一代名将,秦王信任他将举国军权赋予一人,让他带兵征讨赵国。白起也不负重望,长平一役坑杀赵兵四十万何其威风,使得赵国十年无精壮之兵,六国无不肃然。可惜马放南山之后,白起不韵政事居功自傲,甚至到了不听王命得地步,最后终于死在秦相范睢之手。你说如果赵军依然强大,就算白起再不听王命,他能被杀吗?”

    “当然不会。”冯国甫脱口而出,随后他就倒吸了一口凉气。

    看着冯国甫满眼吃惊的看来,袁隗微笑着点了点头:“这就是功高劾主的下场。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如果革命党都被镇压了,你还能手握军权吗?到时候你今天的不听号令,就会变成明天的催命符。”

    “依袁公之见,国璋应该怎么办?”冯国甫拱拱手恭敬的询问道。

    袁隗哈哈一笑:“我只送你六个字,慢慢走等等看。”最后这六个字是袁隗咬着牙,一字一句说出来的。

    这句话听得冯国甫一阵发愣,虽然他很想知道这样做之后,袁隗到底有何种后手。但他至少明白如果不这样做的话,等到汉夏革命党被剿灭的时候,也就是自己入狱的期限了。

    有了袁隗面授机宜,冯国甫回去之后更加不愿意动身了,今天说士兵闹饷,明天就说有多少士兵水土不服,需要休息治疗几天。朝廷催促进兵的命令犹如雪片般飞来,荫昌急得团团转,冯国甫为首的北域军却丝毫也不着急。

    无奈之下,荫昌不得不上报载沣,告诉他如今的实际情况。接到这份报告,载沣彻底傻眼了。如今北域军迟迟不进兵,各省的革命党都在蠢蠢欲动,根本调拨不出人手来进兵汉夏。同时载沣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